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92节

不一会儿,张保便带着朱骥来到了乾清宫中。

见礼之后,朱见深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朕让你准备的东西,可曾准备好了。”

“陛下,已经准备好了。”朱骥说着便从怀中掏出了一本厚厚的笔本,递给了张保。

而张保接过之后,赶忙走了几步,送到了朱见深的手中。

朱见深面色凝重的打开了第一页。

于谦,无。

李贤,顺义县一百二十亩田地。

徐有贞,顺义县一百亩田地,通州八十亩田地,苏州府吴县两百三百亩田地。

王文,顺天府束鹿四百六十二亩,通州六十亩。

商辂,挂名六十亩,妻家田亩。

看完第一页后,朱见深笑着说道:“没想到,徐有贞还是个大地主呢,怪不得,今日扭扭歪歪的,原来,朕要割的也有他的肉啊。”

“陛下,徐都御史这些田地,合法合规,大多数都是妻家赠送的金银购置的。”朱骥赶忙说道。

朱见深轻声笑道:”朕知道,不合法的不都是在这里吗?“

说着朱见深将在第四页的时候发现了武勋的名单。

成国公朱寿赫然在列。

与成国公一比,徐有贞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成国公府应天府有一千多亩田地,顺天府也有六百多亩,而且其中有一部分都是不合规矩购来的。

与前面中枢文官相比,武将便显得屁股不干不净了。

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祖上都曾经阔过,有很多都是历史遗留性问题。

朱见深合着书册,而后放在龙案上。

锦衣卫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才调查出来的,而朱见深认识的不认识的官员,藩王,私产情况,几乎都在这册子上,虽不敢说全部正确,但也八九不离十。

“张大伴,你家中的地,交不交税啊。”朱见深说着,看向了身旁的张保。

张保得势之后,家里面的田地也是激增,并且当朝司礼监掌印太监家中的田亩,也是无人敢上门征收的,这些土地有送的,也有购置的,可谓是一人阉割,鸡犬升天,其四十余年前的小门小户都成了当地的名门望族了。

张保听到后,心中一惊赶忙说道:“陛下,交,一定交,新政开始之后,奴婢便给家里面修书一封,让其老老实实,好好配合官府。”

朱骥在整理的时候,曾经跟张保通过气,张保也让其据实写上,就这一点,便可见到张保私心并不大。

朱见深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看向朱骥:“为成大计,朕有破釜沉舟之决心,愿不要名声,拿出一部分,顽固不化之人,杀鸡儆猴,朱指挥使,是否也有与朕一样的决心。”

“臣愿追随陛下,完成新政之事。”朱骥是第一个知道朱见深要推行新政的人,并且锦衣卫这半年,全国各地的跑,就是要调查朝中官员的家底,藩王的私产。

朱见深看着朱骥再一次的表明态度,笑了笑,而后笑容散去,脸色变得越发坚毅。

现在所做之事,是要将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官绅一体当差纳税,彻底放松普通百姓的生活禁锢,对百姓好,对既得利益者却不好,所以受到的反弹也有些大。

难做,但却是一件可以影响大明朝百年国运的大事情。

而且在成化年初期就将这件事情推行下去,在成化十五年前后,就能彻底稳固下来。

人丁税换成土地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百姓的生育欲望。

这对于大明朝,对于这个大汉族群都是一件大利之事。

有了足够多的人口,才能在这广阔的世界上,到处点燃属于华夏族的烈焰。

所以,这次朱见深不愿藏私,也不惜自己的名声。

他要亲自下场,助于太保等人一臂之力。

谁都没有办法阻止。

昔日的小皇帝,渐渐长大……

………………

夜幕笼垂,晚风习习。

空中皎月悬挂,繁星点点。

在李贤府邸的后院中。

徐有贞,李贤,于谦三人坐在一起。

三位朝中的大臣就这样露天而坐,桌子上摆放着一些家常便菜,一壶浊酒解千愁。

最开始的时候,三人只是吃饭,喝酒,对于新政之事,没有一个人最先说出。

现在大明朝文官体系中,首推的就是他们三人。

于谦为帝师,又有从龙护国之功,居首位。

李贤为太皇太后挑选辅政大臣,居于谦左侧。

徐有贞现在已经是皇帝的代言人,居于谦右侧。

“圣人曾说:唯酒无量,不及乱,此时已酒过三巡,该说了一说税制之事了。”李贤打破了平静开口说道。

于谦看了一眼李贤,今日在内阁值班房中,李贤对于谦说了,要让徐有贞打头阵,于谦也知道,李贤是为了自己的身后事,在皇帝面前争取来的,当下也不拒绝。

他看了一眼徐有贞开口说道:“徐都御史,对此新政有何看法。”

