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244节

“这第二杯酒,朕敬九边重镇为大明守护这份安宁的将士,敬各司衙门现在仍在其自身岗位上履职的各级官吏,敬下一年又要辛苦劳作的百姓。”

朱见深说完后便将这杯酒水全部喝完,而后将酒杯放在了龙案上。

百官们都在静静的听着,因为到现在,百官们也都清楚了,皇帝陛下没有按照流程来赐宴,而且这也是皇帝陛下第一次当着众人的面前饮酒,如此客气,让官员们惶恐不安,这又是想到什么新点子朝着官绅开刀以富国的政策了吗?

不过这次他们想错了。

朱见深看了一眼张保后,张保便高呼到:“进。”

百官纷纷朝着殿外看去。

不是教坊司的妹妹,而是彪形大汉锦衣卫。

三十余名大汉将军端着真金白银进入了华盖殿中,而后将这些金银全部整齐的摆放在了走道上。

这些人出现后。

又进来一批人,搬着宝钞。

这次朱见深发红包,以白银黄金为主,宝钞为辅,虽然宝钞已经跟废纸差不多了,但朱见深还是要尊重自己的老祖宗朱元璋,不能将这东西给丢了。

“新税制推行之后,虽然只有应天府,顺天府两地缴纳商税,农税,但大明今年多了七十万两的税银,朕这次便给户部下旨,根据官员的品级,为官员发放不同的金银,也能让众位爱卿过一个富裕年,在成化十一年的时候,也希望众位臣工能够不留余力的为大明,为百姓做事,赐宴结束后,由户部左侍郎闵爱卿,给大家发放金银宝钞。“

朱见深在听到自己选秀花了那么多银子后,就让闵元开始算了。

三品以上的官员发放一两黄金,五两白银,钞银十两,三品之下的官员全部发放五两白银,钞银二十两。

按照这个标准来,京城顺天府周围各县府那么多的官吏,才花了八千两,而应天府不足两千两,在地方也有这个赏赐,不过都是知府之上的官员才能享受这个待遇。

当然这也是时间太紧,户部拿不出详细可行的章程。

而到了明年,新税制慢慢的推开,就要让大明的官员们都能享受到年终奖。

这个年终奖说白了,需要的人是真的需要,不需要的人一点都不需要。

像韩雍一样,虽然兵部给他安排了住处,但拖家带口的在京师生活并不富裕,按照他的品级,收到的红包,再配合着自己的俸禄,就能让自己一大家子在明年过的稍稍宽松一些。

于谦,韩雍等人就需要,而徐有贞,李贤等人就不需要,而一些贪官污吏就更加看不上了。

官员们听到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很惊讶,皇帝陛下这不拿宝钞糊弄事了。

这件事情,于谦,李贤等官员都不知道,不过既然朱见深做了这件事情,众人当然不能抨击陛下乱了祖制。

皇帝真金白银的给,臣子们就要开始推辞了。

即便心中想要,但还是要推,这是读书人的脸面。

“陛下,臣等为国办事,为陛下分忧,乃是职责所在,怎能让陛下破费呢。”

“陛下,不管别人收不收,老臣是不收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是大善之举。”

“就是,就是,陛下,宝钞多耐花了,上一年发放的宝钞老臣还没有花完呢。”这个大臣的话一说出口,很多官员都看向了他。

你这是推辞,还是在嘲讽啊、不会说话……

朱见深哭笑不得,摆了摆手说道:“这是众臣工应该得到的,不要再推辞了,来,众爱卿再饮酒一杯……”

第273章 劝臣好学

众说周知,老朱家的皇帝从根上就扣扣嗖嗖的。

朱元璋定俸禄的时候,完全都没有考虑过官员的生活状态,而且在洪武朝的时候,你还不能在政策允许之下,获得一点跟正常收入无关的银钱,不然就是剥皮充草。

不过朱元璋对官吏不能算太好,但对百姓却是高看了一眼,重视一些。

咱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他出生贫苦,对劳苦百姓是有共情的,而对于让他家破人亡的官吏就很是不满了。

而后续几代又因为大明财政的不健康发展,即便想给官员们涨点俸禄,也是做不到。

华盖殿赐宴的流程中加了一个奖赏金银,这对于百官来说,算是一个新的开始。

而朱见深也清楚,国家太大,官员太多,想改变整个工资待遇,太难了,只能先在年底的赏赐开始。

朱见深在华盖殿并没有耽误多长时间,他早早的就离开了。

朱见深一走,赐宴的环节才到了高潮,可能是因为朱见深的有意为之,这次赐宴的席面很丰盛,酒也备的足,陛下不殿中,官员们也可以放开说话。

韩雍坐的位置是在于谦李贤等人身边不远处。

虽然朱见深曾经单独召见过韩雍,询问兵部之事,但也只有数次,而且都是公事公办,对于陛下的心性,韩雍只能从这些年国家的大政,宁王的事情上做出自我的一个判断 。

年轻有胆气,眼中揉不得沙子,对兵事重视,有自己的志向。

这是韩雍眼中的皇帝陛下。

面圣之时,韩雍也能感觉陛下心思沉稳,对于大明繁荣强盛的仁宣之治,很是自豪,但自豪之后,也有他自己之看法,就是认为仁宣之治是北地缩边,放弃河套,安南,辽东等大片土地换来的。

