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399节

  马士英出班,从容地道:“胜利者不受指责!”

  成矣!

  朱真真欣然道:“马相所言极是!”

  易震吉因破掉升龙府之功,晋升两广总督并加爵。

  姚思孝则因协助有功而晋升为协办大学士,即拜相,调任陕甘总督。

  大明地方官制已改,在各省设置总督和巡抚,陕甘总督本来比不上两广总督的地位高,但姚思孝拜相兼总督,就比两广总督的地位要高,而且陕甘总督任上,关系到新疆军务,他入陕甘,是为我大明入新疆军队办粮台,提供后勤服务!

第2339章 杨展经营西藏

  青藏高原上风光独好,这里是中国最接近太阳的地方,阳光灿烂,天高气爽,蓝天白云下雪山连绵,又有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草地如绿毯,有的地方是气候湿润,丛林茂盛,有的地方则童山秃岭,奇石异景;神秘莫测;难以形容。

  正是修仙的好地方!

  却是人类生活的困难之处!

  七月,高原上最好的季节,拉萨,布达拉宫在阳光下显得容光焕发,尤其是金顶格外的耀眼。

  这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公元631年(藏历铁兔年)吐蕃王朝藏王松赞干布时期,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毁于战火和雷击等灾害,直到1645年(藏历木鸡年),固始汗(当时青藏高原的最高统治者)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为巩固当时青藏高原的王国和硕特汗国及下面大喇麻系统****的政府,重建布达拉宫。

  固始汗既没,他的儿子达延控制着西藏,可惜守不住,遇到了大明派出四川总督周正儒和川中名将杨展、杨璟新收取青藏,达延军连战皆败,最终败亡,大明控制了西藏,就在布达拉宫下建起一个大广场,升起了大明的日月旗。

  西藏旧的政治势力灰飞烟灭,但宗教势力却得到了尊崇,大明因本朝力推佛道两种宗教之故,认为大明与西藏本为一体,自吐蕃起大家都是一家(也难为翰林院的夫子们在故纸堆里找寻历史证据),遂封了黄教两个地位最高的大喇麻为国师,并且对布达拉宫进行了装修和修葺,让它认晚都大放光明!

  今天的拉萨广场上显得生气勃勃,因为内地新一批的换防官兵到达,就在广场上集结,共有三千六百人。

  其中年轻的士兵有三千三百人,军官与士官有三百人,他们初来乍到,还不知道西藏卫戎之苦,又年轻人居多,还是很活跃的。

  举行了隆重的换防仪式,人数不多,换的正是广场的卫戎兵二百人,起到一个象征意义,大明驻西藏的高官悉数出席,当中最显赫的自然界是大明驻西藏总督杨展。

  介绍到他时,他向大家举手敬礼,让很多新来的年轻官兵大为失望。

  因为杨展又黑又瘦,额上被雪原上的风霜吹出了刀字,他穿着中将的军装,松松垮垮的,象个农民!

  是的,象农民多过象军人,他发表演讲,首先自嘲道:“我远看象军人,近看象农民,实际就是农民,唯有当好农民,我大明才能在西藏站稳脚跟!”

  “边防之苦,常人不懂,边防之难,常人不解。自古以来边防之地大都是一些地势险要,气候恶劣,人烟不闻之地。西藏也不列外,可以说,这里的防务是我走遍千山万水见到过最艰苦的,你们必须要有心理准备!”

  “自然环境,造就天险之地。这里的海拔高,昼夜温差悬殊,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守卫在这里的我们,日常生活举步维艰。高原反应,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低气压使得这里的热水无法烧开,不卫生。吃饭我们吃不上热的,只能用热水就干粮。夜晚烧火取暖,物资匮乏我们只能捡拾牛粪代替柴禾使用。”他不讳言说到这里的艰苦,顿时新到的官兵们哗然。

  “但是,我们知难而进,努力地改善我们的生活!”

  他向新兵们作个汇报,让新兵们知道他在西藏做了哪几件大事:“第一就是种地,第二就是修路,第三就是设岗!”

