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414节

  身为大明官员,已被策反,加入东南府。

  “只要不远离,那必定落入鞑子手里,必须走得越远越好,能够走的,离开的都给他们走!”田见龙道貌岸然地给了理由道,俺是为了他们好!

  “我们城里准备了二年的粮食,打了大量水井,还有煤炭,足以打一场持久战!”田见龙蛮有把握地道。

  “我们军队五千人,征发城里八千青壮参军,让鞑子有来无回!”

  “城内实行军管,由军队与衙门差役共同组成,城里严禁无故聚集。”周遇吉说道。

  “大家看,城门各处都设置营垒,非请勿进,用来预防城里城外里应外合。”

  “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枪炮和火枪,必让他们碰得头破血流。”

  “下面,本将军来作战斗部署,陈泰守东门、卫东玉守西门、蓝式辉守北门、关丹守南门,各门正兵一千,新兵一千五百人,其余的归本将军指挥。”

  “城里实行保甲制度,一人犯事,诸人连坐,出首者无罪有赏!”周遇吉杀气腾腾地道。

  严防奸细乃是一个将帅应有的素质,见识过太多的堡垒从里面被攻破的例子,岂能不防!

  ……

  大战来临,首先撤退无关人员,官府派能言善辩之士四处宣讲,把那台湾吹的如同人间天堂一般,东南府在天津经营了很久,民众都清楚了一去便有现成的粮食、农具,耕牛,只收少少的田赋,胥吏亦不凶恶,好过当清人奴隶多多。

  明朝的“户口”管理制度严格,普通人不得随便迁移,现借这个机会摆脱朝廷催赋的官差和自家的田主,去台湾岂不甚好!

  天津是个繁华之地,有大量民众迁台,足足十万人又跑去了台湾,每天大大小小的船只日夜不停的离开了天津,运人去台,周边的大船俱被租用,运人南下!

  待到鞑子到来时,他们看到的是城外一片荒无人烟的景象,没奈何之下,只能从更远的地方捕捉人口到天津来填沟壑。

第665章 天津保卫战之填沟壑

  浩浩荡荡的清军步骑两军、辎重部队、火炮、民夫,黑压压的人头前后展开了十几里长的队列,就仿佛一股无边无沿滚滚浊流!

  周遇吉在北城上拉开造型精美的望远镜,看到眼前的情形,气恼无比!

  与清军多年交战,明军败多赢少,敢出外野战的军队已经销声匿迹!

  否则只要来一个侧击,包保让清军损失惨重。

  太阳高挂,带来的是阵阵寒意,清军驱赶着大量的明人,让他们扛着泥土和推着小车,上前填平天津城。

  周遇吉又是一个摇头,他看看侧边三位精神气质明显有异的南人,在那里无忧无虑地说着什么,画图和记数,这是东南军过来的参谋人员!

  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参谋部,为田见龙与周遇吉参谋策划,帮助极大!

  例如他们兵棋推演,认为已方根本不能守住周围的卫星城市如军粮城、大沽口等,那么守不住就别守了,收缩力量专守天津城,把周围人口迁移,坚壁清野。

  这点做得非常好,清军一路破城,但在天津周边,毛都没捡到一根。

  这是一个城市的参谋部,而在一省乃至于一国的作战呢?

  周遇吉认识到参谋部的用途,他知道东南府很早就组建了参谋部,专司军令。

  与敌人一开战,东南府参谋部就全力以赴,掌控从上至下的一切军情,给予军队及时的指引,更好地打击敌人。

  而大明兵部呢,只是泛泛而谈,各级军队和官府各自为战,且兵部人员,多是文官,哪有这么多能够“以文臣行武事”的能人,发出不知道行不行得通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命令。

  东南府参谋部全是专业的军官,换作给他们指挥,哪里必守哪里弃守统统都清楚,尽最大能力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周遇吉有了参谋部协助,觉得工作上真的轻松了许多。

  如果大明有参谋部制度,根本不会出现明人给清军捉来填沟壑的现象,清军连人都找不到!

  现在则没办法了,周遇吉脸沉似水,大叫道:“打!”

  炮手们一起点燃火炮引火绳,接着轰隆隆的炮声响成一片。

  实心弹拖着长长的烟迹,在人群中穿出了一道道血线!

  惨叫声、哭喊声立即响起,当他们越来越近城时,声音可谓是让石人都流泪了。

  发射霰弹!

  一发炮弹就有几百颗子弹散开,可以封锁几十米的正面,炸倒一片接一片的明人,他们倒在血泊中,惨呼着,挣扎着,情景无比凄惨!

  城上的小战士们不忍卒睹,但军官们无动于衷。

  慈不掌兵,要怪,就怪大明朝廷不给力、也怪那些人自己为什么不早跑点呢!

  当那些明人再上前的时候,枪声大作,火枪开枪,射杀近城者。

  城里生产的是旧式枪炮,守城士兵们用的却是东南府制的燧发枪,精度高,射速快,他们在军官的驱使下,向着自己的同胞射去了准确的子弹!

