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966节

  缅甸人与中国的关系极佳,一者大家都信佛,同一种信仰让两方亲近,尤其对于缅甸身处印度大屎坑的旁边更是如此,印度教的渗透还是很厉害的,现在来了华人,为缅甸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另一方面,缅甸的统治者发现华人易于相处,他们到来只管赚钱,对于其他事情不怎么关心,对于这些善财童子,缅甸的统治者自然举手欢迎。

  东南国在国外发行债券消息传出来之后,引致中华小跟班的高丽、琉球、安南、暹罗、柬埔寨、老挝的强烈不满,他们的使臣到东南国外交部抗议道:“为什么运河债券只向日本与缅甸发行?怕我们没钱?”

  “9494!看不起我们吗?”众使臣子一起吐槽,老大也不易为。

  中华小跟班在旭日城里有深厚的关系,他们成群结队地去找到内阁总理大臣洪升陈情道:“我们不多说,也要运河债券!”

  洪升真是哭笑不得,向秉政王后报告说:“他们想给钱给我们!”

  东南国大力发展贸易、提振各国经济、主张有财大家一起发的种种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东南国的大海船开到哪一国,哪一国就有滚滚的银元流进他们的国库里和个人的钱袋中。

  众情难却,运河债券再增加二千万银元,其中高丽三百万、琉球二百万、安南五百万、暹罗五百万、柬埔寨三百万、最后老挝二百万,各国发力,尽数搞定。

  整整一亿二千万银元将用在运河上,可谓弹药备足,尽管有这么多的资金,东南国财政部却十分谨慎,专门派出一个庞大的工作组到达开罗负责指导和监督运河开支,绝对不允许浪费,更不允许贪污,以便钱用在刀刃上,将运河以最快的速度开掘出来。

  最高指挥官陈德万事俱备,只欠开工,他坐上了轨道车,赶往苏伊士城,他将在那里举行仪式,宣布苏伊士运河正式开工!

第1588章 运河之准备一

  “驾!”车夫中气十足地吆喝一声,长长的马鞭打去,成群的马匹奋蹄,拖动车厢在轨道上行进。

  在没有蒸汽机的年代里,马拉车在铁轨上跑,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交通方式。

  每节车体可载重8吨左右,4节为一车,载重30吨,由12匹马牵引,又或者是2节为一节,由12头驴牵引。

  20里地即10公里设一站,马驴行一站后即更换,换另外的马驴来拉,给它们休息,并喂以豆饼、花生饼好料。

  效率相当高!

  如果是马拉大车,哪怕是一千斤载重由一马来拉,8吨就得用上40匹马,且40匹马往往得配上四十个车夫,人吃马嚼,难怪千里运粮,十不存一。

  东南国很注重轨道运输,这是他们无往而不利的第二重要交通工具,到达哪里,只要有可能,都会建立轨道。

  第一重要的运输工具就是大帆船,同样拥有极高的运输效率,伴随华人走向世界。

  从开罗出外的轨道共有二条,且全是复线,即一来一回的那种。

  一条通往地中海边的亚历山大城,这是将东方来的商品通过这条交通线出口到欧洲、北非与奥斯曼;另一条则通往苏伊士城,从苏城取得物资。

  凭借着两条轨道,开罗城繁荣起来。

  起初运力不足,主要是缺乏牲畜,但很快地,从土澳大陆那里运来大量的马与驴让轨道充分发挥出作用来,从开罗到苏伊士城的的班次很多,既运货又装人,越来越多的人乘坐轨道车出行,一票难求!

  如今陈德携美相行,坐在他对面的方敏儿穿着合体军装,线条优美,素面明净,实在是美人,重任在身的陈德有她相陪更是开心。

  身为元帅,得到朝廷优礼,别人挤坐车厢,他却是单人包厢,拥有舒适的座位、休息的卧室有大床、独立卫生间,还有外挂餐车,前后都有护卫车。

  舒适的环境,呷着美人亲手泡上的香茶,陈德只觉得人生际遇,实在是奇妙无比!

