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293节

这不是给皇帝陛下丢脸,给列祖列宗脸上抹黑,拉低我们大明皇帝的平均水平吗。

实际上,朱祁镇也不是傻,就是记错了,他本就对天下各省份了解不太多,又听了一些翰林院的编修说过自己老祖宗太祖高皇帝对倭寇的处理方法,才对小鬼子有了深刻得印象。

当初洪武年间,宁波上奏,说有倭寇,朱元璋大怒,发下圣旨:“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

就是这样一个大白话得圣旨,让朱祁镇在小的时候,就对小鬼子们有了很深得印象。

现在不合时宜得说出口,只是将云南江南这两个地方记错了。

不过太上皇如此说来,就连是年岁不大得沐琮也知道不应该纠正太上皇言语中的错误。

沐瓒开口说道:“多谢太上皇体谅。”他也不傻,跟一个脑袋不正常的君主对线,纯属找死。

朱祁镇听到沐瓒的话后,一脸得意,自觉给沐琮,沐瓒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这样,听完朱祁镇的话后,沐琮,沐瓒两个人就更加清楚的知道。

朱祁镇的这条路是走不通的,若是非要走,那就是死路,只能再想想其他的办法。

就这样,沐琮,沐瓒两个人就开始给朱祁镇玩起了客套的话,求见拜访,真的只是求见拜访,一点奢望都不敢存于心头。

等到沐瓒,沐琮两个人走后,朱祁镇还是洋洋得意,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自己再怎么说,也是大明的太上皇,是大明宣宗皇帝的嫡子,是大明现任皇帝的父亲,他只要懂得隐忍,等到自己回到京师之后,该有的体面,威严,一点都不会少。

想到于此,朱祁镇的嘴角又露出了微笑。

而这个时候,送沐琮,沐瓒两个人的冷眖也走了进来。

“太上皇,刚刚你说错话了。”

朱祁镇听完之后,稍稍愣神。

“朕说错什么话了,朕虽然前面没有按照对的话来说,可也没有跟他们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

朱祁镇听完之后,很是不满。

在他看来,自己刚刚的表现可圈可点。

一开始就给臣子一个下马威,而后又给他们圆回来,算是给了他们一个面子,恩威并施,这不就是合格的君主吗?

冷眖看着朱祁镇的表情,跟他说话的语气,心里面叹口气,这样的君主,带着军队去打仗,焉有不败的道理。

算了,不说了。

简单的活着也挺好。

而这边朱祁镇召见沐琮,沐瓒,说的乱七八糟,那边朱见深召见,陈瀛,郭登,杨洪,石亨,韩雍几人。

讨论兵甲勋贵关外一月游的事情。

阳和,土木,是京师保卫战大胜的起点,可在当时,如果一个没有操控好,那就是有亡国的风险。

即便将领们口上显得很无所谓,可心里面却是对这两个地方充满了忌讳。

特别是土木堡。

即便朝中对土木堡之变也有定义,即便是太皇太后,皇帝陛下也从未真正对土木堡之事有过什么清算,即便当年带头反抗太上皇的英国公,成国公已病逝,但在武勋的心中,土木堡还是能少提就少提。

在他们看来,土木堡之变三军沦丧,帝王被俘,九州悲痛的大事件,在里面武勋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的形象,即便最主要的责任是朱祁镇,可他们还是觉得是自身的问题。

而这次韩雍旧事重提,严格意义上来说吗,并不是得罪一个石亨,还得罪了很多武勋,特别是当年跟着太上皇御驾亲征的将军们。

这十几年过去了,当初的年轻小将也都走向了权势更高的位置,这些人多年都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可兵部尚书跳出来了,对现在的皇帝陛下说,所有的将军都害怕土木堡,这不是让皇帝陛下产生对武将勋贵的不信任,继而想起太上皇这个失踪人口的事情,这不是没事找刺激,嫌命长吗?

第340章 柿子要挑硬的捏

也是韩雍的话提醒了朱见深。

让自己的这些将军进行深入的研讨,不看昨日之失败,怎能走向胜利。

你说你心里面对土木堡没有忌惮,可信度不高。

战胜恐惧的办法,就是直面恐惧。

而韩雍奏对完了详细的步骤,作为带队的石亨就开始表明态度,说话之时,再无半分萎靡,精神抖擞。

言道半个月后,大军开拔,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整训拉练,再走一番当年的失败之路,必定给这些年轻的士兵,将领们起到一个警示,并且让他们熟记历史之耻辱,绝不会让历史重演。

这个时候的石亨说话很是利索。

徐有贞时不时的瞟了一眼石亨,这家伙什么时候说话,这么顺畅了。

实际上,石亨经过之前单独的御前奏对,对此已经接受,而后又在这次召见开始之前,当着众人的面,朱见深又对其进行了一番夸奖,奖励,此时此刻,石亨斗志高昂,信心倍增。

火已经被朱见深给拱了起来。

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在重臣于谦,李贤,徐有贞,陈瀛,杨洪等文武大员的面前,夸奖自己,为当世之大将,对于多年前的失败,定义为失败乃成功他老母,没有当年的阳和之败,怎能有用兵如神的武阳候,并且夸奖了武阳候,还连带着对于谦当年力排众议重新启用石亨的事情,进行了高度的赞扬。

