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180节

第1967章 包头佬版的失街亭(一)

  军帐内,昏黄的灯光下,两位帕夏正在商议军务。

  一个是阿达纳城的主将巴贝尔帕夏,另一位则是马腊什城的主将沙哈比·布尔汗帕夏,这两座城市分别位于杰汉城的西面与东北处。

  巴贝尔帕夏忧心忡忡地道:“情况一点都不好!”

  “异教徒沿海岸而来,凭借海船补给,后勤线我们无法展开攻击,他们拥有乌尔班大炮,这炮连君士坦丁堡的城墙都能攻破的,各地城市报来说此炮犀利,我们的城防尽皆无用,城墙在乌尔班大炮的面前,简直是纸糊的一般!”巴贝尔帕夏无奈地道。

  他继续道:“我已经向苏丹禀报异教徒大至的消息,苏丹陛下的军队正在调动中,但需要时间!”

  “老兄,现在挡在他们面前的就是我和你了,野战打不过他们,我们一起回阿达纳城加强防御吧。”巴贝尔帕夏提议道。

  他曾率二万人马往援伊斯肯得仑城,在城外被中国人轻胜,二万人马缩水了一半,此后他吓破了胆,不敢野战,而是一路裹胁沿路军民撤往阿达纳城,想的是回城后进一步加固城防,与中国人决一死战。

  相比于已成惊弓之鸟的巴贝尔帕夏,引军三万的沙哈比·布尔汗帕夏则是锐气十足,对巴贝尔帕夏的提议不以为然。

  他看着地图,思索着破敌之策,嘴里道:“守城要面对乌尔班大炮,你都说城墙是挡不住是挡不住乌尔班大炮的,野战的话……”

  沙哈比·布尔汗帕夏知道巴贝尔帕夏在伊斯肯得仑城的城外兵败之事,也不揭他的丑,很快地,他的手指落在了地图上的一处道:“我不守城,也不野战,我守山!”

  巴贝尔帕夏定睛一看,哦,原来是杰汉城与阿达纳城大道之间的一片丘陵区,布尔汗帕夏得意地道:“此处有地利,我在此驻军,阻截异教徒前进,可挡十万军十日!”

  如今是守城难,野战不行,或许布尔汗帕夏的提议不错,他迟疑了一下,想想野外哪有坚固城墙来得心安,于是他拒绝道:“我还是退守阿达纳城吧”

  见到布尔汗帕夏略带bs的目光,巴贝尔帕夏尴尬地道:“阿达纳城是中心城市,如果我们兵败,就无兵可守,它若失陷,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奥斯曼人遂行坚壁清野之策,但有的城市不但不能放弃,还要坚守,否则一路退却,岂不是给异教徒大涨威风?!

  阿达纳城就是预定的抵抗中心,深沟厚垒,防御工事坚固,屯积了大量的粮食、军用物资,城内民众不仅不给撤退,还被要求上城协助军队死守。

  如果该城失陷,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影响不小,因此巴贝尔帕夏找来的借口还是有力的。

  但布尔汗帕夏没有接受与巴贝尔帕夏一起守城的提议,他雄心勃勃,想要力拒中国人。

  见他这么硬气,巴贝尔帕夏也不劝了,在第二天两帕夏分道扬镳,一个回转城市,一个向前挺进,准备到达预定地点,好去抵抗异教徒的入侵。

  他的三万人马士气在宗教召唤下还是蛮高的,决心拿出“你有枪膛我有胸膛”的精神来,杀一个够本,杀二个有赚,好好地教训一下从东方来的异教徒。

  三万军队行进得十分威风,由于异教徒尚远,所以是粮草先行,首先是轻骑兵在前开路,上千辆大车和骡马炮队随后跟进,。接着是大部队一条龙似的步兵,穿戴着制服,只听得车轮漉漉,马蹄锵锵,声势煞是惊人。

  布尔汗帕夏傲慢地道:“有此强兵,我军必败中国人!”

  左右是谄词如潮,把他夸成了一朵花,他必会成为力挽危局的帝国名将,成为传奇,代代传诵!

  就在一片牛气哄哄中,布尔汗帕夏的部队抵达了叫做“塔特万”的丘陵地区。

  布尔汗帕夏率众军官观察地形,发现丘陵就在大道右边,易守难攻,于是他决定军队就在山丘间扎营,以待敌军到来时破敌。

  见他只在山上扎营却没有防守道路,部将赛义夫提出异议道:“大人,我军不防守道路,敌军行动将不守限制,只怕不利于我军防守,应该山上驻军,山下道路则令军士伐木为栅,阻挡道路,可保胜利!”

