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685节

  这族的“舍勒”叫做艾尼斯,弓马娴熟,率领族人八百余人出动,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是最先抵达的部队。

  艰难地跋涉中,他们用面纱遮腰,以抵挡无所不在的风沙的侵袭,食水补给不晚,每个人的嘴唇干裂,但目光坚定。

  队伍中的马车在吱吱乱响,它们载着辎重,但家当少得可怜,就是一些烧饼、干果、椰枣而已,还有一些屯积的箭矢等,水罐早就空了。

  贝都因的战士们形形色色,自由散漫地顺着向西的方向在行进,没有什么组织,都混在一起了,大家都自由自便地走着,有的唱歌、有的吵嘴、嚷闹、笑骂,有的爬到了马车上,睡意朦胧地打盹。

  谁也没想到危险,没想到敌人,他们艺高人胆大,不惧任何敌人,自以为能够打败任何的敌人,甚至没有派出斥侯去探路,然后他们就吃了大亏!

  在前方路左的一个大沙丘的后面,密密麻麻的骑兵部队,他们制式装备,一水的轻型合金装甲,也穿着长袍袍子,头戴钢盔,许多人蒙着脸,鸦雀无声!

  正是东南军新编第四军的骑兵部队,由副军长郝摇旗亲自指挥,准备偷袭敌人!

  郝摇旗伏在沙子上,拿了个小型的单筒望远镜窥伺着前面到来的骑兵部队,他这个望远镜望的距离不远,但是很隐蔽,不会在阳光中反光,避免了给人发现。

  他作了一个手势,四门火炮被炮兵们无声无息地推上前,黑洞洞地炮口正向着前路的敌人。

  郝摇旗低喝一声道:“开炮!”

  隐蔽的四门大炮,向着那支敌人齐射!

  隆隆的炮声,如春雷般在空荡荡的沙漠中回荡,郝摇旗翻身上马,率领骑兵们突击!

  跟随在后面的骑兵们,不作声、不呐喊,也不开枪,从沙丘的后面飞驰而出。

  火炮发射的是霰弹,炙热的弹片如切豆腐一样,将当面贝都因人与马匹的身体打得稀巴烂,鲜血飞溅,波及的人有上百!

  受此一击,贝都因人炸营了!

  惊魂稍定,他们见着了冲来的敌人,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好哇,就让他们我们弯刀与弓箭的厉害!

  他们也打马跑起来,迎着敌人冲上前去,有的贝都因人向着敌人发射了弓箭,但大多数贝都因人更想的是用弯刀砍下他们的人头,他们紧盯着敌人,眼里冒出嗜血的目光。

  双方距离并不远,很快接近,在东南军的队伍里,向着贝都因人猛然甩出了上百个冒着烟的小玩意儿。

  终于有人喊出声来:“嘿,相好的,送给你们一个屎蛋!”

  轰隆隆,轰隆隆,爆炸声中,贝都因人与马匹被飞迸的钢珠与铁钉给炸得晕头转向,痛疼难忍,队伍不整。

  与此同时,东南军骑兵杀进了他们当中,马刀闪过,人头落地!

  双方拼命地厮杀开来,兵器的交击声,怒吼声和惨叫声马上让这片地区变得喧闹无比。

  郝摇旗手执短柄大斧,向右微一侧身,待战马冲近,一斧照着一个贝都因人的脑袋猛劈下去,“蓬”地一声钝响,那个倒霉的家伙一声惨叫向前扑倒。片刻后右侧沉重的马蹄径直踩到那人背上,骨头断裂、血肉变形的声音听得人头皮发麻。

  “噗!”忽然一杆樱枪从一个挥舞着弯刀的贝都因人脖子上刺入,长枪飞快地变化方向,因为马在冲刺,很快就从那人脖子里拔了出来,枪头一甩,大片的鲜血飞到空中。

  那是东南军一个年轻骑兵借着冲力干掉了一个贝都因人,然后他再冲上前去,举起长枪,照着敌人飞出!

  惨叫声中,一个贝都因人胸口被贯穿,颓然倒地。

  年轻东南军骑兵雪亮的马刀在他手中舞得生龙活虎,连过四个贝都因人,尽被他砍翻在地上!

  “好小子!”郝摇旗猛吃一惊,他斧头力大招熟,也不过是杀了二人而已,而那人年轻骑兵“效率”极高,杀掉了六个。

  再看其他小子们,都是马刀猛砍,贝都因人被他们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纷纷落地!

