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112节

  首先是流言,在近卫军聚会的茶馆、水烟馆与咖啡馆里,官兵们的窃窃私语。

  上述的三个馆,正是近卫军消磨时间的好地方,也最合适传播流言。

  近卫军早就不是以前打天下的军队了,他们能够结婚,又能够住在军营外,训练很糟糕,且不担心收入,这种有钱有闲的状态,最合适泡茶馆、水烟馆与咖啡馆。

  具有很大讽刺意味的是,茶叶、咖啡和烟草,还有他们喜欢吃的甜食用到的糖,卖家正是近卫军和民众欲除之而后快的中国人。

  这边要打倒异教徒,那边却不抵制异教徒的好东西,奥斯曼人也真是够呛。

  中国人提供的物资量大价廉,哪怕是两国在叙利亚交战,中国人通过埃及运到伊斯坦布尔的物资,却不受任何影响,且中国人很有“良心”地,居然不提价!

  所以近卫军的官兵们一边享受着异教徒的好东西,一边痛骂着异教徒,从事着造反大业。

  发动军队,让近卫军的官兵们清楚到危机:苏丹支持两个叛贼帕夏出卖了近卫军先辈们血战得来的土地,并制止近卫军惩处那两个卖国贼,苏丹就是卖国贼的总后台!

  苏丹仇视近卫军,欲对近卫军不利!

  苏丹要杀我们!

  还有,苏丹欲大规模地接纳异教徒军队加入,用异教徒的方式训练新军,如果不加入新军接受异教徒训练的近卫军,或者达不到训练要求的近卫军官兵们,将被清除出近卫军。

  这还得了!

  如果说两个帕夏与外国人签定卖国协议还不算痛到近卫军官兵的身上,那么苏丹想要大规模地使用异教徒的军队则是要砸锅啊。

  “既然苏丹不为大伙儿着想,我们就掀锅吧”,官兵们如是说。

  奥斯曼军营里的的煮饭锅有种“圣物”的意义,这是军营里最为著名和特别的标志,即“卡赞”( kazan),那口硕大的铜煮锅,它被每一个官兵视作珍宝,并像对待眼睛那样地爱护。这还是源于奥斯曼军队古老的历史传统——对厨师、厨房的尊重。每个新军团队一天的口粮——通常是麦片混合奶油,都会放到集体的那口大锅里烹煮,而他们每天都聚集在它旁边等候自己餐食。

  卡赞某种程度上是近卫军官兵袍泽情谊的缩影,是社交的中心,也象征着他们的福祉。当开拔行军中,卡赞由厨师小心地运送时,它经过的每位士兵(包括军官)都肃穆地站立以表敬意。凯旋时他们载着这口铜锅一起游行,战斗吃紧时卡赞能够像号角那样用来鼓舞士气;当士兵遇到危险,他也可以来到卡赞旁寻求战友的庇护。倘若在战役里丢失了卡赞,会被视作奇耻大辱,该部队将失去参与凯旋仪式的权利。

  近卫军如果要发动兵变,那就准备以“掀锅为号”,与之相似的是,新即位的苏丹一般会集体宴请新军将士,如果他们拒绝赴宴,那同样是准备发动叛乱废黜君主的征兆。

  现在近卫军官兵们说得最多的正是“掀锅”,他们甚至不讳言说出来,让伊斯坦布尔的气氛紧张起来,一到入夜,家家关门闭户,再没有先前的繁荣与淡定。

  中国人还没有打来,伊斯坦布尔已经乱了。

  在近卫军的“造反”模板里,为了确保成功,造反大业必须联系更多的人,而苏丹的所作所为,让近卫军拥有不少的同盟者。

  苏丹出卖国土,丧权辱国!

  苏丹要出卖宗教,大量引进异教徒到军队里,这样,奥斯曼帝国的新月旗要变色了!

  三位帕夏请来了伊斯坦布尔的守旧势力、宗教学生以及神学家在内人士中的头面人物,齐聚在城内一家叫做“卡普加托”的大咖啡店里道:“苏丹已经堕落了,他把灵魂出卖给了异教徒,他要让近卫军都退役,换上异教徒训练出来的军队,不同意的,就流放到黑海,把他们的财产都没收。”

  说话的斯哈斯·帕夏口才很好,拍着自己的胸膛,以煽动的口气道:“我们近卫军是神的军队,是专门保卫帝国的神圣力量,如果我们不在了,你们也会倒霉的!”

