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466节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封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耳滚入关。

  多铎率领的清军的攻势凌厉,一路袭破大顺军、明军和各地地主武装,全然不在话下。

  但当兵临徐州城下时,多铎觉察棘手。

  城防坚固,有如铜墙铁壁般坚不可摧,姑且不算,关键是他看出了防军的士气和战斗意志似乎不同于以往见过的敌人。

  这不,对方居然有胆地开城而战!

  这回遇到的明军有点不同,无论骑兵还是步兵,一律铁锅式的头盔,上面光光的没有任何装饰,上身是由前后两片匀制钢板用牛皮绳连接在一起的胸甲,内穿绿色的军服。

  骄傲无比的多铎自然不能怂,也不待对方列阵完毕,着都统准塔率五百精骑上前冲突----算看得起对面的明军了,以往他顶多派出三百骑兵就行了,哪怕是上万人的明军被他区区三百的骑兵一冲,溃不成军,从无例外。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五百鞑子精骑,将身上装备的头盔和衣甲整理一下,把光亮如亮的马刀抽出来,双腿一夹,战马飞驰而去,越跑越快,风在耳边呼啸。

  来势险恶,那高举的马刀似可怕的凶兽的牙齿,带着骇人听闻的气势冲来!

  马蹄动地,仅五百骑,那股吞噬天地的杀气连站在城墙头的明军都感觉到双脚战栗,更不用说直临其锋的城下明军。

  但是高杰既然知道北虏可怕,他听从参谋部的建议,出动的五千人中,有三千是东南军!

  李成栋能指挥东南军是因为他的军阶高,但无论是高杰和李成栋都不能让东南军死伤太多,否则他们升官的考核指标会有一项是看东南军死伤的多少而定。

  这三千东南军甚至是最先出城的,他们见着敌骑杀到,并不惊慌,赶快结阵,阵势一合,杀心自起!

  “装弹!装弹!”

  “开保险,举枪!瞄准!”军官们满头大汗,来回地奔走。

  “射击!”军刀挥下,枪声大作。

  于是,出乎鞑子兵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鞑子骑兵扑来了,被打倒了,成片成排地被轰倒在地上。

  火枪不断地射击,鞑子骑兵倒了一地!

  都统准塔自恃其勇,他人披重铠,子弹都打不进去,战马亦是高防护,四蹄翻飞,如辆坦克般冲锋陷阵,子弹打在人与马身上,火星四溅!

  “看劳资一骑破千!”准塔手挥狼牙棒,准备大杀一场,他豪情横溢,加速向前,堪堪冲到明军阵前,然后他看到了明军屹立不动!

  甚至看到了那些明军(东南军)是冷冷地看着他,把他当成了死人一般,有的明军家伙还是笑着的,根本没有面临大敌的紧张,明摆着有恃无恐。

  刀头舔血的人最讲兆头,他大感不安,但已经是无路可退,只能继续冲锋。

  他的瞳孔倏地收缩!

  明军人群往左右一分,露出了一尊大炮,黑洞洞的炮口向着他。

  轰!

  一声巨响,准塔上半身连同他马匹的上半身被炸成稀巴烂。

  炮决准塔!

第750章 多铎之忧

  炮响之后,准塔人与马不见了半截,粉身碎骨,散作漫天飞溅的肉屑和骨块!

  干掉他的是霰弹炮,近距离的霰弹威力十足,准塔照单全收,死得极为悲惨。

  这惊人一幕让明军和鞑子军竟然都有短时间的惊愕,战场静寂了片刻。

  旋即城外、城下的明军爆出欢呼,响彻云霄。

  “为领袖而战,大明万胜!”所有的明军放开喉咙,拼命地高呼。

  瞧,口号就是这样,领袖还排在了大明之前。

  颜常武不用担心军队的忠心问题,随着军队的不断胜利,则他的影响力在军队中不断加深。

  而清军则是士气跌停板,冲多一阵子,竟然阵前逃了!

  不过,他们没有逃跑,而是在外围冲着明军射箭。

  双方对射,然后清军的人数不断减少,而明军似乎没有什么死伤。

  他们差不多机会是相同的,明军更容易瞄准目标,因为骑兵在运动中而他们是静止的,但正因为他们静止不动,就更容易被命中。

  只是明军的火力密度大,更让清军无奈的是明军携带的野战炮开火,近则用霰弹,远则用实心弹,直接一炮打人,根本不在乎炮弹。

  最后一批的鞑子,向着明军冲锋,尽被打死在阵前。

  他们不能不死,主将阵亡,回去后必被多铎砍头,战死,起码名声不堕。

  而明军战死的官兵是多少?

