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33节

  那书童会说出:“只怕知人知面不知心哩!”

  正说着,听到外面码头马车声伴随着马蹄声如滚雷般地传来,直扑本班船,舱内的人面面相觑,书童扑出去看动静,很快喜气洋洋地回来道:“陈爷来了!”

  来的是陈衷纪,这书童会察言观色,如果想要来捉他家主人,不必这么大的官,派几个警察来就行了。

  刘之凤不敢失礼,赶快出迎,两人在船上露天甲板相见,陈衷纪大叫道:“雍鸣兄,你这个父母官,怎么可以这样呢,扔下你的百姓不管!太过分了!”

  “惭愧!”刘之凤抱拳道:“陈兄,我冒犯督军,深为自责,只好挂冠求去了!”

  “咳,你过虑了,督军岂是这样的人!”陈衷纪一把扯过刘之凤道:“走吧,我们离开这里,让他们开船!”

  他们下了班船,船上人们才知道原来停航之事是他引起的啊!

  ……

  陈衷纪和刘之凤走在码头上,看着大海潮水翻滚,陈衷纪道:“在东南府,只要肯干,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财富!”

  “你来东南府时间不算长,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我们东南府人一样,是那种实干家!所以,我们非常的钦佩!”陈衷纪直言不讳地道。

  他急急赶来,还有一个理由没说出来,那就是千金市骨!

  东南府急剧发展,需要人来装点门面,这刘之凤非常合适,他出身官宦世家,14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44岁中进士,现为大明的四品知府,关键是他认可东南府的理念,也是有能力的人!

  要是他投奔东南府,既收到人才,又得到名望,一举二得!

  好的人才需要挽留,陈衷纪亲自出马,情意殷殷,以能够为民众做事,造福一方为由,邀请刘之凤加入东南府!

  “我东南府,如旭日初升,前途无可限量!”陈衷纪充满自信地道。

  “而大明已是风雨飘零,难说未来!”他又说道。

  刘之凤知道他说的是事实,但他还在犹豫不决。

  于是陈衷纪放大招,颜常武教给他的话复述出来道:“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了造福人间而奋斗。”

  后面的“能够说……”是因人而异,刘之凤想做事,做实事,那就有的放矢说给他听。

  刘之凤最终被说服了!

  回到高雄,在妈祖神像面前,他正式宣誓对颜常武效忠,成为了东南府的一份子,是陈衷纪的农业助手。

  过得三年,得到了充分信任的他转入了公检法,刚直不阿,是东南府重要的护法人员。

  而刘广仕亦在不久后辞官,加入了东南府,哪怕大明直升他为知府也不干!

  两刘相继从贼,让福建官场哑口无言。

  如果说先前那些泥腿子渔巴子没见识投奔东南府,那么两榜进士,官宦世家子弟也投入东南府,他是有见识还是没见识?

  抚衙的钟先生点评过一句话:“此事是一叶知秋啊!”

  ……

  远在北平的崇祯皇帝接报说在台湾的两刘:刘之凤和刘广仕相继辞职,却滞留在台湾之事,顿时觉得大失面子,让他十分恼火!

  他细细地琢磨起不良念头!

第212章 邹维琏来也

  崇祯皇帝是个性情急躁,刚愎自用的家伙(所以不怪得袁崇焕要讲五年平辽,他要是说十年,只怕崇祯皇帝立即叫他滚蛋),在他看来,台湾的颜常武固然可恨,福建巡抚熊文灿更是可恶!

  在朝廷需要东南府的钱粮救急,需要东南府的兵马舰队去勤王的紧要关头。这个熊抚却累上奏折,说福建有红夷之患,自去岁台湾与红夷(荷人)打过一场大战后,红夷正厉兵秣马,准备再犯台湾和福建,之前有五十多艘夹板船,这次可能上百艘(该信息是颜常武告诉给老熊的,用来吓朝廷),如若台湾的舰队北上,一旦荷人进侵,只怕大明东南诸省不保!

  他的奏折一上,朝中的衮衮诸公有了发力点,异口同声地说:“东南腹地重要,乃朝廷粮饷来源,不可有失!”

  如此上下齐心协力,理直气壮地将崇祯皇帝想调动台湾兵舰的念头彻底地挡回去!

  这帮家伙肯定收了南虏的孝敬!

  熊文灿分明是在包庇颜逆!

  要是他不在闽抚任上的话?

  崇祯皇帝叫来tj,找来了最近递来的广东告急的奏折,原来是海盗李魁奇、刘香肆虐粤海之事。

  他们十分猖獗,海盗船甚至堵住了珠江口,让广东的商船、渔船统统都在岸上晒船肚,导致广东经济受到很大影响,民众怨声载道。

  广东水师不能制敌,只好向朝廷告急喽。

  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想做就做,崇祯皇帝急召内阁和吏部官员见驾!

  ……

  福州抚衙,熊文灿坐在太师椅上,红光满面。

  他正红得发紫!

  朝廷诏命到达福州,宣布他成为了“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地方!”

  亦即是权势赫赫有名的“两广总督!”

  对比于现在的“巡抚福建地方兼提督军务”,他到任广东后的权力是能够掌握了两个省的军队,又掌握田赋、海关税收、食盐专卖,而广东民政亦归他管,广东可是个富裕地方,远比福建要好!

  崇祯皇帝虽然恼火熊文灿,但也知道擅动大臣的弊端,世人眼中,熊抚福建,没有海患,无流民,无饿死现象,是个能员。

  于是给熊文灿升官,美其名为需要他去广东清剿海盗,要他去治理两广地方,顺理成章地将他从福建调开。

  从巡抚升到总督,官越做越大,我辈所为何来?熊文灿非常高兴。

  他奉诏之后,这些天都忙于家务,准备往广东赴任之事。

  其中他的两位清客,钟先生和刘先生助他益多,熊文灿问他们所欲,何从何去?

