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19节

当时乾清宫中,曹吉祥也在场。

在传旨的曹吉祥,锦衣卫等人进入宁王府后,一队队的士兵就随之出现,将宁王府包围了起来。

若是领旨罢了,若是抗旨不尊,直接执行皇帝陛下口谕,废藩拿王。

附近的百姓看到这么多的士兵将宁王府包围住,纷纷奔走,宁王府欺压灌城乡百姓的事情,京师来人要惩处宁王了。

南昌城中苦宁王久矣。

当然这也不是宁王朱奠培做的恶,而是府中的狗腿子所致。

地方上,谁能凌驾于国法,就是这些遍布在各地的藩王们,宰相门人七品官,更何况是王府中的人。

…………

朱奠培敢抗旨不尊吗。

不敢。

他也没有造反的实力,可这么窝囊的接过圣旨,他如何在为宁王。

“本王要入京,本王要听陛下亲口这么说,不然本王不信。”

“无诏不得入京,宁王,快些接旨,这是最后一次了。”

“王爷,你有什么冤屈,接完旨后,再给陛下上奏,现在接旨吧,接旨吧。”在后面跪着的赵吉儿哭丧着脸说道。

宁王要是不接旨,还真的有可能被贬为庶人啊。

这个时候的韩雍也没有再说话。

圈禁王府,对于藩王来说,已经是最大的惩罚了。

朱奠培头都是蒙的,他知道他没有选择。

这一刻,朱奠培终于明白。

什么太祖皇帝的五世孙,皇亲贵胄,只要你没有坐在那个位置上,你就是为鱼为肉。

他忽然有了当年朱棣奉天靖难之心。

可这个想法出现后,却让朱奠培吓出一身冷汗。

现在可不是建文朝的时候。

朝廷掌握着大明朝所有的军队,自己手中没有一兵一卒,除了府中被朝廷登记在册的几十套盔甲之外,再无其他。

而自己也与奉天靖难成功的朱棣不同。

他久经沙场,而自己却不知兵事。

奉天靖难就是找死。

朱奠培深深的叹了口气,他没有任何办法,最终他无奈低下了高傲的头,将双手举起。

“宁王接陛下圣旨。”

曹吉祥看到宁王接旨之后,心中也松了一口气,当然还有一些失望。

人都是矛盾的,若是宁王不接旨,他顺理成章的执行陛下的口谕,将宁王羁押起来,可这样做的话,陛下的声誉一定受到影响,可换个角度想,若是自己主导着废除了宁王藩,那自己在陛下面前就会更有份量,而自己也是大明第一个废除王藩的太监……

大明的太监,往往都有野心…………

曹吉祥将圣旨放在了宁王的手上,而后赶紧变换了另一副面孔,他一脸春风般的笑容,热情的搀扶着宁王的胳膊,想要将其扶起,却被宁王一把甩开。

“滚,休要在这里猫哭耗子,你跟于谦等人皆是一样。”朱奠培站了起来。“本王会上书陛下,请陛下召本王入京,好好的控诉一番你们这种小人。”

“这个吗,就看着陛下是什么意思了,不过宁王,圣旨已发,圈禁之事,也是定数,若是没有陛下的旨意,被官府发现你私自出王府,就是抗旨不尊,立即削除王爵。”曹吉祥笑着说道。

藩王看似尊贵无比,但也充满了很多无奈。

因为他们同样有帝王的继承权,就不允许这些藩王手中掌握一丝权力,他们不能考取功名,亦不能为官为将,就像是养在金丝笼子里的鸟儿,只能看着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天空,却不能震翅飞翔……

他们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孙,体内流淌着英雄的血液,可他们在长久的困守中,却慢慢的忘记了他们祖宗的辉煌,也忘记了朱元璋开创大明之时对百姓的赤忠与热忱……

曹吉祥与韩雍等人离开后,朱奠培在房间中大发雷霆,一个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跪在下面。

“你不是跟本王说,朝廷不敢过问吗,怎么回事,现在圈禁了本王,下一步就是让本王押到京师,再下一步就是去凤阳守祖陵,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说着,朱奠培一脚踹向书生,那书生也不敢躲,被踢翻在地,而后又赶忙爬起来,重新跪下。

“殿下,殿下,陛下年幼,按理说朝廷不应该下旨训斥,不然会让天下藩王认为陛下被蒙蔽之嫌,只要朝廷没有任何处罚,宁王府才能到请旨恢复护军,这个流程是没有错的啊,殿下……“

“现在本王听的不是你的解释,本王听的是如何处理眼前之困境。”朱奠培吼了出来。

他可是太祖的子孙,在外臣与太监的面前,低下了自己高傲的头颅,他何时受过这么大的奇耻大辱……

书生想了又想:”殿下,您跟陛下是一家人,他没有理由不信任您,小人听说,陛下喜爱瓷器,殿下不如投其所好,派人去送,并带上奏章,好好的说一番自己的委屈,先将这个圈禁的处罚给拿掉。”

朱奠培听完之后,默默的叹了口气,他忽然想到了灌城乡的百姓,问道:“那些百姓若是老老实实将土地献给本王的话,那他们的日子会更加好过吗?”

