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两月后穿越,在线等,急!

大唐:两月后穿越,在线等,急! 第497节

现在的火炮发射一枚炮弹,还需要一系列的操作,比如清理炮膛,倒火药,压实,再放入炮弹,放置引线,火柴点燃等等。

虽说在现在这个时代,即便如此繁琐也是无敌的存在,但技术这个东西,还是要继续研究的。

“后装滑膛炮?开花弹?”

听到李恪的话,火炮工坊的工匠们眼中顿时掠过了一抹思索之色。

这是两个之前完全没听过的词汇,对于后装滑膛炮,他们倒是有一点猜测。

可能是类似于火枪那样,通过拉动枪机,从后面装入子弹?

那样的确会节省很多时间,他们也曾有过将这种模式应用到火炮上来的想法,但还还没有正式实验。

至于开花弹,这是什么?

“后装滑膛炮,这个很好理解,就是类似火枪的设计,从后面装弹然后发射,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但是这种模式对于炮弹的要求很高,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开花弹了!”

李恪简单的给他们解释和讲解了一下。

“开花弹,就是用黄铜作为弹壳,往里面加入线形硝酸棉火药作为推进药。”

“然后炮弹也不再是实心炮弹,而是空心的,里面添加了威力更大的炸药,并且在弹头部位有一个撞击引信。”

“这样,在炮弹底部的击发药被火炮撞击,从而发生小爆炸,引燃炮弹壳里的推进药,爆炸产生极强的推力,将弹头发射出去!”

“等到弹头命中目标后,弹头部位会重重的撞击目标,从而激活引信,使得弹头爆炸,造成巨大的杀伤力!”

“这就是今后炮弹的发展路线,你们一定要认真的研究。”

李恪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炮弹完整的内部构造图,并且一边画还一边给他们详细的讲解。

这些人本就是成长为了军工专家,现在在李恪如此详细的讲解下,他们也很快就明白了炮弹的原理!

“竟然还有这种炮弹设计!”

“太精妙了,一环扣一环!”

“这是不是相当于用火炮发射炸药包的原理?”

“好像还真是那么个道理,只不过投石机抛射的炸药包射程近不说,还怕水,但这个炮弹不怕,而且射程还非常远!”

“只不过,要用铜来作为炮弹,那得消耗多少钱啊?”

“反正现在也不用铜钱了,铜放在那也是浪费,拿来做炮弹也没什么。”

在听完李恪的细致的讲解之后,大家基本明白这个炮弹的原理了,纷纷讨论了起来。

有惊叹于炮弹内部设计之精妙的,也有人看出了这就是防水版炸药包,并且用火炮发射出去的理念。

并且还完美解决了炸药包的一些缺点,比如怕水之类的。

还有用投石机抛射的话,射程太短了。

之前在高句丽战场上,炸药包的缺点就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如果唐军装备了这种炮弹之后,那对敌军造成的杀伤力,比起之前的实心炮弹,还真要强上很多倍。

不过,大家很快就想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那就是,如果用铜来制造炮弹的外壳,那成本将会有多大?

要知道一场高句丽战争,不知道打出去多少发炮弹,这些都是扬州火器工坊生产的,他们心中很有数。

那都是实心铁球,在如今钢铁产量大爆发的时代,倒也能够满足。

可是如果全部选用铜制炮弹,那一场仗打下来,恐怕铜都要打光吧?

虽说现在大家都用纸钱了,但铜也是妥妥的贵金属,就这么当成炮弹打出去,还是太奢侈了些吧?

用点其它的金属制造炮弹外壳不行吗?

比如铁,甚至是钢也可以啊!

现在钢铁的产量非常之高,成本也降低了很多。

如果使用钢铁作为炮弹外壳,那还是便宜很多的。

听到大家的讨论,李恪不仅没有觉得有人忤逆他,反而觉得很满意。

技术研究就是要充满辩证和质疑,才能更快的进步嘛!

