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814节

  乡府不仅能够调配、动员劳动力和资源用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工业,也为实现普通农民的政治参与和基层自治开辟了道路。

  你必须扫盲,民智才开,才能推行下一步。

  还有,乡府可以加强人口管理,乡官长年累月在乡村里,别人什么猫腻都做不了,呆久了他们一目了然。

  在这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皇权下乡中,也有反复,有人弄虚作假,但是大的骚动没有,影响社会,动摇国本的大事无,这一场改革居然波澜不兴地完成了!

  朝廷鼓励的是每丁占有土地不得过百亩,超过税收翻倍。

  鼓励生育,本来不超过百亩的土地交税为二十税一,如果该丁口有未成年孩子时,土地税收为零!

  百亩以上的土地无此优惠,铁了心朝廷就是要大力遏制土地兼并,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上亿农民没土地,哪一个统治者都睡不好觉,即使是颜常武也是如此。

  在一些土地有多的地方,朝廷鼓励种粮大户承包,生产粮食三分之二卖给国家,则可以免税。

  当然,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整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如此巨大的变革,其实颜常武并没有多费心,他在南京城里坐上一坐,整个大明的形势即时稳定,这就是开国之君的能耐!

  他重点关注在北方,关注着与喀尔喀骑兵对峙的明军。

  ……

  大明明在北方的防御非常完善,1368年明朝建国,设九大塞王,统辖漠南诸卫所。永乐之后漠南诸卫所逐渐废除或内迁只剩九边重镇。九边重镇是指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天津藓县)、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

  嘉靖年间明廷于北京西北增设了昌平镇和真保镇,万历年间又从蓟州镇分出山海镇,从固原镇分出临洮镇。

  九边重镇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之后蒙古衰落,鞑靼人兴起,主要在辽东镇大战,明朝丧师累累,但最终鞑靼人败了。

  然后漠北的喀尔喀骑兵南下,九边重镇诸镇开始变得重要,朝廷着各镇加固城防,补充兵员,边境一线又热闹起来。

  对付游牧民族绝非易事,他们一人数马,一日百里全无问题,上午进攻京师,下午就到了藓州镇,第三天到达山海关,把京师以东都轮一遍,处于你两条腿打不了他四条腿,他想揍你就揍你的悲惨境界。

  明代貌似建立了完善的对北卫所防御体系,而实际上蒙古军队却可以在各城防要塞、卫所之间来回机动,整个明代北方边防便是个大筛子,到处漏水,到处透风。

  游牧民族的骑兵本来难对付了,明朝还自己作死,朱元璋想以屯田兵为防御,一边屯田一边打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分驻各边镇的亲王、tj、军官等都争相侵占屯田,役使军丁为他们耕种,军丁不堪虐待,逃亡的就更多了。

  “兵员缺乏,粮食又少,边军屯田还不能做到粮食自给,朝廷便下令盐商只能拿边境的粮食来换盐引,于是富商大贾纷纷出钱召募农民到边境开荒垦田,边境的粮仓也因此充足了。

  但是到了孝宗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却让盐商纳银换引,而由太仓供给边境用粮,盐商们自然不再管边境的粮仓是否装得满,边地日见荒芜,边境的粮价越来越贵,边军用粮也越来越困难了。

  武宗以后,边将冒饷,边兵逃亡,诸如此类的事已司空见惯,边备日渐废池,虽然朝廷屡次助饷派兵,要不是杯水车薪,要不就是添油战术,终究不成事!”

  “如今朝廷重行旧制,着令盐商只能拿边境的粮食来换盐引,总督大人您看,那边就是盐商资金新开僻的田地!”藓州镇城墙上,知府傅天锡引着北京留守、九边总督祖大寿观看城池远方的田地,农人正在耕种。

  这是傅天锡经手的工作,所以他很清楚。

  “有劳傅大人,本督受益非浅!”已是满头白发的祖大寿谦虚地拱手道。

  “不敢当,不敢当!”傅天锡折腰还礼道。

  两人论官阶,祖大寿是武官正一品,傅天锡是文官四品,新朝新气象,没有以文制武,官大就大,不会象前明那样一个知府敢不鸟一个二品的总兵。

  祖大寿也不会因傅天锡的官小而小看他,这位傅知府是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科殿试入金榜,赐进士出身,他的同年有力,就在傅知府后一位的进士叫做堵胤锡,在内阁五相中名列第四!

