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第114节

雪雁羞得满脸通红,转身跑去帮晴雯收拾东西去了。

看着正在化妆的黛玉,贾珝不觉微微一笑。

黛玉脸红了,放下眉笔,没好气道:“你有事没事,老盯着人家干什么?”

“看你化妆啊!”

贾珝喝了一口茶,淡淡道。

黛玉见他一本正经,倒也不好在说什么,便道:“你可想好了回去怎么说?”

“什么怎么说?”

“你别装糊涂了,就是给二姐姐她们带的礼物,有言在先,不准你打我礼物的主意!”

贾珝笑了笑,“你怎么这样小气,我的那些金啊银啊都是你的,帮我出份礼物怎么了。”

伸手捋了下她鬓角垂落下的秀发,整理到她柔软的耳后,道:“你的婚书上可是已经加了我的名字了!”

“你这人怎么这样!”

黛玉赌气似的把眉笔仍在梳妆台上,指着外面,忿忿道:“你出去,我要换衣服了!”

贾珝知道她脸薄,也不好在取笑她,将眉笔捡起塞给她,笑道:“妹妹打扮得美美的,咱们一起回家见老祖宗。”

……

乾清宫,上书房。

天佑帝坐在御案前的龙椅上,放下手中的折子,按了按有些酸胀的眉头,叹了口气。

自从王子腾突袭了瓦剌王庭之后,草原的局势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说翻天覆地,也让天佑帝陷入了焦头烂额之中,没了王庭的拖累,朱厚泽是将游牧民族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瓦剌大军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来去如风,派出去的哨探根本摸不到他们的踪迹,或是以偏师袭击御林军粮道,或是主力在夜间袭营,搞得大家苦不堪言,如今山西也出现了瓦剌偏师的踪迹。

上书房内,气氛有些压抑。

神京百姓只知道朝廷在草原上打了数场胜仗,却不知道,明军在战场上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除非御林军能一下子咬死瓦剌主力,否则这场仗只能这么拖下去。至于鞑靼、朵颜联军,他们看出了大明的窘境,竟以前期作战伤亡太大为借口。不仅大军休整,还希望朝廷加大军备和粮食的支援。

呵呵,这是在借机敲诈勒索!

天佑帝的脸上浮过一丝乌云,不过他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淡淡道:“兵部可有什么办法?”

齐国公陈瑞文站了起来,答道:“启禀陛下,兵部根据送来的军报已经推演了数次,不太好,最主要是因为瓦剌主力飘忽不定,御林军行军速度太慢了,特别是还携带了大量的火炮……”

刘文彬:“若是没有记错,御林军中应该还有五六万骑兵,能否让他们深入草原寻找瓦剌主力?”

“不行!”

陈瑞文直接道:“这些骑兵的主要任务是护卫大军的侧翼和后方,万不得已不能抽调。另外,瓦剌人从王子腾手中获取了大量的武器铠甲,再加上他们精湛的骑射,如果一头撞进了瓦剌主力的怀抱中,又会是一场惨败!”

众人皆是一怔。

这时,温方言说话了,“和林有王子腾部、鞑靼和朵颜,牛继宗部已经抵达了杭爱山以南。如果猜的不错,瓦剌主力一定就在这附近,只是尚没有找到而已。”

“不错!”

陈瑞文点了点头,“兵部一直在寻找瓦剌主力可能的藏身之地。只是,鞑靼、朵颜不配合,仅凭着咱们那点骑兵,很容易被瓦剌人抓住机会各个击破。”

天佑帝眉头一皱,问道:“难道就这么耗着!”

刘文彬:“他们不是希望朝廷支援粮食和武器吗?”

太子朱武城脸色立变,“这个口子不能开,否则祸害无穷!”