当然了,质疑归质疑,炮弹外壳还真只能用铜来制作。

这也是有原因的,他也看了大家一眼,准备亲自给大家好好上一课!

PS:第二更!尸.

第343章 李承乾准备造反了!青霉素研制出来了!

报纸上的这道圣旨,无异于在扬州和苏州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一般。

直接彻底改变了扬州和苏州所有人的认知和想法。

之前虽然有李恪作担保,大家也对这三门新学科很是认可。

但心中多少还是对这三门新学科的前途有些担心的,还是觉得不如学习四书五经来的稳妥。

毕竟,学习新学科最多也就在扬州任职,但学习四书五经,要是高中科举,那后面说不定能成为弘文馆学士!

要是能成为孔颖达那样的大儒,那可是在历史上都能留名。

但是随着这道圣旨的内容曝光后,大家的想法彻底被改变了。

因为能这三门新学科也被加入了科举的考试科目当中,如果不好好学,那将来在科举考试中就不如别人。

如果学的精,就能在科举考试中领先别人,获得更好的成绩,更高的名次。

所以,接下来他们肯定会严格监督自己家的子女,要认真学习三门新的学科。

而且,圣旨中所提出的科学馆和工程馆的概念,以及科学馆学士和工程馆学士的地位和待遇,更是让大家震惊不已。

既然学这三门新学科也能成为学士级别的人物,青史留名,那自然要认真的学啊!

再说了,他们扬州和苏州可是第一批学习这三门新学科的地方,将来可是有着先发优势,做出突出贡献的概率也会更大一些。

可以说,他们的子女要想成为科学馆和工程馆的学士,比起成为弘文馆学士的难度要低很多!

大家心中还是会算账的,很快就算明白了哪个更有前途,心中自然也就有了决定。

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李恪收到下面传上来的消息。

说是各个官学里21面,大家学习三门新学科的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每个人都非常认真的在学习。

收到这个消息,李恪也忍不住笑了。

热情高涨好啊,他就希望大家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这样才能早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来。

接下来,时间快速的流逝着。

距离第一批出海的商人们出去,已经过去了近三个月的时间。

李恪算了算时间,也差不多该回来了。

而在这段时间里,李淳风和袁天罡二人已经以长安城朱雀大街为本初子午线,绘制出了完整的经纬线,并且标准了经纬度。

而且在李恪的指点之下,他们也成功的研制出了六分仪。

之后,便是利用六分仪,通过观察到的数据进行计算,然后得出一个经纬度,并且在地图上进行验证。

在经过大量的测验和计算后,他们将六分仪改进的更加完善了。

通过六分仪和地图确定坐标也做的越来越精准,虽然精准度远远赶不上现代的卫星定位,但起码是在一个范围区间里面。

在茫茫大海上,只要能知道一个大概的范围区间,就已经是天大的帮助了!

所以,经纬线和六分仪都完成了。

而经过三个月的建造,航海学院也基本竣工,可以投入使用了。

毕竟,只需要规划图纸出来后,上海城有着大量做工的人,很快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学院建设起来。

“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前往海航学院担任讲师,主要教导学员如何使用六分仪,以及如何计算经纬度!”

李恪对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安排道。

“是,殿下!”

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脸上也是颇为兴奋的。

这段时间他们在很多地方多次使用六分仪确定了自己的经纬度,并且在地图上寻找对应的经纬度。

最后发现,他们所处的位置和地图上经纬度的位置大差不差,这个发现让他们非常的振奋!

因为这是天文和地理学的一大超级进步!

现在,能教导更多的人使用六分仪和经纬度,这无疑是对天文学和地理学的推广。

这个任务,他们二人还是非常心动的。

航海方面的讲师有了,辨别位置的讲师也有了,航海学院的建造也已经竣工了。

万事俱备,就差招募学员了。

招募学员,这个事情也简单。

首节 上一节 497/5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神算鬼谋,我选择辅佐孙坚

下一篇:三国:召唤王者峡谷英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