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迎娶燕王妃 第118节
然而,叛乱一开始他就消失不见了,任谁都找不到他的踪迹了。
诸亮当时对这人还挺感兴趣,特意还派了人去追查他的下落。
结果,在囚禁他儿子的地方,诸亮的人只找到了几十具尸体,全都是一刀毙命那种。
诸亮由此判断,常守道应该是在叛乱一开始,就找人逼问出了自己儿子的去处,然后就不管不顾的去救儿子了。
最后,这儿子倒是救出来了,但弥天大罪却也已经犯下了,所以应该就带着独子亡命天涯去了。
第161章 牛人常守道的真实身份
但是,却没有任何人能想到,这常守道居然会跑到了北平,还躲进了一个小煤窑。
当时要不是有张武的手下在当锦衣卫的时候见过他,估计他还能再次逃掉。
“就他一个人?他儿子没和他在一起?”
朱棣问道。
“这……当时太混乱了,而且也没人见过他儿子……”
张武解释道。
“这个人,诸亮一直很感兴趣,虽然本王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朱棣想了想,干脆就带着张武一起去了诸亮办公的地方。
诸亮这会正吃完早饭,很悠闲的在翻着一些不太重要的文档。
“王爷,张武将军,这是发生什么事了?”诸亮有些兴奋,最近感觉最无聊的人应该就是他了。
“没啥大事,就是给你通报点消息!”
朱棣和张武坐下,然后张武就把他们昨天的收获给诸亮说了。
对于按察使吕本这边,诸亮表现的兴趣不大,有密谍司在手,他也不缺李大有这个人证。
让诸亮感兴趣的是常守道这个人,他一听张武可能抓住了常守道,立即就变得有些激动了。
他这表现,让朱棣都觉得有些奇怪。
诸亮这才把常守道的隐秘给朱棣和张武讲了出来,结果一听完,连张武朱棣都觉得惊讶了。
按诸亮的说法,之前山西锦衣卫千户所在调查一起贪腐案的时候,无意中查到了常守道的一些秘密。
诸亮直觉这常守道身上有个很大的秘密,因为他这一路的表现,实在是太过于反常了。
常守道最早是出现在辽东,身边带着一个四岁的儿子,他们的身份是辽东难民。
由于他身高体壮,武艺高强,就被定辽卫指挥使秦出广征召为了亲兵。
洪武二年,积功升为千户,这时他却干了一件奇葩的事,因为自己的儿子被欺负了,一怒之下将顶头上司打伤。
秦出广为了保他,表面上革了他的军职,赶出了军营,实际上私下却将他介绍到了山西都指挥使司。
然后常守道就成了山西都司的一名百户,洪武三年正月,随徐达北伐。
因为作战勇猛,到年底北伐结束时,他再次积功升为卫指挥佥事。
洪武五年,他再度随军北伐,跟随宋国公冯胜,虽然这次北伐失利,但冯胜这一路却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事后,宋国公冯胜保举常守道成为了山西都司的都指挥使,这可已经是堂堂二品大员了。
结果,他这都指挥使当了不到两年,就又出问题了,这次还是为了他的独子。
他的独子居然被一群身份不明的人给刺杀了,还受了重伤。
狂怒的常守道,派兵大锁整个山西境内,还在没有请旨的情况下,私自调兵出塞,追杀刺客到了辽东境内。
他这一行为被山西的地方官联名弹劾,朱元璋一怒之下,他的都指挥使帽子就又被摘掉了。
好在有他的老上司宋国公冯胜力挺,常守道终于被调入京师,降职成了羽林左卫的指挥佥事。
二品到四品,整整降了四级。
要不说这常守道是牛人呢,短短一年时间,就因为勇武过人,数次亲军演武夺冠,再次被提拔成了羽林左卫指挥使。
常守道这经历,让朱棣都有些咋舌,几起几落,每次都能爬起来,而这都还不算神奇。
要说神奇的,还是他那个独子,似乎仿佛自带厄运光环一般,只要他爹过得好了,马上就会因为儿子倒霉。
不过,朱棣也从诸亮的描述里发现了一些异常之处。
首先,常守道这身份就有问题,一个辽东难民,武艺超群不说,似乎统兵的能耐也不弱,这种人才从难民中发现的可能性非常小。
其次就是他对自己儿子的态度,重视的有些远超常人了。
而最让朱棣觉得异常的还是行刺这事,一般来讲,被行刺的对象不是身居高位就是身份重要。
虽然常守道也算位高权重,但作为他的儿子,似乎并没有行刺的价值。
朱棣直接把自己觉得异常的地方说了出来,他觉得诸亮应该能给出答案。
果然,诸亮接下来的话就正好解释了朱棣所觉察的异常。
“后来还是马三这边的密探提供了线索,经过查证,亮怀疑,常守道乃是高丽前任国君,恭愍王王颛的贴身侍卫崔道!”
