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明之雄霸海外 第1011节

  在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说出他成功的诀窍就是:“抓住了机会!”

  科什图尼察自揭家丑,说他以前在莫斯科就是混混,想上进也没机会。

  到了东方,明军给了他一个机会,很幸运地,他抓住了这个机会,也就成为了大明朝中的一个传奇。

  话说回来,归顺明军的老毛子之中混得好的无多,不同于到东南国的红毛番,他们普遍都是航海高手,要不然也过不得好望角!

  有技术的人到哪都吃得开,哪怕东南国培养了大量的水手,也还是欢迎那些远航老手的参与。

  而到东方来的老毛子鱼龙混杂,有立陶宛人、德国人、俄国人、鞑靼人等,很多都是社会渣滓、人间垃圾,混不下去的那种人(包括科什图尼察),自身素质差,无法遵守军纪,酗酒,最终能够升上高位的人并不多。

  至于老毛子中的神枪手瓦希里,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

  明军席卷叶尼塞河与安加拉河以东的老毛子,大部分是由北海行省的军队包办,他们占据地理优势,动用的兵力其实也不多,仅仅一万多人,花的钱则不少,主要花在了补给上。

  哪怕部队走到哪里,补给一直跟上,用来收买老毛子的朗姆酒从来没有短缺过,老毛子很喜欢喝朗姆酒,喜欢得不得了,与他们交流用朗姆酒开路,他们投降后就发朗姆酒来压惊,以至于后来历史学家认为是朗姆酒帮助明军打败了老毛子。

  除开北海行省的军队,往东北开发的明朝大军也遭遇上了老毛子,自然,在东北的老毛子去国万里,孤立无援,岂能抗拒大明天军,如螳臂挡车,被明军一扫而空!

  1649年夏,老毛子哈巴罗夫统率70名哥萨克勇士经勒拿河、奥廖克马河和通吉尔河越过了外兴安岭,到达黑龙江上游北岸。

  他于1650年10月,率领一支小部队占领了雅克萨,位置在黑龙江上游左岸,漠河县额木尔河口对岸,地扼水陆要冲。

  哈巴罗夫奴役当地达斡尔人,逼他们纳税进贡,交出他们的男人去服投,上交他们的女人给老毛子睡,达斡尔人不从,哈巴罗夫大开杀戒,有一次哈巴罗夫在报告中洋洋得意地吹嘘:“我们将达斡尔人一个一个地砍死了……总共打死661个大人和儿童……擒获妇女、少女、儿童243人。”

  由于关山迢迢,地形复杂,往东北开发的大明的力量没能到达那里,这让哈巴罗夫逃过了一劫,1653年,这个残忍的刽子手的征伐之路终于走到了终点,当年夏天,他与莫斯科方面派来的专员发生了冲突,结果被剥夺了职务,财产全被没收,并发回莫斯科受审。

  然而,1654年哈巴罗夫到了莫斯科后,沙俄政府又同意把个人财物归还给这个刽子手。

  1655年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授予他“贵族之子”的光荣称号,并且封为军役贵族。沙皇枢密院御用文人吹捧他为“俄罗斯英雄”,“新领土的开拓者”,哈巴罗夫成了著名的英雄人物。

  但他没有再回到黑龙江,他的部队交由副手奥努弗里·斯捷潘诺夫统带。斯捷潘诺夫继承哈巴罗夫的政策,继续在黑龙江沿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时大明的力量已经抵达了这个地区,明军大将艾能奇主持东北军务,接到报告说那里有罗刹鬼,艾能奇先是派了二千部队前去征剿,奥努弗里·斯捷潘诺夫见机而遁,没有正面交战,而是打游击战---艾能奇缺乏科什图尼察这样的人前去沟通。

  打他不着,艾能奇怒了,他亲提大军三万,发五万民夫,浩浩荡荡,一路北进,奥努弗里·斯捷潘诺夫的末日到了!

第1671章 出兵黑龙江去打老毛子(一)

  艾能奇乃八大王的干儿子,能征善战,与官军p过,与鞑靼人战过,尸山血海里打出来,响当当的人物,被今上誉为“魔家四将”,四大护国天王之一!

