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秦:我的辉煌从商鞅变法开始

大秦:我的辉煌从商鞅变法开始 第68节

“好了好了,一国上将军怎可轻出?何况杜家调兵,也并非就是一定要举兵造反,你们怎能如此冒失呢?”

说完看向梁元道:“梁爱卿说说,你怎么看待杜家忽然在此敏感时刻大肆集中兵马这件事?”

梁元方才已在搜肠刮肚,却还是遗憾地发现这件事在史书上没什么记载,那自己也只能靠猜了。

据他结合现在的情况和探报分析,杜家现在还没有联络好其他各家,特别是还被章家所拒,杜家必定不可能在此时造反的。

因为据他所知,朝廷有了秦献公打下的根基以后,世族是不可能做单独出头造反这种鸡蛋碰石头的傻事的。

史书上的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杜家调兵这件事背后的图谋就很不好说了。

梁元看了一眼赢虔,一脸淡定道:

“众所周知,任何一家世族都没有单独同朝廷硬碰硬的实力,就连杜家这种大家也是一样,如今卫尉大营五万精兵尽数驻扎在栎阳,朝廷有足够兵力应付任何敢于单独造反的世族,所以我以为,朝廷只需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即好!”

他还另有应对之法,但现在赢虔在座不便说出,只能先说些老生常谈。

待梁元说完,公孙鞅、章华等人也是纷纷表态支持他的意见。

嬴渠梁点了点头,其实这也是他认为的最为稳妥的做法。

他见新来的孙膑一直没说话,有意相询。

因为孙膑来自梁元介绍,又师承鬼谷子,嬴渠梁先就对他有了几分好感。

此时笑着亲切道:

“听梁爱卿说你是师承鬼谷子先生学的兵家,不知你对杜家调兵这件事有何看法?亦或者说是对秦国目前的现状,有何看法?不必觉得新来乍到就不便开口,你只管放胆说来!”

赢虔、白生、章华等将领虽没听过孙膑这号人物,但对大名鼎鼎的鬼谷子却是知道的,既然孙膑是他的弟子,想必见识和能力都是很不一般的。

众人于是将眼睛齐刷刷望向孙膑,想要听一听他的高见。

孙膑见状,淡淡一笑,却是很快恢复了他之前那副高冷样子,只不痛不痒说一句:“让大家失望了,在下并无看法,还请见谅。”

众人不禁纷纷发出异样的笑声。

那赢虔和白生的笑中甚至直接带着讥刺之意。

但孙膑却是不以为意。

他想着自己兵家讲的是知己知彼,但他现在对敌人一无所知,所以在没有做好出手准备前,他想着绝不能胡言乱语,一旦出手,便要一击致命。

尽管上座坐的是一国之君,他也不想为此改变自己的决定,兵者,国之大事也,自己只会为胜利而筹划,绝不会去讨好君主和众人。

孙膑想到这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断。

嬴渠梁其实是希望臣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他见孙膑什么见解也不谈,略微不快,但见梁元看着自己微笑,便也决定不去计较了。

既然已经对杜家调兵做出决定,嬴渠梁随即宣布散会,只点名梁元、公孙鞅、章华和孙膑留了下来。

嬴渠梁在后花园设宴款待梁元等四人。

等众人刚坐定,梁元的神色便郑重起来了:“君上,我有话说。”

嬴渠梁有些意外,笑道:

“你是我最亲近的臣子,我说过许多次啦,要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什么都可以直接说,这一次如何要这么正式了?快,你直接说就行。”

说完一脸期待的看着梁元。

梁元一脸认真,道:“刚才因为大公子在,为了麻痹他们,我说了一些要朝廷坐以待毙的话,但我们绝不能这样做!”

因为自己一直不确定嬴渠梁对赢虔的容忍度有多大,所以凡是关系到赢虔的话和事,都必须慎重一点。

毕竟虽然嬴渠梁对自己很好很信赖,但他也是一国君主,古代有句话叫做伴君如伴虎,所以有的事情可以随意一点,但有的事,则必须谨慎一些,先观察清楚情况再说。

嬴渠梁明白梁元的意思,知道他是怀疑赢虔是反法派,担心赢虔在获得兵权后帮助世族闹事,所以不愿意在赢虔面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嬴渠梁理解梁元的慎重,不禁以拥有这样的臣子而自豪,于是兴致勃勃道:“你快说说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应对杜家调兵之事?”

梁元站起身,慷慨激昂道:

“杜家此时在杜城大肆集兵,也不通报君上,明显是要准备胁迫朝廷,如果朝廷屈辱地容忍,以后岂不是要被所有世族视为软弱可欺?朝廷从此威信何在?若我等还是有血气的老秦人,此等示威挑衅,能去容忍吗?”

章华此时听得热血澎湃,眼中甚至有了泪光,想着自己绝不能容忍君上和国家被世族如此漠视,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

他呼地从坐席上站起响应梁元,大声道:

“杜家种种悖逆,如今又想示威胁迫朝廷,此为耻辱!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家忘了那句话吗?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对杜家,必须坚决回击!”

嬴渠梁也很快意识到了朝廷这一次绝不能退,绝不能容忍世族各家举兵示威的举动,否则以后必定被世族轻视,必定后患无穷。

梁元继续道:“必须以武力手段来迎击叛逆举动!必须使用铁与血的手段来推进变法!对于杜家的骄狂,绝不能容忍!”