当然朱见深所说的这些都是后话,前面的功过早就翻篇,也不会有谁头铁的对这个新的定义产生什么疑问。

众人听着朱见深的话,都是高呼陛下圣明,而听着因为自己,让于谦也沾了光,这石亨更加兴奋了。

实际上,就算是现在的石亨,对于于谦也是感激的,更想在于谦面前证明自己,即便是原先历史的石亨,对于于谦的感情也是很复杂的,于谦被杀后,他的内心也是挣扎的。

于谦的重新启用,可以说是给了石亨一个新的开始。

但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于谦给了石亨很大的恩惠,却从来没有想过,要让石亨将这份恩惠给抵消一些。

石亨在第二次飞黄腾达之后,就一直想要报恩,私下里面给于谦送金银,于谦不收,送美女,于谦不要,而后石亨玩起了大的,联络一帮参加京师保卫战的主要武将,给于谦,还有他的家眷请赏,却被于谦当廷拒绝,并且严厉指责石亨,阿谀逢迎,徇私枉法,结党营私,石亨凌乱了,这我一心想要报恩,你不接受,你还是瞧不上我啊,当下,石亨由恩生怨,二人关系破裂。

于谦越瞧不上石亨,石亨便越想着证明自己,最后在景泰帝朱祁钰重病的时候,踹了门,夺了位,杀恩人。

当然现在的石亨,在京师呆的时间不长,跟于谦的交集也变得少了起来,而朱见深对于谦的功劳赏赐给的明明白白的,也将石亨跟于谦之间的距离给拉远了一些。

等到石亨表完态度之后,朱见深也进入了此次晚朝的另一个议题。

他想让石亨去云南就职,统领大军,寻找时机,收复故土,并且进一步确定了石亨为征南大将军,是整个云南军事的核心位置。

就云南土司之事,沐家依然是主导,但需要无条件的配合石亨。

而后,朱见深又对石亨在辽东的多年征战,做了高度的评价,并且对其妻子,儿子有了赏赐。

长子为世袭锦衣卫百户,石亨的妻子为诰命夫人。

朱见深的这一手操作,让石亨迷迷糊糊的,刚刚不是夸过了吗,怎么还夸,这糖衣炮弹谁能抵得住啊,这不倒沫子,头发掉光光,看我一勺三花淡奶回回血……

对于皇帝陛下想要进一步的恢复旧时的疆域。

说白了,这个问题从宣德末年就开始讨论,整个正统年间也时不时的传出这种风声。

陈瀛,郭登等人并没有反对,但心中却隐隐有些担忧,现在朝中的将军,包括石亨在内,他们所有的军事经验都是在北方打出来的,现在冷不丁的跑到南方去,能不能适应,指挥会不会出现问题,再加上云南偏远,跟现在的辽平府可不一样,他还不能不能一片顺遂。

不过陈瀛等人跟皇帝陛下打交道的时间多了,知道现在不适合将这些事情说出口。

而于谦早就被土木堡生存大师李贤每日的洗脑给说动了,在他听完朱见深的话后,也并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

李贤,于谦都不反对,作为皇帝陛下第一舔狗,不,第一忠臣的徐有贞,就更是举双手赞成了。

可乾清宫这里面的人中,有一个生面孔,韩雍。

他等待一会儿后,看到满堂大丈夫,全作女儿态,对于皇帝陛下想要大动刀兵的事情,竟是没有半点劝阻,这怎么行,看我加把火。

当下,韩雍出列:“陛下,太祖高皇帝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决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之耳,卿等,后世之君当记所言,知晓圣意。”

朱见深听完韩雍的话后,也不生气,轻声笑了笑:“韩尚书此言,是觉得朕不该有此想法。”

“陛下误解了臣,臣只是想着,北边多年缩边,虽在正统十四年之后,有所遏制,这些年来,蒙古内征不休,此乃良机,不如效仿太宗文皇帝之志向,出兵北伐,定北而安南。”

韩雍在这乾清宫中,可以说是最年轻的臣子,并且跟于谦一样,在南京当副都御史的时候,就曾经以文官的身份,统领大军,前后在江西等地平定叛乱,有临战之经验,并有大胜的经验。

在文官中,比韩雍会说话的决对没有他能打,代指徐有贞,比韩雍能打头铁的,决对没有他会说话,代指于谦。

而韩雍也是彻头彻尾的鹰派,不仅是对内狠,对外更狠。

他怎么可能会阻止皇帝陛下的雄心大志呢,他只是觉得皇帝陛下的志向有点小,继而导致他的能力无处伸展。

打安南显不着咱们大明的强大,要打就打地盘大,实力强的蒙古,趁他病要他命,在打出一个北地和平的五十年,续续费,饺子要趁热的吃,柿子要挑硬的捏。

听到韩雍的话后,众人都将目光转移到了他的身上。

就连李贤眼中都有了一丝迷茫。

现在的年轻人都那么狂吗?

打安南不管胜负,对于大明来说,都算是一场小战争,打蒙古,即便赢了,也是伤筋动骨。

第341章 态度

朱见深瞅着韩雍,也有点懵。

这妥妥战争狂人啊。

自己安排错了吗?

历史上的韩雍在京师为官,慢慢靠近兵部尚书职务的时候,因为得罪了李贤,又被赶出了京师,在兵部的岗位上没有长期的深入下去。

现在朱见深认为历史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他决对不是简简单单的得罪了李贤,他是想给管家的李贤找无穷无尽的麻烦啊。

现在的韩雍看着今年朝廷过了一个富裕年,有了点存款,就想着赶紧花完,让大明再一次的进入欠债模式。

现在他提前两年进入角色,上来,就给皇帝陛下提议,打安南不是真男人,打蒙古才是硬汉子。

就算现在朱见深有这个想法,现在也不能做。

首节 上一节 293/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