  被箭射死八个人,受伤三十一人,由于带有战地医院,最终只重伤致死一人,其余的痊愈归队。

  进攻的清军团灭!

  多铎拨马就走,明军的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

  明军的士气大振!

  原来,我们是可以取胜的。

  原来,敌人也会流血,也会死的,也会逃跑的!

  待李成栋率军回城,高杰与政治军官、参谋部商量后,当众嘉奖他与参战官兵,以首战告捷,且杀死敌方重要将领,宜给重赏!

  于是每个军官赏十个银元,每个士兵赏三个银元,这几乎是白得的,大家都羡慕。

  重要的是,有钱赏给官兵,且给得痛快!

  一些出身前明军的老军官摸着到手的印有领袖头像的银元,想起以前没有粮饷的日子,日常当兵是乞丐,打仗时兵就成了土匪,仿佛隔世一般!

  ……

  清军安营扎寨,多铎治军有一套,营帐连绵,井然有序。

  他们没有闲着,部分游骑兵巡弋徐州城外,断绝城内外交通,再派部分骑兵,往四境搜索明人,预备拿他们去填沟壑。

  再向后方催促援兵和补给,尤其向北京方面要求炮兵支援!

  而徐州城内的明军训练、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他们唱歌,军歌嘹亮,不时高呼口号,显出士气旺盛,让城外的清军有所沮丧。

  不几日,清军援兵不断到来,营盘迅速扩大,士气也回升。

  只是,派出的搜索队进展不顺,远出百里内,居然没有捉到多少明人,且抢掠得到的物资也很好。

  多铎心中暗暗发愁,意识到面对的是一个可怕的敌人,一个让老野猪皮、黄台吉和多耳滚的心底为之担忧的事实。

  其实明人并不知道,清廷大酋们对明朝极为顾忌!

  他们担心的是大明的地大物博、物资丰富和人员众多,磨也磨死他们。

  他们更担心的是明军万一雄起,个个都如浑河之战时的四川白杆兵和浙兵,死拼清军,那就成了大酋们的噩梦,

  这次入关,在清廷内部,一些大酋担心着进关之后,能不站稳脚跟,会不会带来莫测的风险?

  他们的猜测是对的,颜常武治军,最讲究的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就算败了,也要杀一个够本,杀二个有赚!

  否则,军法从事!

  颜常武的兵员,几乎是无限的。

  而鞑子人数,是有限的,多耳滚率军入关时满洲八旗为七万,蒙古八旗三万和汉八旗也有三万,要是按现在这种程度的硬拼,很快就会打光光!

  战过一场,由小见大,多铎意识到此战凶险,对方的士气旺盛,战斗意志坚定,他们寸步不让,远胜之前的明军,与浑河明军有得比。

  且新明军用的是火器,对于清军的伤害极大,且容易增长新明军的勇气,毕竟白刃战是清军的长处,当明人见血后,则往往顶不住。

  所以,多铎在之前发往北京的给多耳滚的信件中特别说明了这一点,他要求大量的支援!

  当然他也可以绕城不打,但他思忖之后,还是要打。

  不打不行,清军入关后,发现人手严重不足!

  大明太大了,二十万军放入一个北京城,甚至都不一定能够站满环北京的城墙!

  再散开到各省、州、县之后,人都找不着了。

  因此他们工作有一个重点,那就是极力招降各路明军,收到良好效果,归顺他们的明军接近了四十万。

  以明军为前导、作为炮灰,进攻明人的城市,爽就一个字!

  但存在着隐忧,那就是归顺而是明军的数量居然多过了清军,有反客为主之势。

  那些明军的成份非常复杂,真心归顺清军的并不多,大多数是因为怕死,一旦他们知道,有能够力敌清军的自己同胞在,一旦清军不败的神话被打破,明人遍地都是,成燎原之势,很有可能就是清人的灭顶之灾!

  这城不打,下一城亦不打,城城不打,不说徐州城可以袭扰清军后路,消息传开来,多铎忧心会成雪崩之势,一发不可收拾。

  各路明军反叛、明人聚集在南明周围,二十万入军的清人会被吞没!

  ……

  到来的清军络绎不绝,很快达到十万,其中满洲清军二万、蒙古八旗一万、汉八旗为一万,其余是归降的明军。

  还有自各处搜罗而来的明人数万,他们充当役夫、填沟壑。

  人数不少,运来的物资亦多,其中包括了重炮部队,显示出北京清廷对多铎信件的重视。

  沿徐州城外筑起长围,骑兵跑马,步兵列队绕城,重炮送进炮位,准备好好地与新明军大战一场,若是取胜,多铎下令:“城破后屠城,三天不封刀!”

首节 上一节 466/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