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740节

  “敌酋不会不来,我想,早则一年,晚则三年,他们必将会大举进攻,届时,我们将苏丹御驾亲征,与敌人一决高下!”科普律鲁帕夏用他的睿智判断道。

  “至于失地不收复,让民众沦陷于敌手之过,由我一力承担,待到苏丹陛下打败敌军,我将辞职,以作赎罪!”科普律鲁帕夏从容地道。

  两位帕夏钦佩地看着他,他们知道这位老人为了帝国付出了多少的精力,不顾年老之躯,全副身心都投入工作中,真正是以身许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们作出了一系列的决定,准备未来的大战!

  哈伦帕夏为帝师,努力培养苏丹的军事素养,将来驾驭军队,御驾亲征,以抵消对方领袖领军对士气的加成。

  道理很简单,两军对战时,人家高呼“王上万岁”,已方是帕夏的话,气势就弱了不少。

  唯有王对王,加上宗教鼓舞,奥斯曼人胜利的机率大增!

  再有积极发展工矿业、农业和军工生产,编练新军,这少不得整治吏治,科普律鲁帕夏采取严厉措施,三年内处决约二万名贪官污吏、不法军人和谋叛分子,整顿和恢复了国内秩序,他将宗教基金改拨世俗用途,缓解了财政危机。

  也就做好了准备,预计三年后,两强将巅峰对决!

第1190章 倭人阿部贤六

  南京,秋天来了。丫丫电子书

  雨沙沙地下着,土肥圆倭人阿部贤六穿着淡褐色的和服,打着大红油纸伞,不慌不忙地迈着鸭子步到达了他位于老虎桥巷的工作室前,开锁进内。

  这一片道路全是石板路,没泥,也无水浸,所以他穿着有点累赘的和服根本无妨,鞋子也不脏。

  这座宅地不过百平方米,却五脏俱全,外形是他喜爱的“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内里有个小天井,有三株树,可坐于树下石圆桌下品茗,非常舒适。

  老虎桥巷位于进香河附近,进香河谷山青水秀,景色怡人,乃南京城内的水路要道,连接着鸡鸣寺跟外城的秦淮河,城外的人们想要进城烧香,离不开这四通八达的河网。

  河道附近的道路有莲花桥、老虎桥、大石桥等,两旁尽是黛瓦、粉壁、马头墙随处可见,本来就热闹非凡,这些年来,随着南京人口增加,此处的房价飙升。

  幸运的阿部贤六早早买下了这套房子,否则以今时今日的价格,哪怕是他有着父亲阿部忠秋身居倭国“老中”显职,家族庞大财力的支持,也拿不下来,太贵了!

  阿部贤六入得门来,穿过中堂,到达书房,里面文房四宝俱全,书架上尽是汉字书籍,书架高度直达梁上。

  推开花窗,让外面的新鲜空气进来,然后用掸子打扫灰尘,他已经有大半年没回来过,不过宅第安然无恙,无人进内,治安相当好!

  到了天井里的井旁打水回书房,用泥炭小炉煮水,水煮沸了,用上了景德镇的茶具,他泡茶喝,翻开汉书来看。

  这一切做得非常自然而然,要不是他的身材,几乎就是明人、中国人。

  至于他穿着和服,不,这是汉服,我们东瀛人从你们汉朝那里jj的衣服!

  没错,该位倭人是不折不扣的明粉,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公元17世纪的两中华,是世界上灯塔国,象磁铁牢牢地吸引了无数的粉丝,山崎进六不过是其中之一。

  1644年的甲申之变,前明倾覆,东南国领袖乘战列舰进南京,夺取大明政权。

  第二年,当时阿部贤六就来了。

  领袖定鼎未久,南京城内人心惶惶,倭人独具眼光,使尽全身银钱,甚至借贷,买下了这座宅第,如今成为他的得意之举。

  他一直呆在中国没有归国,他为人豪爽好客,这间宅第也就成为了在南京倭人的聚会点。

  门栓响动,有人拍门。

  阿部贤六出去开门,门外站着二位倭人,一个叫做山崎英夫,另一个叫做石原喜之郎,都是熟客。

  三位倭人鞠躬互打招呼道。

  “山崎君,石原君!”

