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99节

  因此,南来北往的渔户船家就在天津海河两岸建立庙宇,称为“天妃宫”,也就是东南府大力推崇的那位,因此颜常武非得进香不可。

  他带有唯物主义思想,然而这些年来,他对天妃娘娘的信仰十分虔诚,彻底地脱离了伪信徒的思想,信不信是一回事,他把她老人家当成了一种心灵的寄托,或者是思想的倾听者,好的说给她听,坏的也说给她听。

  建于1316年的坐落在大直沽的天妃宫称为“东庙”,建于1326年的坐落在小直沽的天妃宫称为“西庙”,有竹枝词为证:

  庙貌权舆泰定中,今年卜得顺帆风;

  三岔河口如云舶,都祷灵慈天妃宫。

  两座庙颜常武先后去了,最后到了西庙,正殿上天妃娘娘慈眉善目,仪态端祥,凤冠霞帔,颜常武上香祝曰:“愿民众平安,河海安靖!”

  机灵的庙祝,见到他们这一行人气宇不凡,当中的青年气场庞大,哪还不拿着功德簿上前请他施舍一二!

  “台湾颜常武,捐银百两!”张守云说道,他的部下立即送上早就准备好的银两。

  “台湾颜常武!”那庙祝念叨着,突地惊呼道:“金铜童子?!名不虚传啊!”

  原来颜常武的名声竟然传到了北方,倒也不是北方什么人都知晓他,但天妃宫的庙祝还是清楚的,盖因“分灵”仪式。

  妈祖的信仰有祖庙和分灵,祖庙位于泉州湄州,这天底下的妈祖娘娘都是从祖庙分灵出去,因此对于祖庙的神灵变动有所了解。

  这些年以来,随着颜常武强力崛起,加上他用钱喂饱了祖庙,硬生生地将他自己拨高成为半神半人的信仰。

  那个庙祝信息灵通,人又机灵,他收下银两,又请颜常武留下墨宝,以作记念。

  颜常武想想,他以前作过地图编辑,全国满世界到处跑,还真的来过这座西庙,这西庙有件意思的东西,就当是物归原主吧,否则历史变动,应该不会有的。

  “笔墨伺候!”

  众人一起看他写字,这些年来,在陈衷纪的压力下(你做老大的你的字应该象样点吧),颜常武的毛笔字有所进步,写出来的字比不过江户幕府的老德川(你连倭人都不如),但至少可以入目了。

  “补天娲神,行地母神,大哉乾,至哉坤,千古两般神女;治水禹圣,济川后圣,河之清,海之晏,九州一样圣功”

  此作本应为郑瑞麒所作,郑瑞麒字仁国,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嘉庆二十年(1819)进士,官内阁中书,直军机,旋出为九江知府,权广饶九南道兼九江关监督,改庆远知府,太平天国中以坚守庆远并乘间破敌功叙道员,多行德政,有郑菩萨之誉。

  在出句中,以女娲补天,天妃司海作比,认为女娲有德于天,天妃有德于地,天妃与女娲一样,堪称千古两位女神。在对句中,作者又把夏朝的大禹治水称圣,妈祖护航利运称圣,使河水澄清,海不扬波,所以,妈祖的功德亦与治水英雄大禹一样可以称为圣贤。

  郑瑞麒曾到西庙,留下他的大作,现在嘛,荣誉则归我颜大少了!

