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第92节

说着,铺好纸,提起饱蘸墨汁的狼毫,凝神片刻,下笔,收锋一气呵成,纸上留下一行苍劲大字:大鹏一日因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哇!”

香菱等人惊叹起来。

“三哥哥,这幅字送给我怎么样?”

黛玉心情顿时不好了,原来这家伙一直在哄自己,还说什么簪花小楷高逸清婉,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清婉灵动的韵味,什么飘飘若仙,呸,骗子!

“呵呵,给你可以,但不要让你林姐姐知道,不然她又要多想了。也怪我,没事拍什么马屁!”

一语未了,门外传来一个清脆空灵的声音:“三哥哥,你说什么?”

贾珝一惊,抬头望去,只见黛玉推门走了进来,“那个,林妹妹你怎么来了?”

场面十分尴尬。

黛玉慢慢走到书案边,瞥了眼那张字,哼,果然是端庄大气、气势磅礴,有着一丝大师气象。

“姑娘来了,快坐。”

琥珀笑着说,目光在香菱身上一扫而过,香菱立刻凑过来,扶着黛玉在边上坐下,“姑娘怎么不说一声,我好去迎姑娘。”

说着,又忙给黛玉倒了碗茶。

“我若不恰好过来,怎么会听到有人背地里嚼舌根?我若不恰好过来,又怎么能看见这样的大师之作。”

黛玉没好气的看了贾珝一眼。

“大师不敢当,只是,谁嚼舌根了?”

贾珝半懂不懂。

“哼……”

黛玉斜了他一眼,这一眼似嘲似笑,谁嚼舌根谁自己清楚。

“……”贾珝既尴尬又略松了口气,知道她不是真的生气,忙瞥了探春一眼。

“噗……”

探春忽然笑出声,黛玉偏头看了她一眼,“你笑什么?”

“没什么,方才我去荣庆堂看宝玉,姐姐怎么不在?”

“嗯,咱们前后脚儿。”

黛玉理了理发髻,又喝了口水,方对贾珝说道:“方才在大舅母屋内,琮弟打碎了一支花瓶,赶巧被大舅舅碰见,这会子正挨罚,你也不问问?”

“老子管教儿子天经地义。”

贾珝呵呵笑道:“没见二老爷发了脾气,连老太太都护不住宝玉!”

众人先是一怔,然后一个个都笑了起来。

这么一打岔,气氛顿时欢快起来,探春笑道:“听莲花儿说二姐姐也在大伯那里,怎么没和姐姐一起过来?”

听了这话,黛玉心中不禁一咯噔,这让她如何开口,总不能告诉探春,你三哥哥将京畿的一部分产业当做嫁妆留给了迎春!

想到这,没好气的瞪了贾珝一眼,瞧你办的好事。

贾珝怔了一征,接着转身走进里间,不一会拿着一个小匣子出来,“打开看看。”

探春接过匣子,放在书案上慢慢打开,将眼朝里面一瞟,突然一颤,她右手握成小拳抵住心口,左手则撑着书案,此时此刻,她只觉鼻子一酸,眼睛登时红了,她捂住嘴转过身去,泪水还是不争气地夺眶而出,她哽咽着无声而泣。

黛玉起身,一把搀住探春,“好了,平日里不是总喊着打土豪,你就当土豪拔了根毛,哪里值得你的眼泪。”

说着,掏出手绢,给她擦了擦眼泪,“好了好了……别哭了眼睛都要肿了。”

探春俏丽的脸上飞上一抹霞红,想了想,“谢谢三哥哥,只是,我不能要……”

贾珝咳嗽一声,拉长声音,“妹妹这是嫌弃?”

“怎么会?我只是……”

黛玉掩嘴笑了笑,“他财大气粗,听大舅舅说,京畿除了皇室赏赐的产业,其余的都捐给族里当做贾家族产,你这点不过是一根毫毛罢了,在推辞下去你就是不给忠武伯面子了。”

“啪!”地将匣子盖住,递给侍书,“替你们姑娘收好了。”

“好的!”

侍书接过匣子紧紧抱在怀中,她和探春主仆近十年,非常了解这位外人眼中活泼开朗的三小姐,她身上承受着太多的哀伤,还不敢在外人面前表露,只能夜深人静地时候独自哀叹命运的无常,为了以后能够有个还算不错的结果,只能围在嫡母王夫人的身边应承,甚至连亲情都是奢侈的,想到这,心中对贾珝又多了一份尊敬。

黛玉忽然想起一事,眉头一皱道:“你知不知道,就因为你,袭人被林之孝家告到了嫂子面前,被打了板子,要不是二太太说情,一准被撵出去,就这,也被老太太降为了三等粗使丫鬟。”

“这件事可不怪我,我压根就不知道这件事。”

贾珝耸了耸肩膀。

“我就知道你不知道此事。”

黛玉眨眨眼笑道:“你老实说,你为什么这么讨厌袭人?”

