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两月后穿越,在线等,急!

大唐:两月后穿越,在线等,急! 第294节

毕竟一切都是他投资办的银行,银行里有着巨额的财富。

他必须亲自回长安城主持银行总部的开业,也算是给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一个威慑吧。

不然他远在扬州,而李愔又离开了长安城,光凭王府长史恐怕不太能压得住场子。

随后,李愔三人在银行好奇的看了一会儿。

他们看了别人办理存钱,取钱,转账等等业务,也大概摸清楚了流程。

尤其是很多商人专门来银行办理转账业务,身上一文钱都不用带,确实非常方便。

“三哥,银行靠什么赚钱啊?”

李祐突然很好奇的问了一句。

李恪赚钱的本事大家都知道,这银行虽说非常方便,但他们确实没看出要如何赚钱。

“贷款有利息,转账有手续费。”

“大家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只出个场地费,帮忙保管,但却可以利用这笔钱去放贷。”

“钱是大家的,但利息却是银行的,其次转账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只要转账次数多,这笔收入也非常可观。”

李恪为了让他们能更了解银行,也是耐心的解释。

“原来如此!”

闻言,三人顿时明白了。

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其它的生意起码还需要成本,要自己投钱进去。

银行完全就是无本买卖,用别人的钱给另外的人贷款,但利息的钱却是由银行来收。

而且每一笔转账就收取一次手续费,转账次数越多,手续费就越多。

难怪嘛,就说李恪什么时候做过不赚钱的生意。

之后,李恪带他们到隔壁的商业局转悠了一圈。

“你们过去之后,可以筹备征收商税的事宜,我估计要不了多久父皇和朝廷就会同意我的建议。”

“收上来商税之后,一部分用来发展封地,一部分用来扩建官学。”

闻言,李愔和李祐二人都点了点头。

这两天他们在扬州城也注意到了,包括刚才在银行,他们见到商人身上穿的衣服材料,按照规矩是不能穿的。

后来李恪告诉他们,在扬州和苏州两地,只要缴纳商税就能获得很多基本的权利。

其中还包括商人的子女参加科举的资格。

虽然一开始很惊讶,但李恪告诉他们仅仅不足一个月,就收上来商税1.8万贯之后。

他们瞬间就觉得,父皇和朝廷同意李恪的建议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李恪让他们去封地筹备收商税的事,他们并没有觉得奇怪。

只是,扩建官学是为什么?

“我带你们去看看就知道了。”

随即,李恪带他们来到了扬州城新修建的一处官学。

“这官学竟修建的如此奢侈?”

李愔一眼就看出了这官学的建筑材料是水泥,而且窗户是用玻璃制作的。

要知道水泥和玻璃即便在长安城也只有有钱人家才用来作为建筑材料。

他没想到扬州连官学都是用这些材料建造的!

“你们猜这里面有多少学子在读书?”

李恪笑着问了他们三人一句。

“数十人?”

李治大胆的猜测了一下。

他觉得这个人数已经够多了,这还是他通过如此庞大的官学建筑推断的。

李愔和李祐二人也是点了点头,觉得差不多是这个数字。

“这里起码有3人以上。”

“而且今后每年都会招适龄的学子入学。”

闻言,李愔三人顿时微微一惊,他们是真没想到里面竟然有3人以上!

而且以后每年都还会再招人,那数量可不少了。

“这就惊讶了?”

“如果我告诉你们,向这种规模的官学在扬州和苏州两地,还有几十个呢?”

李恪见这三人才这么点人数,就大惊小怪的,不由笑着说了一句。

“什么?还有几十个这种规模的官学?”

听到这话,李愔三人是彻底忍不住惊呼出声了。

一个官学便是3人以上,几十个官学那是什么概念?

那岂不是说,扬州和苏州两地所有的官学里,加起来有几千甚至上万学子在读书?

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夸张了,他们三人虽说是亲王,但也很清楚这个数字的恐怖。

这得多少钱啊?

难怪李恪要在扬州和苏州两地征收商税了。

要是不征收商税,这官学怎么办的下去?

也难怪李恪让他们在登州和泉州也征收商税了。

不然还真办不了官学。

“教育才是立国之本,人才越多,我大唐就越强!”

“而且,教育和人才必须掌握在皇族掌握在朝廷手上,不能依赖于别人。”

李恪语气非常严肃的对他们三人说道。

“三哥,我们明白了。”

三人都重重的点了点头。

毕竟是亲王,哪怕年纪小也知道天下人才出自五姓七望。

五姓七望甚至都瞧不上他们李氏皇族。

也彻底理解了李恪大办官学的想法,就是为了皇族和朝廷培养人才。

让大唐的人才出自全天下的老百姓,而不是出自五姓七望。

李愔和李祐二人心中牢牢记住了李恪的话。

准备去到封地之后,就要准备征收商税,然后大办官学。

李治眨了眨眼睛,他感觉自己的疑惑又消散了一些。

这几天他发现不管是扬州还是苏州,不管是农夫渔民还是商人,都对李恪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尊敬。

之前他还不明白,但现在全明白了。

原因就在这一座座官学里,因为官学里读书的一个个孩子,都是扬州和苏州百姓们家的。

短短几天,他所感受到的,所看到的,所经历的这些,在长安城是永远看不到的。

现在,如果李世民问他来之前的问题,他觉得自己能回答的出来了。

接下来,李愔三人在扬州和苏州两地到处逛了半个月。

什么新奇的东西都体验和感受过了,很多东西都让他们大开眼界。

一想到自己即将在封地将扬州和苏州完全复刻一份,他们心中就充满了干劲。

半个月后,李愔从扬州北上,前往登州。

李祐则从扬州南下,前往泉州。050

李恪分别派了两支队伍跟着他们,这队伍里各种人都有。

比如造船工匠,各个工坊的技术人员,报纸小组的人,银行和商业局的人等等。

几乎是把扬州所有的人才都调拨了两份跟着他们去封地了。

这样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让他们的封地步入正轨。

李恪也在扬州码头送李治回长安。

“稚奴,这是我给母妃和兕子准备的一些东西,你帮我带到长安去。”

李恪拿出了一些珍珠项链和手链等等,这些珍珠都是渔民们捞上来的。

他发现非常漂亮,大小圆润光泽都是顶尖的,于是便让人买了下来。

“好的三哥。”

首节 上一节 294/5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神算鬼谋,我选择辅佐孙坚

下一篇:三国:召唤王者峡谷英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