  赛义夫是贝伊之下的副将,年纪五十岁以上了也没当上贝伊,但他经验丰富,所说的话得到了一些人的赞成。

  结果招致布尔汗帕夏的白眼道:“你想怎么着?”

  他声气不好,赛义夫硬着头皮道:“我们要在道路上派兵防守,挖了壕沟,建立营垒,敌军就算是十万人也不能通过,如果弃守道路,光屯兵于山上,若敌人大军到来,四处围定,我军如何破敌?”

  结果招致布尔汗帕夏的严厉训斥道:“你之前没听到巴贝尔帕夏说过异教徒拥有大炮,一炮打进来,连城墙都防不了,你立的寨能够与城墙相比吗?”

  他指着山头道:“我军驻扎山上,敌人大炮打不了,我们居高临下,以一当百,三万人可破异教徒十万!”

  这样的话说出来,谁人还敢说什么,真要与帕夏争论,硬是要在道路上立寨,异教徒一炮过来,寨毁人亡,谁敢负这个责任!

  而且帕夏还说在神的指引下,已军可大破异教徒,敢怀疑帕夏的话,就是怀疑神的勇士,那还得了!

  说起来包头佬的许多兵败有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家伙把神抬出来当挡箭牌,在奥斯曼可是宗教第一,谁敢反宗教的话在位必不长久。

  可是这样一来,导致官员们不敢说真话,只好来莽一波了,成功最好,不成功就见神。

  于是包头佬们就在山上伐木为营,三万人连营一片,旌旗招展,倒也可观。

  其实布尔汗帕夏也不是那么地膨胀,他预计在此地异教徒一周或者十天,要是已方大军赶到,他就可以成为英雄,如果太长时间,那他也撤退了,也不会去送死的。

  但事情会如他的愿吗?

第1968章 超级巨炮发力

  手有凶器,杀心自起。

  掌握大军,不打才怪!

  西元1659年6月16日,大军出动,浩浩荡荡,直奔小亚细亚地区而来。

  它是亚洲西部半岛,位于土耳其境内。北临黑海,西临爱琴海,南濒地中海,东接亚美尼亚高原。主要由安纳托利亚高原和土耳其西部低矮山地组成。公元前1200年,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在土耳其的爱琴海沿岸发生,之后强大的波斯大流士大帝、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古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先后统治这块神奇的大地。历经无数帝国的打造、历经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剧烈撞击。

  这是奥斯曼人的龙兴之地!

  这么重要的地盘暴露在中国人的面前自然不是奥斯曼人所想的,奈何他们根本不能夺回中国人控制的叙利亚,因为基建狂魔的中国人早将叙利亚各地要塞化,各城镇双重城墙上棱堡林立,遍布重炮,人人数枝火枪,且粮食给养充足,不乏水源。

  这让包头佬怎么打!

  进攻的包头佬是有来无回,中国人凭借险要城墙和火力,稳稳地压制了包头佬,从此包头佬知道除非天下大变,否则不要指望能够打破中国人在叙利亚林立的堡垒。

  有样学样,包头佬也在小亚细亚大兴土木,修建了大量的城池防御工事,尤其是在中国人前进的道路上,城堡林立,重兵把守,看上去杀气腾腾。

  而中国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沿海进军,一路杀将过去,管他有多少的工事建筑,拆掉了事,毕竟基建狂魔的特色技中有“拆迁”**嘛!

  位于小亚细亚的最前线的伊斯肯得仑城前中**队浩如大海,让城上的包头佬看到面如土色。

  这座城市曾经让中国人与包头佬多次在此争夺,之后包头佬重建了这座城市,双层城墙前高八点五米后高十一点五米,主城外还有六座大型堡垒,即能与主城相通,又可以独立作战,是大型的城市,本以为能够凭借着这座城市阻住中国人前进的道路,现在看来,悬哪。

  6月19日,我军的主力部队到达,远方的地平线上,蹄声轰鸣,黑压压的是冲奔而来的骑兵队,后面层层叠叠排得象蝗虫一样的是我军的火枪兵。军队行进时发出的脚步声雷鸣般轰响着,

  拖动的沉重炮车,数量很多,让大地为之颤抖。

  “天啊,这是敌人的军队吗?太恐怖了!”

  “我们的城墙好象太矮了。”

  “他们的炮那么大!”

