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249节

  “金瓶掣签”是乃朝廷与黄教共同决定的制度,黄教的大喇麻转世灵童需在朝廷代表官员监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包括了查验、掣签和确认后,报给朝廷批准,由朝廷派出大员主持,举行坐床典礼(一个大喇麻在布达拉宫、另一个大喇麻在扎什伦布寺),活佛转世灵童的寻访、认定、继位事务才最后结束。

  不仅如此,大活佛的转世亦要经朝廷同意,由朝廷册封。

  自朝廷有此制度以来,已经有二个大活佛的转世得到了朝廷的承认。

  这是一个双赢!

  黄教需要一个名份,朝廷统治西藏需要黄教的帮助,双方各取所需,共治西藏,合作愉快!

  噶尔丹是准噶尔部的小王子,说话很有力,让诸蒙古人陷入了沉思中。

  朝廷真的这么好啊?

  “朝廷对我教确实不错!”甘当大师缓缓道:“朝廷拨出了巨款修缮寺庙,仅圣宫就得到了二千两黄金和三十万两白银的拨款!此事作不得假,本座曾经见过黄金与白银的移交仪式,用在了圣宫,完全修葺一新,白天是金顶闪闪,晚上是耀眼生辉,如果你们到圣宫朝圣,就可以见得到了!”

  此话令帐内诸人大感兴趣,他们当中有人去过圣宫亦即是布达拉宫参拜,知道这座宫殿虽经过修葺,但并不算得上美观,而朝廷舍得动用这么多的金银去修圣宫,说一千道一万,财帛动人心,真金白银最好使!

  甘当大师说起朝廷对黄教各大寺院的支持,给钱给物,大力宏扬佛教文化,并举行了多场从印度迎佛骨的盛**事,乃佛教界中的盛事。

  再有汉人入藏,自上而下,包括了朝廷官员对于黄教十分尊重,如朝廷驻西藏总督杨展就成了大喇麻收下的俗家弟子,时不时进圣宫参拜大喇麻,与众喇麻坐而论道呢!

  “竟有这等事啊!”众人啧啧称奇。

  而明军高官祁三升在旁边听得,差点没笑出声来。

  祁三升的上司是杨璟新,是杨展的儿子,现为大明收复新疆的主将,杨璟新最怕别人说他凭父荫而上位,因此不喜军中讨论杨展之事,祁三升还是首次听闻杨展信佛之事。

  杨展这个老贼头、**居然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那不如河水倒流还靠谱一点!

  杨展为川中名将,八大王入川,杨展作为官军,剿匪有责,与八大王激烈厮杀,八大王裹胁大量民众从贼,杨展杀之,抱着“宁可杀错也不放过”的心态,杀得那是人头滚滚,别人说八大王杀人不眨眼,杨展则是眨眼就杀人。

  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

  杨展到中东参战杀包头佬,入蒙古和进藏,都是不从者杀,端的是杀人如麻!

  有人说杨展有日记每天记下他杀多少人,但记着记着就不记了,因为杀的人实在太多了!

  至于“记日记”这种事情本不应是大老粗杨展做的雅事,是今上给将军们布置的任务,告诉他们说以后退休了就可以写回忆录,扬名立万的同时也挣点银子花用,于是很多将军就记起了日记。

  杨展干过一件离谱的事件是祁三升知晓的,那就是有一次杨展手下的军法处处长送上一份犯人处置意见书,分为轻罪与重罪,轻罪不致死,重罪也有商量,岂料杨展接过名单就在上面画圈签字,批上“一律枪决,以免麻烦”八个字。

  圆圈画大了,写签呈的军法官的姓名也被圈在内,处长用手一指说:“这是法官。”杨展这时才意识到圈圈没有画准,一面改,一面说:“法官不杀。”

  这么糊涂的事情都做得出来,你都不知道杨展以前稀里糊涂地杀了多少人!

  他可谓是双手沾满鲜血,如今居然青灯古佛,佛前下跪,虔诚地礼敬朝拜。

  想到老魔头拜佛的情景,祁三升都不禁打了一个寒噤!

  但,这招很好使!

  无论是西藏上层还是准噶尔部的贵族们都知道汉人们自高自大,以自己的文化为傲,看不起周边的部族,视周边部族为蛮夷。

  如今汉人高官也信了藏传佛教,这就表明了大明朝廷的态度!

  那是真心地对待圣宫与喇麻的!

  诗经名句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哪怕准噶尔部的首领们对大明不以为然,但大明善待西藏圣教(黄教)的诚意殷殷,不由地触动了他们心中的柔软。

  首领们信奉黄教的!

  接下来就是与祁三升同行的一个明军高级军官,年龄有三十多岁,他用蒙古语告诉大家说他是漠北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部的阿尔斯楞,汉名吴志明,参加了大明军队,现为准将军衔。

  吴志明特意说明了准将军衔,已是军中高官了。

  帐内的蒙古人听他娓娓道来,他说了二件事,一件是漠北蒙古的大活佛罗桑丹贝坚赞深明大义,率领喀尔喀蒙古三大部族归顺大明之事!

  大明善待大活佛,为他修建了一座规模巨大的庙宇供他修行,提倡佛法传播,漠北公职人员来自蒙古的一概要求信黄教,否则不予录用!

  而且漠北蒙古在大明治下,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生活!

  吴志明说道:“和平、安定、富裕、文明、平等、公正、幸福!”

  “这就是朝廷给予我们漠北蒙古的,如今……”吴志明说道:“漠北蒙古的年轻人有许多人都不说蒙语了,以致于朝廷要开双语教学,找老师来教蒙古人学说蒙古语,公职人员不说蒙语的一概不予录用!”

  归化的速度极快,是蒙古人自己不想说蒙语,而朝廷则花钱让蒙古人学蒙语!