  他夸夸其谈,吹嘘着近卫军对帝国的良好作用,正说得高了兴时,一群人拥着一位迟来的大佬进来,外面有近卫军守着,他们能够进来,就是一伙的。

  那位大佬衣着华美,腰间别的弯刀是黄金刀柄,鲨鱼皮鞘上尽是宝石。

  实际上他这是过奢了,但谁也不敢对他说三道四的,敢与他作对的人都死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这家伙叫做胡鲁西·阿卡尔,是伊斯坦布尔的黑-道大佬,他控制了诸多的走-私门路,与近卫军有着广泛的合作,所以当他听着斯哈斯·帕夏的吹牛b,忍不住叫道:“斯哈斯·帕夏,你们近卫军又要掀锅了?”

  一个“又”字道尽了近卫军是什么的货色,人们哄堂大笑。

  近卫军造反是他们的老本行,要不正在造反,要不在造反的路上,伊斯坦布尔的民众们早就看破了他们的底细。

  斯哈斯·帕夏老底被揭,他难得老脸一红,强辩道:“什么我们近卫军又要掀锅,我们是保卫帝国,保护你们!”

  胡鲁西·阿卡尔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呵呵笑道:“行,是保护我们,我给你们保护费十万银元!”

  对方出手是如此豪爽,正合斯哈斯·帕夏心意,不禁大喜道:“多谢阿卡尔大人,要不要加入我们近卫军,也给你一个帕夏当当!”

  这位黑-道大佬做事毫不含糊,一向对近卫军热情有加,给钱给物,十分慷慨,以致于斯哈斯·帕夏都觉得过意不去,要许给他一个帕夏的位置。

  “免了,我还是在这里喝咖啡的好!”阿卡尔在中间的位置坐下,吩咐手下去取银元来,竟是现付。

  有他的鼎力支持,会议开得很成功,斯哈斯·帕夏一下子募集到近百万银元,掀锅的资金有了,不由得喜上眉梢。

  当然,斯哈斯·帕夏不知道的是,当胡鲁西·阿卡尔回到他的家中,着一个心腹秘密地去找了恰武什奥卢,这是伊斯坦布尔城防军的头子,大维齐尔的心腹,向他报告了近卫军的动向!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胡鲁西·阿卡尔又差了一个心腹,给某间咖啡馆里的老板送了一封信,这封信上正面写了正常的字眼儿,背面是一堆堆的数字,好象小孩子乱写一样。

  但落入东南国情报员的手里,就是一目了然,这是密码情报!

  阿卡尔勾搭上了中国人,给中国人发情报,中国人答应在攻破伊斯坦布尔之后,把他洗白,让他上位,同时保证他的家产安全。

  这城里,有多少人是人,多少人是鬼呢?

第1847章 大维齐尔的不安

  随着近卫军的串联,伊斯坦布尔暗淡起来,燃烧起来的野火,顺着茶馆、水烟馆与咖啡馆等进入了千家万户,秘密地暗暗地蔓延着。

  伊斯坦布尔的民众对现任苏丹穆罕默德四世日趋不满,认为他对外战争失败不断,割地卖国,巴结异教徒,不配为君。

  所以,他们的情绪被近卫军成功地挑逗起来,认为应该更换一位苏丹了,十个人当中就有九个人是这么说的。

  不过,哪怕近卫军想掀锅,也得让顾忌一个人的意见。

  伊斯坦布尔大教长德泽乌·赫伊里!

  他是宗教界的首领,守旧势力的代表,最是顽固不过,由他出面去反对苏丹所行的政策,份量很重。

  大教长赫伊里与大维齐尔科普律鲁·穆罕默德·帕夏是同龄人,赫伊里去见了苏丹,希望能够让苏丹改弦易辙,不要与白皮异教徒合作,很多人都期待着他的成功,毕竟不是谁都喜欢内乱。

  哪怕是近卫军,虽然他们“又”准备掀锅,可是三位帕夏,还是给赫伊里一个机会。

  但是让大伙儿失望的是大教长未能说服苏丹,他与大维齐尔论战,各摆论点,相互攻讦。

  大教长要求坚持国家的纯洁性,不能让异教徒沾污了奥斯曼帝国的荣光。

  大维齐尔则说国事艰难,帝国必须得到欧洲人的帮助,才能打败中国人,保住帝国。

  大教长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只怕异教徒来了,帝国就不好了。

  大维齐尔则说如果异教徒不来,帝国就更不好了。

  双方争执不下,不欢而散!

  生气的大教长回到家中,闭门不出,对外声明是他不管啦!

  于是近卫军声明说苏丹渎神!我等要代行天诛,匡扶正义,把帝国带回到它应有的路上。

  准备掀锅!

