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234节

“太上皇。”

”太上皇。“

不管冷贶如何喊叫,朱祁镇只是闭着眼睛,不说话,不应声。

冷贶朝后看了一眼,那太监轻微的摇了摇头,是在告诉冷贶,太上皇是装睡的。

“太上皇,臣这次来,是想给太上皇聊一聊返京之事,既然太上皇不愿意听,那臣就先告退了。”说罢,冷贶转身便走。

而装睡的朱祁镇听到返京这个字眼后,体内的dna猛然动了一下。

他赶忙睁开眼睛,站起身来。

“冷知府,休走……”

冷贶听到朱祁镇的声音后,停下了脚步,而后转过头看向朱祁镇。

“太上皇不是睡着了吗?”

“朕年轻,睡的快,醒的也快,刚刚冷知府说返回京师,什么时候出发?现在要不要通知他们收拾行李。”朱祁镇有些急不可耐了。

云南大环境好,四季如春,让人时刻感觉到舒服。

可朱祁镇却是在京师出生,不管他走了多少地方,见过了多少美景,遇到过多少人,乡音永远是他最后一件行李,乡愁是他永远也无法战胜的情绪。

数十年的颠沛流离,让他对家有深深的思念,要是再回去,一辈子都不出来了。

更何况,家中还有他的母亲,有他结发的妻子,有他的第一个孩子,他们时时刻刻都在盼望着自己王者归来。

冷贶苦笑一声:“只是提前告知太上皇一声,不是现在出发。”

朱祁镇听完之后,明显有些不高兴,不过在一想,总归是有个盼头,他将自己的情绪调整一番后,接着说道:“那既是提前告知,肯定是有个时间了,一月后,还是半年后啊。”

“不知……”

朱祁镇咬了咬牙,脸上还是微笑:“那冷知府,你找朕要说什么?”

“陛下下了旨意,要全国选秀,于太保也来了信件,陛下选秀大婚之后,先将皇子公主们接回京师,入祖籍,封王爵,等到陛下龙子诞生,国本定下后,在接太上皇回京。”

听到冷贶的这番话后,朱祁镇脸色一变。

“朕要跟朕的孩子一起回京,他们不能提前回去。”

自从蒙古留学后,朱祁镇脑子就灵光了不少,想事情也不是那么单纯了。

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来说,也是对朱见深有威胁的,朝中徐有贞之流当道,皇帝小子不懂事,乱臣贼子满殿站,他不放心将自己的孩子交出去。

即便他相信自己的长子朱见深不会对他的弟弟妹妹下手,可那些大臣,特别是徐有贞等人,难免会有其他的想法。

而他只能时时刻刻陪在孩子们的身边,才能保护他们。

“可之前,太上皇不是要求,先让皇子们回京的吗,怎么到了现在反悔了。”冷贶有些不解的问道。

朱祁镇脸色严肃,一双眼睛显得狠辣,冷静。

他就这样看着冷贶,而后缓缓说道:“朕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你们将朕的孩子带走,这是朕说的,谁都不能。”

冷贶看着朱祁镇的表情,也推测出来一些事情了。

“太上皇,您觉得这事,您说的算吗?”

“冷贶,你可以觉得朕说的不算,可你别忘了,朕的儿子是大明的皇帝,朕曾经也是大明的皇帝。”

“朕是君,尔等是臣,在大明朕说什么,你,包括你身后的于谦等人就要听什么,不然尔等就是乱臣贼子,日后世世代代,被后人口诛笔伐,背负骂名。”

“就算你们不在乎这身后名声,可父亲说什么话,儿子还是要听的,朕会让朕的儿子,你们的皇帝,治你们的重罪,若是你肯听朕之言,朕保证回京之后既往不咎。”

这朱祁镇难得的威严一面,确实唬住了冷贶,他脸色稍稍有些紧张,而后他退了两步,从怀中掏出了于谦给自己写的书信,再看一遍,找找勇气。

看完之后,冷贶看了一眼朱祁镇缓缓说道:“太上皇,你是回京了,可又不是真正的回京,陛下英明,也不会听你的话,诛杀忠良的。”

朱祁镇眉头一皱,冷冷说道:“你是什么意思?”

“陛下的安排,太上皇自蒙古迎接而回,不告百官,不告庶民,不告天地祖宗,到京师之后,安排南宫静养,所以,太上皇您去了山东汉王府,来到云南,这些事情,史书上都不会有记载的,我等的安排,也永远不会出现在史书上,就算有所传闻,也是野史,不足考量。”

“所以,臣才说您回到了京师,却又没有回,人在京师,可您的名分,却还在蒙古,当然这诸多的事情,也都没有发生过,有如此安排的陛下,怎能听您的话,杀了辅国的大臣,败了天下的大义呢……”

院内有两颗树,一棵是柳树,另一棵也是柳树,它们的枝叶是朝下的,一阵微风吹过,将树梢压得更低了,这也是朱祁镇的心里写照。

这,这算怎么回事?

第260章 淘金者一号

朱祁镇虽然聪明了一些。

可事情的转变还是超过了他大脑运转的速度。

我回到京师了,可又没有回到京师,这是什么操作。

这种事情,是自己的儿子,亲儿子想出来的吗?

为什么这样搞。

难道觉得他老子丢他的人,丢祖宗的人。

就算之前他有错,可十年了,什么样子的错,用一个年轻帝王的十年都没有办法弥补吗?

