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第37节

黛玉点了点头,小声道:“嗯……”

贾珝笑了笑,起身将她搀了起来,“趁着空隙,咱们走一走。”

一边走,一边说道:“没想到妹妹这么关心我。”

黛玉瞪了他一眼,有些不满道:“你要是敢说出去,我,我以后都不理你了!”

“你不知道,为了能够保命,我可是苦练耳力,隔着这么老远我都能听个大概。”

贾珝比了个夸张的手势,笑道:“我可不是有意偷听妹妹许愿的。”

黛玉久久地凝视贾珝,忽然,她掩口低笑起来,又慢慢低下头小声道:“明年……你要陪我来还愿。”

“没问题……”

贾珝指了指外面,“难得出门,咱们好好逛一逛。”

二人从偏殿往二层山门走去,逐殿瞻拜观玩,路上又遇到了张道士,知道贾母已经上完香了,便又往回走。

在清虚观吃完斋饭,贾珝护着贾母等人返回了荣国府。

从清虚观归来,贾珝便接到亲兵的禀报,说贾贵已经得手了。

这个消息让贾珝十分高兴,一早他便得到了李安被杀的消息,想来想去,有理由动手的只有忠顺王朱厚炯,又将小黄册拿出来翻了翻,找到了忠顺王府在西城的两处据点,这些都是夺嫡之战中被勋贵们给剿灭掉的,想来肯定是这两处据点中的杀手动的手。

贾珝快步向外书房走去,心中在考虑着该如何利用手中的这张牌,还有就是,怎么样才能不引起皇帝的注意,估计东厂和锦衣卫都还没有查出线索来,自己要是暴露了肯定会被皇帝给怀疑上的。

或许可以将人直接扔到锦乡侯府,让他们狗咬狗。

贾珝心念一转,他便立刻意识到,并不能这么做,不说锦乡侯府奈何不了忠顺王,就是李吉庆都可能为了家族选择将自己送去的证据毁灭,他可不敢在这个时候再去得罪忠顺王一脉。

现在最着急的应该是张辅,毕竟李安是在离开他的府中之后遇害的,于情于理他都要给锦乡侯府一个交代。

特别是刚刚失去了三个领兵大将,这个时候如果不能给刚倒向自己的锦乡侯府撑腰,就会寒了人心,这正是背后之人想要的效果,为了这个,就是得罪整个忠顺王一脉也在所不惜。

贾贵捧着一个账册站在外书房外,见贾珝快步走来,忙迎上前去,“三爷,这是从那两处据点查出来的。”

贾珝点了点头,接着问道:“怎么样?”

贾贵:“带头之人乃是忠顺王府的侍卫头领,祖上曾跟随两代忠顺王征战沙场,为了拿住活口,弟兄们废了大力气,三人重伤,其中一个恐怕不行了!”

贾珝眼光一凛,“证据可齐全?”

“三爷放心,这些人也是心大,明知道掉落的弓箭落入了兵马司的手中,他们竟然没有销毁那些弓箭,就连那些沾血的夜行衣也没有销毁。人证物证俱全。”

“好!”

贾珝嘴角露出一丝笑纹,对贾贵说道:“这个时候估计张辅要急疯了,你亲自去将凶手还有证据扔到张府门口,千万要小心!”

半个时辰后,东城内阁次辅张府的门口街道上突然出现了四五匹快马,看着这些来势汹汹的蒙面黑衣人张府小厮连忙退回府中将大门关上,半晌不见声响方伸出头去,只见大门前放着一个大麻袋,那麻袋里面不知道装着什么,竟是还在动,似乎是活物……

张府书房,次辅张辅脸色发白,嘴唇发抖,连连拍着书案,“好!好!好个忠顺王!你说!这件事该怎么办?!”

御史大夫吴世昌却满脸的无所谓,答道:“很简单,证据有了,就看李吉庆有没有这个胆量了。”

张辅:“好……就这么办,他李吉庆要是敢和朱厚炯掰手腕,咱们就大力支持他,若是不敢,那就别怪咱们了。”

吏部尚书周扬点了点头,犹疑了一下,又问道:“可查出是何人?”

