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让你修路,你全国通了高速

大明:让你修路,你全国通了高速 第321节

  太子陵墓的位置,紧挨着朱元璋的陵墓,是太子病逝后,朱元璋临时决定的。

  因为之前,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太子去世的问题,照常来说,太子登基之后,才会考虑修建陵墓的问题,到时候,自然是按照帝王的规格。

  但现在,事发突然,太子的陵墓压根就没有动工。

  最快,也要三四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工。

  虽然太子没有继承皇位,但陵墓的规格,也不能太小,紧急之间,调动了大量的劳力,修建陵墓!

  而应天府的官员,则是一片惶惶然,在之前,朝廷的派系虽然非常多,但主要以太子党为主。

  现在太子没了,整个朝堂,显得混乱而无序。

  尤其是现在,空印案越闹越大,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

  蓝玉试图挑起大梁,帮太子解救这些官员,但却根本没有效果。

  当初,太子拖着病体求情,都非常困难,现在,其他人不论官位有多高,根本就改变不了朱元璋的决定。

  尤其是太子之前在胡惟庸案件当中,就遭到了暗害,现在,太子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病逝了,朱元璋更是怀疑这里面有阴谋。

  所以,空印案牵扯到的官员,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被牵扯其中的官员,都无比绝望。

  太子如果活着,还有一丝丝的希望,现在太子没了,众人彻底跌落到深渊,无法挣扎。

  之前,还有不少官员带着枷锁镣铐上朝,现在,朱元璋看着他们就烦,直接打入大牢。

  不断有新的官员补充上来,又不断有新的官员被牵扯其中,秩序彻底崩乱。

  所有官员,不论朝堂还是地方,人人自危!

  整个朝廷机构的运转,再次出现滞涩无比的情况,现在,很多大臣已经无心办公,只求自保。

  在这个时节,别说是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哪怕能够存活下来,就已经是侥幸了。

  空印案与别的案件不同,因为大明王朝实行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已经20多年,无数官员被牵连其中。

  如果真要一根筋执行下去,绝大部分官员都跑不掉。

  对于官员阶层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灾难。

  每天上朝都时候,朝堂上的大臣大气儿都不敢喘,唯恐惹怒朱元璋,遭受池鱼之殃。

  蓝玉现在都不敢得瑟了,更不用说其他人。

  而众多官员,集体在政务上表现出来的消极姿态,更是让朱元璋怒火难平,形成了恶性循环。

  很多官员上朝之前,都会与家人依依不舍的告别,宛若奔赴刑场。

  几乎每天,都要交代一遍后世。

  可见,官员们心中是多么的绝望。

  而就在这个时候,齐王殿下的奏章,送达朝廷!

  得知是秦洲那边儿齐王殿下送过来的,朱元璋第一时间,让太监在朝堂上念了出来。

  对于秦洲那边的情况,朱元璋还是非常重视的。

  之前的时候,齐王殿下就写了一份奏章,表达了自己的哀痛之情。

  时隔不久,又有一份奏章送了过来,朱元璋和朝中的大臣,都以为秦洲那边发生了什么大事。

  朱榑先是说了一下秦洲那边的大体情况,基本上就是报喜不报忧,先让大家轻松一下。

  朱元璋听到朱榑汇报的一则则好消息,也是脸色好看了许多。

  现在秦洲沿海一带的防线,已经大范围展开,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狼烟示警,已经可以覆盖大部分范围。

  另外,就是望远镜实现批量生产,还给朝廷这边送过来一批,对于增强斥候能力,情报搜集,大有裨益!

  而欧洲各国,目前也没有入侵的迹象。

  另外,就是秦洲土地,产出富余,今年又获得了大丰收。

  朱元璋和朝中的大臣都是面露喜色。

  最近实在没什么好消息,秦洲的消息,着实让众人都很欣慰。齐王殿下坐镇秦洲,从来没让人失望。

  随后,朱榑话语一转,提到了空印案。

  齐王殿下朱榑向朝廷提出,空印案事出有因,对于牵扯其中的官员,不宜重罚。

  另外,太子肯定也不希望朝廷再次大肆杀戮。

  朱榑言辞恳切,希望皇帝节哀,以大局为重,同时,考虑一下太子生前的意愿,对涉及的官员,施以惩戒就可以,给众多官员戴罪立功的机会。

  太监念完奏章,整个朝堂一片寂静。

  已经有很长的时间,朝堂上没有哪个大臣,敢主动提起这个案件,更没有人敢为牵扯其中的官员求情。

  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烧身。

  没想到,远在秦洲的齐王殿下,居然还惦记着这些被牵扯到案件里面的官员,有如此胸怀,如此眼光。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替众多官员求情。