  他在中军帐里一坐,众将肃然起敬,躬身听命行事。

  “必须筹划全边,扼要屯兵戍卫,在适当地点控制一定兵力作机动,才能对付老毛子飘忽不定的反复侵扰。为此,需要建立相当数量的驿站和粮站,开辟水陆交通线和筹集运输工具,从

  而保障反击作战的胜利,并在反击胜利后建立一条较完整的边界防守线,才有利于长期的边防斗争。”艾能奇在那里侃侃而谈,说得在理,众将频频点头,不料他突地话题一转,问旁边的副

  将王祥道:“如何进攻?不知道王将军可有见教?有何高见,说来听听。””

  他见王祥坐在一旁心不在焉的样子,以为他不同意他的想法,想搞不团结咩?

  不怪他狐疑,盖因艾能奇出身是山贼军,而王祥则是根正苗红的官军出身,两人以前是天敌,敏感呐!

  王祥此人,浙**田人,前明武举出身,做过参将、副总兵,后入川随大将曾英与八大王战斗,将八大王从成都赶走,与大西军有仇恨,不过他没与艾能奇打过。

  所以关系很乱,新明定鼎,海纳百川,东南军、前明官军、八大王系、李闯王系等等来了个大杂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艾能奇的儿子艾青从军,参与东北战事,与一个叫做金进忠的骑将很合得来,那个骑将冲杀在前,遇敌奋不顾身,评功时高风亮节,被艾青看重。

  结果在喝酒时,一报家门,哦,原来金进忠是鞑靼人出身,竟然是老野猪皮二儿子代善的孙子!

  那又如何,前尘尽去,金进忠称曰此世就为中国人,当为国进忠,艾青笑道:“你为中国进忠,我这是个青字,大清哦!”

  大清也好,大明也好,都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

  谈得入巷,遂成知己。

  现在艾能奇动问,王祥定了一下神,向艾能奇拱手道:“艾将军久经战阵,所言甚是,我只是想到往事,有所恍惚,还望艾将军见谅。”

  艾能奇微笑道:“何妨说来一听?”

  “要人,要钱,要物!”王祥惆怅地道:“前明啥都短缺,连个辽东防线都支撑不住,我朝却北出辽东二千里!遥想当年孙文正,唉,有泪如倾!”

  帐内的都是军官,水平高,很熟悉那段历史,孙文正乃帝师孙承宗,他主持辽东前线,人财物均缺,颇不容易,这边与鞑靼人交战,那边与后方交战,为一点点军饷扯破了嘴皮子……

  如果给他足够钱粮,很可能老野猪皮被他肝翻!

  这战争打的就是钱粮,前明捉襟见肘,新明却是银子多得要命,仅这次出动就拨银元1000万,朝廷说不够再给!

  “钱多是好事,但我们也就没有了借口,必须胜利!”艾能奇说道,众人心中一凛!

  于是艾能奇分派职司,着军将们按步就班,步步为营,他对众人道:“策略固然要紧,遇敌必战,这才是制胜的关键!”

  众将哄然应诺,王祥亦道:“强敌在前,无畏无惧,勇于上阵,上对得起朝廷,下不负黎民百姓!”

  他当场请为先锋,慨然道:“不斩楼兰誓不还,见到老毛子,我就将他们的头给拧下来!”

  这个面子得给,艾能奇欣然同意。

  大军北上,齐唱军歌《精忠报国》,声音响亮,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在大军的队伍中,有一支部队,他们穿着“戏服”,就是类似于前明军队的军装与盔甲,而现在的明军,全部都是海那边东南军的“作训服”,也就是现代军装。

  “作训服”是今上颜常武的创举,套上一个防弹背心,穿脱都干净利索,也凉爽,用在军舰上恰到好处。

  之后推广到各军种,眼下连明军也是一水的作训服了,不再穿以前那种“戏服”式的军装。

  不过,“戏服”式的军装并没有退出明军军装序列,作为礼服保留了下来,在国家大典和重要节日时拿出来穿一穿。

  穿着“戏服”式军装的军队旗号与明军的大不一样,但还是有一些旗帜写的很清楚“大明帝国朝鲜王国!”

  大明大,朝鲜小,这是应征参加作战的朝鲜部队!

