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238节

朱见深点了点头问道:“可受痛苦。”

“陛下,听太医说,成国公以无意识,是在睡梦中离世的,应该没有受到什么痛苦。”

“成国公到最后也没有跟他的孩子们说上一句话,交代一些事情。”

“听亲兵说,成国公犯病之前,曾于他的座驾爱马告别,而后又专门与朱仪之子朱辅聊了许多,送走朱辅后,成国公笑了笑,就倒了下去。”

“艾玛?”朱见深开口问道,对于这两个字眼,他很是熟悉,那可是上一世自己想买但却不舍得买的东西啊。

“是,陛下,那是一匹汗血宝马。”

朱见深闻言稍稍愣神,而后收起了思绪,想了想成国公的样子。

他看着自己从一个二岁的孩童长成现在英俊的少年模样,而自己也看着他从一个健壮干练的硬汉变成了猥琐虚弱的老色狼模样。

一个在走上坡路,而一个却在走下坡路。

死去的人已经死去,活着的人还要继续,一定要看得开。

而朱见深与常人不同,有死去的经验,所以他看的很开。

随着自己的到来,成国公没有死在塞外的战场上,而是死在了家中,这是改变了他的一个人生轨迹。

在原先历史上,土木大败的事情,需要背锅的,一个王振是没有能力全部承担的,而成国公也成了背锅侠,大将丧师辱国,致使皇帝被逮,让他前半生的所有功绩全部抹除。

当时的朱祁钰便短暂的将爵位废除,朱仪数次请封,都被拒绝,在朱见深朱见济太子风波之后,朱祁钰才让朱仪承接成国公府爵位,当然那个时候就已经是政治交换的范畴了。

这个时空的朱寿,没有死在塞外,在朱见深登基之初,协助英国公大败也先,又在新帝年幼,人心不稳之时,坐镇五军都督府,为朱见深稳定了枪杆子。

而朱见深对于这个好色,时而愚笨,时而狡诈聪明的成国公也有些好感,本以为他能够再干几年,没想到还是累死在工作岗位上面。

不过,成国公啊,你应该够本了吧……

朱见深长出一口气,算是自己的自我安慰方式,他对成国公可一直都不能算太好,就在这乾清宫中,他可是骂人不吐脏字的将成国公狠狠训斥了一番。

一个马上就要到六十的老同志,被一个小孩子怼的说不出话来,其脆弱的内心一定受到很大的上伤害。

“陛下,这是成国公给您写的奏章,一年前就写好了。”

朱见深赶忙说道:“快送上来。”

张保听到之后,赶忙将奏章放到了朱见深的手中。

这封奏章是在朱仪出海后,写下来的,里面写了对于自己爵位继承的一种建议,对于自己中途翘班死翘翘给皇帝陛下的歉意,写的已经不能算是奏章了,倒是像极了身后事的嘱托。

“陛下,臣朱寿,成化九年十月二十一夜奏,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OO。”

看到这里,朱见深愣了一下,而后苦笑不已,这应该是有感而写,成国公知道苏轼的这首词,却不知道千里共婵娟的婵娟二字怎么写,既然是遗奏,他也没有想过去问人了,在成国公看来,陛下那么聪明肯定看的懂。

“若是这封遗奏递交到了陛下这里,就是臣离世之时,陛下幼年登基,沉稳有度,为战死沙场之士卒,立碑颂功,臣与英国公二人私下交谈,认定陛下日后一定能成为大明的明君。”

“臣本应为大明之强盛,在做贡献,冲锋陷阵,但臣近些时日,总感身体不适,耳顺之年当做好身后之安排,臣子朱仪出使海外,也不知何时能归,臣恳请陛下,在臣死后,让朱仪嫡长子朱辅能够承继大明成国公爵位。”

看到这里,朱见深暗骂一声老狐狸,成国公虽然平日看起来迷迷瞪瞪的,但算计起来不下与那帮文官,朱仪出海,回不来大家都感到可惜,可要是回来了那肯定能够积累经验,立下功勋,可到时候朱仪是成国公爵,朱见深也没有什么可以封赏的了。

现在成国公这一手,将朱仪从成国公爵的位置上给剥离出来,不就是给了朱见深理由跟封赏的空间吗?

一门两国公这个美谈,成国公府也想来凑一凑热闹了。

按正常思维的皇帝,肯定不会允许的,但朱见深并不正常,他觉得成国公这也是给自己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只要朱仪能干,自己就成全他这个美谈。

可能是因为怕猴精的朱见深察觉到自己的意图不准,便在下面的奏章中给自己表功。

“时光如O,岁月如O,臣年轻之时,曾在永乐二十二年追随太宗文皇帝出征塞外,为大明O血战场,宣德三年随宣宗皇帝平定汉王之乱,亦随宣宗皇帝领兵出关,大破O子进犯扰边之O寇,正统九年,臣出兵喜峰口,三战三胜,正统十四年,虽胜却败,导太上皇被俘与土木堡,险些误国,幸得上苍祖宗庇佑,有陛下与危难之时登基,匡扶社稷。”

“臣本想为陛下在解忧愁,但天不O其愿,望陛下,子O众多,长命百岁,望大明,千秋万代,国运昌盛。”

“臣成国公朱寿绝笔……”

看完之后,朱见深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而后提笔写上:“成果公请旨,由嫡孙朱辅继承成国公爵,朕准之。”

写完之后,朱见深闭上了眼睛。

而后又在最下面写上:“成国公,一路走好…………”