  水涨船高,刘先生愿意追随熊文灿到广东。

  而钟先生却表示要留在福州。

  “想不到钟先生欲置本督而去!”熊文灿惋惜地道:“这样吧,本督为你留书信一封,作你推荐!”

  钟先生连忙谢过。

  熊文灿还不忘给台湾送去书信,言明他到广东任职之事,要颜常武谨记诺言,不可反叛大明,尊重上司,为福建乡亲谋福利等等,叮嘱了一大堆话。

  颜常武回信一封,恭祝熊督此去鹏程万里,他一定恭敬守法,谨奉上司,若熊督有召,必插翅赶来相助云云。

  同时又表示,已派来巡航舰二艘,为熊督护航,并有快船一条,条件舒适,作熊督座舰,送熊督到广州。

  最后是送来程议一万两白银!

  做人方面颜常武礼数蛮足的,也知道他为人,熊文灿欣然笑纳,将巡抚印信交给福建左布政使代交下任巡抚,他则坐上快船,在东南舰队的保护下,走海路往广州而去。

  ……

  十天后,福州接官亭里,福建主要地方官员们云集,迎来新一任的福建巡抚。

  邹维琏来也!

  这位可不是个容易伺候的主儿,他上任的第一天,福建地方官员们就头大了。

  邹维琏字德辉,一字德耀,号匪石,江西新昌人即今宜丰县潭山镇龙冈村人,万历三十五年(公元一六0七年)进士。授延平推官(福建延平府,即南平市也)。其人耿介有大节。天启中,为郎中。杨涟劾魏忠贤,被旨切责,琏抗疏论谏,谪戍贵州。崇祯初,召为南京太仆寺卿。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邹巡抚的“战迹”显赫,诸位可以一观:

  万历三十五年(1607)邹维琏中进士后,即分派为福建延平府(今南平市)推官(掌勘问刑狱的地方官)。他一到任,就将积累了十数年的疑案,一一判断。使延平府人满为患的监狱,立刻空旷。当福建巡抚袁一骥与布政使窦子称不和,以积怨罗织窦的罪名,并要邹维琏帮着搜集“罪证“时,邹维琏宁愿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与巡抚袁一骥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万历四十三年(1615)邹维琏从延平调京待命。此时,有位爱财如命的上司,要下属向邹维琏透风,说是某上司要提拔他,需带厚礼去投拜。邹维琏听罢,拍案大怒道:“我宁可失去当官的机会,也决不能失掉我的气节“,只此一句话,得罪了上司。在京闲置了一年,到第二年才授以六品官阶的南京兵部主事。

  天启三年(1623)邹维琏调进北京,起用为兵部主事。此时,正值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把持朝纲。他素闻阉党种种罪行,十分不满,遂成为明代另一与阉党抗衡的政治团体--东林党的一员。

  天启四年(1624)左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列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竭力弹劾。平日痛恨魏忠贤的人,上至首辅叶向高,下至各省部寺官员也纷纷写状弹劾魏忠贤。魏忠贤忙求皇帝和客氏(皇帝乳母)的支持,假托圣旨,指斥杨涟,将他革职罢官,投入大狱。一时满朝文武官员,个个胆战,人人自危。在这举朝上下默言俯首之时,邹维琏挺身而出,毫不畏惧地递上《劾魏忠贤疏》。

  他严劾权势熏天的魏忠贤,九千岁怒了,以朋党之罪将他远戍施州(今贵州省正安一带)。

  天启七年(1627)八月,崇祯皇帝嗣位。他即位不到三个月,便彻底铲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这年终,邹维涟受诏回京,举为南京通政参议,不久升为太仆寺少卿。

  崇祯皇帝知道邹维琏的为人,着他任闽抚,他还没接印正式上任,就在官亭上看过诸位官员的手本,冷然道:“福建海防游击颜常武何在?!”

第213章 我更怕颜常武

  按官制,上官抵步,下官迎接是理所当然。

  不到者情节可大可小,不过,在场的老官僚一听就知道邹巡抚来者不善。

  颜常武的散官官阶高至二品的骠骑将军,实授三品的台湾卫指挥使和四品的福建海防游击,邹巡抚不称人家是颜将军,而是从低来贬,那小子要倒霉了!

  官亭里静悄悄,各人盘算着心思,有不喜颜常武的准备加入巡抚行列中给他好看,而看好颜常武的官员则准备给颜大少通风报信。

  “颜常武何在?”邹维琏再问多一声,没见回答,他冷冷一笑,也不多言,与其他官员寒喧几句后,坐上官轿,鸣锣开道往福州城而去。

  在抚衙大堂正式接印之后,开始理事,先后召见福建布政使(藩司)、福州知府、海防总兵、福建按察使(臬司,掌司法)、福建都指挥使(都司)和各卫所指挥使和参将等,问的问题老官僚一听,就知道这位巡抚大人是熟悉业务的,不好糊弄。

  邹维琏招呼一声,询问海防总兵蓝邦宪道:“蓝大人,去岁部里解款二十万两白银,不知造舰几何?

  蓝邦宪是晋江人氏,不敢怠慢,乃解释道:“中军船四艘、赶缯船三十艘,乌艚船三十艘,均已完成!”

  他一一说明参数,邹维琏默默地计较了一下,发现当中有水份,但也不多,可以接受,遂点头赞扬道:“蓝总兵花了很多心思啊!”

  “不敢当,那是熊总督的功劳,下官愧不敢当!”蓝邦宪点头哈腰地道。

首节 上一节 133/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