  大作面世,一下子惊动了许多人,无不交口称赞,那庙祝端的是雷厉风行,立即叫人去找工匠来,即时作楹联,悬挂在正殿上。

  从此,天津天妃宫西庙因颜常武这份大作,而盖过东庙,气得东庙眼反反,叹息自己有眼不识泰山!(东庙其实颜常武也布施百两,但那里的庙祝不够机灵)

第158章 大帝都不及我小台湾

  离开天津,沿海河往北平而去。

  颜常武到北平,并无重大事务,他在台湾称王称霸,于这京城内却是一人不识,因是偷偷前来,也不能拿着拜帖上前去请见,故而这京城内的高官大佬是一个也没有见到。

  真要去见,大佬们肯定见他……看在他银子份上。

  他家老仆张伯,在他得到官职之后,都泡在北平城里为他打点,这个老仆嘴滑如油,使出手段来,银钱开路,礼物送到家,弄得头头是道。

  内阁、吏部、兵部里的大佬和显官,都吃了东南府的贿赂,齐齐为他说话。

  比方说台湾建卫,惯例要从大陆委派官员到台湾卫任职,可是朝廷迟迟不见动静,盖因张伯宣扬台湾乃野人聚居之地,民风强悍,不服管教,卫指挥使之所以能够让人听话,主要随身带着皮鞭和砍刀,不服就打,敢反抗就杀,方可镇住地方。

  环境恶劣,瘴气深重,加上台风肆虐,实属人间地狱。

  说成这样子,福建官员会揭穿他吗?

  根本不会!

  否则台湾大治,岂不是福建官员们统统无用!

  福建官场的官员,知道台湾卫是怎么一个回事,去那里肯定插不上手,搞不好台湾卫和大陆闹起来,那颜常武会拿他们去祭旗,所以都不想去台湾卫。(除非想从贼)

  而朝廷吏部里传出台湾的消息,各处官员哪有兴趣去?

  加上大佬不发话,得,台湾卫居然消遥自在,建卫后根本无人打扰。

  崇祯皇帝再英明神武,也架不住下面的臣子们伙同颠弄,加上他忧心之事甚多,不以台湾为念。

  ……

  那时期的北平城,是首善之地,天子脚下,颜常武到北平去,纯属想去观光。

  他前身是地图编辑,最喜旅游观光,然后写些驴行日记,以骗取稿费,不亦乐乎-_-

  结果去到那里,正遇上下雨,则他简直无语了。

  别看北平顶了一个帝国首都的名称,雨后成了一个大泥潭和一个大粪坑!

  北平,直到帝国时代覆灭,也没有多少砖石路,几乎都是土路。干燥时,风吹土起,漫城黄土;雨雪时,则泥泞污秽不堪。

  金陵南京有一个好处,内里大量道路都改作了砖石路面。

  那也是,南方雨水多,要是泥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不能出行,大家都不用活了。

  北平城嘛,那就将就了。

  明朝前七子之一,做过兵部尚书的王廷相就这么说过:“昨雨后出街衢,一舆人蹑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不复顾惜。”

  这段话就是说,雨后出门,从城南灰厂走到长安大街时路况都还好,可以选着干净的路面走避开烂泥,可一进京城,就满地泥泞,避也避不得了。

  除了泥泞,还有垃圾的倾倒。曾有书记载:“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积如山,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人们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

  对,家里的垃圾扫出来了,就堆到路上去了,结果导致城市路面比两旁的房子还高,一丈差不多有3米,相当于一层楼了呢。

  简直有如黄河堤坝筑高成为地上河了。

  如果说是灰烬啊碎瓷片啊什么的也还好,反正和黄土一混也算掩埋了。真正的问题……是粪便。

  明末当过中书舍人的陈龙正这么骂北方人:“北地粪秽盈路,京师尤甚,白日掀裸,不避官长,体统亵越,小人相习而暗消敬惮之心。”这段话换成通俗方式来讲就是这样的:“北方这鬼地方,路上到处屎尿,北京首都尤其如此,大白天的裤子一脱就在街道上拉撒,连我们这些官员在跟前都还是一样肆无忌惮,不害臊的,还一个学一个,羞耻之心都没有了!”

