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两月后穿越,在线等,急!

大唐:两月后穿越,在线等,急! 第465节

田间的粮食也在快速的收割以及处理,将麦粒从麦穗上脱离下来。

三天时间,全部准备就绪。

这天一大早,大唐日报就送到了千家万户,也卖到了大街小巷。

“秦王殿下培育出两款新的高产粮食种子,产量是现在的4倍!”

当大家看到这个消息后,脑子里顿时轰的一声,所有人都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PS:第一更!.

第322章 科学和工程馆学士!凌烟阁名单出炉!

“秦王殿下培育出的粮食种子,产量是现在的4倍!”

“于今日开始,在各县官府正式对百姓发售,每斤种子的价格为20文,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购买种子之后,秦王府会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大家如何培育和种植!”

大唐日报上面简单的将新粮食种子的事情给介绍宣传了~一下。

因为在扬州和苏州已经推广过了,所以这一套流程也非常熟悉。

而长安城的百姓们看到或是听到报纸上所说的内容后,更是大为-震惊!

“什么?新的粮食种子亩产量是现在的4倍?”

“现在的亩产量是2石,难不成种植了这个新种子之后,亩产量能变成8石?”

“粮食亩产量要是达到了4倍,那岂不是代表每年缴纳粮税后还能剩下不少的粮食?”

“这样不仅能让一家人天天都吃饱饭,还能有不少余粮能卖出去换钱呢!”

“我要种这个粮食种子,我要让我家人每天都能吃饱饭!”

“我也要种!”

“快去官府买种子,不然种子就卖完了!”

长安城很多百姓都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报纸上的内容,纷纷震惊的热议了起来。

基本和扬州以及苏州两地百姓当初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反应一模一样,先是震惊与不可思议,随即便是惊喜和激动。

震惊与不可思议的,自然是不敢相信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产量是现在4倍的粮食种子。

而且这个种子还是秦王殿下亲自培育出来的!

如果是别人说自己如此高产量的种子,大家肯定不会相信,会认为这就是在吹牛,故弄玄虚。

但这是李恪亲自培育出来的高产种子,那大家的想法就不一样了!

秦王殿下什么不会?

亲自培育出高产种子虽然很神奇,但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而且都在报纸上刊登了,那肯定不会有假了。

因为报纸出来都一年了,可还从未刊登过假消息。

所以,震惊与不可思议过后,大家内心就变成了惊喜和激动!

因为,4倍产量的粮食种子对于大唐,对于大唐的每一个农民和百姓都太重要了!

农民的产量高了,就能在每天都吃饱饭的情况下,还有不少的余粮可以拿出来售卖,从而换得金钱,过上更好的生活。

粮食产量高了之后,粮价自然会下跌,那大家买粮食花的钱也更少了。

更少的钱就能吃饱饭,那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

毕竟吃饭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一笔开销,吃饭这一块的开销降低了,那自然也就能节省下不少钱存着,或者用于其它方面。

总之,粮食产量要是达到现在的4倍,所有百姓都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农民们自然全都来到了最近的官府,纷纷想要买种子。

各地官府门前全都挤满了前来购买种子的百姓们,简直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

这个场景几乎就是扬州和苏州两地的复刻,只不过长安城及附近的人口密度更大,所以这次的场景还要更加的壮观和热闹一些。

各地官府早已派遣了户部的官吏和秦王府的技术人员。

根据户部和官府登记的田亩数量,然后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能买到粮食种子。

比如一家人有10亩地,现在想要买到能种植10亩地的种子肯定是不现实的。

最多只能买到种植1亩地的种子,剩下的9亩地还是种植原本的种子。

即便是这样,最后这10亩地产的粮食,也相当于原本13亩地产的粮食。

凭空多出了3亩地的粮食产量,对于大家也是一个不错的收获了。

毕竟第一季推广,粮食种子数量有限。

只能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到粮食种子,涉及覆盖到更多的百姓。

只要等到这一季收成了,那下一季的种子数量就绝对足以满足整个长安城以及周边的种子需求了。

对于官府控制每家每户购买种子数量的行为,百姓们还是很满意的。

毕竟,虽然每家每户买到的种子数量少了点,但却让更多的农户买到了种子。

只要种植完这一季,那下一季就能让所有的田地都种植这种高产种子。

这笔账,老百姓们还是算得清的。

当然了,在购买种子之前,李恪也是选择了与扬州和苏州一样的政策。

购买种子之前必须签订协议,收成的粮食除了保留自己做种之外,其余的必须要卖给秦王府。

而秦王府也会给出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来收购这些粮食。

对于这个条件,大家自然没有意见。

卖给谁不是卖?卖给李恪价格还能高5%,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而且,以秦王殿下的信誉,肯定是不会欺骗大家的。

所以大家想都没想就直接签了协议,答应了这个条件。

在种子都销售到位后,秦王府的技术人员便下乡开始给大家示范和教导如何泡种发芽,然后如何培育秧苗等等。

其实大致的方法是差不多的,只是一些细节和时间上略微有些不同。

百姓们种地多年,经验十分丰富。

秦王府的技术人员只是稍微讲解了一下,大家基本就都明白如何种植了。

等到种子都发芽,然后撒到了地里等待成为秧苗后,这件事的热度才算是慢慢消散。

而此时,距离当初种子发售已经过去了接近半个月时间。

算起来,李恪回长安城后,已经待了一个半月了。

“差不多该回扬州了。”

李恪心中想了想,觉得扬州和苏州那边已经累积了不少事情等他回去处理了。

“不过,回去之前还是得去见见李世民,聊聊一些事情。”

李恪随即又想到了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是得和李世民提前说一下。

于是,他便来到了皇宫之中。

甘露殿。

“你要回扬州了?”

李世民有些惊讶,但又不意外的看了李恪一眼。

虽说李恪要是想留在长安城,他也不会说什么,但李恪明显有自己的想法。

只是,他以为李恪还会在长安城多待一段时间呢。

“父皇,儿臣回去之前想和您商议一件事。”

“关于在科举考试中增加三门新学科的事。”

李恪看向李世民,将他的目的说了出来。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理念。

要想发展那三门学科,就必须要得到科举的支持。

只要科举将这三门学科纳入考试科目中,才会真正让大家愿意学习这三门学科。

而只有学的人多了,各个领域的人才才会越来越多,技术发展才会更快。

但是科举不是他说了算的,最终还是得李世民点头才行。

“科举考试新增三门新学科?”

闻言,李世民微微一怔,他倒是从未想过李恪会说这件事。

“哪三门新学科?主要是什么内容?”

李世民当即看向李恪询问了一句。

首节 上一节 465/5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神算鬼谋,我选择辅佐孙坚

下一篇:三国:召唤王者峡谷英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