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97节

  虽说他们考不到举人,但不代表他们没水平,关键是他们做事踏实,能静得下心来做事。

  两位秀才帮助颜常武,盖因他们都是海澄人!

  许多读书人根本看不起颜常武这个野人头领(他们认为),最终还是乡党可靠,

  数年来,他们编著新华字典、三字经和简体汉字初级教程(合称三圣经),终于成功!

  工作不容易,颜常武军政事务繁忙,他们瞅着空子,来找颜常武进行工作,而颜常武,则给他们极大的优待,吩咐侍从只要他们一来,有空的话即行接见,开展工作。

  三字经是小童蒙学材料,亦是扫盲读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都是简体字,琅琅上口,易学易懂。

  三字经中文字,都加了拼音!

  儿童可用些少时间学会汉语拼音,然后用汉语拼音来帮助识字。

  “繁体字太难学!我东南府只争朝夕,能用就行,把文字普及,人人会读,个个会写!”

  至于简体汉字初级教程,则出现了汉语拼音,是辅助汉字读音工具,用于并写中文,此乃一个天翻地覆的识字利器!

  学生懂得拼音之后,自己查字典,即可识字。

  能够自学,彻底打破必须先生教读的垄断行径。

  再有标点符号,亦是初级教程的重点内容,中国繁体字文章往往没有标点符号,写的书本难读,晦涩难懂,本来字就难懂,再来句读难,便是认识那字,句读的不好,仍不知其意。

  以文言文写的文章全然没有标点符号,是以古人读书识字,全凭死记硬背。经常学习若干年之后,却连篇完整的文章都背不下来的事是司空见惯,毕竟世间记忆力好的人不多。

  有了明确的标点符号,说明用法,以后东南府所出的印刷品,都要加标点符号。

  字、词、句子的认识和使用,主谓宾等等,都是颜常武从他记忆深处里挖掘出来,然后由两位先生加以完善。

  新华字典则是释义,配合汉语拼音,按音序排列,收列常用单字五千个,有简繁体对照表,在释义中分别标出了申义、比喻义和转义,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思,

  白话释义,白话举例,用来取代文言文,成为汉语学习必备的工具书!

  三份东西摆在大家面前,在场人士,都敏锐地清楚了这三份东西的意义,甚至可以倾覆大陆的教育体系!

  “仓颉造字之后,有颜常武的新字!”洪升评价道。

  “这是造字?这是革故鼎新!”陈衷纪说道。

  总编辑是颜常武,主编是徐柏森和张小石,负责推行工作的则是陈衷纪、洪升和陈和彬!

  后三者争先恐后地加入推行工作中,不遗余力,想的是在历史上留名!

  ……

  督军府下令推行新华字典、简体三字经和简体汉字初级教程,重大举措有:

  大量印刷三项东西,三字经给每个家庭免费派送!

  军政方面,全面实行简体字!

  方法超简单,那就是“考试!”

  令人闻风丧胆的考试制度固然有它的可恶之处,但促进的好处也毋庸置疑。

  行政中心公务员必须识字过关,而军官也要求识字,看得懂公文,之后组织所有水兵都会。

  兴建小学(这项工作一年前已经在准备了),叫做学校,不叫学堂,于每年的九月一日(公历)入学。

  要求吃公家饭的军政系统的家庭,所有六岁和七岁儿童全部入学!

  每个在册百姓家庭,一家送一个孩子入学。(这就不是义务教育制了)

  计划内入学孩童免费,东南府送书包、书墨纸张还有校服!

  并且学童的午餐免费!

  如果百姓想让更多的家里的孩子入学,则要交费,不过费用只收成本价,同时,所有的学童的午餐免费,对于自费生也是如此,算是东南府给大家的优惠。

  按照颜常武的计划,儿童七岁入学(将来),学习五年小学,然后再用三年进行职业教育,即在十五岁可以做工。

  此乃短平快的教育策略,至于大学、义务教育制则是以后的事,长远来说,准备建立一个系统的,中西并举的先进教育体系,

  学校也讲忠孝仁义道德的教育,不过这“忠”字,学校室内最显眼的地方挂着颜常武的军装画相,忠于谁是毋庸讳言的。

  ……

  这是一个倾覆性的举动,东南府民众一如既往地,平静地接受了督军的安排。

  督军是没有错的,按督军指示行事,大家都有好处!

  消息传到大陆,大陆上层的读书人把此举当成颜常武的自嗨不予理睬,照样马照跑舞照跳,倒是熊文灿写了一封信,询问此事,问他为什么要自立体系,继不用大明衣冠之后,又改大明文字?

  莫非?

