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396节

  当年明朝皇帝朱棣何等的雄才大略,攻占越国后,统治越国的时间也就二十多年,后来还是因为身陷无休无止的战争而撤退。

  郑柞认定凭借越国的地利,他可以挡住明军,纵然是大明不义,找借口想要攻打,那就让大明来好了,郑柞内心还是有些底气的。

  他下决心打仗,急派侍卫连夜去请心腹们前来商议此事,没想到遇到了反对意见。

第2334章 忠言逆耳

  “什么,谅山失守?郑栉投降,当了带路党,引朝廷大军进犯,距离升龙府不到五十里地?”升龙府内,郑氏家主郑柞霍然起立,以他见惯世面,有“泰山崩于眼前而形色不动”的修养,现在听闻这个消息也大为震惊。

  不怪他惶恐不安,谅山失守,往升龙府的道路皆无险关,朝廷大军很快就能够打到,他们现在是中午接报,只怕晚上中国人就能到达升龙府。

  中国人为什么杀到?

  好在消息还是很畅通的,知道可能是已军追击莫氏军队杀入中国国境,连他们的县令都给杀死了,顿时郑柞头大如斗。

  朝廷大军入侵,事件是否真实已经是没得说了,辩解是无用的。

  这事情想要善了,只怕不易!

  郑柞镇定下来,作两手准备,派出当朝太傅赵玉朴带上黄金千两前去劳军,并一份请罪文书向朝廷请罪,表明一定会严惩肇事者,请朝廷大军停止进军,本国愿意谈判。

  另一方面,他赶快召集诸臣将来商量对策,同时集结军队,对城外进行坚壁清野。

  越猴也是打老仗的,反应很快,即使被中国人打个措手不及,也尽可能做好应战的准备。

  且说安南黎朝仿中原官制,设有六部管理政事,再以德高望重者为太傅,是一品大官,无实权,很尊崇。

  太傅赵玉朴是中国粉,说汉语很顺溜,郑柞派他为正使,再着户部侍郎郑桉为副使,去找中国人交涉,希望能够挽回不利局面。

  两人持节,坐上马车,另一辆马车则载了一千两黄金,在一队骑兵的护送下,匆忙赶路。

  他们在下午三点钟,已经遇到了朝廷大军的轻骑兵!

  如此迅疾,天黑前轻骑兵即可到达升龙府城下。

  见到是使节,轻骑兵分出些少人马,护送他们前往中军,

  一路上都是朝廷大军,只见得旌旗如云、人马整肃,看上去军容齐整,正往着升龙府而来。

  到达中军时已经是晚上了,中军并不急于赶路,安营扎寨,营地帐篷布局得井井有条,军威胜过安南军。

  赵玉朴与郑桉顾不得歇息,急忙求见朝廷长官。

  他们走到大帐前,便见两列浑身装配铁板的重甲步兵,全是高大的壮汉,浑身都是铁,“喀、喀、喀……”沉重而整齐的脚步声非常震撼。赵玉朴知道这是摆款的,因为大明军队其余军队多穿着东南军制式作训服,身披轻甲。

  即便如此,赵玉朴也不敢小看重甲步兵,知道已军都找不出这样的队伍,安南人与中国人相比,就象小孩子遇到大人。

  步兵昂挺胸站立在两旁,一个军官说道:“请安南黎朝使臣入内见大人,余者在外听命。”

  赵玉朴与郑桉沉住气,随军官入内,只见一个身材挺拔端正的文官坐在上,面目端正,赵玉朴一看他的衣冠就知道是个巡抚,心中有点奇怪。

  左右分列将军,文官的背后摆有一个小亭,中间有个“令”字,乃王命旗牌,对中低级官员可先斩后奏。

  按中原礼仪,除非见了王族,否则都不用叩拜,赵玉朴与郑桉双双长身作揖道:“下邦使臣赵玉朴(郑桉),奉国君旨意,拜见大人。”

  上面的人点头,说道:“本官是大明广西巡抚易震吉!”

  “易大人好!”赵玉朴不作分辩,双手捧上文书道:“下邦无德,累朝廷兵临城下,我国君不愿看到生灵涂炭,向朝廷献表请罪,并呈上黄金一千两劳军……”

  ……易震吉拿到了表文,不动声色地展开先看了一番,然后很小心地放回信封,吩咐道:“六百里加急,递送南京上呈朝廷。”

  “得令。”旁边军官有人应道。

  赵玉朴一听就知道坏了,有什么事情不能一下子处理,还要送南京去处理!于是哀求道:“请大人止了军队前进,有话好好说,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求了再求,易震吉只是不允,对赵玉朴道:“赵大人回去吧,你是个好人,但兹事体大,不是你能够说得动的!”

  既然不允,一千两黄金也没收,让他们带回去。

  两个使臣只好连夜赶路回去复命,回到升龙府已是半夜,城内不开门,用大箩筐把他们吊上城头!

  他们下了城,去见郑柞,他已经在殿上等着,听他们禀报过程后,赵玉朴说道:“朝廷拒绝谈判,光顾着进军!”

  郑桉则道:“朝廷其志不小,所经之处,如果抵抗就杀,不抵抗者,就没有烧杀劫掠,买东西还给钱!”

