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208节

第331章 我是海贼

  郑主夜郎自大,下属则是尸位素餐,胆敢对于东南府的要求置若罔闻。

  教训这等不听话的安南猴子的最好方法就是战争!

  “水深合适,巡航舰靠前,战列舰在后!”

  东南舰队迅速迫近鸿基港,冲着岸防炮台开炮!

  隆隆的爆炸声彻底震撼了大海,重炮炮弹射出如同雷神发威,海面为之动荡!

  鸿基炮台最大的火炮才是12磅炮,且数量不多,最多的乃是1到4磅炮,数量还是不多,导致东南舰队不要说一艘战列舰的威力,巡航舰都可以在炮台前逞威!

  郑朝比阮朝的火器装备差了不少,这是颜常武没有坚定与阮朝开战的原因之一,阮朝因为军力差过郑朝,以质量弥补,很早就开始玩炮,他们雇佣了葡萄牙人制造火炮,且有点粗大,颜常武不想与他们硬战,还有一个原因,郑朝比阮朝地盘大,更加富裕,抢郑朝的更爽。

  军舰轮番上阵,大炮不停的轰击着,落点落在炮台上!

  炸了一个小时,鸿基炮台给摧残了一遍,炮台上人都跑光了,虽然不少火炮还能使用(当时的炮弹打来叫做砸落,可不叫爆炸,是无法摧毁敌人的火炮的),可是郑朝的官兵们无心恋战。

  看到炮台无反应,东南军放下小艇,陆战队员顺着网绳往下爬,上到小艇,划桨过去抢滩登陆!

  而东南舰队的军舰则大胆进港,开始炮轰码头和鸿基城!

  炮弹不断地在城里落下,郑朝军队似乎没有什么反应,不过当东南军一千二百名陆战队员在颜常武的亲自率领下往城里进军时,足足二千多的郑军出动迎击!

  本来他们不值一提,因为他们步兵,手持刀枪弓箭,以冷兵器对付东南军的火枪队,但是郑军出动了象军!

  大象前部披有象甲,可以抵御弓箭和远距离的枪弹攻击,在背部有象奴和弓箭手,五十头高头大象如同坦克一般逼近,看上去颇有威势。

  不过东南军早就有备,他们从情报中知道了安南人有象军,不慌不忙地在阵地前点燃火堆。

  火光熊熊,动物是怕火的,大象摇着尾巴,打着喷鼻,哪怕是象奴一带催促,也不敢前进。

  当大象调头的时候,东南军的火枪打响,射击这些庞然大物的屁股!

  当然打不死它们,问题是它们一吃痛,就向前冲,可冲的方向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

  大象乱跑,反倒将自己的部队冲撞得七零八落,当东南军向郑军冲锋时,郑军溃不成军!

  排枪过后,郑军象兔子一般地飞快跑远了。

  东南军到达鸿基城下,虽然城墙不算很高(只得六米),也没有护城河,但东南军没有重炮,更没有准备攻城器械,郑军居高临下,见此情景,自我感觉良好。

  东南军近到城下,随着军官一声令下:“掷弹兵!”

  身材高大的掷弹兵应声而出,将五公斤重的“炸弹”轻易地扔到了城墙上!

  伴随着轰然大响,无数的铁钉钢珠飞迸,打得猝不及防的郑军满头包和浑身伤痕!

  有的不走运的家伙近着炸点,更是脸上嵌满了钢珠和铁钉,如被密集恐惧症的人看到后只怕要发疯的!

  掷弹兵兴致勃勃地顺着城墙一路扔弹弹,炸得上面的郑军叫苦不迭,趁着当儿,陆战队员们往城上甩出了倒钩,钩紧上面的城垛,倒钩连着绳索,六米高,陆战队员蹭蹭地就上去了!

  陆战队的训练很有针对性,当作特种兵来用不成问题。

  上到城墙,立即用霰弹枪和手枪打脸!

  痛击安南猴子们,打得猴子们惨叫不止,陆战队员打光子弹,用锋利的砍刀斩向他们。

  陆战队员!

  他们每天挥刀千次以上,刀法纯熟,刀力沉重,刀速也快,砍掉猴子手,劈出猴子身和斩了猴子头!

  郑军哪里见过这等穷凶极恶的军队,哪怕他们顽抗,可是什么方面都比不上东南军,一个照面就败下阵去!

  东南军夺取南城墙!

  他们向内城门下方槌落,打开了城门,迎接了颜常武的到来!

  颜常武用黑武士西雷斯马作跟班,在前呼后拥下,象电影里的大反派一般进入了鸿基城,即时进入大反派角色,他下令部队把鸿基城最繁华的街道洗劫一空!

  这帮家伙,砸开店铺门,进店把值钱的东西给抢走,他们非常清楚什么地方有东西抢,什么地方是华人的而不能去抢!

  鸿基官府衙门里的二万银元被抢走!

  回去后检查,嗬,您还别说,大概抢到了价值九万三千银元的东西!

  东南军十分勤俭,就连郑军丢弃的岸防小炮也都统统收走,等安南人回来,发现地方象被水洗的一样,干干净净。

  他们想要出气的华人,也给东南军随手带走了。

  ……

  旗舰上,甘辉进谏道:“这等(做强盗)事情,不应由督军去做,督军不可沾污了名声!”

  岂料颜常武道:“我是海贼,我本出身海贼,不去抢,还是海贼吗!”

  见甘辉不以为然的样子,显然想的是以前是海贼,现在作大哥了,就要洗白嘛,颜常武笑曰:“汉高祖刘邦出身混混,他可从不讳言自己的出身,起码我作海贼的前途比他要好啊,作人不可忘本哪!”

  行,你是大哥,说什么都是对的!

