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729节

  两边的军人们没得说,这支奥斯曼火枪兵当场阵亡了一半以上,其余伤者大部分在后面死去,主将阿里依帕夏被一颗铅弹打进头颅中,他马上鼓起眼睛,眼中流血,倒地身亡。

  而东南军的前敌指挥张守云,被一枪打中胸口,痛到连话都说不出来,他为了不动摇军心,不动声色,始终坚持战斗,没叫军医。

  待到战后拆甲一看,子弹击穿护甲碎裂,胸口有一个巴掌那么大的破碎伤口,身上衣服尽被鲜血打湿!

  其余官兵更不用说,谁都没有后退一步,死也要死在阵地上!

  火枪兵失利,伊哈桑帕夏还有后着,他的骑兵部队!

  这次,应该胜过华人了吧?!

第1175章 他们肯定没读过历史书

  被伊哈桑帕夏寄予厚望的骑兵除了少许在正面战场上投入作战之外,大部分都投入到东南军的后方,试图前后夹击,争取胜利。

  作为奥斯曼军队的精锐,他们装备精良,一水的皮甲,许多战马都披了马甲,上面画了一些狰狞的猛兽---多是狼,奥斯曼人自认是突厥人的后代,而突厥人则是狼的子孙,所以他们崇拜狼,这是一脉的传承。

  随着眼界开拓,他们不再局限于崇拜狼,而是崇拜狮、虎、豹等,马甲上的猛兽让他们显得威风凛凛。

  所谓骑兵满万如海,总共三万骑兵,声势浩大至极。

  而且在他们的后面,还有二万的步兵,形成了一个重兵集团!

  这些军中骄子马匹健硕,训练有素,排着“几乎使战马膝盖碰着膝盖”的密集队形,在战鼓与号角声中缓缓策骑走向出发阵地,他们深信不疑,在神的引领下,他们必将取得胜利,就象他们驰骋三大洲,打得红毛番龟缩在城堡里不敢出来一样,他们也一定能够把那些黄皮肤的异教徒给赶下海。

  仅凭那股自信、安详的神态和以往的辉煌战绩就足以令对手胆战心惊,而且率领他们的是三个帕夏:费达帕夏、法瓦兹帕夏和吉哈德帕夏,都是帝国内身经百战的老将,曾经在欧洲战场、在黑海的草原、在国内立下不少的功劳,以往一个足以稳定战线,现在则有三个!

  此时他们的军容壮盛,个个信心百倍!

  下午三点刚过,他们已经运动到东南军的后方,中军主将的费达帕夏抽出军刀,发出军令,让部队分成左中右三个方向准备突击,密集的骑兵编队开始徐徐移动,骑兵们小心翼翼地驱马走过城外大片的麦田,在行进中渐次变成小跑,拉开前后排的距离,部队展开!

  带起的烟雾弥漫,气势更加逼人,似一头张牙舞爪的巨兽般扑向了东南军的后方。

  接近敌阵后,军官们一声令下,号手吹起了冲锋的牛角号,骑士们纷纷放松缰绳子,战马迈开了大步,大地在它们的铁蹄下颤动起来。

  一次性投入了一半人马,一万五千骑兵同时参战,形成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大冲锋!

  东南军的骑兵严重不足,只有九千人,另外的一小部分则投入在正面的战场上---当中的祖大乐就这样死掉了。

  九千骑兵是宝贝疙瘩,但再宝贝也要派上战场,不过他们保守了,在副将陈乔的指挥下,下马作战,排出厚实的火枪阵形,挡在中军的后方。

  丢脸呐!

  骑兵就应该上马对付马上的敌人骑兵,这样做,就算胜利,将来有何面止宣传自己是骑兵?

  比如骑兵第一师,应该是打败敌人的步兵第一师!

  骑兵有自己的骄傲,但是军令如山倒,只能按令执行。

  九千“步兵”当然挡不了那么大的正面,还有另外二个师的部队守护后方,关键是他们还有上百门的6磅火炮。

  东南军主将戴维先生把这些炮布置在后方阵地的最外面,当奥斯曼骑兵进入射程时,大炮向着那些包头佬喷射实心弹和霰弹,远射用实心弹,近战则使用霰弹,每一次射击都形同死神的大镰刀一挥,密集的弹丸落入人马中犹如雨打芭蕉,溅起了无数鲜红的血点、烂肉和碎甲,道路上很快躺满了奥斯曼骑士和战马支离破碎的躯干、内脏和残肢,道道鲜血汇成的小溪形成了一个个血塘。

  而那些奥斯曼骑兵们再无刚才的矜持,他们缩着头,夹紧马,拼命地用马刺催马,绕过遍地的尸骸不顾一切地向前猛冲,终于冲到了东南军的火炮阵地前,狞笑着,准备砍杀那些只穿裤头和上身披一件护甲背心的黄皮猴子,把刚才他们挨炮击的惨状演变成砍飞黄皮猴子的头、砍断他们的臂膀!

