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230节

只要十五岁的少年,超过二十岁的也都不要了。

对于女真人来说,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只要成了明军的士兵,就不会再受欺负了。

相反,他们也会有那威风凛凛的甲胄,拿着刀,骑着马,去一个他们没有去过的地方,欺负其他的种族。

这对于女真人的诱惑是非常强大的。

首先符合年纪的都是从很小的时候,便见证了明军残暴的过程,他们对明军是很恐惧,而战胜恐惧的方法,实际上并不是直面恐惧,而是加入让你恐惧的组织,这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石彪最先是在安平县招收。

安平县有八万的女真人,四万的朝鲜人,要让他们新开垦的土地不被荒废,最多只能抽调三千人,而他们符合条件的却有一万人。

名额有五千人,但却是针对整个辽平府的,在石彪的分配下,安平县只有一千五百人的名额。

相当于七个符合条件的人中只有一个能够脱颖而出,加入明军。

所以石彪也设置了一层层的测试,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抽出了身体素质最高的人。

而其他地方的三千五百人也已经抽调完成,将这五千人全部安置在了辽平城外的北大营中。

这五千人没有兵器,也没有铠甲。

还有有另一套的方案将其五千人打乱,分成五队,然后补充进大同,宣府等地,训练也要在那里开始。

在成国公与石亨等人商量的军文中,就不打算让这些人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回到辽平府的地界上来。

所以设置了一层屏障。

想回家吗。要先立功,才能回家。

一个人的马匹上必须要在一次战斗中,挂着二十个蒙古人的头颅,你才有资格回家探亲,不然就要老老实实呆在驻地,等到年老体衰后,再发配原籍。

朱骥来到辽平府,就是要在这五千人中挑选两百人,为锦衣卫的暗桩。

他们分为五队,调到不同的重镇,那些重镇不管怎么分,也都是会将这些女真人编到一起,有了隐藏的暗桩,他们一旦起了歹心,就会被暗桩出卖,立即被其他的军队知道。

而暗桩本身也知道身边会有锦衣卫的暗桩,但他也不知道那个人是谁,只能老老实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朱骥在跟石彪商量一番后,便开始进入了北大营,挑选人手……

第255章 成化十年

朱骥一批批的挑选,找一批那些面相看起来老实的人,也找了一部分精明的人。

而后分开派人跟他们谈话,只要他们尽心尽力为大明效忠,就许诺给他们家庭好的待遇,并且更美好的未来。

若是敢背叛大明,不仅全家都要被杀光,自身也绝不会落得一个好下场。

而他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却很简单。

只需要时不时的为明军报告消息,检举身旁有不轨之心的人。

并且这两百人,要在辽平府,被锦衣卫千户,先整训一个月。

而他们的籍贯名字都被登记在了小册子中。

这都是未雨绸缪之策,只能起到一个预防的作用。

石彪又陪着朱骥去了数百个百户所,看到了女真人的生活状态。

明军给他们带来了苦难,鲜血,屈辱,但也给他们带来了种子,农具,好好活下去的机会。

而在接下来的时光中,他们只需要老老实实,不惹事非,他们就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下去,而且也会有新的身份,新的民族,新的去处……

改土为流在这个时候,可以说已经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检验成果的时刻,但这个检验是需要时间的。

………………

乾清宫中。

朱见深坐在龙案之前,眼睛放在奏章上,心思却放在了刚刚调来的宫女身上,他时不时的抬起眼睛,不动神色的看着宫女,看完之后,又赶忙将眼睛收回来,心中默念:“朕是真龙天子,不是前世屌丝,想看就大胆放心的看,不会有人敢说你什么的。”

可当他抬起头再看了一眼右边的宫女,哎呦,这身段,瞅了两眼,他又自动的将头低下。

成习惯了。

而在宫中侍奉的宫女们,也都知道皇帝陛下在偷看她们,个个心中小鹿乱撞。

陛下长大了,自然而然的就有了被侍奉的需求,而谁能当上第一个,就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谁不知道,男人对第一个服侍他的女人,可是有着特殊感情的。

就这样,这些宫女开始走了宫中数名有权有势太监的门路,通过他们的手段,将其送到乾清宫来。

而张保也知道,陛下确实到了年龄了,对于那些太监的疏通,也是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长得好看的,都通过了。

到年龄的宫女有一千人,可皇帝只有一个,张保就出了一个轮换的主意,从成化九年八月开始,就每个月换了一批在乾清宫侍奉的宫女。

这都换了十回,到了成化十年的六月,朱见深也没有挑中一名漂亮的宫女,完成侍寝。

就是因为朱见深没有提出过“过分”的要求来,还让宫中的孙太皇太后,生母周太后一阵苦恼。

特别是孙太皇太后,她明显感觉出来自己的身体不太好了,就想着朱见深能早点给她生一个重孙子。

时不时的叫朱见深进入宫中,试探一二,每次都是让朱见深哭笑不得。

不过朱见深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到十六岁不能开荤,要忍,成大事者就要忍常人不能忍之事。