  甘辉苦笑,等回到东南府,他筹划成立东南舰队特种兵部队时取名为“海贼军”!

  这支军队是军队中的军队,最为精锐的部队,标志就是一个蒙面持刀背上有东西的海贼标志。

  ……

  “报!鸿基被攻克,东西都给东南军抢走了!”

  “不好了!东南军攻占奉化!”

  “急报!建平被东南军占领,我军伤亡惨重!”

  “清化被围攻,请求增援!!”

  报急的文书一份接一份地到达了升龙府王宫,郑主郑已经无话可说!

  上述城市都是郑朝的富庶之地,郑朝一个不留神,诸地尽成了东南军的囊中物,渣都没得剩!

  他们舰行迅速,就算对方有备,也打不过他们。

  “报告!东南军占领了清化,又进攻义安,我军水师被歼!”一个重磅消息传来,震到郑摇摇欲坠!

第332章 摸营

  义安离得阮朝近,郑朝除了驻军五千之多,还有水师八千多,拥有大小战船二百艘,归由经验丰富的提督郑默庵指挥,兵力十分雄厚。

  郑默庵是郑主族人,老将一员,参加过多次对阮朝的进攻,有相当强的指挥作战能力,是郑可以信赖的作战将领。

  他在义安港外的海岛上布置烽火台,一旦发现敌情,就点燃烽火示警,为水师提供足够的准备时间。

  这座海岛不大,只驻留一个百人队,因为敌对的阮朝水师实力不强,海岛防务压力不是很大,加上离上级远,他们的警戒能力很是松懈,除了看守烽火台的水兵需要一点关注力,平时守军主要就是捕鱼捉虾、他们有大把时间干这活儿,捉到鱼虾,做成鱼干虾仁去卖钱,要不就是聚众赌博还有睡懒觉。

  二名烽火台上的郑军无聊地看着周围海域,见到一条安南郑朝大渔船在附近打鱼,也不当一回事。

  附近海域水产丰富,渔船在此干活很正常。

  而且看他们的动作熟练,很渔民化,不是假的。

  本来,军事重地附近不得让民船接近,但这些年来都平安无事,郑军也懒散了,听之任之,让渔船在眼皮底下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条渔船还真的是假的,这条渔船两个渔民则是东南军假扮的,至于象不象,嗯,起码大家都是黑的。

  这条渔船在海外被东南舰队捕获,东南军穿上他们的衣服去侦察敌情。年轻东南军叫做刘杰,老东南军是老贾。

  “这片海域礁石多,流稳,一涨潮,鲈鱼、鲨鱼、白带鱼就往这儿靠,钓鲈鱼要用活虾。”老贾提起钓钩,示意道:“象这样,把勾扎在虾尾的皮上,虾不会死,在水里游荡,活动的虾给鲈鱼老远就盯上了,一下子扑过来吞下去,扭头就跑,你不能一下子提起来,这样容易脱钩,你得放线,等它跑累了,慢慢拉回来,要是钓白带鱼,下排勾,对付鲨鱼要用叉,瞧,就是这种叉。”他指指放在鱼筐边上的鱼叉道:“别看它不起眼,叉鲨鱼可带劲了,叉中一条大鲨鱼,你就发达了!”

  “发达了?鲨鱼肉很好吃?”刘杰不解地问道。

  “不,它的鱼鳍晒干后就是鱼翅,做佛跳墙用的!”老贾提到鱼翅,刘杰即时明白,这些年来,佛跳墙在东南府非常流行,号称得胜汤,东南军老大颜常武往往在胜利之后即着后勤炖佛跳墙和官兵共饮,对鱼翅的需求量很大。

  老贾说得娓娓道来,刘杰钦佩地对他道:“老贾,没想到你这么会打鱼啊!”

  老贾其实一点不老,不过三十多岁,不过在年轻的建军还不到十年的东南军里,三十多岁的军人还真的是“老”了,他正是颜常武早期的班底之一,如今已经是个少校了。

  他呵呵笑道:“俺当初是打渔的出身!”

  “佩服!”刘杰拱手道,他不仅是服老贾会打鱼,还甘冒危险,要知道,以老贾的资历,还真的是混吃等死的都可以了,他们基本上都有爵位在身,稳稳地有份皇粮(退休就是离休干部),他却照冲在第一线上。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老贾不甩出鱼钩,不多时就是一条鲈鱼,一条接一条,一看就是鱼把式。

  有他去钓鱼掩护,小刘装着打下手的样子,悄悄地记录海岛的的地形和敌人参数。

  他的眼力非常好,发现敌人营盘处于一个避风的小山坡背后,到山坡上的烽火台有段距离,只要军队拦在路上,就可以把对方放火求援的路给堵死,如果不能放火,海岛离陆地远,安南人喊着喊着也不会有人应,当然在进攻前,得把烽火台上的两个哨兵打掉,应该不成问题!

  至于敌人的烽火台,不过是小山坡顶上一片地,准备了引火材料而已。

  而老贾不断换地方去钓鱼,实际上却在测量水深,看已方的船最远可以开近到哪。

  海风吹,烈阳晒,但老贾甘之如饴,一点都不觉得辛苦。

  虽说东南军对他非常照顾,做个指挥官或者做个后勤官员,不用冒这么大的危险,但是没有谁会嫌自己的钱多和爵位够了!

  老班底消息相通,很清楚自家的大少爷正是打江山的时候,开国!

  现在不拼,做个开国元勋,把爵位提升,更待何时!

  当然,拼搏有危险,可是不拼,就对不起这次天赐的大机会,他们是老班底,天生就有优势,提升能比别人快一点。

  因此,东南军象老贾这些人拼命的人的实在不少,整个系统里呈现出你追我赶,大家力争上游的情形,朝气蓬勃,注定要上位。

首节 上一节 208/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