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211节

“还去,这都第四天了吧,我看啊,大人,魏国公不给你面子,就是不给陛下面子,他虽然身份尊贵,但也不能不给陛下面子,今日,你不用递拜帖,我带着兄弟们上去踹门,非见他不可。”一听到魏国公,这赵聪立马就急了。

咱们兄弟们啥时候受过这鸟气啊。

你虽然是国公,但也是你祖上给你们挣过来的,不算啥本事……

“赵百户,不要胡说,今日还是递拜帖,还要在外等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不经历风雨,哪来的彩虹,大人啊,你这句话已经念叨多少次了,我看啊,软的不行,就要来硬的,现在泰宁侯来到南京,陛下又让他接管京营,主中军都督府,可不就是给您当靠山的,你不用靠山,非要趴在地能下去舔他们,那他们能给咱们好脸色吗。”来到南京虽然就几天,可赵聪锦衣卫的牌面全都一点都没了,只觉得徐有贞太软了,不敢来硬的,连带着他们锦衣卫也一起吃瘪。

徐有贞听到赵聪的话后,大怒不已,这莽汉拐着弯嘲讽自己是舔狗,这还能忍。

“你懂个屁,傻不愣登的,硬的是没有办法的时候才能使用,并且这个硬的,也要看人啊,有的人胃口不好,他就吃软不吃硬啊。”

“更何况那是魏国公啊,你没长脑子,还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啊,敢对人家来硬的。”

“更何况人家接到旨意之后,立即就移交了军权,位置,只是不愿意见你,你就打上门去,这不是胡闹吗,赵百户,你我二人虽然认识这么多年了,也有些交情,但你要是在这么说话,口无遮拦,我便,我便去朱指挥使那里告你一状。”

朱骥一搬了出来,赵聪瞬间哑火,他用幽怨的眼神看着徐有贞,本以为咱们的关系已经到了能这么说话的地步了,没想到还是我多想高攀了……

到了南京之后,徐有贞与泰宁侯陈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魏国公府求见魏国公徐承宗,最尴尬的事情发生了。

徐承宗将陈瀛亲自迎接了进去,可徐有贞却被徐承宗用武将不应与朝中文臣交涉过多为由,拒绝其入府,并且场面话说的也非常好听,朝中决策,魏国公府肯定支持。

徐承宗任南京守备,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世袭魏国公。

要说大明朝谁最威风,首屈一指的就是徐达大将军这一脉。

北京定国公,南京魏国公,一门两国公,万世之佳话……

并且与大明皇族一直手牵手走到了最后。

而魏国公府也是饱经创伤。

靖难之役后,徐辉祖撂挑子不干,不朝见朱棣,不承认朱棣,朱棣恼怒之极,先是废除了魏国公爵位,可徐辉祖去世后,朱棣立马就以中山王怎可无后继之人为由,恢复魏国公爵,让徐辉祖的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

徐钦此人为老爹的遭遇鸣不平,永乐五年继承魏国公爵。

永乐九年,徐钦因为骄纵,口不择言,被太宗文皇帝禁足读书,修身养性。

永乐十九年,朱棣召见徐钦,而后徐钦在没有得到朱棣诏书的同意下,偷偷跑回了南京,这让朱棣大怒,看来自己是驯服不了徐钦了,魏国公爵又被废除,直接拉到了凤阳种地。

等到朱棣去世之后,徐钦的表仁宗皇帝登基,第一时间就将自己母亲的娘家侄子从凤阳捞了出来,恢复其爵位。

这也印证了一句古话,朝中有人好做官了,想要作,就要有背景,自己爷爷徐达是自己的背景,自己的姑姑也是自己的背景,朱棣到最后气的不行,也没有想过杀了徐钦,就是一个作证……