第155章 三足·鼎立

  别人不屑理会化外之地,熊文灿则不傻,他知道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统治工具,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民族认同感,也使得统治阶级更加容易得去统治一个国家。

  颜常武复信,用上了朝鲜之例来解释。

  原来在公元15世纪之前,韩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以汉字为书写文字。但朝鲜古代社会等级森严。能够学习和使用汉字的多是贵族阶层,普通民众多为文盲。朝鲜王朝第四代大王世宗大王以“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为由命令郑麟趾、申叔舟、崔恒、成三问等一批优秀学者,在多年研究朝鲜语的音韵和一些外国文字的基础上,这期间朝鲜学者曾几十次前来中国明朝进行关于音律学的研究。

  1443年朝鲜公布了创制的文字,称为”训民正音”,意为“教百姓以正确字音”。

  瞧,世宗大王说了“……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说得很清楚,给愚民用的语言文字,其又可称为“谚文”,即俗语,乃小民用语也!

  “……台湾卫如朝鲜一样,上流社会用繁体,民间用简体,两体并用,巡抚大人不必过虑!”以此进行搪塞。

  同时,颜常武吐槽说起了他所受到的委屈:“……我也欲让台湾卫民众受圣人之教,然则大陆读书人多不理会我,既不给我面子,我就另作他法,方便我台湾卫民众之间交流。”

  接到了颜常武的复信,熊文灿再来一信,要颜常武不可忘本,不可低俗,汝毕竟是大明官员,岂可与凡夫俗子混为一体!

  颜常武再度复信,表示虚心接受。

  但坚决推行简体字!

  哼,看不起劳资,劳资还看不起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颜常武给那些上流社会科举出身的读书人贴上标签是“坚定的爱国者”,表面上非常有风骨,等老野猪皮一来,统统投降!

  老野猪皮的子孙建国,那些读书人的风骨荡然无存,还敢象之前犯颜直谏?个个当缩头龟。

  严重bs他们!

  道不同,不想为谋,干嘛要给好处给他们?

  做个八股文章就能够当官,天底下有这么好的事!

  说什么仁人君人只需上应天命,下抚黎民,则自然万方归心,他们对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这些只在故纸堆里翻东西的腐儒能有什么推动力!

  就用简体字打翻整个大明读书人阶层,让他们万劫不复!

  当大家都识字了,那些读书人还可以矜持自傲?

  到了满街都是大学生,硕士多如狗,博士都不能抖三抖的时候,读书识字只是一种基本的技能,再也无法骄傲起来。

  ……

  熊文灿接到颜常武的两信,深深地叹气,知道东南府与大明渐行渐远了。

  先不论内容,在信中他自称都是“我”,而在闽省任何一个实职官员给熊文灿写信都是自称“下官”!

  可是他能拿东南府怎么着,福建水师试探东南府,给东南府下达命令,要他们某日派两条巡航舰到中左所(厦门港)接受检阅,东南府置若罔闻。

  对于大陆官场来的公文,都是不理不睬,自成体系。

  东南府从来没给他们的官兵换上明朝衣袍,穿的都是他们的“军装”,顶多需要到大陆公干时才换上明朝官衣

  熊文灿只能自我安慰,相比于朝鲜文字,简体字只是繁体字的笔划少写,终究不脱繁体字的底子。

  嗯,东南府的简体字,还是有点水平,比方说这个“国”字,框中有玉,为国,玉是好的,国家美好!

  熊文灿心中一凛,搞不好这简体字,真的可能取代繁体字了。

  ……

  除开小学教育,东南府的职教蓬勃发展,有工程建筑学院、医科、农工商学、航海学院、海军学院五大专业兴起,同时建立起“国学研究院”,论语、四书五经一样还是要教,忠孝仁义是中国人的文明传承,万万不能丢掉。

  琴棋书画,茶艺什么的,都要发扬光大。

  颜常武有了官身,比起以往读书人不甩他的境遇要好上许多,只要花钱,终究还是能够找人来帮助他干活。

  再有“西学”,大量招募西人教师,把他们的科学理论、文史哲等分科办法,还有那数学、几何学、化学、物理学,都尽数请西人教师前来教授。

  兴建大图书馆,收藏西方典藉,同时到大陆去买书、抄书,重点以北方和江南为主,这项工作长期开展。

  ……

  颜常武启动小学教育和推动职教发展上天,东南府高层们之心落地。

  首席执行官陈衷纪认为文武之道,一张一驰,过往颜常武专注兵事,军队强大,但失之于刚硬,不可持久。

  现在有了文事,则东南府基业大鼎第一足为武,第二足为文柱地。

  第三足则是颜常武的两个妾侍双儿和颜张氏双双产子,颜家有后,则东南府不怕无继承人,如此三足鼎立,东南府稳妥!

第156章 当官的好处

首节 上一节 97/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