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74节

饱暖思淫欲,扶腰找宁美……

不,那事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将找到她兄长的好消息告诉朴宁美,让其更加卖力的,不,让其高兴高兴。

曹吉祥并不是一个人回京,他还带着自己最敬爱的两名幕僚呢,入京之后,便将其安置在了驿站。

这两名“幕僚”都不能算是年轻人了,但也都是狠人。

曹吉祥对这些幕僚很是尊敬,他们对于大海不像普通人那样敬畏,都是少年之时,就在海上讨生活。

而这两名幕僚都是上海县的渔民,是兄弟,这哥俩老二四十八岁,老大都到五十三岁了。

他们祖祖辈辈都是渔民,接手了老父亲留给他们的一艘小船,合伙干了三十年,在前两年衙役抓捕的时候,这两兄弟正靠近上海县,看到朝廷的巨船之后,立马跳海跑了。

在上海县发现的两人,一天后,竟然出现了崇明县。

这份体力很是强大。

不过也没有什么卵用,刚到崇明县就被衙役现场抓获……

而曹吉祥听说两个人的事情后,那可是大吃一惊,立马亲自跑到崇明岛见了两人。

大哥不爱说话,老二却是善于言谈。

他们两个人虽然只有一艘小船,可去过东倭国,去过琉球国,还去过朝鲜。

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技高人胆大。

曹吉祥如获至宝,但也心生好奇。

曹吉祥便问道:“你们都这个年纪了,孩子们怎么还能任由你们天天出海打鱼。不管你们吗?“

答:“两个老光棍。”

这让曹吉祥起了恻隐之心,人家是光棍辛辛苦苦一辈子,也没个孩子什么的,而自己是太监,也是辛辛苦苦一辈子,也不会有孩子。

同命相连,同道中人啊。

当下在数名幕僚中,对他们两个人是最好的。

曹吉祥张罗的幕僚,人手都留在了上海县,也只带着这两兄弟入京过年。

驿站之中。

老二叫吴仁耀,人长的很精明,虽然都已经四十八岁了,但身上的肉还是很结实,他从窗口朝下面热闹的街道看去,当下好不快乐。

而老大吴仁贯就躺在床上睡觉,他不太喜欢热闹。

这两个名字是他们的老父亲用十几条鱼从一个书生那里换来的。

曹吉祥过来后,两个人都很高兴,这个不男不女的人对他们两个人很好,不仅给新衣服,还给银子,也不要他们的鱼,只问他们一些问题。

初次见面之时,当听完老二的话后,曹吉祥便想让他们进入自己的远航队伍,当下便开口问道:“我要乘巨船出海,你们上不上船。”

老二精明,立即问道:“去哪?”

“去一个没人去过的地方。”

“管不管吃。”

“管。”

“有没有银子拿。”

“有。”

“送不送嘎子婆…………”

曹吉祥过来,也只是给两个人送点银钱,并说着,想要在京师转悠转悠,便就去转悠转悠,两个人都是海上的耍家,自由自在惯了,别再这里憋出内伤。

曹吉祥并未在驿站久留,跟二人聊了一会儿后,便就进宫了。

对食的宫女还在等着他……

夜,成国公府。

小国公爷,离开京师已有两年。

有言道,父母在不远游。

成国公今年已过六十,可他的嫡子却在万里之外,这让成国公无时无刻都在…………

都在高兴。

成国公在朱仪离开后,也是十分挂念他的儿子,不过过了不到一个月,他终于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买的侍女被惦记了,发现这个事情后的成国公,就再也没有想过朱仪,反而是有些庆幸…………

自己都老了,没有几年活头了,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了,可儿子却抢夺自己享受的资源,当真是不孝子。

现在他出去了,自己再也不用担心,心爱的侍女,无端消失了。

有了这个想法后的朱寿,当是越想越高兴,天天哼着大明版好日子。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当成国公看到自己嫡孙子天天哭闹着找爹的时候,才会有那么一些心疼。

当然这个心疼是给孙子的,可不是给儿子的。

此时,成国公正在跟泰宁侯两个人一起饮酒。

实际上自成化六年的时候,朝鲜之事情的展开,两万京营北上,就给了成国公一些灵感,他上策拉练,被朱见深采纳。

十余万京营精锐士兵,分批次被调换到了大同,宣府等九边重镇,呆了半年。

就是要熟悉行军路线,城内布防。

为日后战事重开,做好准备。

也就是因为这些,朱见深还下旨嘉奖了成国公,言其不愧为勋贵榜样,大明柱石。

当然这种工作,皇帝陛下满意,兵士们也能换种心情,也很满意。

对上,对下都有一个好的交代。

唯一差强人意的就是那帮文官看自己越来越不顺眼了。

不过成国公倒也不在意文官们的感受。

自己是勋贵,本就是他们的对立面,若是自己只做让他们顺眼的事情,其结果就是陛下会看自己不顺眼。

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之。

此处受到嘉奖,成国公立即就邀请了泰宁候过府饮酒。

相谈甚欢,聊的差不多了,陈瀛就将话题一转:“成国公,贤侄年前一定能够回来吧。”

听到儿子,朱寿脸色立马变了:“不管他了,饮酒饮酒。”

说着又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陈瀛摇头苦笑,想来脑海中就出现了那个小桃红的名字。

“接下来,远航之行,估计又要用上两三年,等到他们回来,陛下也该大婚了。”

听到泰宁侯说起陛下大婚,朱寿脸色一顿,来了兴趣。

“陛下确实该大婚了,早日定下国本,是大明的一件幸事啊。”

不过有一句话,朱寿并没有说出来,对他们这些经历过土木堡之变的勋贵们来说也是一件幸事。

因为太上皇还不知道在哪里窝着呢…………

乾清宫中。

朱见深正在看着奏疏,他每日都会亲自去看百官们的奏章,有些还会进行御批。

已经开始给内阁抢权了。

自成化元年开始,内阁就成了整个帝国的中枢,权力非常大。

而内阁之所以权力大,是因为帝国的主人朱见深的年纪小不能主导国政,而随着朱见深的年极越来越大,内阁的权力便会越来越小,成为陪衬的存在。

这个势头就是从成化八年初开始的。

第202章 换一批吧

始皇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奠定了大一统之局面。

汉高祖继往开来,创立大汉,两汉四百余年,给世代生活在世界中心的百姓找到了一个种族的名字。

两晋虽然是个暗淡时期,但依然坚韧不拔,终于迎来了隋唐两个大一统之国,重新恢复荣耀……

五代十国,大宋收场,但以文治武,导致对外战事频频失败,可国内的文化发展,百姓的生活状态,可圈可点。

而后蒙古人异军突起,灭宋建元。

但不到百年,大明以无上的威势横扫宇内,重新让大汉民族站起身来。

数千年来,世界的文明从强盛,到了消失,可那些文明自从消失后,便也没有出现。

唯有华夏文明在一次次的打击中,继续迎难而上,在一次次的苦难中,重新绽放。

我们的对手换了一批又一批。

他们消失了,再也没有回来。

可我们依然还在。

永远都在。

首节 上一节 174/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