  近卫军官兵们并不知道大教长与大维齐尔上演了一出双簧,这两个老家伙沆瀣一气,表面上是闹翻了,实际上大教长对身边亲近的宗教界人士说道:“苏丹与大维齐尔表示自己请外**队来打仗和编练新军是为了恢复帝国荣光,而不会交给基督徒和西方人指挥,所以,你们不要参与近卫军的叛乱!”

  苏丹和大维齐尔争取到了宗教界的支持,这就解除了宗教界人士的芥蒂,也体现了他们的谨慎和精明。

  近卫军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得到大教长的支持,因为大教长与大维齐尔是很多很多年的老朋友,年轻时候一起打拼,最终都在各自的领域上达到了顶峰,他们相逢贵相知,大教长清楚大维齐尔是个纯粹的奥斯曼帝国分子,对神高度虔诚,绝对不会把帝国交给异教徒。

  所以大维齐尔有定鼎之功,换作其他的维齐尔,就不可能象大维齐尔般得到大教长的信任。

  公元1659年2月17日,离预定的掀锅之日还有三天!

  傍晚时分,伊斯坦布尔城中一家叫做“mandabatma”的咖啡馆里,一如既往地客满。

  城中气氛趋紧,但伊斯坦布尔的民众不慌不忙,该喝咖啡还照喝不误。

  土耳其有句古老谚语:“喝你一杯土耳其咖啡,记你友谊四十年。”一杯加了丁香、豆蔻、肉桂的土耳其咖啡,热饮时满室飘香,难怪阿拉伯人称赞它是“麝香一般摄人心魂。”

  土耳其是真正最早出现咖啡的国度。在十六世纪时,由当时奥斯曼帝国的驻也门的大将军作为贡品献给苏丹,并开始在奥斯曼宫廷盛行起来,真正的咖啡文化由土耳其人创建和传播的,所以,世界上最发达的咖啡文化在土耳其!

  土耳其咖啡烹煮的器皿也有着浓烈的传统色彩。必须用专门的铜制小壶来烹煮,当地人称它为cevze,外部有精美的雕刻或者其他装饰,内部多采用挂锡工艺,以避免铜氧化产生铜锈。

  这家“mandabatma”的咖啡馆久负盛名,与众不同,全部使用银壶,盛放咖啡的杯具也极为讲究,都是银制,银光致致,每一件器皿就是一件绝美的工艺品。

  令人感慨的是伊斯坦布尔是如此喜爱咖啡,以致于这家咖啡馆开张八十年来,没丢过一只咖啡银器!

  咖啡馆提供的咖啡味道好极了,它的纯、它的浓、它的真是其特色。

  每一杯咖啡都是用最传统的方式烹制,虽然慢,却慢得精致,慢得优雅。

  古老传统的咖啡壶和茶壶,带给饮客最香醇的享受。

  在这里品尝土耳其咖啡,抽着水烟的人快活无比,古典吊灯下烟雾缭绕的水烟管,如觥筹般交错着,咖啡的氤氲则缓缓升腾。

  这么好的地方,自然是一位难求,但当一位蒙着面,披着斗篷的客人到来时,侍者将他请进内间的一张桌子里坐下,为他送上了咖啡,为他关上门。

  客人将面巾除下,把斗篷放下,露出了他的真面目,赫然是大维齐尔科普律鲁·穆罕默德·帕夏!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维齐尔到这家咖啡馆绝非闲得无聊,他来见一位老友。

  没等多久,一个与他来时差不多装束的人给侍者引进来,当他的面目露出来时,正是大教长德泽乌·赫伊里。

  面对着两个大人物,年轻侍者淡定地给他们把咖啡准备好,然后关门离开。

  两人先没有说话,品尝咖啡,这是两位高层人士难得的聚会。

  地位越高朋友越少,对于这两位大人物来说,能当得起朋友称呼的或许就是对面的那个人了。

  大维齐尔端着银杯,小口小口地呷着咖啡,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怎么了?”大教长问道。

  “很苦!”大维齐尔说道。

  “你我同饮一壶咖啡,我觉得不苦,你觉得苦,老兄,你有心事了!”大教长一针见血道。

  大维齐尔点头道:“不错,确有心事!”

  “一切都按你的想法去做,你诸事顺遂,你已经做好了准备,还有什么心事呢?”大教长叫来侍者,另换了一壶咖啡,倒满两人杯子,他举杯道:“来,庆贺你,干一杯!”

首节 上一节 1112/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