  对比现在的风光,他与小美女一述往事道:“……当年我随颜思齐大哥坐上海船在海上漂,原本我们都有丰厚的家产,一朝离去,实在惶惶不可终日……”

  小美女饶有兴趣地道:“当年你们是怎么发家的?”

  “想知道吗?”陈德逗她道。

  “愿闻其详!”小美女拱手道。

  “有什么好处呢?”老元帅问道。

  好处来了,是小美女探身过来的一吻!

  “好,太好了!”陈德欣然道。

  “我们做的是没本钱的买卖!”陈德承认道:“我们当时很年轻,就已经有了大量的财富。”

  他的话坐实了东南国正是海盗王国,陈德就是一个老海盗!

  “后来在海上飘,陈衷纪提议我们去台湾,我们就去了,当时很不容易!”陈德回忆道:“那里人口少,颜大哥就用银两到大陆招人买牛,有了三千之众,这才将北港给发展起来……虎父没犬子,领袖十五岁那年,在杨天生与陈衷纪的协助下,尽斩敌手而登位!”

  他絮絮叨叨地说着过往云烟,方敏儿专心地听着,然后整理出来,这个方小姐是文武双全,最终写成了《从漳州到开罗:陈德元帅回忆录》,记载了陈德戎马一生的经历,从他年轻时的经历,直到苏伊士运河贯通,出书那天,许多大佬都来捧场。

  ……

  有美随行,旅途他们到达了苏伊士城,在城北车站上,站台戒严,士兵们列队,闪烁着将星的将军上前热烈欢迎元帅的到来。

  军乐队高奏欢快的《得胜令》,第四军军长李来亨上前敬礼,他旁边是个彪形大汉,也来敬礼,陈德眉开眼笑,在大汉身上用力一拍,大汉纹丝不动。

  郝摇旗!

  军中悍将郝摇旗,这回洗心革面,拿大刀的手变成了拿锄头了!

  当然,并不是他去民工,而是他们要保护运河线,有空时可以参加义务劳动,也拿锄头来

  不过他似乎没什么不悦,一本正经地向陈德行礼。

  所有的军官们齐刷刷地向军中元帅行礼,毕恭毕敬。

  开国之初,高级军官都是名副其实,尸山血海打出来的军衔,深得军心。

  简单的欢迎仪式过后,他们边走边谈,李来亨汇报了他们的情况,一切都准备好了!

  “很好!”陈德说道:“客人们都来了吗?”

  “陈副总理与埃米尔大人已经来了!”李来亨所讲的陈副总理是内阁总理副大臣陈和彬,此人同样资历甚老,很早前追随颜常武得以官运亨通。

  他的到来受到欢迎程度甚于陈德,因为他是财神爷,押运八千万银元的巨款跨海而来!

  这八千万银元不仅仅是充当运河的工程费,还有更重要的作用,他将建立东南国开发银行埃及总行、以及东南国农业银行埃及总行!

  银行的确实通俗易懂,在埃及建立两大银行体系,将从根本上控制住埃及,意义深远。

  埃米尔大人正是被封赐世镇埃及的卡萨维拉埃米尔,此人负责动用了大量的埃及民工。

  陈德见着了陈和彬与卡萨维拉埃米尔,废话少说,三人寒暄几句,随即在李来亨的引导下,前往城北仓库区检查。

  战争打的就是钱粮,没有物资,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仓库区内延伸,矗立着一栋栋两层楼房,沉重的铁门依次打开,他们看到的是堆积如山的物资,包括了一包包的米、面,在仓库里码放得整整齐齐,一桶桶的咸肉,一桶就有一百斤,望过去不知道有多少桶!

