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270节

陛下的龙威君威竟然到了这个地步。

朱见深让所有武勋前来参加的晚朝,这根本就不是想跟着勋贵们商量的,而是直接的叫过来训话。

说话有理有据,善于以力打力,并且最为重要的是,他将文官阶层给剔除出去,让自己直面武臣。

实际上,这些年,皇帝陛下要依靠文官治理天下,对于谦,徐有贞,李贤等人是很仰重的,而武将阶层,除了一个石亨之外,就很少再有亲近皇帝陛下的人了。

这让武勋都觉得,皇帝陛下是一个跟仁宗皇帝一样性格的皇帝,即便他命令石亨发动连绵数年的大战。

可现在皇帝陛下搞出的武勋司,就相当于告诉这些武勋们,朕还是看重你们的。

皇帝陛下,文武皆重,在朱骥看来,是一件好事,而陛下的龙威越发浓郁,也是一件好事。

朱骥走到宫门的时候,正好遇到了老丈人于谦。

两人碰面,朱骥赶忙拱手行礼:“见到于太保。”

于谦看着朱骥点了点头,想要开口问些什么,却终归没有开口,直接离去,一句话也都没有说。

朱见深想让他知道的事情,一定会告诉他,而不想让自己知道的事情,自己通过其他的方式问出来,也毫无意义。

实际上这次安排,就李贤于谦二人的看法,是好的。

这些年,多少人上奏了整训京营的奏章,但大多数都是对基层士兵下手,京师三大营,团练十营的中层武官,特别是那些世袭的武官,却很少有人将他们提起。

可皇帝陛下却将这个事情直面的说了出来,对于军队是好事情。

到边疆呆上数年,会脱胎换骨吗,可能性不大,但却能让这些世勋二世祖们,知道太平的来之不易,也知道战争是一件什么样子的事情,即便很难培养出能够开疆拓土的帅才,但也能为大明军队减少一些中层的孬种,不说在战场上屡立奇功,但也不至于掉链子。

而在乾清宫中的朱见深,在众人走后,看了一眼张保说道:“张大伴,你觉得朕刚刚说的如何?”

“陛下刚刚说的有理有理,恩威并施……”

朱见深轻笑着摆了摆手,打断了张保的彩虹屁:“廷选安排的怎么样了?”

“陛下,已经安排妥当了。”

朱见深听完后,咧嘴一笑,而后漠然不语,稍稍沉思一番。

这武勋的事情。

自己做的很直接,说的也很直接。

对于武将来说,直来直往,是最为委托合适的方式。

武勋司是他筹划许久的一个衙门,没有实权,只有统缉权,左都督是挂名,真正管事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

有了这个武勋司,在之后,也可以顺势的剥离出来,建立第一个大明官方的军校,也可以让大明将武科成功上马,科举成功后,拿着俸禄到军校中在学习一番,而后安排到军队从中层武官开始干起。

实际上,武科举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就开始提上了马,文武两科取士,但朱元璋那个时候,朝廷能打仗的将军一抓一大把,你是将军,可若是你没有带领过数万人的军马,跟人真刀真枪的在战场上干过,你在京城都不好意思出门。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对于武科也就没有那么重视,再加上他自己制定的武官世系制度,让对于中层武将就更加没有需求。

在真正的历史上,大明正式的开启武科,还是因为朱祁镇,在土木大败之后,勋贵阶层出现了断层,这也让朝廷迫切的需要中层武官,才重新开启了武科。

但大明朝的武科就像是在糊弄事,所有武科的指标就两项,考核战斗技能,身体素质,至于谋略和文化,那是什么东西,中层武官就应该带兵冲锋,奋勇杀敌,要谋略文化,没啥子用。

当然之所以会这样设定,还是因为对朱元璋设置下来的世勋制度有着盲目自信,武科就像是在断层之后朝廷的一次补救的措施,还要要躺在太祖高皇帝的老本上过活。

这也是为何,到了明朝中后期,几乎都是文官带兵打仗了,好家伙,将军都是一帮愣头青,没脑子,遇到实力不如明军的还能打打,遇到硬仗,就多少有些吃不消了。

不过朱见深却想着这个武科,要办好一点。

世界那么大,大明要出去看看,没有那么多会打仗的人,那怎么行。

第二日的陈瀛,郭登,杨洪三人就开始开府办事了。

而张保安排了七十多名小太监过来帮忙。

第一波来报名的就是儿子们都还在诏狱之中的勋贵们了。

………………

辽东,辽平城,临时总兵府中。

石亨手中捧着圣旨,一脸失落。

石彪站在一旁就这样静静的看着。

顿了许久之后,石亨才抬起头看了一眼石彪,眼睛轻眯:“好家伙啊,我石亨在辽东这么多年,打了多少仗,杀了多少人,现在辽平府稳定,蒙古人老实,正是作威作福,啊,呸,正是享福的时候,你小子跑过来摘桃子。”

“叔叔,这是陛下的意思?侄儿可从未多说过一句。”石彪面色平常的开口说道。

现在自己身份变了,给老叔说话,也要沉稳一些,要有总兵官的风度,要有未来大明国公的气概。

石亨听完之后叹了一口气,而后将圣旨放在供奉台上,最后坐下身去,一瞬间,仿佛老了许多岁。

石彪看着心中多有不忍心。

“陛下,让我回京,难道如圣旨上所言,劳苦功高,回京恩养。”

“叔叔。侄儿对你说一件事情,你见到陛下的时候,千万千万不要说侄儿跟您说过这件事情。”石彪终究还是看不得老叔这样。

人啊,就是一个奇怪吧的生物,石亨在辽东的时候,就想着回京,可陛下让回京了,石亨却又想着待在辽东。

石亨听到这句话,又赶忙站起身来:“你说,快说。”

