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104节

而赵聪也忍不下去了,转过头看向徐有贞:“徐都御史,卑职去剁了他吧。”

“有没有信心。”

“放心吧,卑职年轻力壮,人高马大,收拾一个这么矮小瘦弱的蛮夷,手到擒来。”

“剁了他。”

………………

大明,京师,乾清宫。

朱见深看着奏章,脸色有些不好看。

而张保一直守在旁边。

朱见深将奏章放下,轻叹一口气说道:“天下多灾,每每想到受灾之百姓,朕心中悲痛之极。”

实际上这些年,大明国内一直都有旱灾,水灾的发生,不过这些国内的事物皆有于谦,李贤等人主导赈灾。

在六岁之前,这些奏章他都没有看过。

而在朱见深帮助于谦促成改土归流后,这些治理天下的官文,灾变的奏章也都被于谦送到了乾清宫中。

让朱见深御览。

朱见深知道像大明那么庞大的国家,说是年年有灾都毫不意外。

但当朱见深看到被当地官府所统计的伤亡人数,饥饿的百姓人数,他都揪心的痛。

他知道自己即便是皇帝,也阻止不了灾祸的发生,他能做的就只有督促中枢,拿出切实可行的章程,派出监督的官员,实行赈灾。

内阁拿出措施也是可圈可点,一心为民不假,可到了下面的执行力有多少,就是一个未知数呢。

阻止不了天灾,就要想办法阻止后期的人祸。

“陛下,您仁慈,见不得百姓受苦,可老百姓,都是这样苦过来的,只要熬过去,明年年景好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就会好一些。”张保轻声说道。

张保知道大明贫苦百姓的日子是怎么过的,若是风调雨顺,还好一些,可若是遇到了水灾,旱灾,地里面的庄稼颗粒无收,那就是要命的一年。

他见惯了生死,本是一副铁心肠,可见到皇帝陛下这么感伤,这几日茶饭不思,让张保也打心里面心疼。

“朕知道,朕就是想为他们做些事情罢了。”

“陛下要做的就是快些长大,快些亲政,只有这样,才能去改变一些东西,改变大明百姓的处境。”

朱见深听完之后,默不作声。

实际上朱见深心中清楚,这跟自己的年龄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发生灾难后,官府是如何处理的。

就怕灾难之后,再出人祸。

所谓人祸就是基层官员不作为,组织力低下,不敢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者说,事事都要争取上一级府衙的同意,俗称分责。

当然这也有一方面是严苛的大明律法,粮库,军库是不允许地方官员私自开放的。

所谓的中枢与地方,说白了就是一种抓权与放权的合作关系。

集权制没错,但过度的集权制就会让地方官府行动僵硬,而在后世,中枢就将这个度把握得很好。

朱见深知道,现在的大明还不是后世。

中枢还是要掌握大部分的权力,才能让皇帝做的安稳。

可关乎民生,特别是灾祸后的善后赈灾之事,这就要放权,而且还要吏部有一整套的吏治考核。

遇到灾难,地方官员若是处置妥当,民声极好,绩优,可优先提拔。

这也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官员的积极性。

实际上大明有这一套措施,但灾祸来了后,地方官员有些人因权限不够,不敢轻举妄动,导致积累了民怨。

百姓们说起来也简单,吃饱喝足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想法,可若是吃不饱喝不足,衣不蔽体,生活拮据,就是那些白莲教,太平道这种教派的兴起之日,也是作乱之起因。

朱见深站起身,而后走到了自己的收藏架前,看着上面琳琅满目的珍贵瓷器,他心中微动。

“张大伴,从即日起,若宫中停止采办,消减开支,到年底都省下多少银两。”朱见深开口询问道。

张保想了想,说道:“陛下,你这为难奴婢了,奴婢现在也说不准,只能先下去查看晚年宫中花费,才能给陛下一个准确的数目,不过陛下,停止采办,消减开支可以,但太皇太后,两宫太后那里,可不能停啊。”

朱见深知道张保的意思,他可以做主,但不能去做太皇太后的主,也不能去停懿安太后,生母太后宫中的平日的采买。

“朕知道,朕会去找皇奶奶与母后,她们也要停,至于懿安太后那里,便算了吧。”朱见深缓声说道,对于懿安太后那里,朱见深心中还是有些愧疚,而皇奶奶与母亲那边,自己完全可以说的动。

皇奶奶可能愿意自己的乖孙儿是一个节俭的皇帝,而母亲那边的想法,朱见深也不用考虑太多,就算她心里烦闷,也不能说亲儿子的不是。

“陛下,停宫中采买,奴婢在宫中这么多年,也就只见过两次,每次停采买不过一月,还都是发生在了仁宗皇帝时期,陛下,现在到年尾还有数月,是想拿着这银两做什么事情吗?”