在史书上,在后人的认知中,自己要死在蒙古,若是自己的儿子有心,就装模作样的搞一场盛大的仪式,将自己的尸体从蒙古迎接回来,隆重下葬,若是没有良心,自己死后是不是就要偷偷摸摸的下葬。

这,这个操作,太没有良心了吧,一定是徐有贞想起来的。

实际上朱祁镇不清楚,秘密带回京师,确实是朱见深提出来,并对于谦,李贤二人说了,大概意思就是朕越长越大,知帝王兵败被俘,乃宗室之耻,国家之辱,但为人子者,不能只顾大义,而忘小孝,父皇还是要被迎接回来,享受天伦,不过,存大义,舍一部分小孝,父皇归还京师,一切从简,不告宗庙,不百官相迎,到了京师,直接移架与南宫,好好静养。

这是朱见深自登基以来,第一次对自己父亲的兵败土木有所指责,并且言语很重,可他总是在这种事情上避重就轻。

他违背的孝道拿了大义来阻塞。

实际上这是说不通的,但朱见深是皇帝,享有最终解释权,即便有人实在看不下去,想喷皇帝,不也要先看看徐有贞同意不同意。

而朱见深的这个举动,不仅是保护自己,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保护百官,于谦等人。

名声也好,性命也罢,朱见深都想保住。

只要朱祁镇不在英宗实录上明明白白的写着,帝从云南返回京师这几个字眼,即便后世流言满天飞,也没有直观的证据证明,于谦等人曾带着太上皇在大明满世界转悠,也不会有架空幼主,私裹太上皇的嫌疑。

李贤心里面早就怀疑陛下应该是知道了太上皇在云南的事情。

而于谦也在朱见深说完之后,明白了一些。

他是不要自己的名声,而保全百官的性命,保住知情的二人,保住搜山检海捉祁镇的那些锦衣卫与小吏,保住大明江山政局的平稳。

也不是朱见深小心,他跟着父亲永远是有差距的,当然这种差距不是说能力,魄力,而是父与子的伦理,民族最纯真情感的束缚。

若是自己一直表现得中规中矩,听官员得话,不想做出多大得改变,不去触碰多少官员的利益,朱见深也敢大张旗鼓的将朱祁镇迎接回来,可他却要做这些事情,被触发的利益集团,没有办法,在这种情况下,百官知道南宫还有一个太上皇的话,这些官员难免会起其他的想法,破釜沉舟。

虽然有着种种的顾忌,但朱见深终归也是没有那么心狠,把事情给做绝了。

假装太上皇没有回京,那太上皇的孩子们是不是也就没有回京,这也说的过去。

不过朱见深他还是承认了父亲的孩子们,嘱咐于谦,等到自己大婚之后,便将自己的弟弟妹妹们都带回来吧,入祖籍,接受教育。

当然,朱见深也不是存着那么好的心思,他是想早早的给自己的这些弟弟妹妹们联络感情,顺便培养一两个有能力的海外藩王出来。

十五世纪,最缺什么,人才啊……

朱祁镇很是愤怒,心脏砰砰砰跳的越来越快。

他感觉到了久违的羞辱。

天子之礼竟然离他远去,这让他受不了。

他已经很久都没有这么生气过了。

他很生气,可却什么用处,只能想着回到京师后,凭借着自己对十几岁儿子强大影响力,为自己这些年的苦楚伸冤报仇。

“不行,朕要光明正大的回到京城,朕昔日曾为大明皇帝,现在落难,也是大明太上皇,岂能偷偷摸摸的回京,如同那鸡鸣狗盗之辈。”朱祁镇冷冷的说道,而后回到自己的座椅上坐了下来。“朕的见深也不会同意朕这样回京,肯定是受到了奸臣的蒙蔽,才做出这么对父亲不敬的大逆不道之事,朕回到京师后,一定能够扭转乾坤。”

“太上皇,您在蒙古回来的时候,不也是偷偷摸摸的吗,哎,已经出了那么多的事情了,太上皇就安生一些,皇子们都是陛下的血肉至亲,也是大明的亲王,我等一定礼待,还望太上皇放心,也希望太上皇能够想明白,回到京师,已经很好了,若是想要光明正大的回到京师,根本就不可能。”冷贶语气也硬了一些。

听完冷贶的话后,朱祁镇的拳头紧紧握着,真想给这古板的人一顿乱打,可最后朱祁镇很是忍了下来,帝王气量,要如天地般旷阔,岂能与凡夫俗子斤斤计较。

朱祁镇深呼一口气,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们,让他们带走,自己着实是放心不下,可现在他自身难保,如何保的了孩子,在这里,在京师,在某些方面来说,也都一个样。

朱祁镇心灰意冷,看着冷贶开口说道:“朕先给皇儿写一份信,可行?”

冷贶点了点头:“信的内容,臣必须要看。”

朱祁镇停顿了许久,最后冷冷的说道:“可……”

………………

一条大路呦通呀通我家,我家住在呦梁呀梁山下,山下土肥呦地呀地五亩啊,五亩良田呦种点啥……

现在大明百姓的种植情况,很是单一,并且区域性很强。

江南泥土,江北沙土。

南土湿,北土燥。

南宜稻。

北宜黍、粟、麦、菽。

天造地设,开辟已然,不可强也。

在之前,北方也是种植稻米,不过气候的变化演变,让北方等地的水资源减少,稻田的数量也相继减少,到了中后期,就只能种麦了。

首节 上一节 234/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