宁王藩,太祖皇帝五世孙,皇亲贵胄,不思民间疾苦,欺压百姓,侵占良田,朝野震动,人神共愤之,乃宗族之耻。

圣旨上对他的评价,让他无法释怀。

人神共愤,宗族之耻。

他的傲气就是来源于身体中流淌着的血液,他是大明洪武皇帝的五世孙,他应该是英雄,可此时却成了人神共愤,却成了宗族之耻,却成了无道藩王,甚至还成了不肖子孙。

这比后面的处罚还让朱奠培难受。

这也是他的底线。

“殿下,那些百姓跟着你,宁王府绝对不会亏待他们的……”

“本王,要听实话,实话你懂吗,若是那些百姓都知道跟着宁王殿下能够过上好日子,为什么这么抗拒,韩雍为什么会涉入,朝廷有什么会下旨训斥……”朱奠培的脸色通红,看着这书生的眼中,充满了杀意。

那书生也感觉到了朱奠培的目光,当下赶忙说道:“殿,殿下,小人说实话,卖地是百姓为了活下去最后的一点手段 ,若是成为了宁王府的佣农,那些管理土地的小人就有机会剥削,克扣,他们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朱奠培大笑出声:“来人,来人。”

四名甲士进入房间。

“将这个妖言惑众的家伙给本王,本王乱棍打死。”

“是。”说着四名甲士上前拽着书生就往外走去。

“宁王殿下,你是动心了的,你不能杀了小人……”

朱奠培走到了木椅之前,无力的坐下。

“殿下……”赵吉儿一脸担忧。

“不用说了,本王都知道,本王不能上奏,不能诉说冤屈,那个书生只能消失,不然本王不保矣。”朱奠培说完之后闭上了眼睛。

而赵吉儿也是重重的叹口气……

哪个龙子龙孙没有君临天下的野心。

宁王这一支脉与太宗皇帝牵扯颇多,心思更重罢了。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的都是一些自认为聪明的野心家,他们有的名声大震,屠龙之术大成,可更多的人却是没有留下一点踪迹,带着他们的野心,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未曾出现一丝涟漪…………

…………

第144章 皇明万年,我族昌盛

拿到了旨意,韩雍干活也有了力气。

法办了冯石岐,并又挖出了一系列常年纵容宁王府的官员。

而后他又派人到了宁王府催收银钱。

算是给被打伤百姓的补偿。

至于那些最基层的护卫打手,他们要去的地方,只能是寒冷的北方了…………

而曹吉祥,周鸣等人也在南昌府附近转了一圈,训斥宁王一系。

老二,朱奠钍,瑞昌郡王,被怼。

老三,朱奠垒,乐安郡王,被怼。

老四,朱奠堵,石诚郡王,被怼。

老五,朱奠壏,戈阳君王,被怼。

这些郡王在家里面吃着火锅,唱着歌,好不快活之时……

曹吉祥,周鸣带着锦衣卫与地方官员,踹门而入,先是一番训斥,而后停了工资,禁足一年。

他们遭受到了无妄之灾。

当他们得知是老大宁王朱奠培的所作所为后,大为恼火,他欺负百姓,我挨训……

………………

夜,京师,乾清宫。

朱见深看着内阁转运过来的沁阳府的赈灾情况,眉头紧皱。

而张保一直在旁边守着,陛下已经看了半个时辰了。

沁阳府的赈灾,官仓开放,大批的粮食有序的配送到民众的手中,朱见深心中稍稍放下了一口气。

可现在却又有一件难题摆在了面前,百姓们都收到了官府的救济粮,当地的粮价应该趋于稳定,但现在情况却是相反,呈现飙升态势,官府对于粮食价格的飙升,束手无策,而且这种波动已经蔓延至河南各州府那些没有受到灾祸的地方。

不管是在任何时期,粮食价格的飙升对于百姓来说,都是一种灾难,有人说,粮食价格升了上去,农民的收入不也高了。

首节 上一节 119/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