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第62节

听了这话,黛玉心中不由又好气又好笑,一把推开贾珝,没好气道:“假惺惺,我才不管你那些破事!”

贾珝笑了笑,握住黛玉的手,将她拥入自己怀中,黛玉也不说话,像猫一样地趴在他身上,过了一会儿,不再提这件事,她换了一个话题笑道:“之前父亲信里提的那件事你还记着吧!”

“什么事?”

黛玉抬头瞥了他一眼,将脸贴在他的胸膛上,低声道:“就是父亲那几个后辈进京赶考的事情。”

“他们进京了?”

贾珝眉头一皱道:“我怎么不知道这件事?”

黛玉连忙坐起身,她拢了拢头发抿嘴一笑道:“今儿一早你便出城前往了军营,你不在,西府又没人认识他们,便又将帖子送到了我这里。”

说着,将放在书案边上的诗集拿了过来,从中取出了一张拜帖,“你看看,姓林,估计是姑苏林家的族人。”

“林恒?姑苏林氏?”

贾珝拿着拜帖仔细翻阅,脑袋里忽然浮现出一段记忆,一段关于林恒的记忆潮水般涌上心头。

天佑四十一年春闱二甲第二十七名,二甲中唯一一个南直隶非书院派学子,当时轰动了整个神京,曾经被皇帝给予厚望,只是后来再也没有听说过他的消息,没想到他竟是林氏子弟。

想到这,立刻问道:“他们人在哪里?”

“你人不在,他们就走了,对了,他们身上有金陵国子监的推荐信,应该去了国子监。”

黛玉想了想,说道。

贾珝点了点头,又抬头看了眼外面的天色。

黛玉明白他的心思,笑着站起来,指了指外面,抿嘴一笑道:“趁着天色尚早,雪也小,抓紧让人去送信吧。”

“不妨事!”

贾珝呵呵一笑道:“我借你的地写封信就行!”

说着,当着黛玉的面给林恒写了一封信。对于是否要邀请他们在府中居住的事情询问了黛玉的意见。

黛玉会心一笑,这是一种姿态,虽说她并不在乎,但心中还是十分高兴。

待琥珀拿着信走了出去,贾珝便歉然笑道:“真是抱歉,年底越发忙碌了起来,白天也没时间陪你,晚上又怕打搅你休息,对了,湘云没有生气吧!”

“没有啊!”

黛玉奇怪的问道:“她走的时候挺开心的,她还说了,让你记着元宵节后要去接她。”

听了这话,贾珝松了一口气。

贾珝前两日没有去荣庆堂就是为了避免碰见湘云,那日送湘云回荣庆堂路上脚踩滑了,湘云去拉自己的时候又被带倒在地,二人就这么抱在一起滚到了雪地里,别看湘云平日里大大咧咧的,礼仪方面还是很在意,当场就变了脸。

贾珝心中叹息一声,这丫头临走时并没有和自己打招呼,还是生气了。算了,既然让自己去接她,就说明她并没有真的生气。

黛玉看了他一眼,笑了笑,岔开话题道:“今年京察,明年四月份,父亲也会随着押解税银的官船进京。”

“陛下准备出手整顿朝堂了,六部衙门会空出不少职位,就是尚书、侍郎这样的位置也会空出来,到时候想办法让姑父留在京城任职。”

“真的!”

黛玉一下站了起来,一脸惊喜。

“瞧你这话说的,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贾珝在床边舒舒服服半躺下来,对她笑道:“住的地方我都想好了,我那边地方大,空屋子也多,就让姑父住下便可,到时候你也搬过去。”

“去你的,少胡说!”

黛玉赌气走到床边,气乎乎地将贾珝拉了起来,“这是我的床,你起开!”

贾珝往后一躺,伸了个懒腰,“这几日腿都要跑细了,妹妹给我捶捶腿!”

“我又不是你的丫头,你让琥珀给你捶!”

说着,气呼呼地坐下,将贾珝的腿搬过来,“是你让我捶的,捶得不舒服,你可别怪我!”

贾珝不无调侃地说道:“离姑父进京还有大半年,我吃点亏,让你练练手,姑父进京了你也给他捶捶腿,肯定夸赞你。”

黛玉嘴一撇道:“人丑就要多读书!”

贾珝笑了,“难怪她们都说我不是读书的料!”

黛玉怔了征,紧跟着转身趴在床上笑了起来,笑的气都快喘不上来,贾珝忙坐起身给她捋了捋后背,顺顺气,黛玉一把拍掉他的手,笑道:“你这人……太……厚脸皮了!”

“姑娘心情不错嘛!”

门帘一挑,紫鹃走了进来,笑道:“时辰不早了,该吃药了!”

“给我吧!”

贾珝伸出了手,紫鹃却笑道:“李嬷嬷来了。”

话音刚落,外间传来了李嬷嬷的声音,“三爷,贾贵回来了,说有事找您。”

“我刚说的事情你在考虑考虑。”

贾珝歉然地笑了笑,“明儿忙完了过来陪妹妹说话。”

“这可是你说的。”

黛玉眼中闪过一道明媚的笑意,“我送送你。”

第79章皇帝的准备

这两天,天佑帝格外地勤政,一早便赶到了上书房。此时,内阁首辅温方言已经等候多时了。

“臣参见陛下!”

