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75节

………

夜已深了,但乾清宫还是灯火通明。

几十名朝廷大员几乎都在乾清宫中。

朱见深脸色平常。

御案之上摆放着十几封请罪的奏章。

刚刚张保一封封的都给念完了,吃空饷从一百人,到一千人,最大的黑手平原伯陈怀独自一人吃了两千多人的空饷。

“有人言道,国因何强盛,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可现在武将都贪财了啊……”

“陛下勿忧,平原伯等人利欲熏心, 并不代表我大明朝的武将都是这样,事情已经发生,朝廷应该严惩犯事之武将勋贵,并严查各地驻军,军户所人员数量,梳理排查,形成惯例,每年一次核查。”徐有贞出列说道。

不知何时,徐有贞代替了于谦最先奏对的位置。

听完徐有贞的话后,于谦才缓缓开口:“兵事乃国之大事,土木堡之战,不过数年,京营之中就有人敢吃空饷,极其恶劣,应着重而罚。”

李贤叹了一口气,而后出列道:“陛下,确实如此,可为表陛下仁慈施政之心,可饶恕其性命。”

内阁可不能一条道走到黑的跟勋贵对抗。

于谦说了绝对的话,李贤就要把话往回收一收。

陈瀛听到陛下的话后,心中就已经知道了陛下想要严惩之心,可他答应了要保住这些晚辈,当下便出列说道:“陛下,这些罪人确实十恶不赦,微臣不敢为他们求情,可希望陛下看着他们父辈曾为大明立下过汗马功劳,饶恕其性命把。”

朱见深看了一眼泰宁侯,迟迟没有说话,其用意已经很是明白了。

今日不重重处罚,那明日就一定会有再犯之人。

仁慈误国。

陈瀛暗叹一口气,知道自己的求情说不到陛下心里面了。

“陛下,应该严惩。”

“陛下,不要让这些罪人辱了陛下的仁慈之心,充军了事吧。”

官员们开始七嘴八舌起来,朱见深听着也不由心烦意乱,这些官员说的再多,可却没有人说到点子上。

爵位,军职,是不是要革去。

既然你们不说,那就朕说。

“朕觉得不能从轻处罚,功劳是功劳,罪过是罪过,不能混为一谈,不然日后定会有效仿之人。”

朱见深稍稍停顿一会儿后接着说道:“贪墨千人之上的军饷者,革去爵位军职,杀,贪墨百人军饷者,革去爵位军职,调往辽东充军。”

朱见深的话说完后,徐有贞立即出列道:“陛下圣明,陛下仁慈。”

徐有贞的挑头,官员们也都开始齐声高呼:”陛下圣明,陛下仁慈……”

而泰宁侯陈瀛面如死灰,知道这就是最后的结果了,心中也存着侥幸,幸亏成国公朱寿挨了军棍,没来此处,不然又不知道要闹出什么幺蛾子了。

朱见深的惩罚不能说重,但也不能说轻。

虽然很多人都不是世袭的爵位,但军职却是世袭的,剥夺了军职也就是说这些年轻的武将们就要从头开始了,并且带罪之身,即便是朝中有人扶持,若是在边军中没有大功劳的话,此生也无翻身之可能了……

第94章 国策

成化六年春。

平原伯陈怀私吞饷银一万一千两,自杀与府中,爵位剥夺,已罪身入葬。

涉及世代勋贵十四人。

参将刘庆,私吞饷银六千两,羁押刑部大牢,择日问斩。

参将肇均,私吞饷银四千两,羁押刑部大牢,择日问斩。

团营游击钱钟,私吞饷银六百两,革去军职,充军辽东。

团营游击刘浑,私吞饷银五百两,革去军职,充军大同。

…………

前朝所知因此勋贵之事,首辅于谦,次辅李贤,成国公朱寿,泰宁侯陈瀛等人上奏陛下,重设监军之职。

但此次没有启用太监,而是启用五军都督府,都察院,兵部,三院委派推许官员,每年查验军备,核实军队人数,当然这个查询是不定时查询,每年六次,每次的查验需要保密进行。

当然前朝不知道的是,这些都是朱见深建议的,在泰宁侯,于谦等人的同意下后,由他们操办。

朱见深十分清楚,皇帝的权威来自于有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跟士兵们讲礼义廉耻,圣人语录,那就是在放屁,如何能让军队忠诚,就是待遇,若是士兵的待遇都保证不了,那么你如何强求士兵对朝廷忠诚,大明也提前进入了晚明时期了。

故朱见深很重视这个问题,这次锋芒毕露,虽然对外宣称是于谦等人出的主意,却是朱见深提出的想法。

五军都督府,兵部核实,都察院监督。

三方查验京营人数,操练,军备。

因为平原伯陈怀的自杀,京营提督暂由泰宁侯陈瀛担任监管。

这日大朝会结束后,于谦带来了他所拟定好的名单人员进入乾清宫。

内阁首辅于谦,李贤,都察院右都御史徐有贞,泰宁侯陈瀛,兵部尚书王文,吏部左侍郎商辂等人。

本来改土为流之策略早就要讲,可先是因为成国公的失态遭到了拖延,而后又经历军饷亏空案,这件事情就一直拖了三四日。

当于谦提出要对辽东实行改土归流之策略后,王文,陈瀛。商辂等人脸上都有些迟疑。

朱见深轻声说道:“朕觉得于太保说的有些道理,辽东女真确实应该得到妥善之解决。”

徐有贞一听到朱见深表了态度,当下便开口说道。

“陛下愿将辽东苦寒之地划为国土,设置官员,教化女真族群,实乃千古明君之典范,微臣觉得于太保之策,正是符合辽东之地情况,利国利民,传播圣人之言,也是一件大功德。”

听完徐有贞的话后,朱见深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家伙还是一如既往的上道啊。

而徐有贞的话也将几位官员想要提的意见都堵了回去。

怎么,想顶撞陛下,先看看你自身的本事,能说的过我老徐吗?