太上皇朱祁镇的经历很精彩。

而这魏国公徐钦的经历,也相差不大,两次承接魏国公爵位。

现在的魏国公徐承宗就是徐钦的嫡次子,早些年,小的时候,也随着父亲走南闯北,他的爵位是从老哥徐显宗的手中接过来的。

靖难之役遗留问题越来越淡化,魏国公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重用。

陈瀛也是武勋,并且圣旨有言,为避嫌,让徐承宗交出南京守备,大都督职务,并移交京营六营的指挥权。

徐承宗与陈瀛在魏国公府喝着小酒,侃着大山,而徐有贞却只能在官衙之中,跟着赵聪等人喝起了闷酒。

等到陈瀛大醉回来后,徐有贞赶忙去问陈瀛,你们俩聊了什么,陈瀛却笑着摆摆手:“不可说,不可说,与新税制无关,徐都御史也莫要追问了。”第二日,陈瀛便早早的出门,去了军营,已经两三日没有回来。

徐有贞知道,自己来到此处,毫无根基,自己必须要将魏国公拉下水,不然他要干的事肯定会受到更多的阻碍。

第一次拜访无果后,第二天又去了。

还是被拒绝。

第二次拜访无果后,第三天又去了。

这个时候的徐显宗就有些懵了,这陛下近臣,朝中大员那么不要脸的吗?

当下咬了咬牙,还是拒绝。

而到了第四天,天刚刚黑,徐有贞就带着锦衣卫又出发了。

因为徐有贞知道这南京城中,有很多人都看自己不顺眼。

所以徐有贞对自己的人身安全很是重视。

每次出来,锦衣卫全部带着。

他乘坐的马车四周也加了木板,从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喝来历不明的不明液体……

魏国公府,守着的四名甲士看到如约而至的马车,锦衣卫,都互相对视一眼,哭笑不得。

当下一名甲士立即入府禀报……

马车停在魏国公府的时候,穿着便服的徐有贞走下马车,而后从怀中掏出拜帖走上前去。

“麻烦进府与魏国公通报一声,徐有贞来访求见……”

“徐都御史,已经进府通报了。”一名士兵笑着说道。

“多谢……”

徐有贞朝后走了两步,静静的看着魏国公府。

而一旁的赵聪时不时的拿眼睛看着魏国公府,时不时的又看了看徐有贞,心里面却是想到:“这在京师的时候,徐大人根本就不怕成国公,咋跑到应天,反而对魏国公恭恭敬敬,不敢得罪,难道真的如同百官中谈论的一般,只要主人在场的时候,那……”

想到这里,赵聪赶忙晃了晃头,将这个对徐有贞不敬的想法赶了出去。

摇头晃脑的赵聪,引起了徐有贞的注意。

“赵百户,要沉稳一些……”

“是,大人……”

徐有贞可不知道,在赵聪的心中已经将自己定义为了有主人在旁边,就敢吼叫撕咬,出了自家地界,主人不在身边,就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的狗了。

若是被他知道了,一定将赵聪从自己的队伍中赶出去……

第236章 左右为难

魏国公府。

大堂之中…………

徐承宗就在主位上坐着,而魏国公世子徐俌就站在一旁。

徐承宗人过中年,但身体壮硕,他与父亲天天打嘴炮背后嘀咕太宗文皇帝不一样,他可是在军营之中一直待着,也练就了一身武艺,虽然朝廷至今没有拜过他的将,让他出征打仗,可他也一直没有忘记太爷爷徐达的战绩。

“爹,再不见,显得我们魏国公府太过失礼了,再怎么说,徐有贞也是陛下指派的官员。”徐俌相貌堂堂,孔武有力,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好时光中,他自小便聪明,也知道魏国公府留守南京,虽然看起来威风,但却是拔了牙的老虎。

前几次徐有贞来的时候,徐承宗拒绝接见,徐俌便觉得有些不好,当然也不是觉得自己老爹端着,而是觉得老爹太过谨慎。

魏国公府不愿意掺和任何大政,就是因为他们的位置尴尬,所以陈瀛来了之后,徐承宗立即交接军权守备,就是想让魏国公府从这场风波中抽身而出。

可若是一直这么谨小慎微下去,魏国公这一脉也就要用永远留在应天府,虽说代替陛下守孝陵,主祭祀之事,留南京,掌中军都督府之事,也是莫大的荣光。

可在徐俌看来,自己还年轻,他想的是塞外的戎马生活,而不是一直呆在这江南水乡之中,慢慢的磨平自己祖宗留给自己的傲骨,看着自己的热血慢慢凉了下来。

本来徐俌没有抱什么希望了,自己以后就是接任老爹的爵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接任南京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的职务,而后领着数万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兵士,在校场中操练,一直到自己再也动不了。

这不就是养猪吗?