  郑柞让两臣下殿休息,他则在殿中踱步,思索。

  郑柞是又气又愤,他愤怒大明的无情无义,他每年的供奉从来都没有少过,但是大明竟然拿件小事来计较。

  是,朝廷的边民被抢,县令被杀,朝廷脸面受损。

  可是他郑氏百倍奉还赎罪啊,愿意给白银三十万两作为军费,黄金三万两作为向朝廷赔罪,已经是竭尽所能,可是朝廷大军依旧进军,真当我郑氏是泥捏的不成!

  他心中霍霍而动!

  与大明开战,重演黎朝驱明旧事?

  公元1428年是大明宣宗宣德三年,就在这一年,明军退出安南,黎朝太祖黎利称帝。

  明军是被他打跑的,是黎利真刀实枪地打出来的江山。

  在陆地上越猴还真不怕明军,毕竟在越国这种丛林之地,明军也不一定能有什么好的结果,

  在郑柞看来,如果开战,纵然是大明拥有再好的装备,也不一定是他的对手,毕竟在越北朝的之地,到处都是密林,想要在这里面取得胜利,明军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当年明朝皇帝朱棣何等的雄才大略,攻占越国后,统治越国的时间也就二十多年,后来还是因为身陷无休无止的战争而撤退。

  郑柞认定凭借越国的地利,他可以挡住明军,纵然是大明不义,找借口想要攻打,那就让大明来好了,郑柞内心还是有些底气的。

  他下决心打仗,急派侍卫连夜去请心腹们前来商议此事,没想到遇到了反对意见。

第2335章 我都没发力你们就破城了?

  这支部队由水师提督石柯和分遣舰队司令江广平共同指挥,计有战列舰四艘,巡航舰十二艘,巡防舰二十六艘和三百艘以上的运输舰,特别之处在于运输舰奇多。

  他们日夜行船,速度飞快,顺利到达了

  黎朝也有水师,但见到北方舰队势大,不战而逃,把海上优势拱手相让。

  易震吉接着两位海上将领,欣喜不已,一把抓着他们的手,对他们道:“欢迎你们的到来,你们来,戏才能开场啊!”

  两将遂道:“奉姚大人之命,前来听命行事!”

  易震吉又感谢两广总督姚思孝一番,对两将道:“谢谢姚总督的鼎力支持,你们能来真是太好了!”

  石柯笑道:“姚总督接到中丞大人的信,对下官道:‘老易还怕我不派人来,这么好康的事情,我不派人来就是狗娘养的!’”

  听得易震吉哈哈大笑,他请了两位海上将领进帐与陆上将领们见面,大家在一起,都很激动,知道大仗就要打响了。

  如何攻破城池坚固的升龙府?

  易震吉告诉大家道:“敌城看似坚固,实际上不堪一击!”

  他带大家一起看沙盘,这升龙府依托城外的富良江而建,富良江又名洮江,即红河也,升龙府的围墙主要建造在东、南、西三个方向,因为北面临近富良江,所以富良江就被当做天然的防御城墙。

  升龙府挨着富良江边也有一道城墙,但不厚,只有四米宽,不象其余三面城墙有八米宽。

  如此一来的话,这是一个防御的薄弱环节。

  即使如此,想要直接从江上突破城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好在中国人有间谍,易震吉清楚间谍做了什么事。

  他们就在北面城墙内侧买下一个大院,嗯,用作棺材铺,里面铺放棺材。

  本来近着城墙不应该有建筑,但安南人腐朽,受了贿赂,就允许了建筑。

  间谍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在院内的房间里向外挖出了一个大洞,洞上面就是城墙。

  这洞里装满了盛满炸药的棺材,一旦发出信号,就可以把城墙给炸掉了。

  保密的缘故,易震吉没当众说出来,一副破城不在话下,高深莫测的样子。

  他计划炸城,不过在炸之前,肯定要来例行公事,那就是拢敌。

  拢敌的作用在于给敌人泄气,如果什么都不做,守城敌人士气充足,我方破城时会遭遇敌人有力的反冲锋,导致伤亡过大。

  因此很快地,中国人让城内的越猴大吃苦头。

  中国人筑起了土山,对城内敌人进行居高临下的狙击。

  他们着军人与民工用铁锹土担,齐来城边,垒土成山。

  数日之内,筑成土山五十余座,火枪手就在山上进行狙击,射得越猴抬不起头来。

  别说城头的越猴抬不起头来,城内的越猴走路也得当心,要是大摇大摆地在街道上行走,不知道什么时候飞来一枪,就是天降横祸了。

  嘿,要说到越猴学中国人还真的学到了家,升龙府守将郑桏立即叫人拆了各处木梁或砍树,紧急制作了投石车---有例子,中国人就带了来,放在城下,被越猴学去,建了上百架,越猴的制作能力还是不错的,他们拽动投石车,炮石飞空,往上乱打,人无躲处,中国人的火枪手抱头鼠蹿。

  只好在远处筑山,火枪打不着城里,打在城头上还是有一定的威胁。

  然后以炸弹轰击城墙,步兵进攻,推着云梯和井栏靠近城墙,渐渐达致**,打出了真火。

  中国人不断进攻,越猴也不甘示弱,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冲锋。

  双方杀声震天,不断地有人伤亡,包括敌我。

  中**人并不知道易震吉的计划,他们越打就越进入了角色,越打越狠,让升龙府守军很多人坐了“飞机”。

  因为运输舰运来了大量的炸弹!

首节 上一节 1396/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