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869节
抄没官员、盐商家产价值达六千五百万银元之巨!
包括财物、土地、店铺等,之所以这么多,是南方半壁江山没受战争的荼毒,商人们没被割韭菜,须知当时世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银子流入大明,积蓄丰厚!
颜常武当国,经济迈上快车道,商人们就赚了个盘满钵满,肥到流油,然后被宰。
“朝廷这是养猪,过年了宰猪过个肥年!”官员们心忖道,大起凛然之意,看来还是不能做坏事,否则不知道哪一天,也被宰了,吃得越肥,宰得越欢!
实行食盐专卖制,由国家负责,也让一些官员忧心忡忡,怕的是国家经营管理不善,将来盐务败坏。
前明突破历朝历代的盐铁垄断,将官营的盐业专卖权转让给商人,起初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中明之后,官商勾结,盐政大坏,官员与盐商获大利,民众吃高价盐,国库空虚,终于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盐商也就走到了尽头,被颜常武一口包圆,吃光抹尽!
盐是中国历史上垄断时间最久的商品,比货币垄断还要久。在古代中国,盐业专卖又称禁榷。自汉武帝起,各朝都对盐业实行不同程度的专卖,其他被专卖的商品还可能包括铁、酒、茶叶、矿产品等。这样合法贩卖的盐叫官盐,非法贩卖的叫私盐。
在古代,贩卖官盐的利润巨大,而私盐更是暴利,如明代参与私盐活动的包括产盐的灶户私产私销;盐商夹带私盐,有盐商每年销售定额盐引70余万引,获利60余万两,而夹带的私盐获利竟达160万两,还有官员与兵弁贩卖、武装贩私盐的盐枭、承担漕运工作的漕船私带等等。这简直有点“全民皆私盐”了。
中国历代对私盐打击的力度是相当大的,捕私盐者。私盐贩子要杀头,连相关官员都要连坐。五代时,盐法最酷,贩私盐一斤一两就可以正法。宋代略宽了一点,无非是杀头的标准放到三斤或十斤而已,一般人贩私盐谁不十百斤的,统统有砍头的份儿。
元明对贩私盐的惩罚是一脉相承,对私盐的打击和惩罚从未放松过。读盐政法律和案例,至今都可以感到血腥气。
前明也不例外,原本还做得不错,但当吏治败坏后,盐政就一塌糊涂,如今盐政从新专卖,大家就看朝廷有何新举措。
还是有很多新意思,朝廷内阁阁员们分工有两个重大调整,一是堵胤锡主管经济,这是原本次辅杨天生的活儿,现由堵胤锡来办,盐政肯定归他管。
有点棘手了,官员们隐蔽地交换了一下眼神。
这位堵大人刚正不阿,擅给大伙儿添堵,他主管经济,只怕有不少人有苦吃了。
果不其然,听东南王开御口说起用堵胤锡之意。
“杨次辅主理经济,是我朝经济突飞猛进之时,国民生产总值在两位数以上运行,各项经济法律、制度与政策皆已完备,下一步就是发挥、推进与改善这些经济制度的时候,所以堵卿家可当此重任!”颜常武说道。
明摆着是让堵胤锡看场子,杨天生主管经济步子迈得太大,也存着不少问题,就由堵胤锡来维护推进国民经济,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三年!”听颜常武宣布道:“每五年为期,第一个五年盐业纯利润是百分之五十,第二个五年盐业纯利润是百分之三十,五年盐业纯利润是百分之十!”
阶梯式下降,听得大伙儿目瞪口呆,须知现在盐业纯利润达到百分之百!
一下子就降了一半,东南王殿下会不会算数的?知道不知道盐业专卖通常为强势政府控制财源的绝佳方式之一,来钱最快,没钱的话怎么给大伙儿发工资?
大臣们顾不得礼仪,瞪着他,庙堂一下子静寂得针掉落地都可以听得见。
“以前是靠盐业税收来维持国家财政收入,但是现在,你们看看我们有多少来银子的方式!”颜常武见到下面官员全都有气无力,象被人倒了账a了钱不争气的样子,他不禁恼怒地道。
他这话让人一琢磨,还真的是有道理!
明国现在来银子的渠道多了许多,国内需求旺盛,税收丰厚,而且金银的产量年年提高,对外贸易更不用说,一船船的银子运回国内,以致于大明发行的纸质钞票长期坚挺,因为钞票是用金银作为保证金,真的可以兑换的。
反倒是盐业税收由于之前的上下其手导致在朝廷税收的地位下降,而朝廷一样可以支持下去!
