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996节
开荒80万亩,而原计划是开荒60万亩,足足多了20万亩地,生产麦子4000万公斤,土豆则有1500万公斤,收获棉花0.6万担及葵花油、菜籽油1000桶,开荒生产当年,部队粮、油实现半自给,蔬菜肉类全部自给,战胜了当年食物不足的严重困难。
虽然存在困难,但已经有了土豆烧牛肉这道名菜!
草原上肉食不值钱,你种出了土豆,那玩意儿好啊,在下雪天,土豆与牛肉更配喔。
吃过土豆烧牛肉的军民们干劲更大,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方兴未艾,公元1657年1月,驻外蒙古所有部队的全体官兵,无论官职军衔大小,一律参加劳动生产,各支部队都要建立农场,当年实现粮食自给!
这是命令!
完不成的话虽不致于杀头,但部队主官下台是分分钟的事情,谁都不敢怠慢,于是督促部下披星戴月,快快开工。
命令下达到部队后,冰天雪地的外蒙古大地上,从此到处都可以见到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明军官兵与民工在外蒙古各个地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屯垦戍边运动,用自己的肩头打造这一个新的外蒙古。
在这场改变外蒙古的面貌,改变中国命运的大生产运动中,入外蒙古的军民们克服了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取得了当年全部粮食自给自足并有盈余的胜利。
当军民在外蒙古站稳脚根,这片土地就难逃中华之手了。
攻艰克难,不畏艰苦,唯有一个“勤”字。
只要勤奋,就算做错了,再来过也有机会。
事实上,外蒙古屯垦环境之艰苦,实在出人意料。
由于寒冷气候长,人们不得不在尚未化雪时就开工,有时修建好的沟渠,一场大雪过来,把沟渠给覆盖了,待到化雪时,沟渠泡在了稀泥中。
至于寒风呼啸都是小问题了,关键是朝廷有旨意,不允许入蒙军民占用好的草场与平原,几乎每一个农场都得手把手地开屯出来,非常辛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人们开拓进取,把石
砾地变成了田地,用汗水与鲜血写下了辉煌史诗,在荒无人烟的原野上刻下了一座历史丰碑!
除了苦干,还要巧干,首席农业专家牛得利精擅选址,眼光奇准,他选择的土地都适合耕种,当年就有收成,数年的精心培育,庄稼就获得了大丰收。
后来,他得到了朝廷的嘉奖,皇太孙自掏腰包,个人对他重赏十万银元,以资奖励。
何止一个牛得利,进蒙的专家中有许多人都参加过东北的北大荒大开发,他们把自己的经验落实到这片新的土地上,无往而不利,在他们精心指导下,沉沉麦穗垂田,出现了5000斤的土豆亩产!
庄稼长得好,全靠水与肥!
在近着水源的地方,人们建沟造渠,建立了良好的水利工程:水库、水渠、水沟与水潭,把水引进入庄稼田里。
蒙古人震惊地看着巨大的水车竖起,不需要人力动手,就能够把水抽上来,哗哗地沿着沟渠流动。
提供动力的还有风车,风车磨坊磨出来的面很细,蒙古人普罗大众以前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面食!
而没有水源的地方,人们就打井,引出地下水。
光是一个打井技术,就是当地人无法企求的“高技术”了。
要懂得选址,否则打下去的是石窝子,打下去多少米都不见水。
这点对于玩惯“风水”的中国人来说,绝对不在话下。
找对了地头后,人们就干起来,把井壁用水泥加固了---仅在1656年,在库伦的第一座水泥厂建成投产,这也是中国速度。
有人力的轱辘把水从地底投上来,大型的投水机则用上了畜力或者风车。
一些水是盐碱水,只合适牲畜饮用,人们就过滤水,或者蒸发水,经过处理,直到可以饮用为止。
在地下水都没有的地方,人们建立了水窖,冬天把雪送进水窖中,夏天用水,并且种植耐旱的作物。
反正在南人的手里,总有办法搞到水。
至于肥料,南人建立了沼气池,收集人类、牲畜与家禽的粪便,送进池中发酵后,既可提供燃气气体来充当燃料,经过处理后的粪便就是极好的肥料,施加入田,庄稼长势喜人。
但不仅仅是粪肥,南人种庄稼还有各种各样的肥料,他们收集水草地的腐植质、水泥矿碴、铁矿矿碴粉末及看似乱七八糟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做成的肥料,庄稼生长得快且不算,还健康茁壮,亩产量高,到了秋天收获的时间,看到一片片金黄色的麦穗在田地里,一锄头下去,一串串的土豆就翻到了地面,一根茎下连着五六个土豆,重量在1斤左右,收获的土豆堆积成山!