  还有一包包的糖烟酒以及茶叶,再有各种香料,这是供给民工们的副食。

  劳动物资有铲、锄头、箩筐、镐等,打包好的吊机、风车为数甚多。

  又有水泥山,这里的水泥多到数不清。

  水泥配钢筋,工程坚不可摧,有多少水泥就有多少的钢筋。

  煤山,高到可以花上一段时间才可以爬到顶,此处有轨道直达,位于苏伊士港口。

  ……

  陈德、陈和彬、李来亨也就罢了,卡萨维拉埃米尔与随行的一干人等,跟随视察,只觉得心笙摇曳,他们何尝见过如此之多的物资,心忖华人真的有可能成功!

  接下来的视察历程是人不如驴!

第1589章 运河之准备二

  当天的行程非常赶,看过仓库区,他们到牲畜营里视察!

  可以说,卡萨维拉埃米尔及随行人员又受到教育了,他们见到了数不胜数的驴只在那里叫着,还有大量壮实的公牛,驴只占了80%之多,其余是牛,马只有一小部分。

  东南国民众喜欢养驴,驴是一种吃苦耐劳的生物,饥餐渴饮,吃粗饲料好养过马,对环境的适应胜过牛,虽说载重量不及牛马,但瑕不掩瑜,在热带地区是最合适的劳役牲畜。

  这些牲畜绝大部分从遥远的土澳大陆那里运来,成本很低,虽说是海途茫茫,但沿途皆有接应的港口,驴的忍受性很强,东南国的船老大水平很高,能够将它们安全地运送到目的的。

  虽万里之遥,亦是常事,为运河开掘之事而准备了五万头驴,还陆续有来!

  驴是很有用嘀,除了劳役,就是备用粮,用作驴肉火烧,极受欢迎,皮不会被丢掉,能做阿胶。

  除了牛马驴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羊、猪和家禽,它们都养在能遮阳有自动式抽气机的大棚,使用干草及饲料喂养,这样的成本不低,但它们不会享受多少时间,很快就会送到大锅里。

  看陈德、陈和彬、李来亨三人在一身骚味的牲畜堆里钻,就站在臭哄哄的场中一本正经地听取牲畜营主管的汇报,问三问四,显示出他们对于养殖牲畜的不陌生,三人无一例外,甚至陈德还不嫌弃地去掰牲畜的牙口来看。

  多脏啊,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卡萨维拉埃米尔与一众埃及小朝廷的高官们都有一种荒谬的感觉。

  这可是在各自领域里咤哧风云的这三个大人物啊,居然对如此下贱的工作这么的不陌生。

  但他们随即想起了另一个大人物戴维先生,那家伙是个纯种白皮,干起农活来却是把好手,在沙漠绿化进程中显示出他对种植业的深厚造诣,让人不禁想到一种传言:“戴维先生前世是中国人!”

  凡是中国人都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他们擅长种地,地上的牲畜家禽也听他们的话,他们是大地之子!

  埃及人很清楚,中国人来了之后,开罗市场上的粮食及肉价足足下降了三成,引到各处部族、势力争相到开罗购进,而物价照样不跌,可见其供应力的强大。

  到得中午时分,高官们到苏伊士城中的花园酒家吃个便饭,即时用现宰的牛羊做菜,美美地吃了一顿。

  花园酒家是华人经营的高卡士场所,这里尽是绿树成荫,花草作堆,还有小桥流水,泰山石头,vip房座落在当中的一座座亭台楼阁中。

  或许这个在中国是习以为常,但须当知道,花园酒家望出去的城外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

  中东地方,比谁是土豪的就看他家的绿化程度。

  淡水从哪里来?

  答案是海水净化厂,中国人到达炎热海边地区,缺乏淡水,就到处建太阳能海水淡化厂,这是领袖大力推荐的,起初人们认为奢侈,但很快所有的人都支持上海水净化厂了。

  一来给生活在那里的人更多的淡水,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二来促进投资。

  重要的话说三遍:投资,投资,投资!

首节 上一节 966/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