“首辅不必多礼!”

天佑帝摆了摆手,笑道:“这么早让首辅过来,朕着实是过意不去,来,赐座。”

“谢陛下恩典。”

“去,给朕和首辅端碗粥来。”

天佑帝坐下,拿起了摆放在御案上的奏折,翻看了看,方抬头笑道:“首辅猜的不错,忠武伯上折子了,保举王子腾出任九省统制。”

“四大家族同气连枝,忠武伯不会不管王子腾。”

温方言在矮墩上坐下,略想了想,又道:“臣还是那句话,相较于九边,禁军这边更需要李贤。王子腾有私心,能力不足,但却容易掌控,他去九边巡视武备最多就是混一点资历,运气好捞一点军功,不会对军方产生多大的影响。”

至于其他人,就不好说了,除了大同、宣府、蓟州和山海关掌握在勋贵武将的手中,其余几镇都是有武举出身的武将执掌,也许他们的背后有着文官们的身影。但,他们绝对没胆量对抗手握圣旨的九省统制。”

天佑帝也吓了一跳,他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除了上蹿下跳的王子腾,就连治国公府世袭二等伯马尚等人也盯上了这个九省统制,虽说九边辛苦,但却是个肥差。

尽管他心中对王子腾不满,但还是给了他机会。这不,昨日一早王子腾就进宫跪在了乾清宫广场上请罪,如果不知道他的为人,天佑帝早就将他舍弃了,这是个有野心,但又没什么胆量的怂人!

想到这里,又将贾珝的举荐折子看了一遍,笑了笑,接着转过头对戴权问道:“最近在干什么?”

戴权扫了一眼低头的温方言,答道:“除了前往军营处理军务,忠武伯还接见了几位南来的举子,都是林盐政的后辈。”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桩事情,连忙上前一步,小声说道:“锐士营传来消息,忠武伯将他的侄子贾蓉任命为了火器营把总,麾下军卒装备了兵库司最新打造的火铳。”

天佑帝默默地点了下头,当初张辅提议在锐士营设置监军,为了避免闹出矛盾,天佑帝便命戴权的干儿子小李太监前往锐士营担任监军一职,这算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又想到了秦可卿,慈爱行于颜色,当年他从养心殿内的密档中发现了一件密事,那就是武宗并不是没有血脉存留于世间,一番调查找到了武宗外室女留下的孤女,在天佑帝的安排下,工部营缮郎秦业将她从养生堂中抱养,之后一手安排其嫁入了宁国府。

当年这件婚事震惊了整个神京,所有人都在怀疑贾珍是不是昏了头。

要知道,虽然贾珍身上只有一个三等的勋职,但也不应该娶一个五品小官的女儿做贾家的未来宗妇,再加上秦家超规格的陪嫁物,这让很多人对秦可卿的身世产生了好奇。

原本还没有借口去关照这个侄女,现在好了,他的丈夫入了御林军,只要有了资历,自己就可以大大方方的赏赐了。

天佑帝将奏折合上,微微一笑,“那就这么定了,就让王子腾担任这个九省统制。”

温方言:“是……”

就在这时,两个小宦官抬着一个大食盒进来,后面跟着两名宫女,每人手中擎着一只托盘,上面分别放着碗筷和勺子,另外还有一小碟酱菜。

戴权先走到大食盒边,掀开盖子,里面是一个砂锅,拿起勺子在砂锅里搅了搅,然后舀起一勺。

那两个小宦官连忙从怀中各自取出一只浅口小碟,双手捧起,戴权将那勺粥倒在了他们的小碟子里,二人捧着碟子把粥倒进了嘴里,又过了一会,戴权这才挥了挥手,“出去吧……”

说着,又走到了那两名宫女面前,同样让她们俩尝试了碟中的酱菜,一切无事方将她们也赶了出去,亲自给天佑帝盛了一碗粥。

天佑帝见温方言弓着腰十分不方便,便对戴权说道:“给首辅搬把椅子过来,就放在御案边。”

温方言立刻站了起来,“臣惶恐!”

“首辅谦虚了。”

天佑帝摆了摆手,给戴权使了个眼色,方对温方言说道:“自天佑三十年,你我君臣相伴快十一年了,这些年,咱们就像难兄难弟一样。若不是首辅替朕承担了来自朝堂的压力,朕还不知道能不能撑到现在。朕从内心感激你,要是没记错,首辅快五十八岁了吧。”

“过了年也就差不多了。”

天佑帝不禁又看了温方言一眼,这才发现,温方言的眉毛、胡须早已花白,脸上更是出现了老人斑,这一发现,使得天佑帝突然涌出一种莫名的情绪,对放下椅子的戴权说道:“以后首辅的矮墩换成座椅。”

“老奴遵旨!”

“老臣谢陛下恩典!”

天佑帝站了起来,接着走了过去,双手将温方言扶了起来,“来,咱们边吃边谈。”

“是……”

两人隔着御案坐下,天佑帝拿起了碗里的勺,舀了半勺送到嘴里,点了点头,对温方言说道:“朕准备准了吴世昌的折子,任命锦乡侯为兵部右侍郎。”

温方言将勺子放下,略想了想,“这个锦乡侯现如今脚踏多只船,不可重用。”

首节 上一节 6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在罗马帝国登基

下一篇: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