那些蒙古部族民众的心里长长地叹息:“如果他们没有火枪该多好啊!”
第1643章 外蒙古的大生产
要是南人没有装备火枪,这些收获就是咱们蒙古人的了!
这样的事情又不是没做过,对大明边境,每到秋高气爽时,部族的马匹吃饱喝足有了足够的马力,部族就南下寇边,赶在南人秋收之前到达他们的田地,捉到南人,逼着他们收割了庄稼,再运回部族。
全程不用动一根手指头,不流一滴汗水,就收获了大量的粮食,哪怕他们不吃米或者面,给牲畜吃也好啊。
至于明军?
他们懦弱到只会呆在边塞城池上守着,对于城外大片田地只能干瞪眼,不敢出来野战。
真要是敢出战的明军,部族人也不怕他们,远远地射箭,射到明军没有脾气,只好回城生闷气,而庄稼就是部族的了。
没本钱买卖做得实在就一个“爽”字,可惜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想吃粮可以,得把自己卖掉才行!
“不存在着我们中国农民干不好的农活,只要给我们一块地,就算是沙漠,我们也可以把它变成沃土!”首席农业专家牛得利如是说,他引导着一众高官们,包括了明军的、新附军的(归顺的部族)、中国与蒙古族的文官,到得克鲁伦河南岸的一片沙地中参观视察。
克鲁伦河南岸原本是荒无人烟,明人到此,已经开垦出大量的田地,接着,他们又瞄上了远处的沙地,有人就在沙地中养猪,达致沙地改良,荒漠绿化的目的。
但见到数百头甚至上千头大猪小猪热闹得很,它们自由活动,在砂地中执着地拱地,有的在喝水,有的三五为伴相互追逐。
据当地农民介绍他们主要是利用了猪喜欢拱地的习性,在沙地牧养生猪,通过猪的拱翻和粪悄的搅拌,达到肥沙沃土的作用,同时沙地牧养的生猪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实行了生态、经济效益双赢,让原本没有经济效益的沙地变成宝地。
“你们来看!”农民介绍道。
参观团看到了一边还是满目枯黄的沙地,另一变是油油的绿草地,农民告诉他们说:“给猪拱了三个月的砂地后,然后在猪料里拌上紫花苜蓿草籽,让猪再拱拱,乱拉一气,没被消化的草籽掉地,旁边还有猪粪猪尿,砂地宽松透气,很快地,这里变成了一片紫花苜蓿地。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良的草料,营养成分高,嫩杆可供人吃,是牲畜的良好食料,甚至可以替代豆粕给牲畜养膘。
牧草经济是南人到达外蒙之后的一个重点发展发方,利用土地种草,
紫花苜蓿地多了,一片接一片,间中还有西瓜地,秋天时大大的西瓜已经成熟,切开来吃上一口,沙沙甜甜,十分可口。
“待到下雪时,我们就来围着火炉吃西瓜了!”来自关内的农民伯伯如是说。
何止是西瓜地,印象中寸草不生、鸟不拉及的外蒙土地上出现了良好的农业产业,人们种植小麦,大麦,燕麦,土豆,蔬菜,发展干草和青贮饲料。还生产了不少的油料作物,例如向日葵和菜籽,以及水果和蔬菜,例如沙棘,苹果,葡萄,西瓜,香瓜,洋葱和各式各样的蔬菜!
粮食在手,心中不慌。
发展牲畜业,让部族民众吃惊的是南人不仅地种得好,他们还懂得养牲畜,他们饲养牛、羊、猪又肥又壮!
农耕社会,擅长种地,同样擅长养牲畜,毕竟牲畜也是长在地上的嘛,算是一种活动的“作物”。
他们采取了圈养与半圈养的方式,改良土地、种植牧草,牲畜出栏快,肉与奶的产量高,很快地,牛肉干与奶酪大量出货,还有活畜的猪牛羊也大量供应。
虽然他们的养殖技术不高,但进步极快,很快地他们就能够养出了大量的牲畜,要知道中国人具备这样的特色技,只要进入哪一个行业,就可以把该行业做成白菜价!
当然部族人诋毁南人养的东西不够好吃,然而人家的产量高,还便宜,部族人的肉与奶销量就不好喽!