  感慨着自己老的同时,郝摇旗心生豪情,有此军队,打遍天下谁敌手!

第1100章 战火中成长的骑兵

  起初郝摇旗有所担心,毕竟东南军以海军称雄,陆军则没有什么拿手的战绩,而且面对着是凶恶的部族骑兵,他们自小在马背上长大,我东南军骑兵骤战能否力败强敌,是军官们担忧的问题。

  要是骑兵打不过敌人,则在此广阔地区,光依靠步兵等于把部队的机动力拱手让人。

  如今看来,东南军骑兵能战!

  他们士气旺盛,求胜心切,精神上不惧强敌。

  他们训练有素,作战技能良好,身体棒棒的。

  每天挥刀一万次!

  虽说不一定够这个数,但平均三千次还真的有,毕竟是职业军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训练上,哪怕不如对方有经验,但乱刀如暴风骤雨一般,足以杀死老师傅。

  教官都是这么说的:“你们初来乍到的,千万不要与他们比什么刀技,他们吃的盐多过你们吃的饭,你们训练出来只是条件反射,他们却是根深蒂固的反应!因此他们砍他们的,你们砍你们的,寄希望你们的刀比他们的利、比他们的快!还有我们的护甲强过他们,我们的优抚措施比他们有力,发的钱比他们多!”

  年轻的士兵们哄堂大笑,他们富有活力,来势迅猛,远胜过老中青三代同堂的贝都因人!

  部族骑兵虽然厉害,但良莠不一,既有勇士,也有滥竽充数者,而东南军结构合理,军官有威望有能力,士兵都是一水的小伙子,反应敏捷,力量胜过了部族骑兵,加上给他们二份见面礼:霰弹加炸弹,有效地打乱了部族骑兵的秩序。

  先发制人,先声夺人,趁部族骑兵混乱的当儿,一举克敌!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面对着伏兵,贝都因人先是与他们战斗,发现不是对手,马上逃跑。

  贝都因人那时可不是石油大亨,他们是纯正的游牧民族,擅长脚底抹油功夫,跑得飞那么地快。

  东南军稍稍追击,这回他们拿出了火枪,只要追上贝都因人,就手给他们一枪,又打倒好些人!

  胜利了!

  这场战斗赢得很轻松,大家顾不得庆贺,立即忙乎起来。

  诱惑敌人的战马!

  敌人看上去很面,但他们的马却相当地扎实,只要见着无主之马,那是主人被打下来了,马匹没跑远,官兵们纷纷过去诱惑之。

  阿拉伯马!

  这里正是阿拉伯马的故乡,这种马长相俊美,适应沙漠气候,奔跑迅速,启动快,跑起来平稳,四蹄翻飞,有一种跑在“气垫”上的感觉,骑者爽快,看者舒服,是世界级的名马!

  刚才的战斗中,明明他们的马匹已经行驶了很长的路已经疲态十足,但逃跑起来时,短时间东南军骑兵竟然追不上它们,可见其速度之快。

  东南军的马匹是从马六甲海峡那边的国度搜集而来,什么品种都有,既有良马亦有劣马,但整体质量不佳那是事实,好马的养育需要时间。

  官兵们抢着下马,找到一匹无主之马,其他人也不会与他争,这是君子行为,没有谁以上压下抢马的事情发生,有不少年轻小子诱惑到一匹阿拉伯马!

  诱惑马匹这堂课骑兵们都上过,教官亦作过示范,那就是面容不能凶恶,声音要温柔,慢慢靠近马首,嘴里说着马语,这是一种低沉的咕噜语,仿佛对马施展魔法,使它安静下来,每次片刻工夫,这声音有点象“霍---霍”声,从胸腔发出,马匹呆呆地看着,人不能急着上前,要慢慢来。

  但有一种最快、最有用的方法!

  大家拿出了饲料,就是豆子或者花生榨过油,又加上盐的豆饼或者花生饼,煎过后嗅起来非常香!

  较优质的这种“饲料”甚至可以给阿三当零食吃,他们非常喜欢吃,有的三哥骑兵甚至是一块豆饼人吃一口,马也嘬一口……华人军官们默默地走开,不忍目睹!

  取出来饼子,向马匹吹气,盐与豆子的气息让马匹很快起了反应,它们甚至举蹄上前,马嘴迫不及待地伸过来!

