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281节

“更何况,这一点流言都没有,想必太上皇回京,还是遥遥无期啊。“

徐有贞听完詹杨的话后,苦笑一声,心中暗暗想到:国体是不会改变了,可我徐有贞的命运是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呀,太皇太后年事已高,太上皇回京怎会是遥遥无期呢,想必,于谦李贤这两个家伙,都已经背着自己暗中筹划了。

心中虽然有了想法,可徐有贞还是开口回复道:“说的对,说的对。“

”徐都御史,太上皇回京的事情,无半点传闻,可石亨的传言就满天飞了。”詹杨一脸正色的说道。

“石亨,石亨在这京城之中还有什么传言吗?”徐有贞想到了那个丑陋粗鄙,与自己争抢圣恩的石亨。

二人都是小心眼,华盖殿赐宴,石亨跟徐有贞第一次攀比之后,石亨看徐有贞不顺眼,而徐有贞也感觉到了石亨看自己不顺眼,对其当然也没有半分好感。

二人是一种隐藏起来的对立关系,朝中说石亨最多坏话的就是徐有贞。

“武阳候回到京师之后,交往交趾的败将王通,查看兴国王所遗留的定安南的君策,并且这次武勋之后的安排,三分之一的人都放到了云南。”詹杨话还没有说完,徐有贞心中就明白了一些。

“陛下,是想收复安南,重设交趾。”

“这个传闻出现了。”

“石亨在辽平府有改土为流的经验,成化十年的时候,本官曾看到辽平府的官文讲述,虽然人丁不多,但这个辽平府疆域可是要比两京十三省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大,石亨本就有开疆拓土之功,若是让他在收复安南,那,那大明岂不是一个石姓的国公了。”徐有贞说着,说着,危机感立马就上来了,他赶忙说道:“朝中官员对此有什么反应。”

“大明在交趾摔了一跤,陛下想要一雪前耻,可百官们也都有自己心中的考量,到时候,这事一提起来,朝中又是一阵风波,依下官看来,那于太保,李辅臣二人都不会同意。”

徐有贞听完之后,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这种传闻早就传开了,下面的官员都知道了,于谦,李贤二人只能知道的更多,他们知道的更多,却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并且默许这种传言再京师弥漫的,就已经表明了他们态度。

最为重要的是,现在朝中的局势已跟以前截然不同了。

于谦在朱见深面前的话语权越来越轻,而李贤作为两面派代表人物,是不可能在大方向上坚定不移的帮助于谦,这在以往都已经被一次次证明了。

当然从詹杨嘴中得知了这么多的事情,也让徐有贞暗暗下定决心,还是要把江南的新税制早些解决,早些回到陛下的身边来。

他害怕自己离开京师的时间久了,自己身上会发生什么变故。

………………

东边的太阳就要升起了。

霞光渐渐笼罩住了紫禁城,洒在了已经忙碌许久的太监宫女的身上。

让他们的额头出现了些许的汗珠。

继续打扫诸多主要的宫殿,而后又在宫中进行布置,特别是中宫坤宁宫是重点光照对象。

张灯结彩,红毯遍地。

仪仗队,锦衣卫,鼓乐队也都到齐。

诸多的勋臣重臣穿朝服进入乾清宫中。

徐有贞身旁站着詹杨,今日两个人可是要再出一次大风头了。

等待一会儿后,朱见深才进入正殿,坐定之后,先是接受朝拜,而后由张保宣读诏书。

由礼部尚书徐有贞为正使,礼部左侍郎詹杨为副使,持奉节,诏书,前往张府。

听到这些后,站在武勋队列中的石亨满脸的不乐意,他碰了碰自己左边的泰宁候陈瀛,低声说道:“泰宁候,你看徐有贞高兴的,端是不知礼。”

陈瀛只是苦笑一声,并没有答话。

看到陈瀛不搭理自己,石亨又碰了碰右边的魏国公徐承宗。

徐承宗转过头看向石亨。

“您是哪位国公?”石亨只知道徐承宗穿的是国公服,但却不知道这哥们是哪个国公。

“魏国公徐承宗。”徐承宗低声回复道。

一听到魏国公三个字,石亨当下眼冒金光:“魏国公,我乃武阳侯石亨,对魏国公可是久仰已久了。”

石亨说的不错,但也不全对,他是真的对魏国公很是尊重,可这个尊重是给中山王徐达的,而不是给徐承宗的。

他十分自傲,不说现在,扒着历朝历代的名将来看,石亨敬佩的将领也不多,中山王徐达就是他的第一偶像。

屡统大军,转战南北,功高不矜,名震天下,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大明朝第一武将。

而徐承宗感受到了石亨炙热的眼神,心中颇为满足。

谁说我魏国公府没落了。

这陛下身边的大将听到自己的名字后,不也是被震慑成了小迷弟了。

当下,徐承宗伸手不打笑脸了,也是压低声音回复道:“武阳候在辽东军威,本国公也是如雷贯耳啊。”

“魏国公,你瞧瞧这徐有贞,收到旨意为天使,脸上露出那么贱的笑容,有碍观瞻,失了我大明朝的体统。”