  东南军的炮兵们尽可能的坚持到最后一刻,打出最后一发炮弹,然后按照预先下达的军令,放弃大炮,健步如飞地躲进了自己步兵防线之内。

  东方华人军队的传统:“人在阵地在”、“不能抛弃自己的武器”,这样做往往不被原谅的。

  而炮兵们把火炮都给丢了,出自于戴维先生的命令,在他认为,自己用步兵对抗敌人的骑兵,稳操胜券!

  先前弃炮,只要敌人打不过,那么回收大炮就不在话下。

  与其他的将领相比,红毛番出身、又是领袖密友的戴维先生有更少的顾忌。

  他教步兵们排成10多个前后交错的方阵,方阵最外圈的三排士兵挺着刺刀,蹲地、半立着、直立着,后面的士兵轮流端枪射击,前排的士兵一旦倒下,后排的士兵立即自动上前补缺,有多少人就填多少人!

  于是奥斯曼骑兵面前始终竖着一层由闪亮枪刺构成的险恶丛林,林中不断地向外喷出致命的铅弹,投掷出各种爆炸物,打落骑兵如落叶,爆炸让战马惊惶不已。

  再傻的骑兵也不会硬干,他们猛然转向,沿着东南军的战线飞驰,找寻可乘之机。

  边跑边射箭,虽说逐步进入了热兵器时代,但弓箭还没有退出战场,在战马上,弓箭比火枪更顶用,也杀伤了一些华人。

  脾气暴躁的骑兵们用马刀一路格打着枪刺泄愤,试图把华人引出战线,但华人们没人上当。

  他们很清楚,只要离开战线,一个孤零零的步兵分分钟被秒。

  有的骑兵则用弓箭与东南军对射,但气馁地发现,射多少箭都仿似泥牛入海。

  酣战中有一些勇敢的奥斯曼骑兵试图纵马跳进方阵,少数幸运儿跃过枪刺,把敌军撞倒或踩在铁蹄之下,然后挥刀左右砍杀。

  砍得华人血肉横飞,爽不到十秒钟,就在乱枪下被打下战马。

  更多的不走运的骑兵,他们的马匹跳入了枪刺林中,在一片人惊马嘶中栽倒在成群的敌人中间任凭宰割,还有一些骑兵顺着各方阵之间的空隙渗到防线后方,砍死了一些散兵和辎重人员,但无一例外地倒毙在东南军的二线部队面前。

  一场好战!

  奥斯曼骑兵死伤惨重,一些地方的尸骸垒了几层,有的地方是半人高,有的地方过人高!

  浓烈的血腥味和火药味掺杂在一起熏人欲呕,奥斯曼骑兵始终无法突破华人战线,而在中军阵地搭起的望楼上,眺望着后方战况,看到敌人骑兵在我方坚阵前碰个头破血流,戴维先生从容道:“他们肯定没读过历史书!”

第1176章 奥斯曼骑兵怂了!

  旁边的颜常武忙问:“此话怎讲?”

  “奥斯曼人号称自己是突厥人,突厥人跟匈奴人都是差不多的,匈奴人曾经八万骑兵去打李广五千步兵,结果大单于被打得都要逃跑!”他晒笑道:“奥斯曼人肯定没读过历史书,否则他们就不会愚蠢到以骑兵硬捍我有备而来的步兵了!”

  确实有这段历史,戴维先生接着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好在我戴维不是李广,何止封侯,应该封公有望了吧!”

  听得颜常武呵呵笑开了,旁边的人则心中暗骂红毛番真会拍马屁,意思是说老大比汉武帝高明。丫丫电子书

  此时战场上杀成了一锅粥,奥斯曼人前后夹攻,使尽了浑身解数,他们也有火器,加上弓箭,还有骑兵!

  他们的骑兵让东南军吓得把自家骑兵当成了步兵用,下马开枪而不敢与奥斯曼人展开一场马刀的激情约会,让奥斯曼人大声嘲笑那些

  骑兵在各处穿行,竭力寻找东南军的漏洞,他们不可谓不努力,甚至直冲东南军的枪刺阵也在所不惜!

  然而,帕夏们深深的的失望了,他们寄予厚望的、名声显赫的骑兵---还真的是,东方大明明实在是逊b了,那些鞑靼人和蒙古人实际上人数很少,比如女真满万不可敌,实际上他们出动一万人都很困难!

  奥斯曼骑兵没能啃动东南军的方阵,因为华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长,华人齐心协心就足以排山倒海,表现为基建狂魔,表现为大战役中迸发出空前的战斗力,关键一点,必须有一个强力的领袖!