  “阿部君!”

  “请!

  “请!请!”

  倭人礼多,大家鞠躬来鞠躬去,总算进书房内坐下,立即把不大的书房给显窄了。

  “两位来得真快,我一回到南京,你们就来了!”阿部贤六微笑道。

  他感谢道:“我不在南京时,谢谢你们为我照顾这里!”

  “咳,小事一桩!”山崎英夫催促道:“阿部君,你去了东南国游览了大半年,快快说说你的经历吧!”

  “好!”原来阿部贤六去了一趟海上中华之东南国,他就说起了他的经历来。

  稍定了一下神,他说道:“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里的人的奋斗精神,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在勤奋程度上超过中国人的,我来到,看到了一座大山,离开前,一座大山变成了种植园!”

  他作了个手势,以显示那座山之大,再说明耕耘的华人不过千数,让两个倭人听得瞪大眼睛!

  他在去年底乘着北风下东南亚,尽游东南亚诸大岛,所见所闻,给这个倭人印象极为深刻!

  在金山省,即加里曼丹岛、婆罗洲,不愧是金山省,除了金子采掘业发达之外,这里简直是种植业的天堂!

  岛上稻米自给自足,如此不必外来输米,再有种植玉米、红薯、木薯,除了作为人类调剂食物,玉米可喂牲畜给它们增膘,至于红薯是喂猪的,木薯淀粉应用广泛,制饼来食很常见。

  阿部贤六在金山省,尤其喜欢吃木薯粉炸虾饼,拿它们当饭吃,吃了一个又一个,沾上一些焦盐,那味道棒极了!

  价格嘛,很便宜,木薯粉不值钱,在海边,虾也不值钱,更有甚者,华人开虾塘养虾,虾不值钱,不值钱。

  不过阿部贤六更喜欢吃肉,他承认道:“我在东南亚这段日子里,吃的肉比没来前吃的肉还要多!”

  他说得很实在,听得山崎英夫和石原喜之郎羡慕无比,他们来到中国之后,吃的肉比在倭国吃得多多,但是阿部贤六更胜一筹,口福超好,在东南亚吃到的肉胜过他以前吃的肉的总和还要多,口福不提有多大!

  在倭国,肉类匮乏,民众很少吃到肉,肉指的非海鲜肉,即使上层能够吃到海鲜,下层吃臭咸鱼,但肉就是肉,很少倭人能够吃到。

  “他们大力发展……领袖叫做生产力……”阿部贤六提到“领袖”没说谁的领袖,只说领袖,而两倭人也不纠正他的错误。

  阿部贤六回忆道:“他们开发土地,成片成片的森林被砍伐,整个东南亚都在不停地砍树、砍树、砍树……”

  然后变成一座座巨大的种植园:棕榈树、胡椒、烟叶、咖啡、可可、麻、西米树等等的种植。

  东南亚地区的蚊虫和带毒生物多,可是华人把一座大岛屿尽皆开发,再毒不过华人,那些生物没有了生存环境,彻底完结。

  在岛上种草养殖大量的牲畜,牲畜从头到脚都可以卖钱,一点都不浪费,粪便也被一抢而光:给作物追肥,或者制造火药。

  东南国对外战争频繁,火药有多少要多少。

  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无论种植多少、养多少,都可以卖掉,即使是低价,也不会亏本。

  一座座山被削平,一栋栋房屋建立,一座座城市拨地而地,让阿部贤六这个倭人彻底地震撼了!