听了这话,探春几人眼中瞬间燃起熊熊的八卦之火,眼眸亮晶晶的,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

贾珝哑然失笑,实在不明白这有什么让她们兴奋的,淡淡道:“她只是管事从外面买来的,并不是咱家的人,她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忘了自己的身份,没了身为下人的觉悟……”

黛玉轻笑出声,慢声问道:“我怎么听说是因为没有替某些人传话才被林之孝家告得状?!”

贾珝不以为意,这肯定又是王熙凤告诉她的,见探春几人瞪圆眼睛不敢相信,“不用惊讶,要是她替我传话给宝玉,宝玉也不至于生病,自以为是为了宝玉好,真是不知所谓。”

“什么!”

“……”

“别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看看你林姐姐多淡然。”

贾珝摆了摆手,“要是我再告诉你,每次宝玉和你们在一起说过的话,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都被袭人告诉了二太太,你还觉得不可思议吗?”

探春气得不轻,她没想到平日里温柔和顺的袭人竟做出这样的事来,更没想到王夫人竟然安插了个眼线在她们姊妹的身边,这也太……

黛玉何等聪明,一听这话就知道他想干什么,连忙道:“难怪好几次咱们商量好去给老太太请安,二舅舅就派人来找宝玉,原来是有人在通风报信。”

贾珝怔了一下,黛玉什么时候学会补刀了,这不像她的性子,得,一定又是王熙凤!

贾珝看了看天色,笑道:“我要去忠靖侯府接湘云,你们可想一起去?”

“这个……这个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三哥哥的马车宽敞舒适,咱们只要呆在马车里就行了。”

“接完湘云,我带你们去看看西市夜景。”

“好呀!早就听说西市的夜晚很热闹。”

第117章漫天要价

天佑四十一年三月的朔日大朝会注定会成为大明的一件大事载入史册,在这次朝会中不仅任命了三位内阁大学士,扩充了内阁,更重要的是,皇帝在大朝会上接见了鞑靼使者,并决定下午在文渊阁大殿双方进行初次谈判。

随着大朝会结束,一个个重大的消息俨如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神京的大街小巷,轰动全城,成为神京各大酒肆、茶楼中所议论的焦点话题。

神京西城宁荣街喜气洋洋,不仅是三府门前,就连整个街道上都张灯结彩,三府门前管事带领小厮在燃放烟花爆竹,庆祝贾珝升迁为副将。

乾清宫,天佑帝已经回到了寝宫的小书房,他刚刚小睡了一会,精力又恢复了一点,今天他感到十分疲惫,也许要好好休息一下,不过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他不得不强打起精神,先处理一些棘手之事。

如今他将一些事情交到了太子朱武城的手中。当然,军国大事以及事涉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的折子必须由他亲自批阅,特别是边疆的奏报。

天佑帝倚靠在龙椅上,慢慢地喝一碗参茶,御案边,太子朱武城极其恭顺地垂手站立着,准备聆听皇帝的教诲。

“关于鞑靼,你有什么看法?”

天佑帝终于开口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个答案让天佑帝很满意,在他心中,凡是对他的皇位能构成威胁的都值得警惕,以前排在第一位的是已故的蜀王,现在排在第一位的是朱厚泽,其次便是鞑靼。

鞑靼经过了巴彦汗的励精图治,尤其是削弱了几大联盟部落的实力,巴彦汗对鞑靼各个部落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在他一系列奖惩的政策下,人口剧增,其麾下组建了一支二十万人的骑兵,一度压得瓦剌人喘不过气来。若非宣府一战伤了元气,朱厚泽再多的计谋也成不了气候。

虽说鞑靼人在朱厚泽手中吃了不小的亏,但其还是占据着很大的优势。

特别是他们还有着大量的年轻妇女和孩童,有了这些,只需要十几年,他们便又能恢复元气。

所以,天佑帝不希望作为储君的朱武城掉以轻心。因为一些蝇头小利就看不清未来的局势。

经过近两个月时间的观察,总体上他对于这个太子还算满意,心中充满了欣慰,综合考虑诸般因素之后,他在大朝会上宣布了新任三位内阁大学士:丁元竹、韩俊、王绍光,其中丁元竹是以户部尚书的身份入内阁参赞朝政、协理军机。

“你觉得下午的谈判该怎么谈?”

“漫天要价,试探鞑靼人的底线。”

天佑帝点点头,“既然你已经有了想法,下午的谈判就有你来主持,朕会让次辅辅助你。”

“儿臣领旨。”

内心震动不已的朱武城深吸了一口气,走到中间跪了下去。

“虽说鞑靼人是异族,与大明有仇,但希望你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冷静看待此事。”

天佑帝一边说,一边注视着太子朱武城的神情,他也是刚刚下定这个决心,一是他确实精神不佳,二来他也想看看朱武城临场应变的能力。

“是……”

朱武城心潮起伏地叩了个头。

……

首节 上一节 9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在罗马帝国登基

下一篇: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