张辅面容凝重,摇了摇头,徐徐说道:“估计是宫里,不过也顾不得了,这件事咱们必须自证清白,否则以后谁还敢投靠咱们。”

“那好,我亲自带人去锦乡侯府。”

吴世昌将茶碗一搁,望向张辅说道。

张辅赞同地点了点头。

第47章风云骤变

“侯爷回来了!”

锦乡侯李吉庆的马车刚刚在府门前停稳,门口的管事便对着门内大声叫嚷起来,口气十分急促。

“家里又出了何事?”

李吉庆连忙走出马车。

“老爷!”

“父亲!”

李吉庆话音刚落,锦乡侯夫人吴氏和他的次子李贵在丫鬟小厮的簇拥下奔跑出来,脸上充满了悲愤。

“到底怎么回事?吴大人呢?”

这两天李吉庆的心情可谓如过山车般,在极短的时间内尝尽了酸甜苦辣。

因为朝局的变化,他背叛了勋贵一脉投靠了忠顺王及其背后的文官集团,还未拿到丁点好处便被忠顺王硬逼着在贾家乔迁大宴上给贾家一个难堪,谁成想,自己成了小丑。

好在事后忠顺王按照约定动用关系向兵部举荐自己的长子李安为西城兵马司指挥使,这让自己放下了心中的愤恨。

昨儿,兵部来了军令,皇帝准了兵部左侍郎陆南笙的举荐折子,正式任命自己的长子李安为西城兵马司指挥使,自己让他去忠顺王府表达谢意,没想到他竟然直接去了次辅的府邸,并被人杀死在家门口。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凶手便是贾珝和忠顺王朱厚炯。不过他更倾向于朱厚炯,虽说自己找了贾家的麻烦,但两家并没有仇恨,不至于派人暗杀自己的儿子。

不过他还是在一大早就去拜访了贾家,希望能搞清楚,不过并没有见到贾珝,原本以为他是在躲自己,后来派人到清虚观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贾家老太太去还愿的事情好几天前就定了下来。

之后又去了趟忠顺王府,见到了忠顺王父子三人,没有任何的发现,忠顺王更是对天发誓没有因为李安去拜访张辅而派人将其暗杀,还表示会帮忙打听消息,找出幕来自小说群9:8,0!2:0。5,?8,5。6后的真凶。

不甘心的李吉庆又去了趟北镇抚司,询问了遗落在现场的凶器的情况,可惜并无任何进展。

最后只能去拜访了几家老亲,请求他们看在以往的情面上帮自己一把,帮自己找出杀死儿子的凶手。

中年丧子之痛让李吉庆心中充满了哀痛与酸楚,恍惚间觉得这是老天对自己的惩罚。

此时的李吉庆像一个慈爱的父亲,也向一个受委屈的孩子,四处奔波着,希望能找到一点线索,就在他又准备前往贾家之时,府中下人来寻,说是御使大夫吴世昌登门拜访,并带来了消息。

他的话音刚落,次子李贵冲了过来扑在他的脚下,悲泣道:“父亲,吴大人送来了杀害兄长的凶手,背后主谋就是忠顺王朱厚炯这个老贼,人证物证俱在!”

李吉庆脑子里「嗡」的一声,忠顺王父子的誓言还回荡在脑海里,“老爷,您可要替安儿报仇啊!”吴氏拉着李吉庆的胳膊,苦苦哀求道。

李吉庆浑身颤抖着,腿一软,眼看就要栽倒,李贵连忙站起身将他抱住,李吉庆的脸色灰白得吓人,微弱地喘息道:“扶,扶我去看看……”

……

御史大夫吴世昌前往锦乡侯府一事,朱厚炯也听说了。不过他并不在意,毕竟李安是在拜访张辅之后回去的路上被人杀死,于情于理都该有人登门拜访,御史大夫吴世昌身份恰好合适。

截杀李安的杀手是他私底下培养的高手,他们藏身于西城,不说西城住着王公贵胄轻易不能封城搜查,就是搜查他们也能有充分的时间逃脱,所以他并不担心会暴露。

“王爷,不好了!”