  堵胤锡爬得如此之快,无形中成为了同年们的帮助,祖大寿乃积年老军头,为人圆滑,自然懂得做人,于是两文武相得益彰。

  朝廷起用祖大寿主持北方军务,是用他的稳,他老资历,弹压诸将,稳定地方不在话下,但指望他能够率军出塞,封狼居胥则办不到。

  两人正沿城墙巡视,突然间,他们看到北方的烟柱升起来,一条接一条,向着蓟州镇扑来,它们就象一条条张牙舞爪的恶龙,沉甸甸压在了蓟州镇军民的心上。

  喀尔喀蒙古人入寇!

  报警的钟声急促响起,民众纷纷往城里逃避,丢弃了手头上的物资,一个劲儿地狂奔,只有一个想法:快逃,逃进城就安全了!

  烟尘大起,州镇偏西北处,一队蒙古骑兵直杀向蓟州镇!

第1315章 难题难解

  这一队骑兵为数仅过百人,衣甲破烂,却一人三马,迅猛冲来,威势惊人!

  路遇的一小队官兵,被他们风卷残云一般,乱箭射去,转眼间尽倒在了血泊中!

  官兵没人投降,也应对得当,前面盾牌兵后面弓箭兵,但根本挡不了百余骑四面八方的进攻,还击也没让对方遭受到多少的损失。

  那些蒙古人分出了十余骑下马来打扫战场,他们搜索得很仔细,连死人全身都搜遍。

  蒙古生产力落后,什么都缺乏,他们以抢劫为生,无恶不作。

  余众沿大路继续扑来,沿途杀戮一切,抢劫一切!

  民众大乱,用尽吃奶力气逃跑,却哪能逃得掉,被他们射杀路上,惨叫声让远处城墙上的祖大寿和傅天锡都听闻。

  肆意杀戮明人,毫不留情。

  祖大寿板起了脸,傅天锡一声不吭。

  清脆的小号声中,明军一队三百骑兵出动,迎击那队蒙古骑兵。

  这支蒙古骑兵颇为强悍,见到大队明军也不退,而是与明军对射。

  双方箭来箭往,死伤交换比为二比一,明军二,蒙古人为一,蒙古人死伤了十余人之后,呼啸而去,他们骑术甚精,勒马转向轻而易举,加速奔跑瞬间上了速度跑起来,相比之下,明军的骑术水平显得有点生硬。

  蒙古人只丢下了二个死人,其他人等纷纷撤退---不能说人家逃跑,他们策马离开,从容淡定,边跑边射,有的人前出,有的人滞后,轮番掩护,明军不敢相逼!

  追之不及,一刻钟之后,那队蒙古骑兵让明军在后面吃尘,还顺手干掉了他们前路逃避不及的数个明人。

  甚至还掳走了几个女子,用绳索套上一个明人孩子,在地上拖行,扬起了大量尘埃。

  明军看得,愤怒至极,奋勇追击,却只得到了那个孩子的死尸!

  这场战斗让蓟州镇城墙上的祖大寿和傅天锡看在眼里,无不心头沉甸甸的,傅天锡恨声道:“蒙古人杀害我朝民众,血债累累,罪恶滔天,一定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祖大寿则说道:“你都看着了,不是件容易的事!”

  “是的!”傅天锡谓然长叹道:“成祖五伐蒙古,兴师动众,战果不菲,但关山迢迢,终不能成功,唯有设置九边,以备御蒙古入寇,然而哪有千日防贼之理!”

