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54节

于谦的话出乎了朱见深的料想。

他本想着于谦还会阻拦自己,却没有想到竟是同意了对辽东动兵。

“于太保此言甚为有理。”

徐有贞一看到于谦同意了陛下用兵的打算,当下心中有些焦急,于谦都同意了,那朝堂之上还有谁不同意啊,自己为了陛下舌战百官的戏码是不是就无法上演了。

昨日晚上自己可是排练了整整一晚。

对上谁都有一套说辞。

“陛下,微臣以为,祸首当如汉书所言固已犁其庭,扫其闾,方能震慑宵小,以张大明天威,陛下天威。”徐有贞赶忙说道。

自己要把轨道拉回他熟悉的道路上来。

徐有贞的话,让百官吃了一惊。

可于谦却丝毫不吃惊。

“冒犯天威者,理应如此,但所有军务应由五军都督府,兵部负责调配,清剿之事由石亨,孙祥以及辽东守将全权定夺。”

李贤有些惊讶,看了一眼于谦,难道是昨日自己跟于谦说的那些话,触动了他吗?

“陛下,辽东之事若无大臣再有其他之见解,便听从泰宁侯,李辅臣等人的意见,由微臣居中,五军都督府,兵部,辽东总兵官,巡抚相互商议,定下剿贼之章程,定下之后,便由兵部,辽东,五军都督府各上呈题本,供陛下御览。“于谦接着说道。

朱见深闻言点头,而后说道:“一切便仰仗于太保了。”

结束朝会后的朱见深,背着小手朝乾清宫走去。

背后跟着数十名太监。

为首的张保看着一言不发,一脸严肃的朱见深,也不敢上前打扰。

陛下,这是怎么了,难道……

但想了想又觉得不可能。

朱见深回到乾清宫中,便屏退了众人,只留下张保一个人在宫中。

朱见深坐于御案之前,紧紧盯着张保。

而张保低着头,心里面七上八下的。

“张保,说说吧。”朱见深很是平静的说道。

“陛下,您,您让奴婢说什么啊?”

“怎么,不想说,难道让朕替你说嘛?”

“陛下,奴婢真的不知道,不知道陛下想让奴婢说什么?”

”好,好,好,你既然不说,那朕就替你说,朕在这乾清宫做的事情,你是不是全部都告诉了于太保,是不是。”说到后面,朱见深的声音提高了三分。

张保听完之后,立即跪下身去。

“陛下,奴婢,奴婢只是怕陛下被徐有贞给蒙蔽了,陛下尚且年幼,处事方针有些稚嫩,需有人规劝,那徐有贞事事依着陛下,一副奸臣做派,奴婢真的怕啊。”张保低下头去,哭诉道。

不过心里面也老鼻子后悔了,这陛下怎么那么机敏,于谦一有反常,立马想到了自己的身上。

这,这不就是第二次了吗?

难道要死了。

不过又再一次的出乎张保的意料。

“起来吧,朕确实年幼,你有些担忧也是忠心,但朕辨别忠奸的本事还是有的,这次朕不怪你,但你要答应朕,以后朕让你给于太保说的,你便传过去,若是不让你说的,你一个字都不能吐露,不然,你我二人的主仆情谊也就一刀两断了。”

刚刚站起身的张保,闻言心中一震,

主仆情谊,一刀两断。

这可能是对自己最大的惩罚了吧。

“奴婢知道,奴婢下次再也不敢了。”

朱见深点头应是,而后闭上了眼睛,想着于谦为何有那么大的变化。

思来想去。

只能是自己的想法太过狭隘。

于谦何许人也。

十七岁的于谦写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也是他的人生信条,他无私的家国情怀。

二十一岁中举,担任都察院山西道监察御史。

二十三岁之时,宣宗皇帝朱瞻基平定当朝皇叔,相当朱棣第二的朱高煦叛乱,而负责监察记录罪行的御史就是于谦。

三十岁巡抚江西,不畏宁王强权,为了百姓于宁王相争,在江西百姓的心中获得于青天的称号,获得宣宗皇帝赏识。

三十一岁时,加封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在任期间,兢兢业业,为百姓办事,在任期间,曾数次开仓放粮,赈济生活困难的百姓,又在开封治理黄河水患,为两岸百姓营造安详的生存家园。