  加上那时期的市容,堪称奇葩,皇城外有大量穷困百姓乱建棚屋,商业活动很热闹却相当地凌乱。

  ……

  赶上好时节看到的情况,颜常武还好,他见识过太多类似的地方,比方说阿三孟买的贫民窟(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巴西圣保罗的贫民窟还有土鸡国的难民营,那真是人间地狱,比起那些地方,北平算是好的了。

  而跟他来的陈和彬、张守云、颜田诸人,看到北平城的“胜况”,简直是目瞪口呆,颜常武仿佛听到了许多玻璃心灵的破碎声。

  他们要去投的福建会馆,过去泥泞,马车进不了,不得不下车,踩着一脚泥,深一脚浅一脚,差点没把靴子给钉在烂泥里,一不小心中雷了,带出一股臭气,闻者几乎作呕,陈和彬结巴地道:“这,这就是帝都啊?!”

  他听说颜常武要去北平,也跟来凑热闹,岂料看到的是这么个鬼地方!

  颜常武干巴巴地道:“对,这就是帝都!”

  大家不禁想起台湾来,经过多年的建设,市容可观,全部硬底化,平整美观的道路,干净整齐,井井有条,哪怕大雨来了,也能够即时排出,街道不被水浸。

  开玩笑,颜常武拨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岂是白做工的。

  城市的良心就是下水道,颜常武听德国人在青岛弄的下水道都听出老茧来,一旦他有机会做市政建设,怎么不下大功夫去做百年大计!

  在这点上,帝都都不及我台湾卫远矣!

  他们看着走在他们前面的颜大少,钦佩之心油然而生!

  先前大家普遍有种自卑感,毕竟大伙儿等于逃荒才去到台湾,跟随的又是一个青年首领,说直白点的有人吃盐都多过他吃米的,想来他能够有多大的能耐?

  许多人观望,还是权宜之计,想的是等老家饥荒过了,就回老家过日子。

  但当大伙儿接触大陆多了,反倒对于台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没对比就没伤害,我们的地方一点都不差过别的地方!

  台湾,就是我们的家乡!

第159章 天下哪有攻不破的关隘!

  当然,北平还是很不错的,那里的建筑是台湾所望尘莫及的。

  城池高大上,皇城金碧辉煌,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工程技术的极高水平。

  再有北平的物资云集,商贾众多,繁华程度是台湾远远比不上的。

  东南府只在卫生干净上力压帝都,可是其他方面没得比。

  但是,看得越多,越有感触!

  尤其是在京城,看到那里的官兵懒懒散散,站无站姿,坐无坐态,有的公然在上岗时睡觉,让一众东南府来客惊诧不已!

  在东南府,哨兵值岗时睡觉,那是杀头的重罪!

  颜常武起家时摸了荷兰人的屁股,都存在荷兰人哨兵失职的严重问题,他哪能不提防,因此对于军纪管得极严,他东南府哨兵敢这么做,绝不宽恕!

  东南府一众人都私下讨论:“这等军队,还是京军,连我东南府普通一兵都不如!”

  ……

  颜常武跑到福建人所设的几个泉漳厦等同乡会中,结纳了一些在京师的福建人,又借着同乡会的名义,交结宴请了一些六七品的福建小官儿,与他们吃吃喝喝。

  这帮家伙品阶虽低,消息灵通,颜常武有意无意地打听北方战事,知道袁崇焕自新皇即位,得以重新被启用,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去年,袁崇焕返回京城,上疏陈述兵事,朱由检于平台召见袁崇焕,袁崇焕声称自己可以五年复辽。

  有人冷笑道:“五年复辽?这关外蛮夷这么好平定的,也就不至于萨尔浒大败了!”(萨尔浒之战在1619年,努尔哈赤在此大败明军,此战后明清攻守之势互易)

  “别看他现在风光,关外无事,我敢说,关外蛮夷迟早会起衅,看他怎么着!”那些人看袁崇焕不顺眼,最好他倒霉,无不幸灾乐祸,却不想他要是倒霉了,野猪军打到北平城下,大家都要倒霉!

  颜常武又问起一人:孙元化!

首节 上一节 99/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