大明现在不穷,肯定用不上皇家节衣缩食,那就是朱见深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了。

实际上停止采买,第一个针对的就是各宫的主人,其次就是下面的太监。

这笔钱就放在那里,等着人来拿,你要是不用,那就是一直存放在库房里面。

所以张保觉得陛下留下这笔银两,肯定是想做些事情,但心中也有些担忧,陛下一直看着他的藏品,难道是拿着这笔钱,去景德镇购买瓷器……

“朕想做的事情,你马上就知道了,现在不用多问。”朱见深朗声说道,而后想到了天象达人徐有贞来:“徐有贞什么时候回来?”

“陛下,奴婢不知,礼部往返的官吏已经催了三次了。”

“再派人,让他快些回来。”

“遵旨,陛下……’

现在徐有贞不在身边,朱见深很不习惯,在朝堂上说话的声音都小了一些,看来,在自己身边确实需要一个战无不胜的大喷子,不,是能言善辩的忠臣…………

第129章 徐有贞被反杀?

宫中采买,除平常吃穿之外,最大的花费就是玉器珠宝,胭脂香粉等物。

朱见深年纪小,后宫之中并未有嫔妃,但太上皇的几名妃子还都留在了宫中,为了让她们不思念太上皇,每年的份额只增不减。

朱祁镇大婚之后,宫中用度就开始了攀升,从张太皇太后监管后宫时期的三十余万两,年年有富余,一跃增长到了六十万两,年年落亏空。

在朱祁镇被掳走后,其宫中用度开始了小规模的缩小,因为皇帝小,也不会赏赐给妃子皇后财物,而朱祁镇留在皇宫之中的皇后,妃嫔,也只是增加了月例,但却没有任何赏赐。

户部所调拨府银开始大幅度下调,从高峰时期,正统十三年的六十万两白银,到最低峰的成化二年,二十六万两白银,足足降了一半,但宫中用度依然足够了。

而成化四年的时候,朱见深开始喜欢瓷器,一部分是臣子们送的,一部分就是走的宫中采买,也就是从成化四年开始,宫中用度又攀升到了三十二万两白银。

不过在成化六年开始的时候,户部调拨的宫中用度,就是根据成化年间最高峰的三十一万两白银所调的。

有了削减开支的想法后,朱见深便去了孙太皇太后的宫殿,当得知自己孙子想削减宫中开支,用作国用,孙太皇太后欣然应允,她本就什么都不缺,儿子不在身边后,便更加看重自己的这个大孙子。

他办事,她从不多说一句,更何况还是好事……

但当朱见深去了生母皇太后处告知这些事情后,虽然母亲没有拒绝,但也是一脸的不高兴,想着肯定是前朝的臣子又在陛下面前鼓吹节俭之风,才让自己的儿子来找自己,停了宫中采买。

但朱见深走后,周贵妃也说了两句风凉话,最后的结果又是传到了孙太皇太后的耳中,被叫了过去,挨上了一顿训斥。

这件事情不出片刻,张保便告诉了朱见深。

让朱见深有些无奈。

皇奶奶在张太皇太后活着的时候,就经常被训斥,现在好不容易媳妇熬成婆,对她自己的儿媳也是一点面子都不留。

而懿安太后天天以泪洗面,也与外界联系甚少,孙太皇太后心疼不已,当然不会去训斥与她,那朱见深的母亲就成了活靶子。

不知道自己母亲之后,会不会也将这个优良的传统传承下去……

这件事情是深宫之事,只需经过孙太皇太后的同意就可。

张保开始传旨,二十四监,各座宫殿的妃子……

从即日起,月例取消,宫中停止吃食之外的所有采买,一直延续到年底……

这个命令发的突兀,虽然采买的太监少了很多来钱的路子,根本不敢说什么,但宫中太上皇留下的妃子,可就不怕了,说太上皇不在,小皇帝就不尊敬长辈了。

这话又传到了朱见深生母太后那里。

你们这些人,竟然敢喷本宫儿子,立即开启了战斗模式,将这些说三道四的妃子统统惩戒了一番。

朱见深不能对太上皇遗留下的妃子做什么,可她的母亲却能。

一时之间,宫中的那些妃子也知道了,这深宫之中早就变了天,她们再也没有枕头风可以吹了。

实际上这些妃子都知道,她们留在这深宫之中,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太上皇归天后,殉葬用的。

现在根本就没有人在乎她们的死活,当下也都老实了起来。

对于自己母亲的所作所为,朱见深也从张保的口中得知,当下心生感动。

过了一日后,张保又传了话来。

因为这事,朱见深的母亲又被孙太皇太后叫了过去,不过这次不是挨骂,而是受到了夸奖。

在张保的描述中,皇太后可高兴了,回到宫中也是兴奋的不行。

朱见深闻言也是哭笑不得。

深宫陛下开始停止采买的事情,传到了前朝,不过这是皇家之事,他们也不能过多的去询问。

这日,乾清宫中。

朱见深正在练字,张保慌慌张张的走了进来。

首节 上一节 104/2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