  华人太聪明了,一个华人是龙,二个华人是虫,三个华人没水吃,但只要有一个核心的领袖存在,则他能够把华人的力量尽显无遗。

  东南国幸运的是正好有一位主儿在位,而且双方的战术和士气对比不利于奥斯曼人。

  东南军10多个方阵都是训练有素的华人,他们在射击一类的技术性训练上的确雄视任何国家,让他们玩骑射可能不怎么顺溜,但玩火枪却让他们如鱼得水。

  领袖贴心哪,他说过能派子弹去的地方不要上人,以炸弹开路是必须的,开枪、砸炸弹!

  华人的射击水平让他们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用火枪给敌人造成一半伤亡的军队,加上护甲,东南军稳定的方阵成为了敌人的梦魇。

  可见,方阵在野战中是步兵对付骑兵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把骑兵的冲击比作狂暴的海浪,那么由意志坚定、训练有素的士兵组成的方阵就是冷静的礁石。

  不过,方阵本身并非无懈可击。

  首先,若方阵中的士兵训练不佳、组织纪律性差,则整个方阵很可能会像沙堤一样迅速崩溃,奥斯曼骑兵以前可是没少攻破红毛番的方阵,以致于红毛番只能凭城而守,不用方阵了!

  同样都是明人出身,鞑靼人和蒙古人也把明军的方阵大量攻破,之后明军都不敢野战以方阵对敌,同样当了缩头龟守城去也!

  而且,密集的方阵正好为炮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射击目标,而被炮火打散的方阵又会成为骑兵的良好突击目标。

  幸运的是,奥斯曼的大炮因为在开罗前线战败而丢失殆尽,他们的生产效率也太低,没能补充,以致于只有少量火炮,弹药也不足,没有威胁到东南军的方阵。

  虽然奥斯曼有神,可是华人有领袖,是帕夏对王,奥斯曼死后成勇士,而东南军则胜利就通吃,双方士气高下对比,一目了然!

  华人们坚定意志:“我们要活着回去见自己的家人,我们一定要胜利!”

  火枪的好处尽显无遗,奥斯曼的弓骑兵射出二十箭就手臂渐酸,射出三十箭后已经算是一等一射手,无力再发箭。

  可是三十发火枪射击,是东南军中一等一射手六分钟的功力,他们一分钟能够射出五颗子弹!

  六分钟之后,或许会射速有所减慢,但再慢,也能够达到一分钟三颗子弹的射速,换言之,东南军平均一分钟三发子弹射速,一小时就是180颗子弹,只要有充足的弹药,东南军的dps输出始终稳定。

  在骑兵后阵督战的费达帕夏又惊又怒,他使尽浑身解数,又是骑兵突击,又是步兵稳固阵地,然而没能奏效,反倒是死伤的人越来越多,但仗打到了这个份上,总不能半途而废,他再次投入了五千骑兵。

  如此一来,疯狂的死亡冲锋开始,奔腾的战马,给华人很大的压力,毕竟精神上高度紧张,也有点麻木了,动作变形很正常,射速下降,精度降低敌人威胁增强。

  危急时候,戴维先生亲率千余人来援,马上把阵势稳定下来。

  道理简单,人力无大用,榜样的力量无穷。

  他就穿着一身光鲜的陆军上将制服---他本是海军上将,为方便指挥打仗,领袖把他转为陆军上将,在阵地上一站,他都不动,谁敢动?

  所以官兵们没得说了,豁出去吧,为了解除心中的恐惧,为了活下去,他们的怒火化为怒焰,让子弹飞!

  暴走,东南军!

  东南军的射速奇迹般地再增,一下子攀升回正常的水平,打得奥斯曼人仰马翻,你有神,我有火枪!

  在戴维先生的回忆录中他写道:“……烟尘与火药的焦味几乎使人窒息,每移动一步,都要踩着负伤官兵或者尸体,当然,敌人死得更多,倒在我们阵地前的奥斯曼人是如此之多,我认为,他们的号召已经苍白无力,而我的声音虽弱,可是却神迹般地传遍了整个战场。”

  奥斯曼人为了胜利,狂风暴雨地冲杀而来,速度之快,有的人甚至给战马上捅了一刀,刺激战马突击!

  戴维先生教数十名大嗓子亲兵在队列中来回狂奔,声嘶力竭的吼道,“领袖有令……杀敌者重赏……每人十块大洋,勋田五亩,后退者没收田地、全家处死……!”

  所有官兵心中大凛,真是水火两重天哪。

  前进一步就是花差花差,后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大洋十块不错,难得的是勋田五亩,华人骨子里谁都爱土地,这是挠到了大家的痒处,领袖说话算数,牙齿当金使,信领袖就得救,拼了。

首节 上一节 729/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