  站在伊斯肯得仑城的城墙上,感受到迎面扑来的压力,前几天听闻中国人进犯还大话连篇的奥斯曼贵族个个都吓得脸色苍白,噤若寒蝉。

  他们都说凭借着神的保佑,必能击破任何异教徒的军队,他们深信有信仰无所不能,击破敌军不在话下。

  可是现在看来,中国人的火炮以及火枪兵是如此之多,贵族们觉得说什么话都是虚弱的。

  城内有三万军队,不算少了,可是城外敌军展开来的部队至少有十五万,还在源源不断地注进城外的战场上。

  尤其是沿城排开的超级巨炮,足足有十六门之多,它们系青铜铸造,它们所用的炮弹达到700公斤,其口径超过0.8米,长度超过5米,重量20吨,而普通的32磅火炮重两吨半而已。

  “乌尔班大炮!”

  奥斯曼人就是用类似口径的乌尔班大炮轰破了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今天,轮到奥斯曼人的后辈来尝试到滋味了。

  中国人把这些大炮称为“伊斯坦布尔一号”、“伊斯坦布尔二号”……“伊斯坦布尔十六号”,简称为伊城一号、伊城二号……统称为伊城炮。

  巨炮开火,炮声是惊天动地,听到的人都得捂紧耳朵。

  一炮轰出,威力无比!

  城外的一座堡垒,即被打坍了半边城墙!

  连续吃上十几炮,那侧城墙全被拆了!

  “杀啊!”中国的火枪兵蜂拥而上,而包头佬则奋起反抗。

  一时间,伊斯肯得仑城外的堡垒上火枪齐鸣,杀声震天,炸弹爆炸的响声与染血的尘烟在堡垒阵地卷起,惨烈的交战开始了。

  面对着中国人的猛烈攻势,包头佬并没有出击,所有的士兵都躲在废墟后面,借着碎石头用弓箭与火枪发动攻击,中国人很快有百余人的死伤,但与中国人锐利的攻势相比,这些反扑的动作也只蚊子对狮子发动的小骚扰而已。

  中国人以强大的火力压制敌人,用炸弹开路,随意乱丢炸弹,无比奢侈。

  枪声异常地密集,炸弹所到之处,无人能够站立。

  这样强大的火力面前,包头佬被压制的无法抬头,他们曾经苦练过的、引以为傲的精湛射击根本无法发挥,冲杀出来的“你有枪膛我有胸膛”的战斗意志无从发挥,因此包头佬一线火枪

  兵的伤亡比例极高,而取得的战果并不大。

  仅仅过了三个小时,中国人的旗帜插遍了城外的六座堡垒,包头佬守军已放弃了堡垒,撤回了主城。

  堡垒花费的银元并不少,但是起不到应有的阻滞作用,被中国人速下城堡,令包头佬们十分地郁闷。

  伊斯肯得仑城的主将阿卜杜勒·瓦希德在城上看到中国人如虎似狼的攻势,一清二楚!

  让他非常地震撼,原本他以为他的部队凭借坚城能够对抗东方来的异教徒,现在他只能求神保佑了。

  很快地,中国人的超级巨炮的炮口对准了伊斯肯得仑城,那森森的炮口让包头佬心胆俱裂!

  不打则已,十六门巨炮同时开火,炸弹穿云而至,在城墙上掏出了一个接一个可怕的大洞!

  当年,乌尔班大炮轰破了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的城墙。

  今天,伊城炮比起乌尔班大炮更胜一筹,乌尔班大炮口径达30英寸(约合762mm),所用花岗岩炮弹重达1500磅(约680公斤),是那个时代威力最大的火器,而伊城炮口径超过了800mm,炮弹重量超过700公斤,其炮身坚固,装药量多,精研过的火药威力更强。

  同时,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的城墙胜过伊斯肯得仑城墙的厚度,毕竟君士坦丁堡的城墙是技术高明的东罗马人所造,而伊斯肯得仑城墙则是半道出家的包头佬修建的,完全不同的范畴。

  并且乌尔班大炮仅一门,而中国人的伊城炮有十六门,它们发射的炮弹同时击在城墙上,很明白的,一次十六颗炮弹所造成的破坏力胜过了十六颗炮弹依次击发的破坏力。

  因此阿卜杜勒·瓦希德下令在城内筑起街垒准备打巷战,他对于依靠城墙的保护已经不抱任何的希望了!

首节 上一节 1180/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