内阁其余几位开始说话了:

“一个被瓦剌人打残了的蛮夷竟妄想跟咱们谈条件,好大的胆子。”

“不错!不能让他们拿捏了咱们。”

温方言咳嗽了一声。

众人静了下来。

陈瑞文:“要想破局,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

天佑帝心里又升起了希望,“只是什么?老国公请说,坐下说。”

陈瑞文慢慢坐了下来,想了一阵,说道:“兵部猜测,瓦剌提前将妇孺全部迁徙进了漠北草原,王庭留下的都是黄帽部的盟部。所以,可以令一偏师骑兵千里奔袭,深入漠北草原,横扫躲入草原深处的黄帽部,逼迫瓦剌主力现身。”

天佑帝眼一亮。

众人一阵骚动,纷纷低声议论。

杨琳一改往日的小心谨慎,站起身,说道:“既然是千里奔袭,人数肯定不能太多,还必须是精锐骑兵,是不是太危险了,这对于领兵将领综合能力要求太大了。而且,这样的将领是帅才,咱们赌不起!”

众人面面面相觑。

刘文彬慢慢站了起来,说道:“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只是……”

不等刘文彬说完,朱武城便问道:“次辅想推荐谁,不妨直说。”

闻言,刘文彬立刻答道:“忠武伯贾珝。”

众人又发出低声的议论。

杨涟面色黯然。

丁元竹、韩俊等人脸上也掠过一丝黯色。

天佑帝不动声色地把众人的反应都看在眼里,转头问道:“贾珝进京了?”

“回陛下的话,刚传来消息,忠武伯的官船已经在朝阳门码头靠岸了。”

戴权连忙上前一步,小声回答。

天佑帝微一动,接着说道:“你待会去一趟,告诉贾珝,让他仔细考虑,这不是圣旨。还有,让他明日来上书房,朕有话和他说。”

“遵旨……”

戴权连忙应道。

第140章出发前夕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贾代啸忠义殉国,风烈如存,可特追封一等侯爵。”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先荣国公嫡孙女贾元春德才兼备、温良敦厚、品貌出众,太后与朕躬闻之甚悦,特赐婚于太子为太子侧妃,择日成婚。钦此!”

乾清宫副总管太监王安率领四名小黄门跪在地上。

他们面前的椅子上坐着个人,正是贾元春,案几上摆着一只托盘,里面放着一本金册。

“奴才给娘娘贺喜了。”

王安恭恭敬敬地给元春叩了个头。

“奴才们恭贺娘娘!”

元春淡淡一笑,伸出手虚扶了扶,“起来吧……”

“谢娘娘!”

王安半站了起来,又笑着说道:“陛下又下旨追封贾公为一等侯爵,当真是双喜临门啊!”

元春含笑点了点头,转身对抱琴说道:“将忠武伯送来的那个盒子拿来。”

“是……”

抱琴走到一旁的箱子边,掀开箱盖捧出一个锦面盒子,又走到元春面前,打开盒盖。

盒内摆着一个核桃大小的金表。

元春:“这是一点心意,总管不要嫌弃。”

抱琴捧着盒子递了过去。

这种表可是稀罕物,整个司礼监也就戴权和少监黄锦拥有,他眼馋很久了,没想到元春这么大方。况且元春还说了,这是忠武伯送来的。

王安何等机敏,接过锦盒,立刻说道:“奴才谢过娘娘。”

元春:“抱琴,拿八十两给大家喝杯茶。”

几个小黄门望着王安,王安手一摆,“还不快给娘娘谢恩!”

转过脸笑着对元春说道:“娘娘以后要是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他们。”

元春:“不必客气了。”

……

元春被封太子侧妃了!

整个荣国府二房,顿时陷入一片欢乐气氛不可自拔。

太子就是明天的皇帝,只要太子登基,元春肯定是四妃之一!

王夫人亲自操办,亲信小厮大肆奔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亲友,还有勋贵一脉交好的家族。

虽说不清楚到底出了何事,但一连两个好消息,让贾母乐得合不拢嘴,接受着大家的恭贺,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元春终于熬出头了!”

王夫人满面春风,“老太太,从明日起,咱们要大办宴席,摆上三天流水席。”

首节 上一节 114/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开局在罗马帝国登基

下一篇: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