  “从内地运来物资,价格打着筋斗向上翻,轻则三倍,重则十倍,所以能运东西到西藏的,一概发财!问题是你能不能够运来,大雪封山,道路损坏,物资运不上来,你急也急不来!”杨展说道。

  “我们中国人从来都是讲究自力更生,不求天不求地,靠的是我们自己的双手!”杨展这个农民头,就在庄严的布达拉宫下大放厥词,表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他介绍起他在西藏发展农业,如数家珍。

  “我们大力发展青稞、草业、牦牛、绵羊、奶业共五大项,现在我们驻军的粮食,全部实行了自给自足,燃料也是自给自足!”杨展在上面说这话充满了自豪,下面则是曲高和寡,新来官兵们不明白为什么自给自足是多么的重要!

  “现如今,沿江河谷青稞穗随风摇曳、点缀着点点金黄油菜花;羌塘大草原一片绿的海洋,风吹草低见牛羊;美丽的西藏江南,绵羊正在欢快地奔跑;在高原腹地吐蕃故里,奶牛在青青的草地上悠闲地踱步。大家来了,我先表个态,要让你们吃好,喝好,保证把你们养的胖胖的,也是今上要我们军官对士兵的表态!大家放心,你们的父母也可以放心!”杨展说的话是人话,官兵们一起给他鼓掌。

  “戎边是不容易的,你们除了军事任务,还要投入道路维修之中,我们有工程兵负责修建道路,我们已经修建了入藏的道路,雪区各大城市也都连通,我们要修出更多的道路,你们可能要来帮忙,在遇到重大的道路崩坍事件,驻军一起来,保证道路畅通!”

  “我杨某在西藏多年,足迹不敢说走遍全西藏,但也去了很多地方,尤其是沿喜马拉雅山一带设立岗哨,我不容易,你们更不容易,尤其是那些负责勘探的官兵们,他们设立边境线,变成了我们的版图!

  今天,战士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这种改善只是物资的增加。天险对人们的威胁仍旧存在,低气压,高海拔的现象没有改变,所以有一条,尽量不要跑步!”

  “今天我们向守卫在这里的边防老兵们致敬,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可以回家了。”言讫,杨展带头向广场上的即将退役的老兵们敬礼,新来的官兵们也向他们敬礼,场面庄严。

  “我们在这里欢迎新兵,三年后,当你们也可以回家时,你们会发现你们无悔你们的选择,无畏你们的青春!”杨展大声呐喊道:“戎边伟大,功在千秋!”

  新兵们被杨展的心灵鸡汤灌到身体充满了正能量,只觉得热血沸腾,振臂大喊道:“戎边伟大,功在千秋!”

  他们当然不知道在杨展的心中,实际上是苦笑,唉,俺儿子就幸福了,跑去新疆战斗,俺只能在这里吃风雪!

第2340章 一首诗,一个故事

  被杨展念叨的杨璟新连打数个哈啾,让他十分狐疑,不应该啊。

  此时他率军走在迷人地方,军队沿着河谷一路前行,远处的高山和天空浑然一体,天空湛蓝湛蓝,云彩似朵朵棉絮漂浮在山顶;河谷恰似绿色的长廊,红松、柏松青翠欲滴;湍急的河水一路顺流而下,如静物风景当中流动的蓝色旋律,呼吸着车窗外新鲜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怎么可能会打哈啾。

  如此美景,这里是新疆天山之路!

  明朝时期的西域,以横贯东西的天山山脉为界,可分为两大部分:天山以北地区,就是天山北路,水草丰美,卫拉特蒙古诸部游牧于此。天山以南地区,包括东部的吐鲁番地区,即天山南路,属绿洲农业区,处于由察合台后王建立的叶尔羌汗国的统治之下。

  叶尔羌汗国是由察合台后裔、东察合台汗国满速尔汗的三弟赛依德,于1514年在原察合台汗国的旧地上创立的一个国家。

  其首都在莎车,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吐鲁番、哈密、塔里木盆地。汗国版图的东方是嘉峪关、南方是西藏、西南是克什米尔、西方与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为邻,与乌兹别克以费尔干纳谷地为界,北方以天山为界,与卫拉特蒙古部族相邻。

  以东面的中国的嘉峪关为.asxs.,到西面的费尔干纳谷地,其直径长达2100公里即4200里地。

  至于天山北路,则主要是卫拉特蒙古部族的游牧区,亦可称为漠西蒙古,以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最为强盛。

  可见,新疆是一个很大很大地盘的地区,然而大明平定这个地区用时甚至不到三年!