这让韩雍听来,很是震惊,也能从这片刻言语中,推断出陛下这一朝的志向是想将仁宗皇帝宣宗皇帝被迫丢掉的领土,再拿回来。

而在韩雍还没有入京的时候,朱见深已经重新朝着这一些放弃的土地下功夫了,石亨,石彪两叔侄子,耗银耗粮数百万,征战数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恢复了努尔干都司的大片疆土。

并且实行的统治也再也不是努尔干都司那样的放纵性管理。

朱见深给韩雍透露这些消息,就是要让他做好心理准备,让他快点进入角色。

“于太保,下官敬您一杯。”韩雍端起了手中的酒杯,对着隔了好几个人的于谦开口说道。

给于谦道贺新春的人很多,但真的过来找于谦喝酒的却没有。

找徐有贞喝酒的人很多,但于谦也只喝了三杯,两杯是陛下敬酒的时候喝的,一杯是跟身旁的李贤喝的。

于谦端起酒杯,对着韩雍笑了笑,便一饮而尽。

“于太保,下官来到京师对兵部之事,所解不多,都是于太保提携帮助,才能尽早了解,下官再敬于太保一杯,于太保随意,下官饮完。”

说完之后,韩雍又是一杯酒入肚。

”韩尚书,慢点,这是在宫中,可不能喝醉了。“

”是,于太保,下官清楚,心中有数。”

于谦看着韩雍点了点头,实际上于谦确实对韩雍提供了很多帮助,他看着韩雍,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对于韩雍也是实打实的喜欢。

不过韩雍什么都好,就是太年轻了。

三十五岁,因往日军功,宁王之功被朱见深特殊提拔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原先历史上,韩雍曾在两年后入京辅兵部之事。

韩雍为什么一个劲的找于谦喝酒,那是因为于谦可是韩雍的偶像,自己是斗过宁王,可于太保在二十年前就跟当时的宁王权据理力争过,这是前辈,而且最重要的是,韩雍虽然也是读书人出身,但也是一直跟着地方军队,梳理军事,他江西巡抚的位置,就是打出来的,也是明朝一代既有能力又有魄力的儒将。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是读书人,不,这是男人都无法拒绝的梦。

入京以来,这是韩雍第一次跟于太保同桌饮食,必须要喝几个。

这边徐有贞虽然一直都在说着话,可心思一直都不在这上面,他一直期待着哪个小太监过来,扶在他的耳边,轻轻说上一句:“徐都御史,陛下召您前去。”

而且徐有贞有直觉,朱见深肯定会在今日见自己,勉励一番,他没有等多长时间,一个小太监真的来了,说皇帝陛下在武英殿召见。

这让徐有贞很是激动,在众人面前炫耀一番后,便跟着小太监离去。

官员们看着徐有贞的此番作态,心生亲近,陪着徐有贞打架的官员都是不住的点头羡慕,而被徐有贞暴打的,或者不服的都是嗤之以鼻,觉得是小人得志。

而韩雍就是后者。

韩雍看着徐有贞的背影,眉头一皱,他对着身边的彭时低声问道:”彭辅臣,我虽然在江西见过徐有贞一面,但对他了解不多,他在京师,一直这么嚣张吗?”

彭时苦笑一声说道:“陛下恩宠,换谁都一样,你看这殿中的大臣,哪个敢跟徐有贞一样这么喝酒,张狂呢。”

“当真是不知礼数……”

“韩尚书,听本官一句劝,不要惹他,这家伙可记仇了。”彭时苦笑着说。

听着彭时的话,韩雍却不以为然。

武英殿中。

朱见深手中拿着一本奏章,仔细的看着。

不多久,张保便从外面入殿说道:“陛下,徐都御史来了。”

朱见深将奏章放下:“让他进来吧。”

”是,陛下。”

徐有贞快步进入,看到朱见深后,赶忙行礼口呼万岁。

“平身,给徐都御史赐座,赐座。”

而张保亲自给徐有贞搬来了一张椅子。

徐有贞道完谢后,才坐下身去。

“徐都御史,这一年辛苦了,应天府的事情,还真的只能你做,就算是于太保过去,也不一定能做的那么好。”

“陛下夸奖了,为陛下办事是臣的职责……”

“你先等等,朕话还没有说完……”朱见深打断了徐有贞的话,而后脸色严肃的开口说道:“你可知道成国公是如何薨的。”

徐有贞眉头一皱,这好端端的怎么聊起成国公了,忽然他心中一动,难道,难道成国公不是像外界传闻一样,暴毙而亡,而是犯了什么国法,被朱见深赐死的……

”朕说了于太保做不到,可不是说做不到新税制的推行之事,而是让锦衣卫挑选花旦上门的事情于太保是做不到的。”

“徐有贞啊,徐有贞,你玩的可真花啊,让妓女从后门进入官衙,哎,这成何体统,一般人谁能干出这样子的事情。”

“朕告诉你,成国公就是死在了女色上,你天天看星星,自认为天象之术登封造极,就不懂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浅俗之理。”

首节 上一节 244/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