好在南人饲养牲畜是浅尝辄止,为了保障部族人的利益,也为了民族团结,官府禁止南人饲养超过自身需要的牛、羊与马,猪不受此限,毕竟南人养猪由来已久,全球第一的技能,还有驴、骡的饲养也不受限制。
但部族人亦不可掉以轻心,即使漠南与漠北的南人不可饲养太多的牛羊马,可是还有海那边的牛肉干与奶酪运回大陆,部族人不用心饲养,成本可能高过海那边的价格,导致卖不出去。
这天杀的土澳牛肉干与奶酪,让本想大赚一笔的部族人无法抬高价格来卖!
南下移民的南人夺取了土澳大陆,那是块畜牧宝地,生产出来的羊毛、牛肉干与奶酪成本很低,利用上大帆船贸易,一艘大帆船运送上百吨或者几百吨的货物,到达天津口岸时,与漠南与漠北出产的羊毛、牛肉干与奶酪成本接近,换言之,天津以南,漠南与漠北的出产的物资已经不占优势了。
朝廷给予长城外的部族以独家经营权,但对于长城内的贸易可不能这样硬性来规定,而是要公平竞争。
在长城外的经营如果不那么地风调雨顺,而土澳大陆的经营顺利,运输顺风顺水的时候,土澳大陆的产品能直达关外!
曾经有位部族的首领去外蒙古事务大臣衙门抗议,说今年土澳大陆的出产太多了,导致部族的羊毛、牛肉干与奶酪卖不出好价钱,希望对他们也进行贸易封锁云云,就被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
“你们有骑兵,海那边有舰队,你们的骑兵我们还可以用火枪来抵挡,但舰队的重炮,是我们抵挡不了的!”外蒙古事务大臣衙门的吏员损了他一句道,告知他们说明土澳大陆是怎么一个回事,看到地图上一个大陆,知道那个大陆没有风雪连天,是骑在羊背上的地区时,部族人无言以对,他们太清楚这样的土地对于畜牧业有多大的好处!
好在外蒙古的人口确实少,在南人的帮助下,部族人扩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牧民们开始种起了营养价值较高的牧草,以减少对饲料的要求,从而降低成本,这才将土澳大陆的出产给击退了。
看着南人专家们在牧民当中授课,为他们讲解给牲畜治病、卫生检疫、种植牧草、生产销售等,讲得头头是道,一些头脑聪明的部族人不禁打了个寒噤,他们很明白南人甚至可以在部族人最擅长的领域内击败他们!
第1644章 外蒙古的建设
对库伦城的建设一直没完没了,明人的规划非常得当,库伦城的边缘扼守高处是唐城,亦即是明军驻地,居高临下,扼守库伦城,城墙上架起重炮,可以打到库伦城的另一边。
当库伦人抬头时可以看到唐城,天气好时甚至还可以看到城墙上的大炮,对他们有相当大的威慑力。
库伦城建立在草原之上,面积一年年扩大,市区流淌着土拉河,市中心就是大活佛驻锡的新甘丹寺,寺前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广场,面积足有20万平方米,为500*400米,广场之大,让那些没见过世面的部族的土包子们看得目瞪口呆。
位于广场边的新甘丹寺建筑宏伟,美轮美奂,让那些在里面修行的大喇嘛们心满意足,认为南人确实是说到做到了,这才象个样子。
事实上,“库伦”的蒙古语意思正是“大寺院”,以前大喇嘛们呆在帐篷里,气派无法显露出来,今时不同往日,大寺院尽显气派。
城里道路宽广,配套设施齐全,主要是水源,各处铺设了输水管道,利用了风车为动力,把水源送达。
各处还有水塔、水窖与水池等,确保供水无碍。
一定程度上,库伦城的选址来自南人,选得确实不错,附近发现了煤矿!
煤矿的挖掘、运输到库伦城,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燃料迎刃而解,以前由于没有柴火只能用干牛屎来烧水做饭,哪来的这么多的干牛屎!
使用煤炭却不一样,库伦城周边的煤矿资源丰富,供应给力,于是更多的人们进驻库伦才有可能。
除了大寺院,库伦城是大明驻外蒙古事务大臣衙门所在地及外蒙古自治事务大臣衙门所在地,两大臣一汉一蒙,共同组成了管理外蒙古的最高行政机构。
两大臣衙门位于城东,中间隔了一个一万平方米的广场,南边是大明驻外蒙古事务大臣衙门,北边则是外蒙古自治事务大臣衙门,广场中间则有一个大旗杆,飘的是大明的龙旗,每个周
一,两大臣衙门的官吏都集中一起进行升旗,表明了大明对外蒙古的统治!
库伦城是整个外蒙古的统治中心,有众多的行政机构,同时还有最多的医院与学校。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