  即使如此,你想肝掉一个数千里地的大地盘,也得花上很多心思。

  大明想的是得到汉唐旧地,西域,实际上主体地区就是新疆啦,但比新疆更大一些。

  当时大明朝廷为否占领新疆而发起的大廷议中,大部分臣子都认为无此必要。

  大臣们认为新疆“土地贫瘠”,所以“夺之不足以夸耀武功”。

  很多大臣对新疆这块地是看不上的,认为大而无用,如兵部尚书周六一曾经在朝堂上说:“新疆苦寒,又在极北之区,得其土不足以耕耘,得其民不足以驱使;且人穷地瘠,又无出产之物,今何所利而用兵于远边乎?即使灭此朝食,亦不足以夸耀武功,驻军旷远,难以支持。”

  内阁次辅杨天生认为道:“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得之如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不纳新疆乃是良策,汉唐经营西域今安在?无它,不得利也!”

  他认为无利可图之事,别干!

  这位仁兄本是海贼出生,擅长贸易,新疆这鸟不拉及的地方,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要来作甚!

  他甚至对于进取西伯利亚都持保留意见,要不是老毛子的威胁,他认为西伯利亚得来就是个累赘。

  如果有人口有财富,海贼杨天生就叫嚣着要进取了。

  杨天生没与颜常武沟通,颜常武是有意没说,他想扮演关键先生,将来在他的主导下夺取新疆,但大明人才济济,向来有眼光的堵胤锡就很看得起新疆。

  他在廷议上奏道:“新疆乃是祖宗之地,不容失之!”

  这个大帽子一扣过来,很多大臣就皱起了眉头,数典忘祖可是大罪!

  堵胤锡认为,早在周、秦、汉、唐时代.已有西北新疆之地,并与我中原地区有了隶属关系,好比失散多年的孩子,终究是我中华的孩子。

  “这块土地流过我汉家男儿的血,岂可不取!”他掷地有声地道。

  堵胤锡是两榜进士出身,文史地理无一不精,他另辟蹊径,他不与其他大臣争有利与不利,不纠缠细节,没多说什么,只念了一首诗,说了一个典故。

  诗为:“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如时光流转,大明的宫殿上重现了大唐军队在西域的最后一战!

  听堵胤锡声情并茂地道:“公元808年(唐宪宗元和三年),寒风呼啸的西域。

  吐蕃发动了最后的进攻,一轮轮的强攻,杀声震天,也是西域唐军最后的荣光。

  龟兹,西域万里疆土上只有龟兹这座孤城上还飘扬着大唐的旗帜。

  孤城之上的战士早已白发苍苍,明光重铠早已破裂,衣不蔽体,锋利的横刀早已经缺口连连,

  白发苍苍的郭昕将军,振臂一呼,慨然拔剑,

  面黄肌瘦的士兵们齐起呼应,他们同仇敌忾,斩杀一个又一个敌人,向敌人射出了最后的一枝箭。

  最终,龟兹城头上布满了吐蕃军。

  寒光闪闪,刀剑逼近,面目狰狞的吐蕃人在逼近。

  郭昕腹背都是冰冷的锋刃,唯一支撑他的只有一面大唐的残旗!

  一个个冷酷的眼神,吞噬他的肌体。

  温馨的大唐,遥遥无期。

  郭昕凝视一下祖国的方向,

  喃喃自语,

  “陛下,老臣去了!”

  寒光闪过,一股鲜血,喷向苍穹,溅在敌人的铠甲上。

  漫天的雪花,无声地飘落,

  飘落,

  覆盖着郭昕的尸体。

  凶残的吐蕃人从他身边走过,放轻了脚步,他们在向着这位大唐英雄致敬!

  此刻的大唐已不是大唐,唐宪宗整日在藩镇割据上,寝食难安。

  无力顾及这位坚守西域五十载的“铁血郡王”。

  长安城内只有一个人落了泪,

首节 上一节 1399/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