  傅天锡此话给朱老四脸上贴金,其实朱棣战果寥寥,你大军去打蒙古人,他们就跑,等你回军,他们卷土重来,整一个“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拢,敌疲我打”的游击战术,蒙古人玩得挺溜的。

  有明一代,北方的边患也从未停止过,直到亡于李自成。

  塞外地方广大,来多少军队都填不满,真要逼得急了,他们从漠南逃往漠北,明军根本不可能追击得这么远,唯有干瞪眼。

  在九边驻扎大军是迫不得已的方法,屯积大军,粮食补给不易,耗费大量国力。

  也造成国内空虚,平时没什么,一旦国内有乱,九边大军若支援国内,又让游牧民族有可乘之机,一来一往,两边吃力不讨好!

  “我大明新编十个整编军,放了三个在九边,九边另有二十万正规军,总共三十五万人,这么多人,依旧捉襟见肘!”祖大寿低沉地道。

  傅天锡会意地点头,兵力看起来,但平均起来就不多了,唯有依靠工事进行防御,局部出击。

  虽说新明锐气十足,但机动力的劣势,缺乏战马,兵力的不足,种种短板让新明军依旧不能取得战果。

  这喀尔喀蒙古人十分狡猾,即使人多,也不硬冲明军大阵和攻打城堡,而是将游击战术发挥到极至,先不论他们的战果,单是让你郁闷,都要闷出火来吐血了!

  对付蒙古骑兵确实不易,一定程度上,如果鞑靼人呆在关外,没有跑进关内享受城市生活,他们散落在关外,你根本不可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一阵风吹来,让傅天锡不由得打了个寒噤,深为自己的国家担忧。

  成祖未竟事业,谁可担之?

  算起来,南京的那位主儿也算是开国皇帝,雄姿勃发,如若他不能解决边患,则他之后的统治者乃长于深宫妇人之后,岂能建功!

  难道是一个新的轮回吗?

  见他紧锁眉头,一脸凝重的样子,祖大寿这个人精,轻拍他的肩膀道:“傅大人不必担忧,王爷自有解决之道,以王爷通天砌地之能,又有甘辉、戴维先生之辈,以及张守云、周全斌、李定国、左梦庚、李来亨、李成栋诸大将相助,其实,蒙古人根本不被王爷放在眼中!”

  他自嘲道:“王爷看都看不起他们,他即使回来,也没往北方而行,只放了本督这个没用的老朽在九边看着他们,否则派诸位大将到来,则不象本督这样守城,而是出击了!”

  “总督大人过谦了,您是我朝的中流砥柱,王爷对您是委以重任!”傅天锡赶快道。

  他突地起了兴趣道:“听说王爷身边有蕃将不少,一如大唐盛况,总督大人可有见识?”

  蕃将者,就是那些来华助战洋人,主要指白皮,现在九边至少有上千白皮,他们被东南国派遣到九边参战,主要进行火枪使用陪训和使用大炮。

  倒不是说他们的枪炮技术过人,而是他们正在从事这些职业,东南国华人的枪炮技术是青出蓝而胜于蓝,派到九边的东南军则有上万,他们要不充当教官,要不成建制地参战,出自东南军的官兵们作战意志坚强,枪炮使得非常好。

  祖大寿拈须微笑道:“王爷身边确有不少蕃将,有其过人之处,如斯托姆,是东南国海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更有戴维先生,有过目不忘之奇才,非同小可!”

  他对傅天锡道:“戴维先生念的可是你们的那些字书啊!用起典故来就象你们一样。”

  傅天锡向往地道:“竟有此事,倒要见识一下!”

  正说着,祖大寿看到旁边一个传令兵站着,于是动问:“什么事?”

  士兵行个军礼道:“禀总督大人,颜大人有请,说收到王爷旨意,请总督大人会商!”

  颜大人东来,乃颜氏宗亲,正是九边军队总监军。

  他也是军人出身,被派到九边督战。

  “噢,我们就来!”祖大寿于是连同傅天锡一道下城找颜东来看究竟王爷有何旨意!

第1316章 全民发枪

  总监军颜东来正坐在总督行辕内陪着传旨的使者喝茶,这里本是一富豪家庭,被军队征用。

  其客厅甚大,一边用来招待客人,一边则在拼起来的大桌上放置大幅地图。

  见着祖大寿与傅天锡进来,颜东来起立,向祖大寿先行军礼。

首节 上一节 814/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