徐承宗一听到石亨骂起了徐有贞,当下也想起了自己在徐有贞手上吃瘪,而后夺走自己爱子徐俌,这种种让徐承宗不爽的事情。

当下也低声说道:“本国公瞅着他也是多有狂妄,不知礼数,也不知道怎么当上的礼部尚书。”

二人低声说话间,徐有贞,詹杨二人,便离开了乾清宫。

徐有贞虽然离开了乾清宫,可徐承宗与石亨二人对徐有贞的低声议论吗,却是一刻都没有停下,并且还约好,下朝之后,找个地方喝酒,尽情的去骂徐有贞。

当然在乾清宫中的很多官员,看着徐有贞脸上的笑容,也都是有些不爽,只不过,敢所出来的也就只有石亨与徐承宗二人了。

徐有贞断然不会想到,两个世界的人,会因为都看自己不顺眼,而走到了一起…………

第323章 祭祖祭天

徐有贞,詹杨二人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再一次的来到了张府之外。

这一次,必经之路上两旁的商铺,巷子中的宅院都挂起了大红灯笼,喜气洋洋。

当然,这个是民间自主的行为。

而徐有贞,詹杨二人到了张府后。

第一件事情就是发红包,礼钱,这一次的红包礼钱除了张家人之外,就连在张府周围围观的百姓,都从宫里面的公公,锦衣卫手中接过了皇室的红包,一时之间,热闹非凡。

而后,徐有贞便宣读圣旨,并定下了两日后亲迎之期。

自从,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只剩下最重要的一环。

张府借着摆宴,宴请天使。

徐有贞,詹杨等人回到乾清宫复命,而后每个人都领了皇帝陛下赐下的红包。

张保继续宣读旨意,英国公张懋今日出京祭奠皇陵,定国公徐永宁前往大祀殿,查验防卫,沿途街道的修缮,殿中贡品布置,神位供奉。

二人领下旨意,退出乾清宫。

明朝在嘉靖皇帝之前,都是天地同祭,祭祀的地方也不是圜丘坛,而是大祀殿,嘉靖皇帝之后,天地分祭,也在天坛的基础上修缮了圜丘坛。

安排英国公,定国公之后,朱见深也没有闲着,带领着勋臣重臣自乾清宫步行出发,前往宫城外的太庙祭祖。

而在紫禁城之外,文武百官早就在此等候,分列两旁。

皇帝陛下着冕服带领着勋臣重臣从紫禁城中缓缓走出,跪迎,却不呼万岁,在一片寂静中,目送朱见深独自一人进入了太庙中。

朱见深进入太庙,见到了老朱家的列祖列宗,而后将自己大婚的事情,告知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太爷爷仁宗皇帝,爷爷宣宗皇帝的在天之灵,当跪倒在宣宗皇帝朱瞻基的身前时,朱见深再一次的提起父亲朱祁镇的那些年,那些事…………

一一跪拜之后,朱见深才从太庙中走出……

祭太庙之后,朱见深又回到了乾清宫中,再一次的接受百官朝拜,今日的事情,才算完结束。

结束一天的忙碌后,朱见深也没有时间休息,讲官讲述一些明日祭天的流程,这次朱见深听的还算认真一些。

而第二日一大早,百官们又到了宫门外等候。

百官都整齐列队,就连是石亨等武将,也不敢多说什么。

按照礼制,祭天之时,除了鼓乐声之外,不能出现喧哗吵闹之声。

过了片刻之后,銮钟自大祀殿的方向响起,随着钟声的响起,宫门大开。

朱见深伴随着钟声,走出了宫城。

而后百官接着跪迎。

这次朱见深一脸严肃,着天子冕服,缓慢的走着。

他没有说平身,从臣子身前走过后来,臣子就主动站起身,跟在朱见深的身后。

而钟声一直都在有序的传来。

只有皇帝陛下回宫之后,这个钟声才会停止。

这一路还是要皇帝步行。

这可比太庙要远得多了,不过朱见深一直都在锻炼,没感觉到什么,可跟着他一同前去,养尊处优的文官老爷们,就多多少少有些受不了,不过,大婚前祭祖祭天这样的重大事情,榜上有名的官员们也不敢请假。

这一路上,布置了两千余名锦衣卫,数万的甲士,而在皇帝陛下必经之路住着的百姓,也被提前迁移了出去。

在诸多官员内心挣扎,忍不住身体疲惫之时,终于到了大祀殿外。

朱见深抬起头看着大祀殿,心中叹了一口气。

这才是我们古人的智慧啊。

大祀殿外形恢弘威严更有擎天之势,静雅之中又带动感,三层重檐的攒尖宝顶,三层汉白玉石坛,殿内还三层环立的28根大柱、殿顶藻井以及藻井周围环立的8根童柱,这些都是用圆形来表现的。

三重檐、三重基则是表现“天有三阶”之说,强调“天人”之间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所有的圆形构造表达了“通天”思想,也呈现出了“敬天礼神”的观念。

定国公徐永宁赶忙走了下来,指引着朱见深进入了大祀殿中…………

朱见深在大祀殿中宣读了礼部官员编纂的檄文,而后又祭拜了一番天地,用了一个时辰,才将流程走完。

首节 上一节 281/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