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252节

当郑万烘的身份确定后,刘洪亲自审问。

刑房之中,郑万烘已是伤痕累累,上气不接下气。

刘洪满脸狰狞,气的也是上气不接下气。

“到底是谁?”

“大人,我都已经说了,这件事情的主谋是巡抚李秉,说之前,你打我,说之后,你打的更厉害了,大人,你想让我说谁,我就说谁好了。”

郑万烘进来之后,还没有开始动刑,他就召了,这三府之地,都是他跑着去的,所有的事情是他做的,而主谋之人就是朝廷委派主持新税制的两省巡抚,李秉。

刘洪听到之后大怒,一番酷刑下来,这郑万烘命都没了,还是死咬着李秉不松口。

“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底是谁主使你的,要不然,你们一家都难逃一死?”

“我说了实话,大人怎么不信,就是李秉,就是巡抚李秉。”

刘洪听完之后,甩袖而去,而周聪也赶忙跟上,二人出了刑房之后,周聪询问道:“大人,我们是不是要将这里的事情,告知指挥使大人,告知陛下啊。”

“本官待会亲自来写,可本官总感觉这事情透露着古怪。”刘洪的眉头紧紧皱着。

“难道真的是李秉大人……”周聪低声说道。

“本官也不知道啊,难道李巡抚,是想用这招让我们杀人吗?这般文官们比我们心黑多了,到底想干什么谁也不清楚,先将这些事情告知陛下,指挥使大人,让他们知道,我们继续调查。”

“那这个人……”

“先不要杀,留着,留着总是有用的。”

“是,大人。”

………………

紫禁城,后花园。

一男一女站在凉亭之中。

男的英俊,女的美丽。

御花园中的男子当然是朱见深,而女子是被张保从太皇太后宫中喊过来的张妍。

“你在皇奶奶宫里面过得可还好。”

“好。”

“你可曾想过朕。”

听到朱见深的这话,张妍脸色羞红,没有说话,也没有回答。

朱见深看着张妍的模样,心里面可是欢快的不行,当下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了张妍。

“接着,这是朕给你写的诗,回宫之后再看。”

张妍怯生生的伸出手,接过这封书信。

而朱见深在递书信的时候,无意间从她的指尖划过,张妍赶忙将手缩了回来。

朱见深却不觉得有什么,当下说道:“朕先回宫了,明日去皇奶奶宫中的时候,你也给朕写一封,朕来拿。”

说完之后,朱见深笑了笑,而后朝着一脸娇羞的张妍眨眨眼睛,背手远去。

站在一旁的张保脸色怪异,低着头赶忙追了上去。

背着手远去的朱见深心中想到:“自己真的是情圣啊,看看人家小姑娘害羞成什么样子了,哈哈哈。”

而跟在一旁的张保,却是心中不断的摇头,陛下啊,陛下,不要再向登徒浪子靠拢呢,您可是天子啊,要端正,要有君王之风……

当然这些话,张保可是一个字都不敢说出口,陛下虽然仁慈,可小心眼也是满朝文武都知道的事情,自己这身子骨还能再干个十年八年,别说错话,提前退休,跑到南京跟徐有贞作伴去了。

张妍看着朱见深的背影,心里面着实想不通,这陛下怎么会无缘无故看上自己这小门小户的女儿。

她拿着书信回到了太皇太后的宫殿,而后在自己的房间打开了那封书信。

只见上面写着:

浮世三千,朕爱有三。

日月卿。

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

张妍看着这几行字,脸更红了,陛下的文采真的好……

朱见深回到乾清宫后,便开始处理奏章,过了一会儿,朱骥来了,带着洛阳府刘洪的碟文。

看完碟文之后,朱见深的好心情立马就没了……

主使之人是李秉。

这不合逻辑啊。

朱见深放下碟文,而后细想了一番,才开口说道:“朱指挥使,你怎么看。”

“陛下,臣有两个看法,第一个就是这件事情,确实是李巡抚做的,他想靠着这件事情,让锦衣卫抓一批人。”

朱见深叹了口气,而后接着说道:“那第二个看法,就是有人在故意栽赃嫁祸了,朕问你的是,这两种不同的看法,你比较倾向于第一种,还是第二种。”

“臣倾向于第二种。”

“既然倾向于第二种的话,就让刘洪去找李巡抚谈谈,谁再栽赃嫁祸,直接抓人好了。”