  让它吃,当它们吃完时,就可以试着用抓过豆饼的手去碰碰它们的马鼻子,摩擦马鼻子,让马嗅嗅人的气味,不要操之过急,亲切温和的的方式能够得到马的好感!

  用饲料收买马匹无往而不利,一刻钟之后,有上百名骑兵换上了阿拉伯马,兴高采烈地跑起来,他们的原坐骑黑着脸,象怨妇般跟随在变心的主人的后面!

  这场战斗持续时间不到一小时,就成功地击溃了八百敌人,东南军动作迅猛,杀死四百多敌人,俘虏百余人,得到好马过百匹,自已死伤不到五十人,死伤各半。

  不过这样的战斗在后面就少见了,敌人不再马大哈,他们派出斥侯打探军情,东南这不好伏击他们,就得与他们硬碰硬地干起来。

  “冲啊!”郝摇旗二千骑兵对上一支部族千五人,他招呼一声,骑兵们亮出了闪亮亮的马刀,策马向前。

  对方不知道哪来的部族,土耳其人管辖的部族多如牛毛!

  他们同样不甘示弱,亦亮刀打马与东南军对冲!

  好吧,双方干起来了,大干快上,马刀与弯刀互斫,砍得火星四溅!

  一两分钟之后,冲上前的部族骑兵被砍倒了,袍子的头部部分正好包裹着人头落地,非常方便!

  东南军招熟力沉,出刀有如闪电一亮,把部族骑兵象割麦般地砍杀,他们疯狂地从马上滚下来,有的人头从脖子上被削断,有的身体给锋利的马刀开了个大豁口,血如泉涌,异常恐怖!

  部族骑兵都是没义气的,不待长官吩咐,就把马一勒回头,飞奔开来,身子伏到马背上,贴得紧紧的,叫人看都看不见地跑开了。

  他们这是对的,哪怕东南军拿火枪出来,也打不中他们!

  大觉不过瘾的东南军骑兵们惊讶地发现自己追不上敌人,唯有悻悻地将火枪收起来,此时此刻,有的人才想到自己定位是是火枪骑兵,并不是**的骑兵!

第1101章 三个奇迹

  火枪骑兵,火枪在前,东南军骑兵得来不易,卖少见少,为了保存珍贵的骑兵部队,东南军参谋部制定的策略是保守的,要骑兵们遇敌时,下马列阵以火枪作战。

  刀剑无眼,火枪则是东南军的强项

  也不是不给他们用马刀,如果遇到敌军败退时可以用马刀追斩。

  条文是死的,军官们大胆敢战,不拘一格,也就取得了相应的战果。

  目前,东南军派往埃及的骑兵部队有六千人,分驻开罗与苏伊士城,两支骑兵部队没有呆坐城里,而是开出城外,趁奥斯曼帝国之时,与先行到达的部族骑兵展开了广泛的野战,均能战而胜之。

  可能是经验稍逊色于部族军,在其他方面,包括训练、力量与速度、军纪、士气等,东南军骑兵辗压部族骑兵。

  部族骑兵首要是求财与保命,有了这样的观念,遇到强敌时,他们望风披麾。

  如果在奥斯曼帝国立国之初,部族骑兵敢这样畏敌如虎,苏丹会将他们找来,立斩当场!

  然而奥斯曼帝国成立已过二百年,变得腐朽,长于深宫妇人后的苏丹岂有当年苏丹的雄才大略,杀伐果断,因此,部族骑兵心安理得地该逃,以保存实力为上,不敢进攻。

  到来的部族兵马越来越多,已达三万人,在战火中成长的东南军规定谁在西奈半岛就打谁,谁也就老老实实地听话,不敢越雷池一步。

  区区六千人东南骑兵,竟然把部族骑兵给压制在西奈半岛以东,可谓威风八面。

  至于埃及及以西的昔兰尼加、的黎波里、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部族,东南军人少,防守如筛子一般,很容易被奥斯曼帝国派出的使者穿越防线,找到那些部族,要他们起兵反抗东南军,然而响应者寥寥无几,多是做做样子,有姿势没有实际。

  埃及地区竟然是水静河飞,没有奥斯曼帝国所想象的遍地烽火,没有拢乱埃及,没给奥斯曼帝国争取时间。

首节 上一节 685/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