“所以,我朝食盐专卖,固然有增加朝廷财政收入的作用,还有稳定食盐价格和流通情况以及对食盐实行质量控制的作用,但本王给予食盐专卖一个新的意义,那就是让子民们都能吃到平价盐!”颜常武如是说。
“时代不同了,盐税只会越来越少,就让食盐象大米一样,人们爱吃多少,爱用多少,随他们的便!”颜常武豪气盖世,官员们疯狂地为他打call,谀词如潮,皆称东南王是鸟生鱼汤,英明无比,不外如是!
就是一些官员官话说不准,说尧舜禹汤说成民鸟生鱼汤。
朱真真倾慕地看着自己的丈夫,真的没什么事情能够难得倒他呀。
让她欣慰的是今年以来由于朝廷对北方战事,银元象倒水般地倾往北方,财政缺口很大,最近发行的四千万银元国债的销售不力,只卖出一半就卖不动了。
但当东南王一回到南京,还没有什么举措,余下的二千万银元国债被一抢而空。
事实证明买国债者有眼光,一气没收那么多银元,根本不用担心无法偿还。
有老公在的日子真好,有钱的日子就是好,朱真真幸福满满!
第1412章 惊天的军官大下岗
新明建都南京,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门进,到承天门中间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桥,名“外五龙桥”,桥下就是外御河。
在洪武门至外五龙桥之间的御道两侧,是明朝中央官署区。御道西侧是高级军事指挥机构,包括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现在改为了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政治部与总装备部四总部。
五军都督府还在,不过成为了过气云烟,是准备给军官们养老的位置。
除了四总部,还有太常寺、通政司、锦衣卫、旗手卫、钦天监等,御道东侧是中央高级官署,包括宗人府、史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以及翰书院、詹事府、太医院等。
兵部大堂,内阁次辅杨天生抵步后,召集了左右侍郎两位部官、还有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的司官,以及四总部的军官和五军都督府的军官们,济济一堂,大家都站立,参见兵部老大,只得他一个位置。
明国官制,兵部理军政,总参掌军令,互不隶属,杨天生是次辅兼兵部尚书,之所以能够把总参也叫进来,是因为他得到了东南王的王旨,协管总参,权柄之大令到人人肃静。
他在正堂上一坐,开口说话,讲的内容颇不河蟹。
“本官到此来,就是来做丑人、恶人的!”杨天生说的音量不大,隐含的杀气让人不寒而栗。
“去岁伪桂王逆贼朱由榔粉墨登场,率八百壮士袭取肇庆城,一路造反下来,打到广州,各地守军都敲锣打鼓地迎降,如入无人之境,要不是东南军陆战队出手,只怕广州都给他拿下了!”杨天生越说越恼怒:“劳资听到后,很是纳闷,难道我朝象前明那样短缺了我们军人的薪水以至于他们不满而造反吗?”
当着那些文官武将的面前公开称自己是他们的“劳资”,官员们无可奈何,这位爷的来头太大,实在不行他把人废了,他可以拍拍屁股走路,难道漂洋过海去找他算账去!
“本官一看账本,军人们的收入比同级文官还要高上三成,现在军人们的工资在社会上属中上水平,朝廷一点都没有亏待军人!然而!”杨天生一声大喝,抓起桌上的惊堂木拍下,大响一声,吓了大家一跳!
“这是一笔亏本买卖,那些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们拿着朝廷的高官厚禄,口口声声说着为朝廷效劳,结果伪王一到,统统双膝一软,就跪了!”说得杨天生愈发恼怒地道:“男儿膝下有黄金,军人的膝盖是金子做的,他们不喜欢站着而喜欢跪下,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当他宣布壹项重大举措时,官员们震惊无比。
“四十五岁以上的军官,从总兵到把总,全部下岗,买断军龄,至六十岁,朝廷再以半俸赠多十年至七十岁!本官就是特意为此事而来的。”杨天生的声音愈发低落,但在众官心中如炸雷般炸响。
他说的话让官员们心中亮堂堂,朝廷这是秋后算账啊!
古代没有“退休金”如何养老?古代官员退休后的待遇怎样?
