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37节

张保立即授意,扯着嗓子赶紧喊道:“肃静,朝堂之上,圣驾之前,怎能如此失礼。”

张保的话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朱见深清清嗓子,而后说道:“朕觉得于太保所言有理有据,就听从于太保的进言,司礼监发旨,责训李纯失职之罪,让他尽快拿出章程,若是再有女真部落扰民之事发生,停职问罪。”

朱见深可不管御史们说的话,直接为于谦站队。

看到小皇帝这么快就下了决定。

御史们更加不乐意了。

起初只是与李纯关系较好的御史上言,可看到皇帝陛下,这么相信于谦,便都感觉于谦应该是私下蛊惑了皇帝。

这还得了,权臣当道了。

都察院不答应。

御史们开始疯狂的进言,说于谦权臣当道,目无法纪,蒙蔽视听。

朱见深一直听着御史们的慷慨言辞,大家都把话说得很有道理,但朱见深却没有觉得于谦做错了。

在各个地方辖区,只要有了变故,就要有人承担责任啊。

不管是大事故,还是小事故皆是如此。

这本身就没有什么错啊。

不过朱见深还是有一些疑惑,于谦虽然做事古板,但也不会傻到在朝会之上去掀都察院得锅啊。

读书人脸皮薄。

都察院是大明最高得监察机构,有纠正官员舞弊之责,开拓圣听之任,权力非常庞大。

都察院的责任是什么?

帮助皇帝监视百官,或是给皇帝写小纸条的机构吗?

有这个责任,但却是最基本的。

都察院是内外监察,纠其不法。

十三省监察御史一百多人,分布在各个州府,代天子巡视,最主要的初衷是是要为天下有冤屈之人鸣冤,为天下不平之事纠正。

所谓的八府巡案就是御史代表皇帝巡视地方,巡抚也是由此而出。

都察院设置左右都御史各一名,而副都御史多名,监察御史两百余名,风言奏事的权力大到吓人,皇帝不听都不行。

但御史们大多数都是都是很有学问的读书人,读书在行,用他们管理地方,就略有不足了。

所以在明孝宗时期,派驻出去的巡抚,几乎都是加封御史衔,巡抚,监察御史,经略,左右副都御史,总督,左右都御史,但这些御史衔都是虚称。

徐有贞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话,这让朱见深来了些许的兴趣。

而后朱见深又看了一眼张保。

张保授意控场,让朱见深能够说话。

“徐都御史,朕看你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对于太保之事,徐都御史可有见解。”

发愣的徐有贞听到朱见深点他的名字,顿时惊了一下,而后赶忙出列,缓声道:“昨夜,臣夜观天象……”

第54章 太上皇归来4

“昨夜,微臣夜观天象……”

“徐都御史,朕问的是你对辽东之事的看法,不是问你昨夜的月色如何,天上有几颗星星。”朱见深打断了徐有贞的发挥。

徐有贞被打断后,抬头看了看自己前面的李贤,而后回忆了一下同僚们说什么。

他心中另有其事,同僚们对于于谦的围攻倒是没有听进去几句。

现在皇帝提问。

该说什么呢。

不管了,喷于谦就对了。

“微臣认为于太保说的不对,辽东之事,错综复杂,应谨慎为之。”

到现在徐有贞根本就不知道朱见深问的辽东之事到底是什么,但他说的沉稳,也算滴水不漏。

“不过,陛下,天象之说,可不是几颗星辰那么简单,古人有云,知占卜,避凶吉,还请陛下,容微臣将话说完。”

在起初,徐有贞在朝堂之上说天象,占卜,会受到很多人的鄙视,可自从,徐有贞掌握了流量密码,用天象之说来阻塞小皇帝的思父之情,众臣也都开始吹捧了徐有贞的占卜堪舆之术。

朱见深叹了一口气,而后点头说道:“那徐卿快快道来。”

这还有正事呢,你快点说。

徐有贞说道:“昨夜微臣,心有感触,而后夜观天象,发现天象有变,一道寒星自极北之地升起,威胁紫薇帝星,微臣连夜翻起古籍,行占卜之术,发现大凶之兆。”