岁月如梭,时光如箭。

朱见深又大了一岁,虚十四,他的个头更高了,精力也更加旺盛,往常睡觉之前,围着乾清宫转几圈,回来就能睡着,现在不行了,都是绕着宫城转一圈,让自己累的不行,才能睡着,要是有一天不转,躺在床上就开始胡思乱想,根本就睡不着。

对一个十三岁初长成的少年天子来说,最大的考验不是权力的诱惑,而是权力下属的女色诱惑。

在现阶段来说,朱见深做得很好,只是看,时不时再胆大一些,装作不经意间碰碰手,其他任何在进一步的动作都没有了。

而朱见深看完美女后,将心神重新放在了奏章上。

这是李秉给写的关于新税制改革进程的奏章。

新税制的改革推行,虽然经历了一些难处,但在中枢的强力施压,锦衣卫配合,各地驻军的支持下,还算是在顺天府,应天府,凤阳府,沁阳府,洛阳府,西安府等地有了其结果。

其中最快的不是天子脚下的京师,而是徐有贞主抓的应天府。

成化十年初,徐有贞自应天府南京城返回述职,而后在家里面呆了三天,带着自己俊俏书童,就又出发前去了应天府,他要征收一份中旬商税,粮税后才能回京。

应天府是大明第一座人口突破两百万的城市,他的商业在某些方面来说,要比京师还要繁华。

所以商税的确立,让应天府的粮税只占了三成的缴纳量。

徐有贞在顺天府,禀告朱见深后,在将新税制做了一些适合应天府的改动。

因为来往小县,多是要到南京城中讨生计,所以官衙明文规定对于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对于舟车载运自己货物、农用之器、小民挑担蔬菜、民间常用竹木蒲草器物、常用杂物、铜锡器物等,也一概免征,所以的税收只针对于大货物,大商贾,大商铺。

在魏国公府的帮助下,在泰宁侯陈瀛的军队支持下,在成化十年五月第一笔应天府商税,正式出炉,达到了四十五万两白银,而粮税折换白银,也达到了十一万两白银。

这是第一次粮税的霸主地位被士农工商的最低一级给超过。

官员的土地被丈量,特权被废除,他们都没有什么说的,那商人被挖了肉,查了账,收了税,就更没有地方哭了。

他们多方打听,得知应天府的这个商税是要一直玩下去,当下赚够银钱的一些商人就想着逃离应天府,而官府对于他们的逃离,不闻不问。

大商户的逃离,让小户小贩在这一年多赚了点银钱,也让其他没有逃离的商人赚的盆满钵满。

逃离的商户去了哪里,大多都是苏州,宁波,可他们离开后,一方面听说,在应天府的竞争对手没有离开,反而越做越大,还有一方面就是,朝廷也决对朝着宁波,苏州等地下手了。

这让这些商人难上难下,有的趁着市场没有被抢占完,灰溜溜的回去,有的却是直接心灰意冷,不干了。

就算不挣钱,也不能把钱给那些官老爷挥霍。

整个南方的商人圈子很乱,有的倒了下去,有的却站了起来……

顺天府虽然粮税新制完成,但还没有开始推行商税,只在通州设置了过关税,这一年给大明赚了十二万两白银。

诸多试点,凤阳府家小业小,好弄,可河南陕西三府的新税制改制,第一步丈量土地,在成化九年的末期才完成。

他也是这次府州之中,最后一批次完成的。

这三个地方遇到的难处无法与应天府相提并论,但也有着自身的障碍与困难,李秉在没有皇权的直接支持下,能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对于朱见深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最起码敢冲,敢干。

而远在福建的王文,离开了小皇帝,精气神都起来了,到了今日,福建一省都已经将那些官绅土地,全部丈量,而后造册,一式两份,各地官府存一,京师户部存一。

对于朱见深来说,一切都很顺利。

他将奏章放下,轻轻的叹了口气。

他想到了唯一让自己放心不下的事情,

就是离开大明出海东进的曹吉祥,朱仪等人,这都一年半了,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难道沉在海里面了吗?

不应该吧,只要找到那个海峡,游都能游过去了吧。

或者这朱仪找到了什么好的岛屿,不想回来,自己当岛主了吧,那也不现实,一个岛主怎么可能比得过大明的国公。

那就是曹吉祥,可转念一想也不可能,他是个太监,当岛主对于他来说,也没有什么用处。

朱见深很担心,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成国公朱寿,他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了。

首节 上一节 230/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