嬴渠梁和公孙鞅也认同必须使用铁与血的手段来推进变法。

嬴渠梁又问:“反制杜家,便要动用刀兵,可如今朝廷常胜之将只有赢虔,但这次却不能用他,这如何是好?”

梁元淡定道:“任何难题,都可以靠人来解决!人才便是关键!”

说完一个眼神抛向孙膑。

孙膑不禁一个激灵,立即防备似的望着梁元,心想自己还没什么打仗经验和准备,主君可千万不要推我出去,以免坏了你的大事啊!

71.我的大将孙膑

梁元想着自己绝不能再容忍杜家恶意诋毁国君和自己,一再地嚣张悖逆,绝对要让杜家付出血的代价。

自己也绝不能让孙膑这样的大才闲置不用,自己必须大胆起用人才,果断使用人才,来应付危局,去打击乱党。

在如今杜家罪恶昭彰,罪证确凿,章家又一时不愿随杜家妄动这样一个时间点,也正是朝廷出手的大好时机。

先前自己为世族执行新法设限三年及其他措施,便是为了等出这样的机会。

如今机会已至,自己绝不能错过。

否则一旦规模最大的杜、章两家联手,局面就更麻烦了。

必须在如今世族各怀鬼胎而皆不愿做出头鸟,将联合而未联合的档口,抓住杜家狂妄轻举,罪证确凿的有利时机,迅速而果断地出手,打他世族势力一个措手不及。

梁元想着自己现在也是有底气同世族掰一掰手腕的。

当然,他的底气并不是来自军队。

因为如今的军队将领中有不少是世族子弟,用这些人来打打外敌可以,但若是用来对付国内世族,则风险太大了。

但这些军中将领也不敢轻举妄动的。

一来是因为秦献公在位时大幅改变了军队的组成结构,世族子弟在军中占比已经越来越少,而牵制越来越多。

二来是因为军中已经率先实行了军功爵制和严厉刑法,下层将士对国君和朝廷极为拥护,世族将领已无法鼓动军士反对朝廷。

军队虽不至于反对朝廷,但用他们去打杜家,也并不合适。

梁元的底气和力量,来自其他方面。

自己先前一直不断招集为世族和战乱所迫而成为游民和奴隶的人入籍屯田,如今他们已经人数不少。

随时可以将其中的精壮编制成军,用以应付危局。

这支武装力量,天生便是世族的死敌,天生便是对付世族剥削势力的利剑!

梁元将用他们,击退那些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让那些一直同自己、嬴渠梁和公孙鞅作对的恶势力们,付出血的代价!

但这些游民和奴隶精壮虽然斗志可嘉,但若是没有一头善于统帅和善于带兵的领头羊来率领他们,他们便又会像之前一样,成为统治者和世族势力的待宰羔羊了。

梁元对那些生活痛苦的下层游民和奴隶们一直深怀同情和爱护。

此刻,不禁在心中对那些游民和奴隶精壮们说,现在,我已经为你们物色到了绝佳的领头羊,兄弟们,我将要为你们吹响进攻的号角了!我们一起勇敢的向前冲锋吧!战胜艰难!战胜邪恶!只要我们一起团结起来消灭世族势力,便能迎来生活的转机,便能迎来国家的强盛!

梁元对孙膑此刻的心思不以为意,决定要举荐孙膑为将,去改变历史,改变进程,改变秦国未来的走向。

他想到历史上那么多名将,不都是在危机中诞生和锤炼出来的吗?他们当时在危机中哪会有提前准备的机会呢?事实上恶劣的环境也不会提供给他们啊。

在自己的记忆中,后世赵国名将李牧被迫以疲弱之兵对抗人多势众的虎狼秦军,还不是以一人之力挡住了秦军的步伐?

后世光武帝刘秀在昆阳之战时只得以九千民军去战胜四十万王莽大军,刘秀当时何曾怕过?

而在后世三藩之乱,康熙危如累卵无兵可用时,察哈尔又突然反叛率数万精骑杀向北京,图海和周培公临危受命,以数千毫无经验的家奴大败察哈尔骑兵,还不是以弱敌强?

现在,梁元也需要孙膑来创造这样的奇迹!

比起很多将领要在九死一生的环境中去争取胜利,孙膑现在能拥有的资源要好得多,这也是检测孙膑实力的时候啊。

如果一味让孙膑生活在温室之中,岂能充分发挥他的才干,让他迅速成长起来?

自己对于人才,便是要大胆起用,放手任用!

梁元对着此时正满脸期望望着自己的嬴渠梁,郑重道:

“臣请举荐孙子为将,统领屯田民精壮,征讨杜家!”

这个时期对于高人都是尊称其为某子,梁元这样说,也是在向嬴渠梁和在座之人强调孙膑的重要性。

他也是要借此机会,大公无私地为秦国贡献人才。

孙膑猜到梁元会这样做,不禁想要挥手推辞,但看到梁元恨恨地盯着自己,终于还是没说出口。

他想着就这样吧,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位主君,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尽全力完成他老人家的命令,何况这位主君,还算是自己的知己,就算到时事情不济,士为知己者死,也算是一种荣耀,何况自己领兵也不一定就败呢!

这个时代,像孙膑这样的阶层—士,他们的其中一个信念,便是为知己者和有恩于己者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听梁元说得郑重,嬴渠梁于是打量着坐在他旁边的孙膑,发现这个人还是有点年轻啊,虽说是鬼谷子的徒弟,但并没有作战经验,更没有统兵经验,他真的能完成击破杜家的使命么?

首节 上一节 68/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终极三国,开局领悟牛叉劲功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