商辂说道:“陛下虽是好意,可,可官员如何委派,又有谁愿意去那里呢?”

商辂是吏部左侍郎,选拔官员之事,确实要先他拿出一个章程,可此事一看就不是什么美差,人家数十年苦读,又在翰林院做了几年的冷板凳,一下子就丢到辽东,还不是辽东,长白山脚下去,谁会去啊。

“商侍郎,这就是你的不对,如何选拔应该是你们吏部考虑的事情,难道要让陛下指名道姓的委派官员吗?”徐有贞轻声说道。

听到徐有贞的讥讽,商辂脸色稍有不对,我只是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你咬我干什么?

朱见深轻笑一声而后说道:“可从辽东由孙都御史选派官员,愿自告奋勇者,官升两级,被指派者,亦能官升一级,若是治理有方,能让女真族群快速归心者,后续会委与重任。”

这个重任就是去更冷的地方,管理更难管理的女真或是其他的野人。

朱见深想的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这个时代,女真人可以成为大明开疆扩土的一把刀,而自己会把这把刀磨得很锋利,到后期也会将其折断。

商辂闻言点头,心中还在想着改土归流造成的影响,他们都是正经读书人,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敢乱动国策,不是谁都有于谦,张居正这般的魄力。

“陛下,需给予女真部族什么样的身份?”李贤开口问道。

既是问于谦,又是询问朱见深。

“若想长治久安,要一视同仁方可。”于谦开口说道。

听完于谦的话后,朱见深赶忙说道:“若想一视同仁,必须要为大明做出贡献。”

“如何贡献?”

“为大明征战算是贡献,缴纳赋税算是贡献,……”朱见深沉吟道。

“可,可我们改土归流,是要做赔本的买卖啊,可从未想过从他们身上弄来好处啊,若是他们能够养活自己,自给自足的话,也不会去进攻劫掠我们大明的百姓了。”徐有贞也忍不住了,陛下教化蛮夷,让他们老老实实的不就行了,还想让他们交税,征战,他们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若是将壮丁都抽出去打仗,他们的田地谁来耕种,何来猎物糊口,到时候还不都是大明救济。

当然进一步的增加了咱们齐鲁大地的压力。(几乎辽东所需都是从山东调配过去的,走陆路的应该是不占三成。)

而于谦,李贤等人也是有些不解朱见深此言到底何意。

“朕可没有说过将所有的女真人都调出去打仗,朕只是想要将女真人全部编作军户,设置军户所,平日里面很少受到征召,不会影响他们太大的生活,但军户所的百户皆有我辽东边军的兵卒担任。”

“而朕所说的为国征战,是想效仿的是大明建国之初的朵颜三卫,在这些军户之中选拔弓马娴熟者组建成军,分批次先行纳入九边重镇中。”

“至于辽东女真部落的贫瘠,不像徐都御史所说,是来自于土地的贫瘠,而是生活之器械的贫瘠,耕牛,种子,粮食都可以让他们自行交易,足足这一项就可以让辽东的女真部落自给自足了,至于所征之税,当然这一点还是要推行开来,在做最后之考量。”

“但为了避免女真人聚众,百户所之间不能有人私会联系,若是发现,连带整个百户所,就地诛灭。”朱见深轻声说道。

“可原先的建州卫,毛怜卫,等卫所该如何处置呢?”李贤问道。

“全部废除,在辽东之地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按照大明的国策来,若是在外私自建设营寨,私自开垦土地,私自打猎,皆是死罪,给辽东五年的时间给大明增加一座辽平府。”

朱见深站起身说道。

于谦眉头紧皱。

在他看来陛下想的太过简单了,如此高压的政策,只怕不会让他们安稳,反而会激起他们的怒火,继而造成辽东的又一不确定性。

可朱见深也有自己的想法,只能从高压开始,慢慢朝下调控,而你若是刚开始就对女真人很好,他们难免蹬鼻子上脸,到时候从后面的自由上升到高压状态的时候,才会艰难很多。

“可若这般对待女真人,微臣唯恐收不了他们的心啊。”于谦想了想还是开口说道。

站在一旁的李贤却有不同的看法。

“于太保,我觉得陛下说的是对的,现在战事刚刚结束,女真人本就恨我大明,若是上来就用怀柔之法,女真人还以为我大明无力再战,心中在无对我军的怯意,可若是从开始便用了强制的手段,并给予他们当初难以得到的器械,才能真正的早早收拢女真部落之心。”

当朱见深说话的时候,李贤便一直都在考虑此事的可操作性,他虽然觉得陛下说的有一些不合常理,但也有一些是很对的。

百户所就类似于一个村庄,直接设置管理者,让各村庄之间少有联系,这就是一个新的构想。

首节 上一节 75/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