可现在徐有贞来了。

朝廷想改税制,第一个点就是应天府,在徐俌看来,对魏国公府是个危机,但也是一个莫大的机遇啊。

他想让老爹抓住,可老爹考虑的就太过谨慎了。

到了魏国公这个爵位已经到头了,年轻时的冲劲也没了,就想安安稳稳的过下去,让子孙后代,也有荣华富贵可享,。

对于新税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因为他已无欲无求了,交税就交税,对于能够享受足额国家津贴五千石的魏国公府来说,就算将他们的私产土地全部上交给朝廷,他也没二话。

徐承宗不是怕新税制推广下去,断了自己的财路,而是恰恰相反,他怕新税制半路叫停,到时候徐有贞,于谦等一干支持新税制的官员可就要倒霉。

而魏国公府若是在之前就跟着徐有贞纠缠,到了新税制被叫停后,也会随着大旗一起倒台,对于老朱家的那些皇帝,徐承宗可是非常了解的。

虽然在这些皇帝之中,也可以说流着一部分徐家的血,与他们也是亲戚,可到了关键时刻,将这些亲戚推出去代替自己受罪受罚,可是一点都不含糊。

而朱见深登基之后,干的一些事情,让徐承宗很是欣慰,觉得后代子孙终于有一人继承了姑奶奶女诸葛徐妙云的仁善聪明。

可新税制出来,朱见深先是罢免了吏部尚书,而后杖毙六名官员,从奉天殿抬走十几名官员的事情传到了徐显宗的耳中,让他明白了自己的天真,那可是老朱家的孩子啊,狡诈,狠厉才是他的本性,之前根基不稳,都是蒙骗百官,等到自己羽翼丰满,登基时间久了,本来的面目也显露出来了。

这一点让徐承宗吓到了。

以前在太宗文皇帝的时候,自己老爹还能去凤阳种种地,那是因为关系近,现在到了朱见深这里,关系也远了一些,魏国公府做了错事,是不是连去种地的资格都没有了。

宁王朱奠培的下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徐承宗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应该那么快的表明自己的态度,便在徐有贞到应天后,对其冷落起来,可有一点他却想不到,这徐有贞竟然一次次的来,仿佛我魏国公府的人,都是眼睛长在额头上的,看不起他一样。

徐承宗听着儿子的话,当然知道他心中期许。

“ 你还年轻,有很多事情都不清楚,我们魏国公府可以支持陛下,却不能跟徐有贞走的太近。”

“因为支持陛下,跟支持新税制是没有关系的,可若是支持徐有贞,就是支持新税制。”

徐承宗 缓缓说道。

“父亲是什么意思。支持陛下,不就应该支持新税制,帮助徐大人,早一些的完成丈量土地,改制吗。”徐俌多有不解,感觉自己听了老爹这一席话,胜似一席话,说的那么多,就跟没说一样,撸起袖子就是干,想那么多有的没的,有什么用吗?

徐承宗看了一眼自己有些急迫的嫡长子,苦笑一声:“这么多年了,为父也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天永远是天,陛下永远是陛下,可徐有贞,于谦,新税制,就不好说了,在大明什么都可以推倒重来,就只有陛下不能,所以这件事情,过早的介入,对于我们来说,只有风险,没有好处。”

“父亲,说了那么多,今日徐有贞又来了,您是见,还是不见,也没有一个准话。“

“以儿子看来,要是不见得话,难免陛下心中会多想啊,再怎么说,您也是应天府留守,代表的可是陛下的天威,现在徐有贞是陛下的近臣,又是此次主改大臣,于情于理,你都应该见,好好听一听,徐有贞说什么,才能做出判断啊。”

首节 上一节 211/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