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831节

  哪怕是前明两榜进士出身,他们对于同为海贼出身的甘辉也不敢怠慢,因为介绍上的甘辉实在是战绩标榜,功劳大得吓人,助东南王在东南国开疆万里之遥,谁人可及!

  所以官员们认真听课,积极做着笔记。

  ……

  “我们出塞,移民百姓,建城立塞,占领漠南和漠北,驱除北虏,是功在千秋之事,在东南王的麾下从事此伟业,必定成功!”甘辉展示了出塞的建城图,以城为依据,建堡和军队出击!一旦建成的话……”讲到激昂处,甘辉高声念道:“山是老子开,树是老子栽,谁敢来摘果,人头就落地!”

  虽是歪诗,但十分有气势,会场里顿时响起了一阵掌声和欢乐的笑声,当天上午的学习结束后,由于密云军营新建,条件简陋,会场变成食堂,炊事员笑呵呵地挑来几大桶热腾腾香喷喷的炖羊肉,甘辉亲自动手,带领大家把台子摆好,大家一圈圈围坐下每圈当中放一只大陶盆盛肉,热热闹闹地吃了起来。

  吃过饭,上茶来,大家乘机开开小会,相互介绍,尤其是一些报名出塞官员们更是到处拉关系,这是允许的,此行出塞,风险莫测,把命活下来让事情做成功是第一要务,要动员一切力量,精诚团结,彼此熟悉,有私人关系,事情更好办。

  下午开始战略部署,大家也不是第一次见到塞外建城的大地图,但每一次依旧都觉得心潮起伏,真要是成功,解决了困扰中国二千多年的北虏,把中国的疆域推到苏武牧羊的北海,即贝加尔湖,实在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业,自己为官参与此事,一生受用无穷!

  扪心自问,还真的有很大机会完成此事,东南王雄才大略,要人有人,要枪有枪,要银有银,要粮有粮,上下一心!

  漠南诸游牧民族势孤力薄,难挡东南王大军,待到漠南建城,漠北骑兵南下,我们以逸待劳,未必不能战而胜之!

  不知不觉中,通过一次次的开会、学习,文官武将们的信心树立起来,他们准备着建功立业了!

  第二天,在他们共同见证下,第一支大明军队誓师出塞!

第1344章 王师北伐

  本日的老黄历上写的清楚:宜祭祀、出行、修造、动土。

  天气晴朗,密云的冰雪早已消融,大较场上人头拥拥,人声鼎沸,军队、文官、同行的民夫、特意前来送行的社会贤达、士绅和老百姓等等,每个人的脸上都扬溢着兴奋的笑容,包括了武力值最低的民夫!

  好象不是去打仗,直面凶残的北虏,而是塞外有银子捡,大把大把的黄金机会。

  一位在鞑靼人数次入塞中幸存下来的士绅对比今昔,暗暗点头!

  曾几何时,听闻鞑靼人到来的消息,城市象炸了营一般,老百姓跑回家中,关门闭户,军人象待宰的鸡一般畏畏缩缩。

  现在呢,军人们闻战则喜,民工抢着报名,生怕没有了出塞的机会!

  为了报名,许多民工抢着差点打起来,他们不仅仅是民工,许多人准备移民,官府说得很清楚,在塞外只要给军队或者官府当民工半年,分田的时候就能够分多五亩,最多可以享受三次即十五亩的土地加成!

  这次出塞,专业耕田者或者游牧者每丁可分得五十亩地,加多十五亩地,则达到六十五亩地,不少了!

  在初期的犹豫之后,这次征集九万移民结果是报名者跳跃,没有强行抽签摊派,许多人都信了东南王,也就信了朝廷,不以北虏为患,许多人吃后悔药因为报名迟了。

  哪怕士绅因为家中农田被强征收税而不悦,也不得不承认时代不同了!

  如此民工都这样振奋,更不用说军队。

  每个军人脸上没有惶恐,而是坚毅!

  甘辉深吸一口气,与李过、祖大寿一起迈步登上点将台。

  入眼处,校场上人山人海,大片的兵马已经等候在那里,旌旗在人海中飘荡,林立的枪刺在初升的太阳下闪闪生辉,铁甲人海如同洪流,。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百姓,开阔的校场边几乎全是人。

  站在前面的正是大明朝百战余生的将军们,他们有贺珍、牛万才、白文选、刘汝魁、马重禧、张能、田虎、杨彦昌、曾英、李占春、于大海、王祥、杨展、曹勋等将领;祖家军之祖泽润、祖泽溥、祖泽洪、祖泽清,祖泽远等。

  见他们登台,无数双眼睛望过来,人海中嘈杂地嚷嚷着:“甘大将军来了!”。

  甘辉抽出长剑指向北方,高呼道:“大明猛士,出塞!”

  此时此刻,哪怕是甘辉身经百战,也激动得有点声音发抖。

  在点将台下的两个方阵的军汉大声响亮地复述他的呼声,传得更远,一句话立刻点燃了将士们的士气,众军汉瞪圆了眼睛,激动地呐喊道:“大明万岁!”“为东南王而战!”“我军万胜!”

  呐喊声迅速在人海中蔓延,晴天之下仿佛有暴风雨席卷而至。

  祖大寿上前,宣读《讨北虏檄文》,声讨北虏为祸中原二千年,今大明朝廷、东南王决定,兴义师、讨不义……

  李过出列,宣布这次出动军队人员名单。

  贺珍为主将,率骑兵五千、一万步兵和五千民工出塞,步兵统领为白文选、曾英,步兵统领为祖泽洪、田虎。

  兵出古北口,向北,向北!