“何来大凶?”朱见深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徐有贞表演。

“不是刀兵之险,而是萧墙之乱。”

张保听完徐有贞的话后,猛地想起前几日懿安太后的失态之语,不可能,那些宫女都被自己处理了,绝对不会有人知道。

懿安太后的失态之语传到了孙太皇太后处,而太皇太后怕懿安太后的话传了出去,对朱见深不利,便授意张保暗中处理。

宫中十二名宫女,两名执事太监,全都被杀了。

当然,这些事情,朱见深并不知道。

“大胆,徐有贞,竟敢在陛下面前妖言惑众,蛊惑圣听,祸起萧墙,难道是说深宫不稳吗?”

这个关头,张保如同惊弓之鸟,惶惶不安,他紧张的看着朱见深。

发现朱见深脸色平常,实际不然。

占卜星相之说,乃无稽之谈,但这些年,徐有贞在朝堂上说得多,也不被人弹劾针对,最重要的原因,是徐有贞借用着古来算法的名义,来阻止朱祁镇的回归。

而自己这次并未提起思念朱祁镇,徐有贞却率先说了。

那就证明他这些话,不是说给自己听的,是说给深宫之中的孙太皇太后听的。

北方寒星,乱起萧墙,所指之人定是朱祁镇。

难道……

难道自己那便宜老爹被皇奶奶派人接回来了。

不可能,

难道是他自己跑回来的。

不管是如何,徐有贞应是知道一些事情,在还没有到达不可挽回态势之前,为其造势。

徐有贞的话说完之后,朝堂之上百官的注意力瞬间从都察院与于谦的争执中转移开来。

于谦也略有惊讶,难道徐有贞也知道了什么事情吗?

“那如何能解。”朱见深问道。

他当然不是真的问徐有贞天降灾祸之事,就是想让徐有贞再多说一些话,看看自己能否找到线索。

“微臣,微臣不敢说,但陛下,不得不防啊。”徐有贞悠悠然的叹了一口气。

百官听到这里心中也都跟明镜一样了。

不敢说的人一定就是他们的太上皇了。

你们都懂了,可朱见深只是个“孩子”,他可懂不了那么多,也没那么多的心机。

“难道,难道是朕的父皇回来了……”

他们不敢说,朱见深敢说。

众位臣工都开始低头沉默,就连于谦也是如此。

朱见深从龙椅上跳了下来,而后说道:“朕,朕乃临危受命,父皇回来,应当归位与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做儿子的岂能防自己的父亲,朕也从书中知道,汉有诸吕之祸,晋有八王之乱,唐有玄武门之变故,而宋亦有斧声烛影,金匮之盟,可朕的皇位,本就是承继太上皇的,他若是回来,为人子者当理应归还,即便朕的命运会与书本上的那些帝王一样,也无悔,无憾。”

朱见深说完之后,老成的叹了一口气,而后看向众臣:“众卿家,无需为朕性命担忧。”

诚恳肺腑之言,让众多老臣落泪,大殿之中又是跪倒一片。

站在一旁的张保等太监都开始抹泪了。

朱见深三岁的时候,便有张保照看,无根之人,能够陪伴小皇帝从小到大,那是多大的恩宠与福分,看着小皇帝心里面装了那么多的事情,张保也不由赶到心酸。

“陛下,陛下虽幼,明君之风范一览无余,微臣说句忤逆的话,太上皇德行以失,怎配重登帝位,他若是有非分之想,就让那千军万马从我徐有贞的身上踏过去。”徐有贞一把鼻涕一把泪,说完之后,将头匍匐在了低上不断的抽泣。

人家官当那么大,是有原因的。

“国体已定,陛下,不宜有此想法。”于谦朗声说道。

“望陛下,为江山社稷计,绝了让位太上皇之心。”

”陛下侍父之心可贵,但大明江山更重,陛下万万不可因一己之私,坏国器之公。”

…………

此番一举,只是朱见深以退为进的策略。

此番妙处。

一朱见深自己对父至诚之心,可照日月,可感天地,将自己从这场对太上皇的事件中抽身而出。

首节 上一节 37/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