  朝鲜与大明的关系非常好,如同子与父,父亲有事,儿子代其劳,此乃朝鲜执政充满了崇敬写给大明朝廷的话语,不能说他们厚颜无耻,两国的关系真的很好。

  他们派出了五千军队参加大明对老毛子作战,主将是李正英,乃朝鲜王族亲贵,但他是来镀金的,副将为朴贤敬与金昌吉,则比较能打,这三个人都去过大明军校里留学,朴贤敬在明军任过职,金昌吉则在东南军扛过枪。

  足足五千人跟随着明军唱《精忠报国》,一点都没有歪果仁的怪声怪调,显然都精通汉语。

  在朝鲜,使用汉语的都是中上层人物,使用某位世宗大王的“训民正音”去交流的,那是下等人的语言。

  这是朝鲜新军,人数达到二万,水兵步兵各一万,全程采取全汉语教学,装备火器,贯彻执行明军的军事思想、治军方案等,使用两中华教官,几乎与明军一模一样。

  即使是薪水,也是不错的,朝鲜李朝近年来积极与两中华贸易,出售海产品、皮子、人参、煤炭、铁粉和铜等,还有劳务输出,赚取了不少的银元。

  大明与朝鲜既为父与子关系,父亲给儿子零花钱没问题,明国给朝鲜新军发补贴,军火装备使用明军的。

  眼下他们跟随明军出征,同样是士气昂扬!

  ……

  明军大举出动打老毛子,王祥为先锋,他根本不担心打败,以这样的军队还会打败的话,没天理了。

  于是他率三千军一路急进,直达黑龙江边,中途没有接敌。

  当地土著达斡尔人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来了明军,他们欣喜若狂,喜迎大军。

  部族首领阿达尔握着王祥的手道:“可把你们盼来了!”

  “放心吧!”王祥道:“我们一定把老毛子送回老家去!”

  阿达尔安排了一些向导加入明军,为他们引路。

  王祥则按照明军本色,利用晚上宿营时给他们“上课”洗脑,主要是介绍本国、已军情况,信不信无所谓,关键是给出了银元作为酬劳,给出了好酒、好茶给他们品尝,再送给他们火器,试问有谁会不感动?!

  就算是不感动,看着明军肩上火枪枪刺如林,谁也不敢动了。

  部族为明军提供渡船,渡过了黑龙江。

  整队出发,往雅克萨而去,就见到老毛子的游骑兵上百人呼啸而来,其中有十几骑不管明军多少冲来。

  这些都是哥萨克,马技娴熟,胆气粗壮,见到明军人多也不惧怕,拍马过来冲突,迎风夹着一股浓郁的酒气。

  酒是后方运来的,老毛子的补给来自遥远的欧洲,他们不运粮食,光运酒来,粮食靠在当地抢或者打猎。

  老毛子入侵黑龙江,看中了该地域相对暖和,可以种粮,补给他们的粮食,当然他们这些哥萨克不会去种,而靠奴役当地人,要他们上缴粮食。

  见到少许毛子搦战,王祥教前排士兵使用滑膛枪接敌:“一百米处即行开枪!”

  听到长官下这样的命令,军士们眨眨眼,但依旧执行了命令。

  火枪轰响声中,老毛子毛没掉一根,一个也没掉下马来。

第1672章 出兵黑龙江去打老毛子(二)

  滑膛枪远射的准头不行,百米处的射击经常是打飞机,明军受到的训练是把敌人放近来打,越近越好,军官们普遍把敌人放到30米处才开枪,距离如此之近,敌人的眼耳口鼻五官是一清二楚,只要打不死敌人,片刻就能杀到你面前,恶狠狠地一刀砍来!

  而明军绝对不会崩阵,前排用上了枪刺的火枪去拦阻敌人,进行肉搏,而后排士兵则忙着装弹后再度击发。

  在步兵中还精选出力气最大,人最高大的士兵,他们必定带甲,是为装甲掷弹兵,负责投掷那种五公斤重的大炸弹。

  丢出去爆炸,就是一个小蘑菇云,威力还是不错的。

  普通士兵起初没有炸弹装备,但很快地,他们也有了小型的炸弹,那种只重一斤重的小炸弹,就是防潮锡纸包了纸皮,内有黑火药和生锈的铁珠,点着上面的导火索扔出去,威力不咋地,聊胜于无,曾经在军队里引发争执,说没p用浪费钱,但今上说了:“俺就是钱多,给孩子们发些鞭炮玩一玩!”

  因此两中华的步兵讲究三大技术:射击、刺杀和投弹!

  明军先头部队自然是精兵,精擅作战技能,要是给连级军官指挥权,他们绝对会在敌人挨近时才开火,哪象现在打得热闹,连开了两轮枪,敌人只有二个中弹倒下。

  见此情况,这伙老毛子以为明军胆怯,开枪是为了壮胆,不过如此!

首节 上一节 1011/18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酒厂:除了我,他们全是卧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