“确实是一大变革啊。”

“人丁税废除后,再也不用按人丁数量交税,而是以拥有的田地亩数交税,对于百姓来说,确实是一件大好事,可以让少地,无地的百姓,生活宽裕一些,也能多生养几个孩子。”

“可官绅一体当差纳粮,难度却有些大啊。”

“新政之始,丈量土地这一块,那些大户乡绅,都会排斥,地方官府又与这些大户有着千丝万缕之联系,要想做成,首先就要从吏治下手,国之大,也不可全盘而出,只能针对一地,先做试行之点。”

既然要做,徐有贞也是真正的思考过。

“那徐都御史认为,何处可做试点。”于谦缓缓说道。

“现在还未细想,于太保这税制乃是你所定下,是不是早就有了想法。”

于谦开口说道:“应天府,顺天府,沁阳府,凤阳府,洛阳府,西安府,可为试点。”

“应天府,顺天府,乃两京,官员最多,乡绅最多,也是最有难度的,让他们成为试点,以表朝廷之决心,顺天府我亲自督导,而应天府,希望徐都御史可走一趟。”

“凤阳府乃是龙兴之地,要向天下做起表率,陛下下旨凤阳府府尹,严令改制。”

“洛阳,西安,沁阳等地,是因为其两省巡抚本官了解,在此之前,已经与其有过书信往来,他会推动此事的。”

河南,陕西两省巡抚,就是在沁阳府徐有贞见过的李秉,也是踹过自己一脚的人,并且于谦与李秉两人的履历也几乎相同,于谦在入京为兵部侍郎之前,就曾担任过河南,陕西两省巡抚。

而李秉之所以能够担任这两省巡抚,也是于谦举荐的。

徐有贞不动神色的看了一眼于谦。

李秉,王文是于谦身后坚定的支持者,王文本身是个大地主,在推动新政的时候,会不会反水不好说,但李秉却是寒门出身,丈量土地,斗大户,那可是毫无顾忌的。

虽然于谦说的问心无愧,可徐有贞听来,却是非常不适。

执掌朝政的于谦,巡抚两省的地方大吏李秉,私信往来过多,也是一个忌讳。

李贤看了一眼徐有贞,缓声说道:“徐都御史可愿前往应天府。”

“若是陛下让本官去,本官便去。”

“应天府也难啊,那里也是官员多,武勋多,陛下又不在那里,徐都御史不害怕吗?”

怕不怕,肯定怕啊。

可徐有贞心里怕,嘴上却不说:“李辅臣这是何意,为陛下办事,即便前方是刀山火海,徐有贞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你看这漫天的星辰,都在预示着新政必会大获成功,我等三人,必定造福万民,名留青史,陛下也一定能成为我大明朝数一数二的圣君。”

第219章 因为有了你,世界才美丽

于谦,李贤,徐有贞三人,聊了许久。

都是关于新政的探讨。

跟着于谦与李贤第一次做这么长时间的深入交流,确实让徐有贞受益颇多。

这两人当大明朝的家,都当了十年了,其中治国之经验,分享出一些来,就能让现在的徐有贞醍醐灌顶。

原来,看着于谦那么老实,实际上不老实,在治国的时候,心眼不比自己少多少啊。

期间,李贤多次调侃徐有贞,以激发徐有贞自身之斗志,效果比较显著。

众人聊完明日之事后,已到深夜,各自回府。

徐有贞刚刚回到府中,便察觉到了不对劲。

徐府中门大开,几十名带刀的劲装男子在自己大门口把守。

而在自己大门的不远处,还停放着一辆梨花木的豪华马车,在马车周围也是有着数十名劲装男子看守。

他慌张的下了自己的马车。

“难道,难道陛下来了。”

这是徐有贞的第一个念头。

这些男子好似都认识徐有贞,无人阻拦他进入府中。

首节 上一节 192/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