“陛下让您回京,是想着让您筹划对安南用兵之事,这是要交托重任。”

“对安南用兵,老叔,记得英国公的爵位就是这样来的。”听到石彪的话后,石亨仿佛满血复活…………

第309章 大家都是自己人

“对啊,对啊,英国公都是征战安南后太宗文皇帝敕封的国公爵位,这么多年以来,英国公府一直都是我大明朝响当当的存在,代表陛下前去祭祖,多么大的荣誉啊。”石亨说着站起身来。

而后看了一眼石彪,又开始在房间中兴奋的来回打转。

“看来,我石亨注定会是下一个张国公。”

“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旁的石彪看着石亨几乎痴狂的状态,有些于心不忍,在他看来,陛下是不可能将国公的爵位封给石亨的。

而石亨稍稍停顿,看着石彪,这小子的眼神怎么那么不对劲,不过石亨也没有多想,他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询问石彪。

“彪儿,我让你拉回去的那三大车财物,为何你没有送到我府上。”

石彪闻言苦笑一声:“老叔,就是因为你那三大车财物,险些害了我们叔侄两人。”

石亨闻言脸色一顿,赶忙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叔叔,我回京的时候,很多官员都盯着我呢,这三大车的财物本想安置妥善之后,便给婶娘送过去,可在晚上的时候,我便被司礼监的张公公提醒了一下,有十几名文官联合上书弹劾叔叔,说叔叔在辽东敛财无数,是为国贼,小侄为了保护叔叔,便自作主张的将这三大车财物全部在天亮得时候,拉到了户部,又给陛下上了折子,说是叔叔为陛下献礼,那些文官才没有口实继续弹劾,请叔叔恕罪。”

石亨听完之后,脸色僵了又僵:“全都交了。”

“全都交了。”

“那晒干得虎鞭你没有留下。”

“没有。”

“那十几张老虎皮也都交了。”

“都交了。”

"那平壤送的金银财宝,只怕也全交了上去吧。”

石彪这次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石亨一脸肉疼。

“幸亏那些女子没有让你带回去,不然啊,那些大活人是不是也要交给户部,让那些堂官也能享受享受异国风情。”石亨的语气已经是有些急迫,不满。

“怎么,叔叔是在怪侄子了,你不是不知道京师的凶险,十几名官员的联名上奏,你让侄子如何处置,等着锦衣卫来搜查吗,当时,我是没有办法,只能将这些东西全部上交给朝廷,为叔叔换取一个美名,哎,没想到i啊,叔叔,竟然还要怪罪于我。”说完之后,石彪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走到椅子旁坐下身去,满脸的不耐烦。

石彪是为了美名,可却不是为了老叔的,而是为了自己的,这就叫借花献佛,花老叔的钱,办自己的事。

而石亨对此并不了解,还真当石彪带着自己的财物回到京师,给他惹下了很大的麻烦,当下看到石彪真的生气了,也不能端着了,他干笑两声,坐在石彪的身旁,语气缓和的说道:“老叔不是在怪你,老叔,只是感觉有些不甘心,这么多的东西,老叔攒了这么多年,说没了就没了,老叔是心里面难受,哎,……”

“叔叔既然不怪我,那侄子的心里面也好受一些。”石彪说完之后又叹了一口气,而后忽然想起什么事情,猛地抬起头看向石亨:“那些女子,叔叔还想带回京师。”

“什么意思?不能带?”石亨稍稍愣神。

听到石亨的话后,石彪带上了痛苦面具,就这样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将自己的把柄亲手送到那些文官手中的老叔,还想着当国公,我呸……

“能,要是叔叔不要前程,你尽可带回去。”石彪一字一句的说道。

石亨脸色一变,而后眯上了小眼睛。

“你不也见过那些女子,个个国色天香,哎,说实话啊,叔叔真的是不舍得啊,而且她们,她们都是跟你叔叔几年了啊,不能直接扔在这里孤苦伶仃,无人照料吧。”

石彪站起身,气愤填膺的说道:“叔叔,你这个武阳候在陛下面前何其重要,不说徐有贞,就算是于谦,李贤等人,也不敢低看你一眼,一个武将,既不是中军都督府左右都督,又不是大明的国公,能在陛下面前有如此之高地位的,除了你,还有谁,你应该把握住机会,谨慎行事,兢兢业业,而不是大张旗鼓的带着数十个朝鲜的女子,回到京师,陛下怎么看,百官怎么看,婶娘又怎么看。”

“更何况,你侄子在辽东,你还怕她们没人照料吗?正好,你侄媳妇也没有跟着…………”

听完石彪的话后,石亨眉头一皱,这话前面听着还像是劝导,可后半句话,这怎么越听越不对劲。

顿了许久,石亨才缓缓开口说道:“你,你如何照料…………”

石彪说完之后,也有些后悔,这一不小心竟然将心里话给说了出来,当听到老叔的话后,石彪也赶紧将话往回收一收。

“要是有人想嫁人,我就给她找一个好归宿,若是不想嫁人,侄子也不会饿着冻着她们,管吃管住,叔叔尽管放心好了。”

石亨听完之后,犹豫再三,还是开口说道:“彪儿啊,我可是你叔叔,我是你父亲的亲弟弟,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记得这一点,我们血浓于水,不能跟着那些蛮夷一样胡来,要是真紧张,你可以自己出去要,出去找,可不敢打这些人的主意啊。”

石亨行军打仗狠辣果断,杀人如麻,可对待这种事情,还是非常传统的,他可不愿意自己叔侄两个人的事情,成为别人的笑谈。

首节 上一节 270/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