  一个接一个明人栽倒在地上,铅弹打得他们惨叫声和哭声惊天动地一般!

  东南府制铅弹被部族土著称为“魔鬼弹”,如今用在自己的同胞身上,悲剧,无奈!

  观战的多尔衮脸沉如水,他发现这一批五千多明人冲过去填沟壑,效果并不理想,几乎被打倒在地,护城河却还是波光闪动照样掩死人。

  他一挥手,清军齐拨刀,干净利落地将逃回来的二百余个明人,尽皆砍死在地上!

  然后再驱使又一批五千明人,继续去填沟壑!

  看到前面成片血淋淋的死尸,吓得那些明人哭号着,被清军鞭打着,甚至直接砍死了事,踉跄担土前行,当进入射程时,明军的枪炮毫不动摇地开火!

  死了也是白死!

  城头上三位东南军参谋李云才、许京军、陈进行一起摇头,悲愤无比,这样的事情,搁在东南府绝对不会发生。

  东南府参谋制度订得详尽,规定了各种应对措施。

  一旦强敌入侵,必定坚壁清野,一颗粮食都不会留给敌人,一个活人都不会让给敌人。

  民众绝对被武装起来,东南府规定得很清楚,遇敌必战!

  这个要求不仅针对军人,所有的民众也有份,遇上敌人,迎接他们的是有火枪!

  火枪的训练从小抓起,男的学,女的也学!

  女的就算不打火枪都好,也要学会装填火枪。

  不会出现白死的现象,每一个东南府的人命,敌人都必定要用更多的人命去换。

  可惜城下的明人了!

  城头上火药气味浓郁,士兵们动作沉着,虽然他们心中不忍,但他们更清楚要是让鞑子达到目的,那他们自己可能会死。

  没办法,打吧!

  多尔衮的脸越来越黑,他发现第二批冲上前的明人去填沟壑的效果同样不明显。

  对待远敌,使用弓箭与火枪是不同的范畴,拉弓十次,手就软了,二十次就拉不动了。

  而火枪是装填,扣动板机射击,准头难受影响,很是轻松,因此火力与精度始终不减。

  上万的炮灰消耗掉,一时间凑不齐更多的,无奈之下,多尔衮暂时休兵,成为头一回进攻当天毫无收获的清军,招致天津守军的阵阵嘲笑声,让清军上上下下浑不是滋味。

  多尔衮也算是沉得住气,一连三天不攻,自周边抢掠人口,收集攻城器械,力图准备充足。

  而城上东南军参谋们则在惋惜,要是东南军的话,敌人不来,那我军出动!

  组成枪阵,杀出城外,力挫敌军!

  东南军敢战,敢战的明军已经寥寥无几,天津守军算是不错了,但依旧不敢出城作战。

  多尔衮再次进攻,除了驱使民众去填沟壑,他动用了他们的大炮!

  这一次进入明国北方,清军带了三十门大炮,由民众打马赶牛拖着千斤的大炮,翻山越岭,辛辛苦苦地运到了天津城下。

  如此笨重兵器能够顺利进入明国内地,它们是极好的目标,却畅通无阻,可见明军的软弱到了什么地步!

  炮声轰隆,一颗颗炮弹呼啸而来,重重地击在了天津城墙上,城墙颤动,灰尘掉落。

  天津城屹立不动!

第666章 天津保卫战之攻城

  上万明众分成三个波次,推车担泥,在清军的驱使向着天津城冲去,明众稍慢一点,轻则挨皮鞭抽,重则被立斩当场。

  于是他们不敢怠慢,绝望地哭喊着冲至城下,而上面的子弹和炮弹毫不客气地撒将下来,成片地打倒了他们。

  清军的炮弹不断地轰击,守军则没有反击他们的大炮,而是专注于打击城下的明众。

  天津城守军出现伤亡,城墙裂缝,但似乎没有多么大的损失和损坏,反倒是清军火炮渐渐沉寂。

  “砰!”的一声闷响,让清军们的心一下子提起来。

  炸膛!

  炮膛被炸裂成好几截,好在这次损失不是很大,炮手们及时地跳开。

  逃跑的动作姿势优美,乃训练有素地跳开,显然他们全神贯注地看着,不是看炮弹射出的方位,而是看什么时候炮膛不对,好赶快逃跑!

  这炸啊炸啊嘀就习惯逃跑了。

  接着又是一声怪啸,飞出去的炮弹划了个圆弧,没有打中城墙,而是差点打中了清军阵前督战骑兵,把他的马给吓了一跳,猛地一跳,那个清兵倒栽在地上!

  清军自个儿都哄堂大笑!

  火炮质量不过关,打到一定时间,滚烫发热,一般火炮可以用水散热,但佟养性版的火炮浇水上去,里面炮膛会变形,再打炮的弹道奇形怪状,炮弹不知道飞哪去。

首节 上一节 414/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