诸亮的话让朱棣来了兴趣。
“那他儿子莫非……”朱棣看向诸亮。
“亮经过分析,他所谓的儿子,可能就是恭愍王的幼子王衢!”诸亮确认了朱棣的猜测。
朱棣恍然,高丽的局势他之前有过一些关注,恭愍王死于洪武六年,而常守道的儿子,差不多也就是那时候被人刺杀。
而恭愍王的幼子据说在洪武初年就病死了,没想到却是被常守道给带到了大明。
“让我去会会这个常守道吧,这个人用的好的话,可以省下我们很多的手脚!”
诸亮主动请命要去会一会常守道,对这个要求,朱棣没有任何犹豫的就同意了。
与此同时,京师,皇宫奉天殿。
“腐儒!书呆子!”
朱元璋重重的把一份奏折扔到地上。
最近,朱元璋似乎越来越难控制自己的脾气,一点小事都会让他怒火中烧。
朱标走过去,捡起奏折,也翻看看了一下。
写奏折的人是一名汉中府学的教授,也就是个从九品的芝麻小官。
这人虽然官小,胆子却很大,上书洋洋万言,中心思想就是劝诫朱元璋不要株连太多人。
治国要讲礼,讲仁,不是靠屠刀……
朱标看了这封奏折,却感觉很符合自己的心意。
说实话,他也觉得最近自家父皇朱元璋的手段太过于酷烈,以至于满朝文武俱都惶惶不可终日。
在他看来,治国毕竟还是要靠读书人的,杀的太多会让天下的读书人离心,不利于老朱家的统治。
朱标将奏折亲轻轻放回到朱元璋的桌子上之前,他特意记住了上书的这个九品小官的名字——方孝儒。
“父皇!消消气,依儿臣来看,这位府学教授,对朝廷还是有着一片拳拳之心的!”
朱标的态度和语气都很温和,他知道朱元璋此刻正在气头上。
第162章 朱标心中的那杆秤
“一个酸丁而已!罢了!罢了!”
朱元璋这会也觉得,和这样一个读书读坏了脑子的人计较,似乎也没啥意思。
“父皇,儿臣有些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朱标最近一段时间,其实也憋了一肚子的话想说。
今日趁着方孝儒上书的由头,他也打算和朱元璋说一说。
“讲吧!咱听着!”朱元璋将身体缓缓靠向椅背,然后两眼微眯。
“儿臣以为,现在整个朝堂已经人心惶惶,几乎无人任事……”
朱标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朱元璋的表情。
“接着说吧!”朱元璋的语气没有什么波澜。
“以儿臣之见,清算是否可以暂时放一放了?毕竟,朝政大事还是需要臣子们来做的!”
朱元璋半天没有回答朱标。
一直到朱标都开始感到忐忑的时候,朱元璋才重新坐直了身体。
“那就照太子所说吧!”
说完,朱元璋就示意朱标可以离去了。
看着朱标离去的背影,朱元璋的眼神有些难以捉摸的意味……
朱标一直到走回东宫了,脑子里都还在想着之前方孝儒奏章中的话。
不知道为什么,朱标觉得此人的奏章越是回味越觉得写的好。
上一篇:特种兵:开局旅行青蛙带回鬼背
下一篇:大秦:融合沙皇模板,铸太阳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