明朝时期,官员们只要年满六十岁,就鼓励退休。如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
百年后的弘治四年即1491年,明孝宗朱佑樘又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
明代的开国功臣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后,于洪武四年,未满60岁时就告老还乡。
中央官员退休后享受半俸,一般情况下不给退休官员发退休金,家里实在太穷的话,根据个人申请,“有司月给米二石,终其身”。
当然,也有官员深受朝廷信任,他们的职位是终生制,可谓是做到老死在任上,虽然辛苦,却也是一种幸福。
不过幸运的官员少之又少,退休官员也不用过于担心退体后的生活,于中国古代的老百姓来说,养老制度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一家之内,晚辈负有不可推脱的养老义务,而国家也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主要是减免老人及其子孙的赋税和徭役。国家甚至还通过授官赐爵、赏赐财物以确保老人安享晚年。
如今东南王恼怒哪怕到了新明,一有人造反,居然一呼百应,造反的还是他花了大钱去收买的军队,要来何用!
要知道,东南国从来没有一支军队造反的,东南**人可是泥腿子与海里渔民出身,素质比不得那些将门世家,但他们都知道受人钱财忠人之事,观念很朴实,胜过明**官多多。
四十五岁以上的军官的人生观已经固化,很难改变,且人心莫测,就算他们当面说效忠也有可能是说话如放p,该叛的时候就造反,颜常武哪来那么多时间在国内守着,他还得去国外抢地盘哩。
干脆来了一个一刀切,将那些军官们全部退役了事!
以前不这么做,是时机没成熟,现在时候到了,关键是有钱可以买断军官们的军龄,那就做呗!
杨天生秉承东南王旨意,在兵部宣布将四十五岁以上军官强制退役的决定,这是朝廷的决定,他只是来通报而已,着各衙门开展工作,将明国四十五岁以上的军官全部退役,同时提拨新官上任。
朝廷的这项决定在明**界引发了轩然大波!
四十五岁以上军官们非常的愤怒,然而形势比人强,刀柄操在别人手里,正应了一句话“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哪怕他们想做什么,也不能做什么。
没人跟随他们走,因为朝廷算是至仁至义,是花了大钱来买断军龄。
重要的是东南王在国内!
东南王战功赫赫,威权震于军界,都被他压得服服贴贴,唯有看着杨天生在军队里舞弄,下的下,上的上,皆由其一言而决。
不怕没有军官,铺垫在于新明十年间,军校大量招生,有众多的士官和中低级军官,可以迅速地扩充,中级升高级,低级升中级,士官升低级,十年前的播种准备,今天派上用场。
虽说新的军官不一定能够有足够的威望与经验,但作战方式也有很大的改变,有了参谋部,还有了火枪,对军官的经验和武力值有相当大的弥补。
这里有个例外,那就是北方战线的军官们不受影响,哪怕年龄过四十五岁不用下岗。
“为什么他们可以例外!”有人不服气地质问兵部官员道。
答曰:“他们交了投名状!”
众人想起当初对北方作战时,在全国调兵遣将,那些人去了北方,还被人笑他们傻,怎么可能打败北方游牧民族?!
然后今天看来,他们在北方前线就是光环护身,让众人后悔莫及!
第1413章 差点传奇不再
十月的漠南,寒风初起,已是冰冷刺骨,然而军人们之心,依旧红红火火,除非大雪才是休息日,否则他们会努力出击,肝死游牧民族去。
戈壁滩上一片明军的军帐,此时晨光曦微,官兵们一片喧闹,正在吃早餐。
他们吃的是煎得金黄的馒头和香肠,喝的热腾腾的豆浆,伙食相当不错!
军帐内点起了煤炉子,可以一边烤东西一边取暖,有管道通向帐外以防中毒,十分妥当。
铁板上那种加上葱油刷得油亮再烤到焦黄的牛角小面包,对于军人们来说是一口一个。
帐内一老一少两个军官,都在口不停,少的那个吃个不停,而老的则是说个不停。
他身长七尺余,横眉竖目,样貌颇为凶悍,却象个女人婆般地唠唠叨叨地道:“……这一次真的走运,要不是曾总兵(曾英)提醒了我一把,我想来想去,硬朗了一把,否则俺家就靠儿子你来撑大局了!”
“朝廷这一次让军官大下岗,好多兄弟都回老家种田了,就不知道还有多少个兄弟还在,不过他们不打仗了,朝廷给的军龄钱还是丰厚的,做得小本生意可以!”
“以后得去多谢曾总兵,还得看看那些老兄弟……”老军官一个个地点手指道:“曹勋还在,赵剑东没来,于大海、王祥……”
“爹!”少军官无奈地道:“你再不吃,部队很快就要出动了,难道要让部队等你吃完吗?要是把自家的将军给扔下来,你就成为笑话了!”
“咳,丢了你都不会丢了你爹,是不会丢了你劳资!”老军官拿起牛角包吃起来。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