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两月后穿越,在线等,急!

大唐:两月后穿越,在线等,急! 第281节

商人们如此爽快的就答应了缴纳商税,其中子女可以参加科举这个条件,起码起到了八成以上的作用。

现在李恪都已经向大家承诺了,只要缴纳商税子女就可以参加科举。

万一到033时候朝廷不同意,那岂不是要出大乱子?

那对于李恪的名声和威望,也会产生很大的打击!

“无碍,科举还有一段时间,等到前三个月的商税数据送到长安城后,朝廷会同意的。”

“就算朝廷不同意,本王在扬州和苏州两地再单独开科,按照成绩录取!”

李恪笑着摇了摇头,表示没什么问题。

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商税将会是多么庞大的一笔数字!

而且商业越繁荣,这笔数字就越大。

在这股庞大的数字面前,朝廷会低头的,想都不用想。

哪怕朝廷真的头铁不低头,那也没关系。

他直接在扬州和苏州两地也搞个考试。

到时候正好添加一些科目进去,官府按照成绩来录取。

反正扬州和苏州的官吏一样也是官吏,估计商人也是将其当宝,没人会嫌弃。

“殿下英明!”

几人顿时点了点头,心中也安心了许多。

的确,正如李恪所说的那般,只要把实实在在的商税金额报上去,朝廷能不动心吗?

或许朝廷不知道,但他们作为扬州和苏州两地的刺史,对于这两地的商业情况还不清楚吗?

只要按照李恪定下的比例来收取商税,那每个月的商税都是一笔很大的数字。

在这笔数字面前,他们也觉得朝廷肯定会同意。

不仅会同意,还会将这个交商税参科举的规矩实行到整个大唐所有州府县!

毕竟,仅仅扬州和苏州两地就能收上来如此多商税。

那整个大唐能收多少呢?

那将会是一笔难以想象的数字。

况且,李恪也说了,就算朝廷不同意,那扬州和苏州两地自己办个小科举还是可以的。

毕竟科举制度本身就是乡试县试一级级的考上来的。

到时候,扬州和苏州两地的部门承认大家的考试成绩就行了。

要是之前或许还有些麻烦,但自从李恪给他们看了李世民的圣旨之后,就一点问题没有了。

在扬州和苏州,李恪就是天!

李恪说什么就是什么,任何行为都合法合理。

“接下来,就要做好扩建官学,招募先生,收好商税这三件事。”

李恪看向他们四人。

大的方向他已经准备好了,后续这些具体实施,就要看他们的了。

“是,殿下!”

几人也点了点头,干劲十足的离开了大都督府。

毕竟李恪给他们把路都铺好了,他们只需要按照李恪的计划执行就行了。

而一旦扬州和苏州两地涌现出大量的读书人,但凡有谁在科举中取得了好成绩,那他们也是有一份功劳在里面的。

况且扬州和苏州收上来的税越多,那他们的功劳也越大。

可以说,只要跟着李恪走,按照李恪说的做,他们今后的升迁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毕竟政绩都送到他们手边了,这要是再把握不住,不如辞职回家养老算了。

接下来,扬州和苏州两地便忙碌了起来。

各地官学都有施工队在进行扩建,而且用的还是砖瓦水泥建造。

李恪来到扬州之后,便让人修建了砖窑,能大量低成本的烧制砖头。

现在使用砖头和水泥修建官学的房屋,用的时间也能更长久,同时也更加安全。

同时官府也在找那些之前参加过科举,但却没有取得好成绩的读书人,高薪聘请他们担任教书先生。

读书是一件很费钱的事,所以很多读书人生活其实也颇为拮据。

教书先生不仅社会地位高,而且报酬还如此之高,愿意教书的读书人非常多。

印刷工坊也将生产力拉满了,基本都是人歇机器不歇,几乎是一天24小时在运转。

每天都有一本本崭新的书籍从印刷工坊里运到各个书店里。

而商人们也按照李恪的要求,纷纷来到扬州和苏州两地的商业局,免费办理营业执照,以及领取发票和账本等等。

营业执照很好办,只需要提供掌柜的身份证明,和商铺名称就行了。

至于发票和账本都是免费领取的。

发票是每次做生意的时候要开的。

账本则是有统一的格式,每一笔账都要按照账本上的格式记录,这样方便算账。

办完这些手续之后,大家便开始了正常的经商贸易。

这天,襄州的赵掌柜要去海鲜加工厂进一批罐头。

襄州是内陆地区,罐头在襄州的销量还不错,他这次打算多进一些。

“我要2万瓶罐头。”

赵掌柜当即对海鲜加工厂负责供货的管事说道。

“没问题。”

管事当即点头,然后安排人调货。

在调货的同时,双方也签订了进货单。

并且,管事给赵掌柜开了一张发票。

商业局发放的发票纸张很特殊,用毛笔在上面写了之后,下面一张也会有字迹。

虽说颜色要稍微暗一些,但还是能看清楚上面写的字的。

上面一张由管事收好,下面一张则交给了赵掌柜。

“赵掌柜,这张发票收好,后面去商业局报税要看的。”

管事好心的提醒了一句。

“多谢管事!”

赵掌柜也是小心翼翼的将发票收好。

随后,2万个罐头便从海鲜加工厂调好货了。

赵掌柜和加工厂的一位财务去了银行,办好货物的转账之后,便让人将这2万个罐头拉走了。

“还真是比起以前要节省太多时间和精力了。”

赵掌柜收好转账的票据,不由感慨了一句。

以前这会儿还在那满头大汗的清点铜钱呢。

现在只需要来银行,半柱香的时间都不用,就完成了交易。

这笔交易完成后,他也是让账房先生在账本上记录了一下。

在扬州和苏州两地,这种情况在每个商人身上都在发生。

除了刚开始的前几天,大家确实还有些不适应。

比如忘记开发票,忘记记账等等。

每次想起来之后,还得去让人重新开发票,出了不小的乱子。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慢慢的就习惯了开发票和记账的事情。

现在每次完成交易,没有发票总感觉差了点东西一样。

很快,时间就过去了一个月。

这天正好是这个月的6日,也就是每个月交商税的第一天。

虽然是第一天,但这天一大早,就有大量的商人带着账本和发票早早就来到了商业局门口等着。

之所以在6日一大早就来商业局交税,也是因为害怕无法在6-10日这五天时间里把税交上去。

一旦逃税,那个处罚可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宁可赶早,不能赶晚。

很快,商业局开门了,大家便一个个的开始排队办理业务。

首节 上一节 281/5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神算鬼谋,我选择辅佐孙坚

下一篇:三国:召唤王者峡谷英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