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第89节

……

“什么!”

柳芳倏地站起身,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候孝康从兵库司偷盗了自生火铳?”

贾珝身子向椅背上一靠,“若不是念着以往的亲情,早就上折子弹劾他了。”

柳芳愣了一下,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贾珝。

贾珝淡淡一笑,又矜持地坐端了。

柳芳一脸的无奈,道:“终于明白你为何能有如今的成就,就你这心思,勋贵一脉满打满算都没几个能跟得上,要不是多吃了几年饭,我都要落你小子手里了。”

贾珝微微一笑,“您老这话说得我就糊涂了。”

柳芳点头微笑着喊了一声,“好!”接着从袖中掏出一份册簿,递给贾珝,“你看看吧。”

贾珝起身接过册簿,打开急看,先是一愕,接着望了柳芳一眼,然后慢慢扫视册簿。

这本册簿中详细的记录着修国公府这两年发生的所有事情,包括后宅的一些琐事,这可比贾珝调查的清楚多了。

特别是里面记录了北静王水溶数次前往修国公府与候孝康所聊的一些话,看来自己没猜错,这个候孝康和水溶的关系不一般,也许偷盗自生火铳的事情与水溶有关。

可惜,自己没有任何证据,都是凭空猜测。

这时,贾珝似乎想到了什么,他转身走到书架前,翻了起来,很快便找到一本册簿,是从一处周扬掌握的西厂据点取回来的情报,上面记录着一件事,去年七月份候孝康曾前往紫荆关,正好与柳芳这本册簿上记录的六月初水溶与候孝康的谈话相对应,在联想那张从瓦剌人那得来的紫荆关地形图。

看来,这个候孝康是朱厚泽的人,不,应该说北静王水溶与朱厚泽有着联系,而候孝康则是水溶的人。

“果然如此啊!”

贾珝自言自语道。

朱厚泽有野心谁都知道,但从目前来看,他还没有这个能力。因为他已经与鞑靼人结下了死仇,在这之前,他不可能南下扣关,那他就转变了策略,用制造混乱来阻拦朝廷的脚步,为他吞并鞑靼诸部,一统草原腾出足够的时间。

这还只是第一步,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了非常周密的计划,贿赂收买边镇军将,利用朝内的关系偷盗京畿附近关隘城防地形图,一边掀起大明朝内部的纷争,一边蚕食吞并鞑靼诸部,然后再等待朝廷混乱的机会,出兵南下扣关,重新登临皇位。

对了,还有一个忠顺王府,拿到了周府的西厂密档,贾珝才算解开了一部分当年的秘密,好个忠心耿耿忠顺王府。

贾珝心里明白,他需要作出一个决定了,放任他们兴风作浪对自己有利有弊。

特别是如今皇帝开始往御林军中安插亲信将领分润军权,没了水溶、朱厚炯等人,还会有其他人为朱厚泽提供情报,这样自己还要重新花费大量精力去调查,相反自己可以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动向,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

当然,这里面肯定会损害一部分朝廷的利益,不过却是利大于弊。

至于向皇帝举报水溶等人,呵呵,不说没有证据,就是有,也不能送到皇帝那里,这样不仅不可能百分百的除掉他们,还可能引来皇帝的猜忌。

想通了这一点,贾珝便有了决定,对柳芳说道:“老国公放心,此事绝对给你办得漂漂亮亮,只是……”

柳芳:“可是需要我给你继续提供修国公府的情报?”

贾珝:“是……”

“好……”

柳芳直接道:“怀玉以后就有劳你费心了,柳家能否翻身就看他的了。”

说到这,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其他几家,能帮你就帮帮,都是老亲,总不能看着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吧!”

贾珝明白他的意思,郑重地点了点头。

第113章细水长流

送走了柳芳,贾珝一个人在书房内整理文书,处理着积压下来的账册,贾珝有些心事重重,当从陈瑞文口中得知了皇帝同意了各家子弟进入军中担任军职之后,他就在怀疑这其中是否有着不可告人的谋划,柳芳的话让他更加确定皇帝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只是,真的会如柳芳猜测那样?

如果真是这样,那自己就不得不重新考虑立场了。至少,要给自己和贾家留下退身之路。

如此的朝局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就连草原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唯一能倚靠的也就是锐士营这三万人马了。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了亲兵的禀报,“伯爷,张先生来了。”

“请进来!”

贾珝放下了手中的册簿,门吱嘎一声开了,亲兵推着张千言走了进来,“伯爷!”

“先生有何要事?”

“伯爷,卑职是为李文忠一事而来。”

张千言原本正在疗养,贾珝专门从外地请了一个老医师替他针灸按摩双腿,这样能保证他身体不受病痛的折磨。

但他得知理国公柳芳前来拜访贾珝的消息后,顿时心急火燎地赶来了。

“伯爷,您没答应理国公什么请求吧!”

贾珝给他倒了碗茶,笑道:“先生在担心什么?”