批完成国公最后的一封奏章后,朱见深放下笔,想到了不知道在何处,在干什么的朱仪。

你老爹,朕给你弄丢了,你的爵位,被你老爹给弄丢了……

第二日,成国公去世的消息,传遍整个京城。

而成国公府也开始准备起了丧事。

大明的国公死了,可不是跟普通百姓家老人死了一样,找些亲朋好友,一哭一埋了事。

朱见深下令,暂停朝会一日,礼部择选追封之号,上表追封。

当年英国公去世的时候,朝会并未停止,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朱见深没有下令的意识,这种事情是皇帝陛下对功勋的一种特别嘉奖,于谦等人也不能越俎代庖。

而在两日后,朱见深下旨追封成国公为平汝郡王,以王礼下葬,成国公爵位由嫡孙朱辅承接……

第265章 请旨回京

当消息传到应天府的时候,徐有贞吓了一跳,赶忙来了一泡,给成国公送行。

成国公跟徐有贞并没有什么很大的过节,唯一红眼的还是因勋贵团体陈怀等人吃空饷之事,过去那么多年,按照常理来看,一个是皇帝陛下面前的红人,一个是地位尊贵的国公,两人又都有重担,早就该冰释前嫌了。

可两个人却都是小心眼。

过了那么多年,也没有说过多少话。

成国公薨了,也让徐有贞唏嘘不已,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没有什么区别,只看着自己是怎么活的。

要是不能为国做事,为陛下效忠,即便长命百岁也是白活。

而泰宁候知道了这件事情后,立即上奏,请旨回京。

徐有贞自认为不可能实现。

可过了两日后,陈瀛就出发了。

哎,有戏。

泰宁候上奏,想回京探视。

朱见深允之。

徐有贞接着上奏,想回京帮陛下选,不,探视成国公。

朱见深斥之。

这让徐有贞难受许久,这怎么还区别对待呢。

徐有贞虽然身负重任,可他的心思一直都在京师,现在新税制稍稍吃了点甜头,就想着赶紧回京师邀功。

徐有贞很通透,他知道要是自己不在京师,迟早有一天会蹦出来一个王有贞,李有贞,朝中像自己这样没有底线的人可不少。

可朱见深却知道新税制之事,乃是重中之重之事,虽然他也想念徐有贞在身边的日子,可还是不允许他回来,等到应天府顺理成章的推行下去后,便给他挪挪窝,就在南方呆个两三年。

至于让陈瀛回来,那是因为成国公的死,让五军都督府最高权力出现真空,朱见深不得已之下,重新启用老将杨洪掌中军都督府事,而后又将主意打到了陈瀛的身上,他稍稍年轻,并且身强力壮,欲望淡薄,而南京之事已到正轨,南京守备可再次托付于魏国公徐承宗。

泰宁候不到三日,就回到了京师,前去灵堂吊唁,看着那一尊棺木,让陈瀛心中生出无限伤痛,壮汉猛将飙泪。

二人分别之时,不还能骑着马吗?

怎么好好的,人说没就没了。

“成国公啊,成国公,你怎能那么早就去了。”

“我告诉过你,那红丸不能多吃,可你不听劝啊,陛下命你远离女色,远离红丸,我猜你肯定没有遵旨,偷偷的来,我吃了一次,两天都没有缓过劲来,你不知道吃了多少,那命还能保住吗?”

“你且放心,你走之后,家中之事由我帮衬操持,你留下的那些舞女侍女我也给你打发了,别留在府中,贻害子孙了。”

“成国公啊,你走了,我陈瀛的眼神,还有谁懂啊……”

当然陈瀛这些话都是心里面的话,要是说了出来,那朱寿棺材板都盖不住了。

而老基友陈瀛也在哭诉完后,由朱寿的亲兵转交给了他一封信。

“泰宁候,你肯定哭了,不过本国公也不想见你,活着的时候你打小报告,死了之后,你抱着棺材哭,扰我清净。你多活一段时间,有点不想在地府见到你,不过你且放心,该给你占的地,我先给你占着,你不急,好好活,老兄弟,等我坟头草长得一人高的时候,别忘了到坟前找我喝酒……”

陈瀛读着读着就笑了……

人与人的悲伤互不相同,这边痛失亲人,哭的哇哇叫,那边的人看到之后,只觉得扰眼,而听到的人只觉得吵闹……

陈瀛回到京师之后,朱见深就给他下旨,让他不用回应天府,留在京师。

这又是让徐有贞好一顿羡慕。

远在辽东的石亨听闻这个消息后,觉得是个机会,也是立即写了奏章,想要回京。

虽是说着回京,在字里行间都写满了邀功的意味,说白了就是想凭着这些年在辽东镇守之功讨要封赏,获得爵位的进封,或者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的职务。

这封奏章让朱见深看到之后,连笑三声,而后御批退回。

“辽平府之事乃国之大事,京师一切都好,五军都督府由陈瀛,杨洪,郭登等武勋坐镇,卿无需担忧,安分守己则可。”

朱见深对其的第一次敲打。

实际上石亨确实将女真人收拾的服服帖帖,在孙祥的配合下,辽东兵事顺利,请功请封,都在常理之中。

但他在这个时候邀功,就是不合时宜,就是有威胁的意味,这让朱见深很不受用。

即便石亨是无心之举,也没有了丝毫的意义。

这是对其的第一次敲打,如果石亨不懂,还是继续上奏回京之事,那就是再给自己找不痛快。

首节 上一节 238/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