他在此任呆了整整十五年。

“于谦所至问民疾,百弊咸饬。”

这种所作所为得到了杨士奇的赏识,而后在去世之前,将于谦调入了京师中,担任兵部左侍郎。

最后的故事,就是人生的高光时刻,北京保卫战。

君为轻,社稷为重的理念是他一生的追求。

朱见深想了许久,决定要找个机会好好跟自己的老师聊一聊,因为他仰慕敬佩于谦,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第73章 整军出发

内阁值班房。

于谦,李贤二人刚刚进入,还未坐定之时,李贤便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疑惑。

“于太保,你今日朝堂之说,确实让本官大吃一惊,为何,变化如此之快。”

于谦轻叹口气说道:“昨日我想了一夜,觉得李辅臣所言有理,我一直当作陛下年幼,却从未细细的考量过,我身居首辅之位,辅佐陛下梳理国政,又岂能独断专行,陛下的想法,我还是要多番考虑的。”说完之后,于谦便坐下,端起桌子上早就凉透的茶水喝了一口。

李贤看着于谦,心中知道,于谦对自己说的只是在敷衍自己。

于谦现在身居首辅,太皇太后信任,又是陛下的老师,乃官员之首,现在皇帝年幼,说于谦是当世宰相也不为奇。

于谦为人正直,且不知变通,在朝堂之上树敌不少,只不过现在他恩宠,威望极盛,即便是有些不满于谦的官员,也不敢发难。

李贤知道于谦应该是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然态度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反转。

朱见深想的没错,于谦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变化,就是张保跟他通风报信,乾清宫中朱见深与徐有贞两人的对话,他竟然发现,根本就不是徐有贞挑拨的陛下。

而是陛下指使的徐有贞。

辽东之事,陛下有陛下的章程,而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连夜与朱寿,陈瀛两人商议,问及辽东之战有多大的胜算。

八成可取大胜,九成可取小胜,但却需要做好统筹之安排,不能让不知兵事的人插手。

之后,于谦便开始了说服自己。

既然陛下要打,勋贵也现在也支持了,那自己在阻拦下去,也是无用。

最为重要的是,于谦不愿意朱见深与徐有贞走的太近。

倒也不是怕对自己不利,只是觉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徐有贞两人交际多了,淳朴之心性难免会被影响到。

于谦本是坦荡之人,若是换做其他的事情,一定不会对李贤有所隐瞒。

可与内廷司礼监张保沟通,监视小皇帝的这种事情,兹事体大,他可不敢对李贤说,万一传了出去,自己倒无大碍,但却会害苦了张公公。

而于谦却不知道,此时的张公公,正低着头站在乾清宫中,刚刚挨完了训。

朱见深睁开眼睛而后重新开口:“张保,这乾清宫中的事情,皇奶奶是不是也一清二楚。”

“不,这一点太皇太后不知道,太皇太后已经很久没有问过国政,只是问奴婢陛下的胃口怎么样,学业怎么样,从未,从未问过军国大事。”张保赶紧否决道。

朱见深轻叹一口气,站起身说道:“朕去皇奶奶那……”

“是,陛下。”

张保还是有些心惊胆战,陛下不会是想要套一套太皇太后的话,看看自己是否对其隐瞒。

当下,心中七上八下的跟着朱见深离开乾清宫。

…………

辽东,广宁府,在漫长等待数日后,终于收到了京师的官文,军令,圣旨。

将辽东之事尽数授权给武阳候石亨,辽东巡抚孙祥。

内阁官文,让孙祥整顿政务,做好妥善安置边民之举措,再也不能出现百姓被杀之惨祸。

五军都督府军令,石亨整理军备,与兵部,五军都督府,内阁做妥善之沟通,列出动兵之详细章程。

圣旨,全权授权,辽东巡抚,总兵官一干辽东军务,尽早找到祸首,固已犁其庭,扫其闾,也正大明天威。

圣旨是大方向,这是你们的目标,其他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二人做了。

首节 上一节 54/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