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34节

于谦听完朱见深的话后,叹了口气,而后站起身说道:“陛下,为君之道,应顺从圣贤之道。”

“于太保,哪个圣贤做过皇帝,孔夫子做过皇帝吗?孟圣人做过皇帝?他们都没有做过,他们是劝人向善,是万世师表,朕很是钦佩敬重他们,也能从经典之中学习到做人的道理,为君的道理。”

“可于太保,这些全是大道,正道,治理国家,难道只能符合大道,正道而行吗?”

“难道老师,这一生都在遵循圣贤之道吗,难道就从来没有过质疑吗?尽信圣言,不如无圣言。”

“唐太宗说过: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老子也说: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所有的人都在告诉朕一个道理,那就是国家的百姓是至上的,朕现在是在割着别人大腿的肉,来为大明的百姓造福,朕何错,朕没错。”

“于太保,朕知道,你想让朕变成贤明之君,想让大明富庶强大,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可只行大道,能做到吗?”

“只凭四书五经能做到吗?”

“古来有所作为之帝王,有哪一个被四书五经所束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若皆遵循圣人之道,怎会有如此的威名……”

于谦听着朱见深的话,闭上了眼睛。

陛下说服自己了吗?

没有。

可陛下说的全无道理吗?

不是。

自己曾经违背过经典论意吗?

违背过。

他重重的叹口气,而后睁开眼睛看着朱见深。

有些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转身慢慢朝外走去。

你可以去质疑圣人,那你却不敢将质疑之声所出来,这就是随着大势而行,也就是随大道而行之。

自己没有做到,陛下做到了吗?

他的背影很是苍凉。

走到宫门口的时候,于谦突然转过身来:“陛下,不管你想怎么做,都不能让这件事情公布于世。”

朱见深站起身,朝着于谦半躬下身:“多谢老师……”

于谦看着朱见深半躬下身,心里五味杂陈,他转过身,朝外走去。

走出乾清宫后,他又变成了那个扶大厦之将倾 ,挽狂澜于既倒,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大明中兴大臣……太保……于……谦……

于谦离开后,朱见深迟迟没有坐下。

过了许久后,朱见深看了一眼张保说道:“将赵提督找来见朕。”

张保赶忙应是,小跑了出去。

今天在这乾清宫中,第一次听陛下说那么话,还是跟于太保针锋相对,真是吓死宝宝了……

………………

于谦回到内阁值班房后,便见到了一脸古怪笑意的李贤。

自己在乾清宫奏对的时候,将陛下的话全盘否决后,就是李贤对自己说,陛下有后手,即便不通过你,也能让辽东的人用粮食换回来金银。

也就是李贤的提醒,才让于谦去了乾清宫,想要好好教育教育陛下,可没想到,自己被说的哑口无言。

而看着李贤脸上的古怪笑容,于谦心中也就明白。

李贤事先就已经知道这次自己去注定没有什么结果。

于谦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于太保,此行不太顺利啊。”李贤问道。

于谦看向李贤,而后轻声说道:“经典能让百姓生活富足乎?”

“不能。”

“那能让国家无外敌之患乎?”

“亦是不能,于太保问出此话,心中不就已经有了答案吗?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但我们都不会去说,但我们即便不说,有的时候,办的事情却代替了我们真实的意愿。“

“就拿大明朝顶天的事情来说。”

“太上皇之事,我们就已经是不忠之臣子了,早就违背了圣人之道……”李贤说完之后,接着开口问道:“冷知府最近有书信来吗?太上皇近况如何?”

“前些时日,第五个皇子已经降生……”于谦说完后叹了口气:“还要再追加一千两的白银给浅邸……”

第161章 封你为侯

赵辅在衙门中坐班,宫中来人传唤让他入宫面圣。

这让赵辅有些不知所措,陛下找自己,肯定有要事嘱托。

这份喜悦怎能自己独自享受,赵辅赶忙去跟成果公告个假,顺便说起了自己入宫面圣的事情。

成国公朱寿听完之后,老脸立马就拉了下来。

陛下召见你,你跑到本国公这来凡尔赛了,陛下两三岁的时候,本国公还看着老国公报过呢。

赵辅离开后,成国公便就直接去找了泰宁候陈瀛。

这可不行啊,他们老哥俩怎么越来越不拉了呢。

勋贵之所以是勋贵,是因为皇帝的信任,与国同戚,方为勋贵,陛下不带着你玩了,你这勋贵当的不就有些尴尬了……

当朱寿找到陈瀛诉说了自己的担忧后,换来了陈瀛的苦笑。

而后陈瀛又开导了一番成国公。

说陛下之所以让赵辅去,是因为在朝中没有那么重要,去朝鲜呆个几年,都对大明没有一丝影响。

可你我二人却不能离开京师。

陛下这是让我们坐镇京师,节制各军呢。

听完泰宁侯的话后,让成国公的心里面好受了一些。

乾清宫中。

朱见深平静的看着台下的赵辅。

而赵辅的脸色却有些不对,自己还是要去朝鲜,可此次去朝鲜的目的变了。

不再是帮助汉城快速的平叛,而是在汉城呆着,静静的看着汉城与平壤的战事进行情况,及时奏报与御前。

自己一个将军,干起了内监的事情,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啊。

从山东而来,好不容易调任到了京师。

虽是自请离开京师,可那是去打仗啊,建功立业去了,现在自己去了,干起太监的活,太丢老爹的人了。

“怎么,不想做?”朱见深问道。

“不,不是的,陛下,臣只是以为这种事情,只需要用一名内官前去不就行了,让臣去,是不是有些……”

“大材小用,杀鸡用牛刀。”朱见深轻笑着说道。

这哥们以后自己还要让其坐镇哈密卫呢,他本就有些本事,现在拿到朝鲜上在历练一番,总是有些好处的。

这个就是军事观察员。

“内官未经军阵,也无权查看朝鲜的军报,无法从军前进讨伐,即便是去了,也看不出什么东西。”

“你去了,便能对汉城军,平壤叛军的实力有个评估,及时做出判断,朕让你去,可不是只汇报战事,朕还想要一份自平壤到汉城的详细地图,若是有全境之图,也可拿来,而后,朕还有一些事情要交给你办。”

赵辅赶忙说道:“陛下,还有什么事情。”

“你有便宜行事之权,若是汉城军与平壤军并无任何一方有绝对优势,你不能插手两军之战,可若是平壤军有反攻之势头,你就要想办法帮助汉城军,挽回颓势,但不能一鼓作气灭了平壤的叛军,最好让他们化而分治。”

赵辅听完之后,心中就已经知道了陛下是什么心思了。

让他们打,打的疲惫,打的认命,打的一分为二,让大明对其分而治之。

让陛下有这个想法的源头就是那平壤使臣带来的国书吧。

可想要让平壤,或者汉城认命,没个四五年,甚至十来年,都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啊。

自己去了什么时候能回来啊。

”你若是完成的好了,朕亲政以后,给你封侯。”

听到朱见深的这话,赵辅立马来了精神。

“陛下放心,臣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陛下亲政六七年而已,就算在朝鲜那鸟地方呆上个六七年,也值得了。

看着赵辅转变如此之快。

朱见深满意的点了点头。

果然,武人们没有被四书五经所束缚,想要什么东西,一点儿都不隐藏。

而后,朱见深又详细叮嘱了一番赵辅。

让詹杨随同前往,这个年就不要在京师过了,去朝鲜体验一番异国风情,朝鲜也过年。

徐有贞被首阳君热情款待,赵辅去了就会受到锦城君的热情款待。

首节 上一节 134/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