首页 > 军事历史> 幽禁八年,百姓求我造反

幽禁八年,百姓求我造反 第16节

言行举止间,布满了皇家礼仪,着实让外人挑不出一丁点的过错来。

“六皇子使不得,使不得。”

“哪儿有皇子拜见臣子的道理。”

李光利微微侧身,避开了许奕的礼拜。

“世上是没有皇子拜见臣子的道理,但李大将军科不仅仅只是臣子,还是国舅。”

“奕儿身为晚辈,拜见一下长辈,也是符合情理的。”

许镇伸手抚摸了几下胡须,随即开口笑道。

此举纯属故意恶心李光利,若他真敢承受许奕一拜。

不用等到明日,今日大朝会上便会有言官弹劾。

和他许镇玩这一套明知故问,当真是还嫩了点。

李光利逗留一阵,闲话一二之后,便马不停蹄的告辞而去。

片刻后。

凝望着李光利消失的方向,许镇微微转回目光,看向身旁的许奕。

“对于李光利此人你了解多少?”

许镇压低声音,低声询问道。

“靖安侯李通之子,后宫李贵妃之弟。”

“太子许雍之娘舅。”

“亦是当朝兵马大将军。”

许奕低声将自己所了解的信息如实告知于许镇。

“不错,不过了解的还是有些片面。”

“不过,幽禁八年能知道这些已经属实不易了。”

许镇微微点头,随即再度叹息道。

“记住了奕儿,此人永远是敌非友。”

“明白吗?”

许镇环视左右,见无人在其身侧,这才压低声音开口说道。

“奕儿明白。”

许奕眼神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芒。

对于为何两人之间永远只能是敌人,而非是朋友。

自然是不言而喻。

只要李贵妃这个暂掌后宫之主的女人没有被正德帝册封为一国之母。

李光利便会一日不放心自己这个赵皇后所出的嫡皇子。

归根结底,还是皇位在背后作乱。

眼看着台阶下的官员越聚越多。

许奕与许镇几乎是同一时间闭上了嘴巴。

人多眼杂,隔墙有耳的道理二人还是明白的。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很快便到了巳时(后世上午九点钟。)

原本嘈杂混乱的台阶下方,在时间抵达巳时的那一刻,便渐渐平息了下去。

所有人自觉的按照文武所属,职位高低,与下方台阶下排列开来。

“稍后你便站在此地,跟随诸位宗亲一同入场。”

许镇低声交代一番,随即迈步走向宗亲队伍最前列,手持白玉板的双手自然下垂到腹部。

在其身旁分别站立着数位衣着大紫朝服之人。

这些大紫贵人赫然便是整个王朝真正的中枢。

不同于其他朝代,大周王朝的官员制度类似于后世的大明。

为了加强中yang集权。

太祖皇帝在开国之初,便力排众议撤销了前朝三省制度。

改为成立内阁。

历经十一任帝王之后,内阁制度逐渐的完善。

唯一有所区别的便是之前的宰相是一到二人。

而现如今的内阁大学士少则三四人、多则五六人。

相当于从独相,变成了群相,大大削弱了之前宰相的权势。

加强了皇权的绝对话语权。

就在许奕脑海中对照着两个皇朝的内阁制度区别之际。

远处忽然响起一阵敲锣打鼓的声响。

抬头望去。

只见天坛外,赫然有着一支上千人的队伍正缓缓朝着天坛行来。

“正德帝到了。”

明光甲士开路,沿途乐声震天,除了皇帝,何人胆敢摆出如此大的阵仗?

第十四章:祭天大典

帝王仪仗缓缓向前。

无论是文官也好,还是武将也罢,亦或者宗亲。

在场的所有官员全部挺直了腰板,摆正了身姿。

用以迎接帝王龙辇的到来。

不一会的功夫,大队仪仗便穿过许镇等人的面前,仍缓缓向前走动着。

直到这时。

才显露出队伍最中心的龙辇所在。

巨大的龙辇上,端坐着一身着黑色龙袍,胸口用金线绣着五爪金龙之人。

那人身着黑色龙袍,头顶一顶平天冠,平天冠上十二道玉旒整齐垂落。

恰好遮挡住了那人的脸庞,直让人无法看清十二道玉旒背后那人的神情。

‘正德帝。’

许奕心中喃喃自语几句,自然垂落的黑色蟒袍袖摆下的双手不知何时已经握成了拳形。

“呼~!”

悄无声息的呼吸数次,这才平稳住内心的波动。

自始至终,许奕都将波动很好的控制在心中。

至少,面上是未显露出丝毫表情来。

定睛望去。

在帝王龙辇的身旁,赫然还有一人身骑高头大马默默作陪。

身骑高头大马那人二十多岁模样,微胖身材,下巴处蓄着茂密的胡须。

身上着一件墨玉色绣金边朝服。

朝服正中位置绣着一只栩栩如生的瑞兽麒麟。

整体搭配下来,倒是颇显得几分成熟韵味。

“皇太子许雍。”

从那独一无二的墨玉色绣金边麒麟朝服上,许奕不难分辨出那人的身份。

就在许奕面色如常的观察二人之际。

忽然龙辇右边走出一花白头发的老太监。

此人许奕并不陌生,正是前几日前往宗正寺幽宁院宣读正德帝口谕的那位老太监。

从其出场的位置,许奕心中已然对此人来历有所了解了。

大太监--詹竹。

自幼年时便一直侍奉在正德帝身旁,这么多年来却从未犯过任何一丁点的错误。???.biQuPai.coM

由此可见此人能耐之不俗。

首节 上一节 16/2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下一篇:祖龙:抡语灭匈奴,你管这叫儒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