  ……

  “不,海上中华的精粹,我更是看到了……勤劳、遵纪守法、团结奋进……不同于陆上中华,陆上中华也在向着海上中华的精神靠拢,两中华焕发出巨大的活力,转变为巨大的国力和财富,强国富民的中华,是迄今历史上最强大的中华帝国,胜过唐朝!我欲上书将军,要求重派遣唐使!”阿部贤六站起来,激昂地道。

第1191章 新遣唐使!

  遣唐使!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倭国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中国的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倭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倭国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倭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终于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倭倭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不断派人到中国学习,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团多达百人以上,有时多至五百余人。

  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倭国,对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后来,渔阳鼙鼓动地起,惊破霓裳羽衣曲,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朝统治走向末期,倒让倭人笑话了,此时他们把中华文化学得不少,自认可以出师了,遂停止了遣唐使的到来。

  待到蒙古人席卷华夏,山河破碎,神州陆沉,涯山之后无中华,哪怕是洪武中兴,一些倭人认为自己才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人!

  阿部贤六现在亲眼见到两中华尤其是海上中华奇迹般地崛起,他倒想问问自家的那些国人众,他们在心理上有优势感从何谈起?

  如今两中华实力空前强大,更可怕的是,她的力量还在不断地增强中!

  领袖,是明朝的王爷,东南国的国王,但阿部贤六认为领袖是世界之王!

  他的舰队控制了海洋,他的治理是如此的成功,国家强大,疆域辽阔无比,中国历史上最为庞大的疆域自他而起,甚至胜过了元朝。

  或许面积不如,不同的是,中华民族是实管那里的土地。

  元朝那点点人,说是管辖地方,实际上只是控制着大城市,许多地方根本管不到,远不如领袖的地盘实在,处处可以见到国旗飘扬。

  更惊人的是东南国民众富裕,再穷的人,脸上也有油光,也能挺起胸膛走路。

  他们的孩子,扔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因为他们可以免费入学读书!

  让阿部贤六感到毛骨悚然的是在陆上中华大城市也开始了免费入学读书,作为一个中华文化的爱好者,他太清楚倭国之所以从愚昧年代走过来,正是因为吸收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他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还有国家的命运!

  阿部贤六认为倭国应该再派遣唐使,引发了山崎英夫和石原喜之郎的共鸣,他们来南京也有一段时间了,所看到的中国的一切。从百姓的吃喝穿戴、生活,到民俗民风民貌,从市井生活,到文化卫生等方面,他们发现中国人吃饭穿衣上远比倭国要有保障,他们积极发展生产力,物资丰富得多。

  将南京与江户相比,南京远比江户要繁华,同阶级物质上的差距十分的明显,甚至于有一种中国人比倭人有钱得多,中国的物价却比倭国更便宜。

  三倭人都知道“经济学”,这是中国“大学”教过的,他们去念过中国的大学,有大学文凭,知道往往越有钱时,物价越高。

  中国绝对有钱,他们得到了世界将近一半的白银,如此有钱,物价却低,这表明中国的生产力增长的速度胜过了物价增长的速度!

  与以前相比,中国人吃的肉更多,物价低,中国人又好吃,南京夫子庙前的“美食城”---别的中国城市是美食一条街,这里是座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人山人海,相去吃一次心仪的食物,往往要打仗一般,太多人了!

  三倭人比以前胖多了,本来就矮,加上胖肥,都成球了,走路时象球在滚……

  不仅仅吃得好,中国社会上的保障十分有力,就三倭人看来至少在几个方面是倭国“望尘莫及”的。

  一是医疗上,倭人虽然学习过古老的中医,但也不象中国有如此之多的药铺、药店,官府还开办了公立的廉价医院,诊疗费十分便宜---这恐怖的生产力,把药品价格拉低了许多,普罗大众也能看得起病。

  二是在教育上,东南国已经实行了“五年义务教育”,即小学读书免费,大明则在试行,许多城市也做到了。

  三是在人口政策上,两中华鼓励大力生育人口,妇婴得到了良好的医疗和生活保障,免费的!

首节 上一节 740/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