张千言略想了想,其实是早就想好的话,“伯爷,自从皇帝提议锐士营扩编至五万,就表明了皇帝在防备着伯爷。或者说,皇帝是在防备着所有的勋贵。”

从皇帝清理蜀王党的手段可以看出,当今是个极多疑!极猜忌!又极不留余地!

好些官员仅仅因为与蜀王有书信往来就遭到了灭门。还有,他为何要将蜀王次子留在宫中抚养?难道仅仅是因为所谓的舐犊之情?这也太小瞧他了!”

这话如何回答?

贾珝只能沉默,等待张千言的下话。

“当今是个及其自私之人。”

张千言不紧不慢地说道:“从他果断放弃蜀王便能看出,因为蜀王和草原上那位一样都对他的皇位有威胁。而梁王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给的,只要他愿意,收回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贾珝无法反驳,只能静静地看着他。

“伯爷这一个多月都在专心练兵,可能没有注意到一件事情,皇帝通过抄家搜刮了大量的财物,仅京畿就达到了数百万两,根据斥候营送来的情报,预估计在三四百万两,这还不算山东、河南以及江南。”

贾珝闭上了眼,他当然知道此事,并且还清楚皇帝从山东、河南两地抄没了大量的钱财,据戴权说,折合现银两百七十余万两,还有大量田地庄园,这也是为何皇帝心心念念要清理苏杭世家大户了,太有钱了。

“那依先生的意思,我该怎么办?”

贾珝慢慢睁开了眼睛。

“这才半个月,皇帝就新册封了两位嫔妃。”

“……”贾珝一惊。

张千言笑了笑,“虽说这些年一直坚持服用丹药培元固本,但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再加上他又停了药,世事难料啊!”

贾珝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了,却依然坐在那里。

张千言慢慢地把目光扫向窗外,“天道有盛有衰,日月有满有亏,江河有涨有落,山川有崩有泻,这是万事万物的规律,柳家也不例外,大机遇必定伴随着大风险,伯爷又何必趟这趟浑水呢!”

贾珝背着手慢慢走到窗前,凝视着外面的天空,半晌,方道:“让先生失望了,这次我不能采纳先生的建议。”

“为什么?”

“这世界聪明的人多着呢!”

贾珝叹息一声,“就如先生所言,危机与机遇并存。但不能总是去计较得失,人心往往才是最重要的,勋贵一脉向来共同进退,互相帮扶。

如果这次贾家袖手旁观,以后就会被孤立。至于先生刚才所说,也许会很快就发生,也许两三年,甚至八九上十年,谁又说得准呢!”

说到这,顿了顿,“凡事都有两面性,趋吉避凶是人的本能,但福祸无门,唯人自取。”

“……”张千言愣住了。

贾珝慢慢把目光从窗外收回,转身望向他,“先生觉得,陛下会怎么想?勋贵老亲们会怎么想?还有,本帅麾下的那些将士又会如何看待我?”

张千言一震,眼睛亮了一下,可很快又黯了。

贾珝说得极有道理,自己却是狭隘了,只看到了背后一面,没能设身处地地为贾珝考虑,这件事确实福祸相依。

但放在不同人的身上,所带来的影响、后果都是不同,这件事对贾珝来说,只能放长远去看,不能计较一时得失。

想到这里,直盯着贾珝,“卑职有一句话送给伯爷。”

“什么话?”

“细水才能长流。”

贾珝背着手在房间里慢慢踱步,他明白张千言的意思,狡兔死,走狗烹,如果天下太平,皇帝铲除了所有的不安稳目标。

无论是为了他自己的皇位,还是为了后继之君,他都会对掌握大权的勋贵军方开刀。

看来,张千言也看出了自己这几日的烦躁,手中掌握着不少的证据,自己终是不能下定最后的决心,有心将所有的证据都交给皇帝,铲除这些害群之马,可又担心会招来皇帝的猜忌,这样自己就会陷入不利的局面。

可是如果放任他们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上蹿下跳,挖大明朝的根基。一旦时局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自己和贾家不一样会陷入不利的局面?

这让他两难啊!

贾珝叹了一口气,他该怎么样才能破局呢?

他不由又想起了贾敬对他的劝告,「万事不要太较真,做事也不要太绝,给自己留条安全的退路。」

可是权力斗争,不一直都是这样残酷无情吗?

想到这,贾珝苦笑摇了摇头。

这时,张千言有开口了,“也许,陛下就单纯的想施恩,只是大家想多了。”

贾珝怔住了,还真有这种可能。

“千金阁一事上,陛下偏袒了李文忠,为了平息勋贵们的愤怒,让各家子弟进入军中也很正常。”

说到这,略想了想,又道:“伯爷还要小心李文忠这个人,此人如今深得陛下信任。既有能力又能忍耐,将来非同一般啊!”

贾珝凝神想了想,便道:“我明白了,不能让他将御林军中武举出身的将领全部拉拢到身边。不过此事不能急,毕竟陛下那边还在盯着。”

首节 上一节 89/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在罗马帝国登基

下一篇: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