王府长史一阵风似的闯了进来,他指着外面急声道:“外面锦乡侯李吉庆领着亲兵以及李氏族人将咱们王府给围住了。”

“当啷!”

朱厚炯手中的茶碗落地,他猛地站起身,李吉庆带人围住了自己的王府?难道他知道了真相?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一转念,他明白过来了,脸一下子变得铁青,两眼放出光来,“好哇!当真是好手段!真是一群伪君子!”

王府门外,李吉庆一身铠甲骑在战马上,腰挎雁翎刀,后背弓箭,身边是三十名同样装扮的侯府亲兵,王府正大门下方摆放着一副被白布紧紧包裹着的棺材,棺材内便是锦乡侯府世子李安的尸体。

棺材后面是数百名李氏族人,人人披麻戴孝,哭声一片,边上更是围满了前来看热闹的百姓,也有一些与锦乡侯府交好的官宦人家。

望着府门紧闭的忠顺王府,李吉庆一咬牙,他忽然张弓搭箭,一连三箭射向王府大门,“哚!哚!哚!”三箭钉死在朱红大门上,箭尾颤抖不已。

围观人群一阵骚动,一些人更是脸色一变,还有人偷偷溜走了。

“朱厚炯,你出来!”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咱们当面对质……”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在问,“看来锦乡侯府是有了证据了。”

旁边一人鄙视地看了问话人一眼,说道:“要不是如此,他能敢这么干,箭射王府,这可是大罪!”

骂了半晌,仍不见开门,李吉庆觉得朱厚炯是不会出来了,他挥手道:“去皇城,请陛下做主!”

就在这时,王府小门开了,传来了朱载墨冷冷地声音,“箭射王府大门,就想这么一走了之吗?”

望着面前奇丑无比的朱载墨,李吉庆红了眼睛,自己儿子中午还帮他与勋贵一脉拼杀,晚上就被他老子派人给暗杀了,此刻又见他如此的嚣张跋扈,立时大怒,张弓一箭便向他射来,“卑鄙小人,去死吧!”

朱载墨大吃一惊,急身躲闪,箭矢擦着他的脸颊射入了王府内,把他惊出一身冷汗。

朱载墨勃然大怒,指着李吉庆狂吼道:“来人,把这个狂妄之徒拿下!”

“咳……”

就在这时,门内传来一声咳嗽,忠顺王朱厚炯终于出来了,不露声色看了看围观的人群,又望了望面色铁青的李吉庆一眼,不高兴地斥责朱载墨,“谁教你说的这些混账话?!”

说着,上前一步拱手道:“锦乡侯,对于令郎之死,本王深感悲痛,也派了人帮助追查凶犯,只是,不知为何要堵着本王的府邸?还有,箭射王府大门可是重罪!还请锦乡侯给本王一个交代。”

“交代?哼!”

李吉庆重重哼一声,怒道:“朱厚炯,到现在你还在这里装傻,安儿就是死在你的手中。”

“带上来!”

李吉庆一挥手,几名侯府亲兵拖着一个三十余岁的男子过来,那男子被巨大的铁链镣铐栓着手脚,已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

“朱厚炯,此人你该认识吧!”

忠顺王的头「嗡」地一声大了,这是王府的侍卫长,他怎能不认识,只是,他怎么落到了这些人的手中?

李吉庆冷笑一声,“怎么,说不出话来了?”

不料朱厚炯面色平静如水,脸色没有任何表情,淡淡的瞟了那侍卫长一眼,向李吉庆问道:“此人乃是本王府中的侍卫长,这几日请假回家了,不知为何会落在了锦乡侯的手中,还被如此折磨,难道锦乡侯不该给本王一个交代吗?!”

首节 上一节 37/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在罗马帝国登基

下一篇: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