  授军旗!

  贺珍顶盔背甲,上台接过甘辉代表东南王授予的军旗,展开来,一只飞虎直扑入众人眼帘,他用力招展,军队再度爆发出:“大明万岁!”“为东南王而战!”“我军万胜!”

  “出发!”甘辉一声令下,军队列队通过点将台,接受他的检阅后,开赴前线!

  一些老百姓眼中淌泪:王师北伐,向北虏讨还血债了!

  过去的这些年来,北虏轮着大明一次又一次,多少大明百姓死在他们手里,妻离子散,血海深仇,仇恨深深地烙入他们的脑海中,令他们麻木,以为这一生再也不能复仇。

  在甘辉当天的日记上记着“……威武的军队在我面前列队而过,看着一张张年轻小伙子的脸,我知道他们当中可能很多人不再回来,但他们倒下的身影,换来的是中华民族的崛起!”

  “我信,我相信,我深深地相信,我们必能把我们的国界,推到北海!”

  ……

  通过古北口雄伟的关口,山谷间的人马如同一条长龙般,沿着蜿蜒的谷道在行进。

  出了坚城,将士们变得严肃起来,声音沉寂下来,不由得抓紧了手上的枪。

  前路莫测,固然有雄心壮志,但亦有悲壮,他们接到的命令是:“死也要死在塞外!”

  绝不能象前明军那样,逢敌而逃,而要遇敌必战,杀死一个够本,杀死二个有赚!

  这可不行,所以军队文工团是不可缺少,他们承担着鼓舞士气的作用,虽说军队也可组织,但专业人士更加有效。

  有人在路口打起了快板,鼓励军人们鼓起勇气,加快步伐!

  更让人振奋百倍的是一个年轻的、面貌姣好身材苗条的女军人站在道路一侧,为军人们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这首歌来自东南王,那个女军人放声歌唱,她娇甜悦耳的声音在原野上回荡着,深深地激发了军人们的心绪:“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家乡,打击敌人,要活着回来!”

  贺珍经过了这个女军人,不由得放慢了马步,激赏不已!

  文工团、女军人来自东南国,在东南国,女军人很普遍,甚至有女将军,是实打实的战斗英雄!

  而在大明军队,也出现了女军人,但都是辅助战位,比如女歌手、女医生和文职女兵,但不得不承认,军队出现一个女军人,真的很鼓励士气。

  女军人都敢上前线,她都这么带种,男军人能丢得下这个脸?!

  在男军人的心中,更要为保卫她们而战,如果她们落入敌手,大伙儿决不能偷生!

  众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声音远远传出去,让远处的北虏游骑兵听得……年轻的北虏觉得这歌好听,而年长的北虏却觉得不妙!

  他听出了歌声中的不屈不挠,这会要了他们北虏的命!

第1345章 尚算顺利

  塞外的蒙古人闻风而遁!

  一般而言,越靠近长城越温暖,蒙古人越多,但在春暖花开之际,蒙古人已经往北撤离。

  他们拖家携口,赶着牲畜先行离开。

  绝不能低估蒙古大酋的狡猾,他们清楚到大明军队积蓄了太多的怒气与不忿,挟怒而来,怎么都有点勇气,而蒙古人少,与明人硬拼划不来,于是蒙古人才不会傻到与明人硬肝。

  先行退却,避开明人锐气,待到他们懈怠之时,再行出击,翼将来可以来个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明军重现前明军队那种腐朽气质,闻风丧胆,一溃千里,那蒙古人做梦都会笑。

  出塞明军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甚至没见到蒙古人,走了三天都是这样的景象。

  但是绝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没命!

  行动的大军派出斥侯,前后左右地观察,每一个士兵都提高了警惕,就连民夫有空也玩弄他们携带的火枪,这次出动,民夫也全员武装,一旦部队缺员,需要时他们即时应征入征。

  路上植被旺盛,春风已绿长城外,青草地在短短时间铺满了天际,果然是畜牧的良好地盘,养肥了胡人、北虏的战马,南下让汉王朝陷入了血与火之中!

  他们依水源进军,二万人的队伍行军,若是路上没有水源,那就真的是大问题了。

  ……

  古北口城墙上,甘辉放下了望远镜,沉默不语。

  远处的草原上有几个蒙古包,还有一些羊群在吃草,那是蒙古人来了!

  少许蒙古人已然卷土重来,他们的游骑兵甚至嚣张地就在城外游荡。

  北方太大了,出动的二万军队简直是投石入海一般。

  “派人去杀他们!”甘辉淡然道。

  “是!”一个军官应道,很快地,足足千骑离城而去,隆隆的马蹄声让城墙震颤起来。

  蒙古人奔逃不迭,玩起了你来我走的游戏。

  “我们一定会成功!”甘辉给自己打气道:“那就来肝吧,看看谁怕谁!”

  甘辉如吕蒙,学识在入伍后急速提升,他对大明北方有清晰的了解,在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一直长期经营中原和江南地区,至于北方草原,经常不在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之一,而是草原部落的势力范围。

  虽然在国力强盛的时候,中原王朝也会进行一系列的北伐行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旦中原王朝国力衰败,北方草原政权甚至能够直接威胁中原王朝,从秦汉时期一直到明朝,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草原上的部族如庄稼般被割了一茬又一茬,但强大的部族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鞑靼人等一系列的政权严重威胁到中原王朝的统治。

  今天,新明人接过了祖宗前辈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尝试着对北方草原部族动武,找寻着一劳永逸的方法,最终解决北方草原部族。

  “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

首节 上一节 831/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