  朝中的大臣,又是替秦王担忧,又是无比感动。

  自从太子病逝,各个皇子就往应天府送来奏章,书信,表达哀痛之情,但是对于空印案,只字未提。

  没有哪个皇子,愿意卷入其中,尤其是之前各地藩王与太子针锋相对,从某种程度上说,太子的病情复发,与各地藩王也有一些关系。

  所以,现在,所有的人都急于撇清关系,而不会主动往火坑里跳,只有远在秦洲的齐王殿下,不顾一切的站了出来,替大臣们说话。

  朝堂上的大臣,都不敢吭声。

  暗暗为齐王殿下捏了一把汗,唯恐这封奏章,触了皇帝霉头。

  朝堂之上,朱元璋并没有表态,但是,却让官员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皇帝这次,没有发火,更没有斥责齐王殿下。

  有戏啊!

  希望陛下,这次能听进去,给众多官员一条生路。

  而几天之后,一封普通老百姓的书信,送到了朝堂之上。

  这封书信,之所以能够呈现在朝堂上,自然是因为齐王集团的运作。

  这种情况,是非常少的,虽然说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对于普通老百姓非常重视。

  百姓甚至可以押送一些官吏,送到应天府,让皇帝替他们申冤。

  但是寻常老百姓给皇帝写信,还能把信送到朝堂上的情况,在大明王朝可是第1次。

  这封书信是格物学院的一名学生写的。

  他没有任何背景,就是寻常的一个老百姓,名叫郑士利,目前,在格物学院已经学习了三年,也不参加科举,就爱研究格物学那些新颖的知识。

  这封书信,提了好几件事情,洋洋洒洒数千字,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空印案。

  郑士利在书信中提及:陛下想严厉治罪空印的人,主要是担心奸吏把空印文册移作他用,危害百姓而已。

  但文书必须用完全之印才可以用。现在考校用的书册,是骑缝印,合并书缝组成的印,而非一印一纸可比。

  纵然得到,也不能用,何况这种纸张,并没有那么容易得到呢。

  钱谷的数目,府一定要对合省,省一定要对合部,数目难以凭空决定,到了部里才能定下来。

  省、府距离部,远的有六七千里,近的也有三四千里,册子完成以后再用印,往返非一年半载不可。

  所以,才先盖章,而后书写,这也只是权宜之计,由来已经很长久了,哪里值得这样深究罪责呢。

  而且大明立法,必须先公布出来,让所有的人都知道,然后才用来惩治犯法的人,因为他是明知故犯。

  但自立国至今,不曾有空印的法律。有关部门,互相承认空印的事情,不知有此种罪。

  现在一旦诛杀,怎么能使被杀的人心服口服。

  朝廷寻求贤士,设置众官,得到贤士很难。

  官位至郡守,都是努力数十年才成就的。

  通情达理清廉明察的人才,并非如草芥一样,可以割去而能重新生长。

  陛下为什么以不足以治罪的罪,而失去足以任用的人才呢?

  臣私下里,为陛下感到可惜。

  郑士利先是替皇帝开脱,皇帝这么重视空印案,其实也是为老百姓考虑,担心贪官污吏,借用漏洞,危害百姓。

  随后,又言明空印案的原委,不知者不罪,何况,大明之前并没有明文规定,这种事情属于犯罪。

  加上官员培养不易,如此轻易诛杀,实在是大明的损失和不幸。

  这封书信,属于普通老百姓的劝谏之书,这在以往,是非常罕见的。

  若是官员,哪怕是没有入朝为官,身上有功名,朱元璋一旦发怒,搞不好,都要治罪。

  但偏偏,对方是一个寻常的百姓,只不过是在格物学院,读了几年书而已。

  身上,一点功名都没有西。

  家庭背景,也非常简单,就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

首节 上一节 321/3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召唤王者峡谷英雄

下一篇:我是大贪官!女帝却说我是忠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