“陛下,是不是谨慎一些。”朱骥顿了顿,还是开口说道。

“朱骥,你别忘了,你们是锦衣卫,没有什么好谨慎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可陛下,若……”

朱见深摆了摆手:“朕知道你想说什么,若真的是栽赃嫁祸,真的跟李秉没有任何关系,那就更应该杀鸡儆猴了,事情压小一些,定下一批人的罪,杀一批该死的人。”

“是,陛下。”朱骥说完,便朝后走去,却被朱见深叫住:“朱骥,有些事情,是上不得台面的,这次若真的是李秉用此方法,胁迫朕乃帮他,他也是犯了忌讳,新税制推行之后,便准其请辞。”

“还有,这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开始调查,还是要有一个最终的结果,暗中调查。”

“是,陛下。”

等到朱骥退下后,站在一旁的张保一脸疑惑。

“陛下,是调查出来什么了吗?”

“是也不是啊。”朱见深说着,便将碟文递给了张保。

张保看完之后,眉头紧皱。

“陛下,不可能是贼喊捉贼吧。”

朱见深轻笑一声:“不可能是李秉的,他是寒门,知道粮食的可贵,即便想动点歪脑筋,打击反对新税制的人,也不会把主意放在农田身上。”

“那奴婢就更加迷糊了,陛下,您跟朱指挥使在说的是什么意思。”张保不懂就问,这一点一直做的都很好。

“有人想栽赃嫁祸,恶心朕,恶心李秉,那朕就偏不随他的愿,将他挥过来的刀重新砍向他,李秉在这两地的时间长了,他说出来人,都是出工不出力的官员,将这些官员一网打尽,其中定是有主使之人,这就叫宁错杀,不放过。”朱见深说完之后,眉头皱了起来…………

他站起身来说道:“张大伴,朕要见于太保,这件事情,还是要让他知道的。”

“是,陛下。”

第283章 名单

于谦来到乾清宫后,朱见深赐座,而后又将锦衣卫的一系列碟文都给了于谦看。

于谦看完之后颇为心惊,自顾的说道:“陛下,臣了解李秉,他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于太保,你自己一个人了解他有何用处啊,还是要锦衣卫暗中调查有最终结论,证据才行。“

“那陛下的意思是?”

“无非两个可能,一个是,一个不是,朕看来,不是的可能性大一些,但也不是没有是的可能,在这种情况,只能暗中调查,将对朝廷新税制不利的事情,转变成有利的事情,你物色些京师官员,准备补缺吧。”

于谦听完之后,叹了口气,他知道朱见深的意思,可这种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方式,实在不是君王之道,他有些不认同,可终归还是说不出什么劝导的话来。

朱见深了解于谦,当然知道他的欲言又止。

可做成事情只靠王道,是完全不行的,就比如徐有贞,小人一个,但对付小人,用小人是最合适的,这也是为什么最难搞定的应天府,却进行的如此之快。

朱见深跟于谦又聊了一些王文的事情。

而王文在福建做的确实有声有色,虽然暗中隐藏的事情,王文没有禀告,但朱见深通过锦衣卫的系统渗入,也多少了解了一些。

表面上云淡风轻,但里面的斗争也很是激烈。

弹劾王文的奏章,朱见深留中不发,而王文弹劾的官员,朱见深就将其全部罢黜。

离京一年,王文在福建跟打了鸡血一样,他弹劾的各地官员,从三品的布政史司,到六品的小吏,数百人之多,而朱见深在派出都察御史核查过后,也将这些官员全部罢黜。

大明可不像宋朝一样,贬了启用,启用后又贬,明朝的政治体系比宋朝的要臃肿许多,被罢免的官员根本就没有在起来的机会,因为后面还有一群人没有安排工作。

朱见深知道自己所身处的大明这个时期,是国运的一次爆发期,大明建立百年,已到了中期,若是没有锐意进取的君王出现,等待他的只是衰落,这仿佛就是王朝的一个魔咒。

想要闯过去,就不可能根据历史必然的发展轨迹做事情,要有悖常理的走不寻常之路。

朱见深的想法跟于谦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但也在一定的问题上,有着重大的分歧,不过这个分歧到现在还都没出现爆发出来。

朱见深这次跟于谦的奏对,聊了许久。

二人甚至都聊到了出海已有两年的曹吉祥,朱仪等人……、

他们也已经很久没有说过这么多的话呢。

首节 上一节 252/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