  其实蒙古人不说蒙语对于朝廷是好事,但今上说蒙古人说话算数,他们天性豪爽、好战,只要给他们一个正当的作战理由,他们就会很痛快地跟着你一起去死。

  这样的的良朋好友,岂能不厚待,今上不愿见到蒙古地方文化的消亡,因此在蒙古地方上行双语教学,再有大力保护蒙古文化!

  吴志明让帐内的蒙古人受到了第三次心灵的冲击,趁他们心灵激荡的时候,祁三升趁机开价。

第2088章 软硬兼施

  他代表朝廷给出的筹码是大首领僧格珲台吉成为大明郡王、世袭罔替,朝廷发给丹书铁券。

  条件异常宽大,朝廷保证僧格珲台吉这一支系的流传,只要他们不造反,那么郡王之位一直给他们留着,比如某个郡王因为犯事被朝廷削去王爵,该郡王下台,王爵还从他这一支系的人中挑选。

  其余部族首领按照归顺时部族控弦人数的多少进行封赐,例如有一万骑兵的部族,封为侯爵,有三万骑兵的部族,封为公爵,都是世袭罔替。

  余下的部族则分封为伯爵(超品)、子爵(正一品)、男爵(正二品)、奉国将军(正三品)、镇国中尉(正四品)和辅国中尉(正五品)等,再有发给银元,按一个人十个银元给,如果不要爵位,则是一个人二十个银元给。

  明码标价,出手大方!

  朝廷欢迎任何部族归顺投靠,只要加入大明,一概成为大明子民,得到该有的福利。

  一旦部族民众成为大明的子民,包保他们不会离开,高等文明吞并低级文明是易如反掌!

  中国同化能力可怕至极,只要漠西蒙古加入中国,十年后,包保朝廷得花银元请先生们去教蒙古人学蒙语!

  相比之下,给点钱算什么,人心归我,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

  为了增强说服力,祁三升专门带了图表,给帐内的蒙古人普及了一下大明的爵位制度,最高一级是亲王,这是姓朱或者姓颜才有的爵位,而两中华的正宗华人一般最高只能是公爵,即非国姓者不得封王,部族首领可得郡王一级,是对部族的优待。

  对于部族首领们还有优待,他们可以成为大明公职人员,人工高,福利好,不单粮期准,而且年终发双粮,除此之外更有住房津贴,医疗津贴,雇员保险,长期服务金与及退休金和每年一次的公费旅游!

  至于民众则有安全权利、不被饿死的权利、受教育与培训的权利,经商权、参军权、还有医疗权益和子女免费受教育与免费就餐的权利!

  祁三升口水四溅,图文并茂,一一说明各项好处,让众蒙古人听得目瞪口呆!

  甚至有种匪夷所思的感觉,这世间上竟然有这么好的事情让我们给撞上了?

  朝廷出钱出粮为我们免费养娃?!

  草原上游牧,天高气爽,风吹草低现牛羊,看似诗情画意,十分美好的生活。

  实际上这是表象,真正的草原生活是极为艰苦,白毛风一来,牲畜死光光,没有了牲畜,来年部族族人死光光。

  还有马瘟,能席卷整个草原!

  为什么部族要南下攻打中原王朝的坚城,那是因为活不下去。

  其实,草原部族很清楚,别看他们攻打中原王朝那个欢,固然抢了很多东西,杀了很多汉人,实际上是得不偿失,汉人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

  汉王朝一直传承,而游牧民族其兴快焉,其亡也速,一个接一个,大大小小的部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种种的原因,进攻中原,让部族力量被消灭就是其中之一。

  真心来说,如果部族人的小日子过得去,他们宁愿不去招惹中国人。

  同样地,中国人的生活对于部族人还是蛮有吸引力的。

  别看现在的首领们一个个牛气哄哄,但心底是惶恐的,因为草原上弱肉强食,杀戮盛行,部族兴旺三代人就很了不起了,胡人无百年运不仅适用于进驻中原的胡人,草原上的胡人同样适用,他们见得多了,他们是踩着前任首领的尸体上位,也担心别人踩着他们的尸体上位。

  如果坏了事,则家族难保,男丁被处死,女人成为别人的妻妾。

  而如果成为大明官员的话,那么就依法行事,首领们的家族将与国同休!

  他们学会了这四个汉字:“与国同休!”

  只要自己不作死,就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家族百年后后续无人了。

  听起来一切很美好,太美好了,令首领位半信半疑。

  可是有两位大活佛的背书,还有漠北蒙古人吴志明同志的帮腔,似乎是真的,应该是真的。

  祁三升为诸首领送上了礼物。

  狙击枪!

  带瞄准镜的火枪!

  中国制造的军火精致无比,简直象艺术品一样,首领们把玩着火枪,出帐试枪。

  只要光圈套上,那就百发百中!

  砰!砰!砰!

  僧格珲台吉瞄准百米外的一个帐篷顶,打飞了顶上的装饰。

  另一个首领则击中了远处草原上一个车辕上停落的小鸟!

  呃,这么准确无误的狙击枪送给部族人不就是与虎添翼。

  每支火枪只配十发子弹,而且不是达姆弹,只是实心弹而已。

  祁三升与其他的汉人军官告退离开,吴志明留了下来,告诉首领们道:“明军中这样的火枪配备率是百分之三十!”

  “明军全火器化,除了这种线膛枪,人手都有滑膛枪,还有大炮、飞雷炮、炸弹、筒子等武器!”轮到吴志明来给他们作兵器普及,让首领们清楚到明军武器的厉害。

  展示了毒弹头,分别是没有击发的和打出去的弹头形状的对比。

  达姆弹!

首节 上一节 1249/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